<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1~15日,我們部分戰友在武漢會合,有郭美、王東武、宋建軍、甘朝生、路大建,到武漢去看望田金秋團長,到湖北襄陽看望魏信秀教導員。</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到武漢,戰友會合,都異常激動,到飯店聚會。</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東武、甘朝生、田金秋、郭美、宋建軍、路大建、曾慶紅</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武漢融通中南花園酒店,這是原武漢軍區的賓館,后移交給融通公司經營。</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入住的這套房子是賓館最高檔的。里面有兩套臥室、辦公室、餐廳、更衣室、桑拿室等。</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2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去了陳祖勇總經理的老家一一湖北隨州廣水市馬坪鎮。晚上趕到谷城去會見老教導員魏信秀。</p> <p class="ql-block">與老教導員魏信秀聚會(中間者,現住襄陽市谷城縣)</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3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是去武當山,下午趕往襄陽市。</p> <p class="ql-block"> 入住的“武當山建國飯店”</p> <p class="ql-block"> 賓館旁邊的“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p> <p class="ql-block">(一)、武當山:</p><p class="ql-block"> 武當山,綿亙800里,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p><p class="ql-block">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p><p class="ql-block"> 武當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東漢以來,即有道人在武當山結茅為庵,潛心修煉。隨后逐步 成為中原道教活動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自唐太宗始建“五龍祠”以后,武當山一直是帝王將相、蕓蕓眾生祈福禳災的重要道場,別具神韻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于一體,具有莊嚴肅穆,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p> <p class="ql-block"> “武當山”山門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1)、瓊臺中觀:</p><p class="ql-block"> 是山腳下、纜車廣場前的第1個景區。</p> <p class="ql-block">“瓊臺中觀”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水、火二將</p> <p class="ql-block">祖師殿:</p> <p class="ql-block">殿內的祖師爺</p> <p class="ql-block">旁側廂房的財神殿</p> <p class="ql-block">(2)、纜車廣場:</p> <p class="ql-block"> 乘坐纜車的廣場</p> <p class="ql-block"> 纜車站</p> <p class="ql-block"> 乘坐纜車</p> <p class="ql-block"> 奇峰異石</p> <p class="ql-block">(3)、天柱峰山前面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4)、金殿:</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等級最高的銅鑄鎏金大殿。</p><p class="ql-block"> 金殿坐西朝東,面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為仿木結構鎏金銅殿,重檐廡殿頂。</p><p class="ql-block"> 金殿用精銅20噸,黃金6000兩,全部構件均采用分體鑄造,經過榫卯安裝,然后通體鎏金,結構嚴謹,連接緊密,無鑄鑿之痕。</p><p class="ql-block"> 殿內供真武祖師像,左有金童捧冊,右有玉女執印,水火二將擎旗拔劍。后壁懸清康熙皇帝楷書“金光妙相”金匾。</p> <p class="ql-block"> 金殿全貌</p> <p class="ql-block">金殿: 為鎏金銅殿,用精銅20噸、黃金6000兩。</p> <p class="ql-block"> 牌匾上刻著“金殿”:</p><p class="ql-block"> 殿內供真武祖師像,左有金童捧冊,右有玉女執印,水火二將擎旗拔劍。后壁懸清康熙皇帝楷書“金光妙相”金匾。</p> <p class="ql-block"> 金殿內的長明燈,已連續燃燒600多年未熄滅。</p> <p class="ql-block"> 金殿的銅鑄大門</p> <p class="ql-block"> 金殿的背面:銅鑄的銅管護欄</p> <p class="ql-block"> 金殿底下供萬人踩踏的基座及護欄,卻是價值連城,這是5億年前的竹葉狀化石和三葉蟲化石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父母殿:</p><p class="ql-block"> 位于金殿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內供真武大帝父母。