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十多年前的隆冬老伴出生在錦溪鎮(早年該鎮稱陳墓),其父母的二大家族均在這鎮上生活,后因其父在朱家角鎮謀生,故家人也從錦溪搬遷至朱家角。</p><p class="ql-block">此后的歲月,老伴的祖輩、父輩等離世后都安息在錦溪鎮的公墓里。除遇特殊情況的年份外,每年的清明節老伴兄妹家人都要結伴前往掃墓祭祖,今年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陳墓名不見經傳,和國內成千上萬的鄉村小鎮一樣的默默無聞。隨著旅游經濟的興起,這些加上古字的小鎮逐漸的如雨后春筍般的逐個冒了出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錦溪鎮是有著2千多年歷史的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錦溪就有先民存生。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御名陳墓,隨著地域劃分的不斷變化,行政屬性也隨之不停變動,直到1992年更名為錦溪鎮。</p><p class="ql-block">錦溪鎮境內湖蕩密布,河巷縱橫。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陳湖。古鎮內河道長達6公里,形成河湖相通,街巷依水,橋巷相連的典型江南水鄉風貌。</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十年代未我第一次隨老伴及家人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到錦溪鎮走親戚。那時的交通工具只有機動船,由于船小,只有在符合氣象條件下才可穿越淀山湖直達錦溪鎮。古樸、恬靜、親情和優美的江南水鄉生活環境給我留下了難忘印象。</p> <p class="ql-block">年年歲歲,家人掃墓祭祖之余,總要去重溫記憶中曾經走過的街巷、小橋,喚起每個人留住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鎮的長壽路北有座《紅木橋》,其東側德求弄1號的門楣上方刻有“得求堂”三字,這里是錦溪鎮名門陸家的舊居。內有“柿園”,園內陳列有近代著名畫家,圍棋國手陸曙輪先生和他的次子陸家衡先生的書畫藝術作品。本人老伴的祖母就出生在這得求堂的陸家。</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巷、小橋,品嘗酒釀餅、襪底酥…,如影片般從眼前閃過的一幕幕,勾起那記憶中的點點滴滴。</p> <p class="ql-block">《眾安橋》俗稱牌樓橋。系花崗石單孔平橋,始建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由里人顧克讓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清道光年間重造。</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古董博物館等展館供游覽</p> <p class="ql-block">《普慶橋》又名俞家橋,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間重修。</p> <p class="ql-block">節壽橋</p> <p class="ql-block">蓮池禪院位于鎮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p> <p class="ql-block">陳妃水冢在鎮的五保湖中。宋隆興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寄攜眷南遷臨安,途中陳妃病歿,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文昌橋</p> <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31日一起在此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家人共進午餐,雖然今天坐在這里的都已進入奔七、奔八、奔九不同的年齡段,但只要身體條件許可,年年歲歲依然會懷著一份不舍情懷前來祭奠已過世的親人。</p> <p class="ql-block">古蓮橋</p> <p class="ql-block">相信這樣的活動今后還會延續下去。再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三原县|
惠东县|
屏边|
嘉兴市|
榆社县|
宝丰县|
新兴县|
东辽县|
临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石桥市|
仲巴县|
陆川县|
平谷区|
嘉黎县|
瓦房店市|
武陟县|
宝坻区|
华阴市|
方正县|
大方县|
远安县|
屏东县|
祁门县|
田东县|
同仁县|
昔阳县|
会同县|
米林县|
武冈市|
壤塘县|
子洲县|
阿图什市|
晋城|
郎溪县|
宁德市|
永城市|
武宣县|
合川市|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