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小橋流水過林園,最憶是人面,少年伙伴天成趣,青春同窗常顧綣,一生都是緣。</p> <p class="ql-block">山高而不崩頹,就有人烹羊設祭;淵深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天不改變它的常規,地不改變它的法則,春秋冬夏不改變它的節令,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蛟龍得水,才可以樹立神靈;虎豹憑借深山幽谷,才可以保持威力。風雨沒有既定的方向,誰也不會埋怨它。天鵝發出動聽的聲音,人們會齊聲贊美;西周人材濟濟,殷遺民也會被感化。對于沒有根據的言論,不必聽從;對于燕雀聚集的小事,行道者不屑一顧。用牛羊玉器來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只要君主的功業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貴的祭品!后羿射箭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動作;造父駕車的技術,不在駕車的表面動作;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召徠遠方的人,單靠使者是沒有用的;親近國內的人,光說空話也無濟于事。</p> <p class="ql-block">平原上的小坡,怎么能夠算作高?大山上的小溝,怎么能夠算作深?專挑好人毛病專說壞人好話的人,是不能委之以重任的。謀慮遠大的人,可以同他共圖大事;見識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行治國之道。但是,對于那種貪圖速效而只顧眼前利害的人,走開了就不要召他回來;注重長遠利益的人,影響也就深遠;材器偉大的人,會得到眾人的依賴;要人們感懷自己,一定要行德而不可厭倦。不應得而求必得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不應承諾而完全承諾的語言,是信不得的。謹小慎微也不能成大事,就好比挑揀食物不能使身體胖起來一樣。能夠不放棄以上這些格言的,就能與天地媲美了。從三丈高的崖岸上跳下來,人是很難做到的,但猴子卻毫不在乎地跳下來喝水。所以說,驕傲自大,獨斷專行,乃是行事的禍患。雖不到野外跑路,也不要把馬丟掉。能夠做到只給人們好處而不向人們索取報酬的,那就同天地一樣偉大了。</p> <p class="ql-block">懶惰的人總是落后,勤奮的人總是辦事神速有效。如果說,辦事神速的已經進入室內,那么,落后的還在門外。進入室內的可以從容不迫,在門外的必將疲憊不堪。所以,黎明時玩忽怠惰,日暮時就要遭殃。早上忘掉了應作的事情,晚上就什么成果也沒有。一個人邪氣侵襲到體內,正色就要衰退。</p> <p class="ql-block">關于“道”,它的理論是一致的,但運用起來則各有不同。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家,他便是治家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鄉,他便是一鄉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國,他便是一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天下,他便是天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使萬物各得其所,那便和天地一樣偉大了。失道者,人民不肯來投;得道者,人民不肯離去。道之所在,自身就應該與之同化。凡是始終保持強盛的,就因為順從天道;凡是能安危存亡的,就因為順從人心。違背天的法則,雖然暫時豐滿,最終必然枯竭;上下不和,雖然暫時安定,最終也必然危亡。掌握了天道,成事就很自然;違背了天道,雖然成功也不能保持。已經得道的,往往不覺察自己是怎樣做的;已經成功了,往往又不覺察道是怎樣離開的。就好像隱藏起來而沒有形體,這就是“天道”。但是,對當今有懷疑則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了解,則可以查閱歷史。萬事的本性,內容雖有不同,但總是同歸一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p> <p class="ql-block">用新伐的木材做屋柱而房子倒坍,誰也不怨恨木材;小孩子把屋瓦拆下來,慈母也會打棍子。順天道去做,遠者都會來親近;事起于人為,近親也要怨恨。萬物之于人,是沒有遠近親疏之分的。高明的人用起來就有余,愚笨的人用起來就不足。順乎天道去做,天就幫助他;反乎天道去做,天就違背他。天之所助,弱小可以變得強大;天之所棄,成功可以變為失敗。順應天道的可以得其成效,違背天道的就要招致災禍,且無可挽救。</p> <p class="ql-block">烏鴉般的交誼,看著友善,其實并不親密;不重合的繩結,即使堅固,也一定松脫開解。所以,道在實際運用的時候,貴在慎重。不要交與不可靠的人,不要強給做不到的人,不要告知不明事理的人。交與不可靠的、強予做不到的、告知不明事理的人,就叫作勞而無功。表面上顯示友好的朋友,也就接近于不親密了;表面上顯示親愛的交誼,也就接近于不結好了;表面上顯示慷慨的恩賜,也就接近于不得所報了。只有內心里認真行德,四面八方才會歸附。對于尚未見面就令人仰慕的君主,應該去投奔;對于久別而令人難忘的君主,應該來輔佐。日月有不明的時候,但天不會變;山高有看不見的時候,但地不會變。說起話來,那種只說一次而不可再說的錯話,人君就不應該說;做起事來,那種只做一次而不可再做的錯事,人君就不應該做。凡是重復那些不可再說的言論和那些不可再做的事情,都是君子的最大禁忌。