武當道教玄帝信仰首重“道”與“德”,其次尤得孝道,“父母殿”的建置既反映了武當道教的忠孝思想,忠、孝、仁、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p> <p class="ql-block">(五)、天柱峰山背面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皇經堂”:</p> <p class="ql-block"> 俯瞰天柱峰山后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山后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山前與山后的連接通道</p> <p class="ql-block"> 在武當山吃完午飯后,驅車前往襄陽市。</p> <p class="ql-block"> 入住襄陽市的“民發瑞際酒店”,酒店是5星級,規模挺大,52層全是客房,每晚價格467元,還是很實惠。</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二)、習家池:</p><p class="ql-block"> 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園林建筑之一,全國現存少有的漢代名園,被譽為“中國郊野園林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習家池位于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于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p><p class="ql-block"> 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臺,列植松竹。后人稱之為“習家池”,歷代濾加修建。</p><p class="ql-block"> 習家池中圓臺上建有重檐二層六角亭,俗稱“湖心亭”。其周繞以雕花石欄,憑欄可賞出水芙蓉,悠然游魚。</p> <p class="ql-block"> 景區大門牌樓上寫著“習家池”。這是個公益性公園,不收門票。</p> <p class="ql-block">(1)、景區的綠化及花卉:</p> <p class="ql-block"> 入門后的大道及兩側的花卉</p> <p class="ql-block"> 習家池群山環抱,蒼松古柏,流水涓涓,亭臺掩映,花香鳥語,風景幽靜。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不少游客來此參觀白馬泉、養魚池和亭臺等景觀?,F僅存六角亭、荷花池、濺珠池、半規池等景點,仍不失為覽勝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公園平面圖。其面積與北京香山公園相似。</p> <p class="ql-block"> 景區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景區的說明,上寫:</p><p class="ql-block"> 習家池簡介</p><p class="ql-block"> 習家池是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修建的私家園林,延續留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私家園林之一。</p><p class="ql-block"> 習家池北負峴山群峰,東臨漢水碧波,西靠谷隱古寺,南接荊襄古道,建造之處是襄陽最富靈性、最具魅力的地望所在。</p><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確立園址后,習氏先人充分利用周邊優越地理條件,做足山水文章,陸續“起釣臺、置廬亭、造泉館”,逐漸建成游宴名處,營造了山水、花木、建筑相融相成、和諧共生的完美意境。它所體現的“模山范水”、“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對后世園林建造產生了深遠影響。明代造園大師、園林學者計成,在其名著《園冶》中強調要“構擬習池”。當代已故著名古建筑學家羅哲文曾親筆提寫“習家池一一中國郊野園林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探究習家池的文化魅力之源,其締造者襄陽習性先人功在千秋。“源自習國、望出襄陽”。從東漢至東晉,襄陽習性是荊楚望族、世家名門,有著重視教育、遵崇禮法、忠孝節義、嚴于律己的優良文化傳統,名家輩出、才俊迭顯。僅史料記載的漢晉時期襄陽習性名士就有14人之眾。這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東漢襄陽侯習郁、蜀漢忠烈志士零陵都尉習珍、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等。習鑿齒博學多才,在任滎陽太守期間,留下千古名作《漢晉春秋》,著作中尊劉抑曹的“正統”史觀對后世治史產生深遠影響;回到故鄉后,在故宅習家池潛心修史,撰寫《襄陽耆舊記》,詳述了襄陽人文地理、風土物產信息,對記載和傳播襄陽歷史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地方人物志方面具有開創性地位。</p><p class="ql-block"> 應習鑿齒之邀,高僧釋道安來到襄陽,近鄰習家池講經弘法,在襄陽傳播佛學達15年之久,創立了新的佛教學派“本無宗”,使襄陽一度曾為享譽全國的佛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習氏一族以其精忠報國的不朽功績以及對地方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的突出貢獻,贏得了襄陽民眾發自內心的敬重和珍愛,這也是習家池歷經千年滄桑而能保存至今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制的園林大門</p> <p class="ql-block"> 進了竹制的園林門,首先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刻“中國郊野園林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2)、仿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左起:陳祖勇,郭美,宋建軍,華仔(何永華)</p> <p class="ql-block"> 景區內最大的仿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仿古建筑群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仿古建筑群的角樓</p> <p class="ql-block"> 仿古建筑群的北門</p> <p class="ql-block">(3)、習家宗祠:</p><p class="ql-block"> 祠堂歷來是中國祭祀祖先的場所。習家祠呢,即是習(簡化字為“習”)姓祭祖的場所。習家祠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習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影響的望族。東漢初有襄陽侯習郁,東漢再晚些時候有汶山太守習承業,三國時有武昌太守習溫和習珍,晉代有著名史學家《漢晉春秋》作者習鑿齒。</p><p class="ql-block"> 東晉以后,襄樊習姓又發派到了江西臨江地區。而留于襄樊習姓中的一支則于明朝初年遷入河南南陽地區,清朝末年又轉遷到陜西富平。</p><p class="ql-block"> 宗祠內有東漢時期(公元25年)至今約2000年以來的家族譜。</p> <p class="ql-block">“習家宗祠”的正面:</p><p class="ql-block"> 習氏宗祠大門上有習氏宗祠的通用對聯,云:源自習國,望出襄陽。</p> <p class="ql-block">“習家宗祠”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4)、濺珠池、半規池(也叫日、月池):</p><p class="ql-block"> 這是景區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古代遺跡,“習家池”亦從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濺珠池和半規池是連在一起的兩個小池,中間一條暗道相通。濺珠池呈“日“”形狀,半規池呈“半月”形狀,故又有“日月池”之稱,意為“天地共存,日月同輝”。</p><p class="ql-block"> 濺珠池和半規池為歷代修繕的產物。</p> <p class="ql-block"> 歷代名人碑刻題記</p> <p class="ql-block">“習家池”的碑記</p> <p class="ql-block">濺珠池、半規池全貌</p> <p class="ql-block">“日”形池</p> <p class="ql-block">“半月池”:兩池之間有通道相連</p> <p class="ql-block">(5)、亭、臺、樓、閣:</p> <p class="ql-block">(6)、六角亭::</p><p class="ql-block"> 六角亭又稱湖心亭,建于芙蓉臺中心位置。六角亭準確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習鑿齒曾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p><p class="ql-block"> 現存芙蓉亭為清同治五年知府方大湜復建。</p> <p class="ql-block"> 六角亭為重檐六角攢尖頂,斗拱高聳,檐角翠飛,通高6.5米,正面面闊4米,檐柱為四角方石柱,堅固厚實,古樸大方。挑檐和額枋上遍飾象征吉祥的天宮賜福、萬事如意、蝙蝠雙至、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環衛。</p> <p class="ql-block">(三)、襄陽古城:</p><p class="ql-block"> 襄陽古城位于襄陽市,地處漢水中游南岸,襄陽古城約始筑于西漢高帝六年,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據漢水中游,歷史久遠。襄陽古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之一,襄陽古城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襄陽古城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古城護城河最寬處約250米,平均寬度180米,為亞洲最寬的護城河。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說。</p><p class="ql-block"> 襄陽古城共有六座城門,即震華門、臨漢門、拱宸門、陽春門、西成門,文昌門。</p> <p class="ql-block"> 古城樓下的城門</p> <p class="ql-block"> 城樓的內側</p> <p class="ql-block"> 古城樓內的仿古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襄陽古城墻外的漢水江</p> <p class="ql-block"> 江邊的碼頭</p> <p class="ql-block">(四)、古隆中:</p><p class="ql-block"> 古隆中風景名勝區位于襄陽城西約13公里。</p><p class="ql-block"> 晉永興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隆中對策》,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p><p class="ql-block"> 隆中風景區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隱居地。</p> <p class="ql-block">“古隆中”景區的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1)、“古隆中”牌坊:</p><p class="ql-block"> 牌坊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高約六米,長約十米,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p> <p class="ql-block"> 字碑中間刻著“古隆中”。