</p> <p class="ql-block">要想治好天下,必須珍惜本國國力;想要治好國家,必須珍惜國內人民;想要治好人民,必須珍惜民力之耗盡。沒有辦法養活人民,人們就要外逃而不能阻止;沒有辦法治理人民,即使留下來也不能使用。遠地的人們來而不走,是因為有效地養活了他們;人口眾多而可以統一號令,是因為有效地治理了他們。見到人們做好事,喜悅而要有實際獎賞;見到人們做壞事,厭惡而要有具體懲罰。賞功罰過,對于親身經歷的人們確實兌現了,那末,沒有親身經歷的也就不敢胡作非為了。如果見到人們做好事,空自喜悅而沒有實際獎賞;見到人們做壞事,空自厭惡而沒有具體懲罰;賞功罰過,對于親身經歷的都沒有兌現,要指望沒有經歷的人們為之感化,那是辦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君子能夠付出厚愛和厚利,就可以親近人民,申明知識相禮節,就可以教育人民。要以身作則來引導人民,審定規章制度來防范人民,設置鄉的官吏來指導人民。然后再用法令加以約束,用獎賞加以鼓勵,用刑罰加以威懾。這樣,百姓就都愿意做好事,暴亂的行為便不會發生了。</p> <p class="ql-block">地之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有時與有倦,養無窮之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間,則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殺其君,子有殺其父者矣。故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危。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積者食之,不可不審也。其積多者其食多,其積寡者其食寡,無積者不食。或有積而不食者,則民離上;有積多而食寡者,則民不力;有積寡而食多者,則民多詐;有無積而徒食者,則民偷幸;故離上不力,多詐偷幸,舉事不成,應敵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野與市爭民,家與府爭貨,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故野不積草,農事先也;府不積貨,藏於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眾,鄉分治也。故野不積草,府不積貨,市不成肆,朝不合眾,治之至也。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也;觀其交游,則其賢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p> <p class="ql-block">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作終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種谷,是一種一收;種樹,是一種十收;培育人材,則是一種百收的事情。如果我們注重培養人材,其效用將是神奇的;而如此舉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門才能夠做到。</p> <p class="ql-block">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走正道。要求人民走正道,就不能不禁止小的邪惡。因為,小的邪惡是大的邪惡產生的根源。不禁止小的邪惡而想要大邪惡不危害國家,是辦不到的。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禮。要求有禮,就不可不重視小禮。因為,在國內不重視小禮,而要求百姓能行大禮,是辦不到的。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義。要求有義,就不可不實行小義。因為,在國內不行小義,而要求百姓能行大義,是辦不到的。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廉。要求有廉,就不可不重視小廉。因為,在國內不重視小廉,而要求百姓能行大廉,是辦不到的。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有恥。要求有恥,就不可不整頓小恥。因為,在國內不整頓小恥,而要求百姓能行大恥,是辦不到的。凡治理人民,要求人民謹小禮、行小義、修小廉、飭小恥、禁止小的壞事,這都是訓練人民的辦法。而人民能夠作到謹小禮、行小義、修小廉、飭小恥并禁止小的壞事,又正是治國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凡是治理人民的,都要求人民服從驅使。要人民服從驅使,就不可不重視法的作用。法是用來建立朝廷權威的。要建立朝廷權威,就不可不重視爵位。如果把爵位授給不義的人,人民就輕視爵位;人民輕視爵位,君主就沒有威信;君主沒有威信,命令就不能推行了。法是用來驅使人民出力的。驅使人民出力,就不可不重視祿賞。如果把祿賞授給無功的人,人民就輕視祿賞;人民輕視祿賞,君主就無法勸勉人民;君主無法勸勉人民,命令也就無法推行了。</p> <p class="ql-block">關于規律、形象、規范、教化、決塞、心術和計數。探索天地的元氣,寒暑的協調,水土的性質以及人類、鳥獸、草木的生長繁殖,事物雖多,但都有一個共同性,而且是不變的,這就叫做規律。事物的外形、名稱、年代、相似、類屬、依次、狀態等等,叫作形象。尺寸、繩墨、規矩、衡石、斗斜、角量等等,叫做規范。漸進、馴服、磨煉、熏陶、適應、習慣等等,叫作教化。予與奪、險與易、利與害、難與易、開與閉、死與生等等,叫作決塞。老實、忠誠、寬厚、施舍、度量、容讓等等,叫做心術。剛柔、輕重、大小、虛實、遠近、多少等等叫作計數。不明白規律,而想要立法定制,就好比把測時的標竿插在轉動者的陶輪上,搖動竹竿而妄想穩定它的末端一樣。不了解形象,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長材短用,短材長用一樣。不了解事物的規范,而想治理人民統一群眾,就好比用左手寫字,而閑著右手一樣。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風易俗,就好比早上剛制造車輪,晚上就要乘車一樣。不了解決塞之術而想驅使和調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樣。不了解心術而想對人們發號施令,就好比背著靶子射箭而一定希圖命中一樣。不了解計數而想要舉辦大事,就好比沒有舟輯想渡過水險一樣。所以說:立法定制,不了解規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形象不行;治理人民統一群眾,不了解規范不行;移風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驅使和調遣人民,不了解決塞不行;發布命令保證必行,不了解心術不行;舉辦大事保證必成,不了解計數不行。</p> <p class="ql-block">用道理開導人們,用恩惠籠絡人們,用仁愛團結人們,用道義培養人們,用施德對待人們,用信用交結人們,用禮節接待人們,用音樂和悅人們,從工作上考核人們,從言論上考察人們,用強力推動人們,用戒律威服人們,這樣,第一年施政的結果,上下都取得好的政績;第二年施政的結果,人民沒有不服從的;第三年施政的結果,土地開發,五谷有了收成;第四年施政的結果,農民安樂而糧食富裕;第五年施政的結果,徭役減輕而國幣充足;第六年施政的結果,作到了先知國事的變化;第七年施政的結果,作到了內外都為我所用。</p> <p class="ql-block">聽得細致,所以能聽到還沒有到來的聲音;看在極早,所以能觀察還沒有形成的事物;想得深遠,所以能想到還沒有開始的事情;動得急驟,所以能出乎敵人的意料;干得冒險,所以能奪得敵國的寶器;立足于運籌謀劃,所以能兵力堅實而不被敵國攻破了。</p> <p class="ql-block">器物制做得好,在于工藝周到;教化實行得好,在于施教仔細。動與靜失去紀律,行與止就沒有規則。所以,要慎重根據四時來變化作息,分理財物出入來整飭交易,要明白休養生息以解除兇災,審查財物取予來進行總算。</p> <p class="ql-block">凡將辦事,法令一定先出。這叫作事情將辦,其賞罰辦法就必須明示于前。負責人總是要嚴守法令以掌握賞罰,檢查工作并向君主上報的時候,也必須報告執行賞罰的情況。征召就立即來到,派遣就立即前往,老百姓舍棄自己而以君上之心為心,這是教化所期望的結果。起初還看不出跡象,最后則成效不可比擬,君主一人行事,臣民萬人隨從,這是訓練所期望的結果。不加命令而主動辦事,不加派遣而主動前往,不用上面勸勉,而人民自己就能夠盡心竭力,這是樹立風俗所期望的結果。君主的好惡才在心里形成,百姓就化為行動,刑未行而人民知道恐懼,獎賞未發而人民得到勸勉,這是實行誠信所期望的結果。做事不產生惡果,成事之后也沒有失敗,得到的成果沒有人能夠爭奪,這是遵守天道所期望的結果。行事即成,有求即得,君主所要求的,大小事情都能實現,這是辦事所期望的結果。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凡是法令所及和風俗所影響到的地方,就象四肢百骸服從內心一樣,這是為政所期望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凡是營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須在大河的近旁。高不可近于干旱,以便保證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節省溝堤的修筑。要依靠天然資源,要憑借地勢之利。所以,城郭的構筑,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圓的規矩;道路的鋪設,也不必拘泥于平直的準繩。</p> <p class="ql-block">有一種朋友不在生活里,卻在生命里。有一種陪伴不在身邊,卻在您心間。那些說不出的話,如果有人懂,就是幸福。其實我們都不需要太多,孤單時有人陪,無助時有人幫,落淚時有人知,于心靈就是一種溫暖,于生命就是一種感動。四季冷暖,有人叮嚀您加衣;生活勞碌,有人囑咐您休息,足矣。</p> <p class="ql-block">其實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人,這一切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人這一生,格局真的很重要。它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更框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擁有大格局的人,才會有大視野,活出真正的人生意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丰城市|
兴化市|
汉中市|
金门县|
泸定县|
通海县|
昭通市|
平果县|
西华县|
神农架林区|
梓潼县|
北流市|
平江县|
桂平市|
浠水县|
景德镇市|
宜城市|
西昌市|
防城港市|
陆河县|
高唐县|
兴化市|
留坝县|
浮梁县|
文水县|
西吉县|
柯坪县|
博兴县|
玉树县|
百色市|
密云县|
通江县|
开化县|
即墨市|
安平县|
海丰县|
塘沽区|
宣城市|
定结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