兩側雕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贝寺摮鲎灾T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靜,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p> <p class="ql-block"> 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著“三代下一人”,高度稱頌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p> <p class="ql-block">(2)、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的一殿前檐正中置一豎匾“漢諸葛丞相武侯祠”,石質的門楹刻有楹聯:“崗枕南陽依舊田園淡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p> <p class="ql-block"> 殿內正中有一尊諸葛亮的銅像,是2001年浙江蘭溪八卦村的諸葛亮后裔贈送的,據說是惟一按諸葛亮真人比例打造的。史載,諸葛亮身高八尺,相當于1.81米。</p><p class="ql-block"> 銅像的身后是一幅白虎圖像,銅像之上的匾額為董必武于1965年題寫的“臥龍遺址”四個溜金大字。殿的兩邊是歷代名人的文章,如習鑿齒的《諸葛忠武侯贊》等。</p> <p class="ql-block">娘娘殿:</p><p class="ql-block">供奉諸葛亮夫人黃月英像。</p><p class="ql-block">李納(毛澤東女兒)題寫的牌匾“智慧賢淑”。</p> <p class="ql-block">諸葛亮夫人像</p> <p class="ql-block">劉備(公元161~223年):</p><p class="ql-block"> 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保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p> <p class="ql-block">關羽(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 字云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被稱為“萬人敵”,封漢壽亭侯,謚號壯繆侯。后世崇為“武圣”。</p> <p class="ql-block">張飛(公元?~221年):</p><p class="ql-block"> 字益徒,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謚號桓侯。</p> <p class="ql-block">(3)、三顧堂:</p><p class="ql-block"> 中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隱居隆中,躬耕苦讀,廣交名士,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也都發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三顧堂的命名體現了人們對劉備禮賢下士精神的贊揚和對諸葛亮聰明才智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劉備與諸葛亮會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壞,現在的三顧堂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蔣介石撰寫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4)、草廬亭:</p><p class="ql-block"> 諸葛草廬亭呈六角形,雙層飛檐,碧柱紅瓦,亭中一塊大石碑上刻有“草蘆”兩個大字,字體蒼勁端莊。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原址上立,清初趙宏恩重建。</p> <p class="ql-block">(5)、六角井:</p><p class="ql-block"> 這是古隆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古代遺跡。</p><p class="ql-block"> 自諸葛亮離開隆中之后,隆中在歷史上曾經歷了幾次比較嚴重的破壞,而諸葛亮出山后唯一保留下來的有關他生活的遺跡,就只有這口諸葛亮當年在此居住時用過的生活用水井—六角井,這口井也可以說是隆中的鎮山之寶。</p><p class="ql-block"> 六角井由磚砌六邊形的外觀所得名,史料記載井深原有五丈,也就相當于15米左右,但由于時間久遠,井底淤泥沉積,到現在也就只有5米多深了,但依然有水,且清澈見底。</p><p class="ql-block"> 六角井背靠隆中山,俗話說“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這也是這口井依然有水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6)、影視拍攝基地:</p> <p class="ql-block">會客廳</p> <p class="ql-block">寢室,諸葛亮夫人黃月英塑像</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古隆中已經是下午4:30了,趕回武漢是晚上8:30,與老領導田金秋夫婦聚會。</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上午各自回家,結束了湖北之旅。</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7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桐柏县|
东丰县|
辽中县|
迁安市|
祁门县|
南丹县|
舟曲县|
庆云县|
昆明市|
扎兰屯市|
慈溪市|
临沂市|
丹江口市|
墨竹工卡县|
尚义县|
木兰县|
肇源县|
泗洪县|
济源市|
孙吴县|
阜南县|
云霄县|
淳安县|
中西区|
迁西县|
黑水县|
张家界市|
叙永县|
孟津县|
登封市|
崇明县|
扎兰屯市|
墨脱县|
洞口县|
漠河县|
萨迦县|
祁东县|
屯留县|
会泽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