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元玉,甘肅省景泰縣五佛鄉(xiāng)人,1934年出生,1951年參軍,在0159部隊任班長。如今90高齡,愛黨愛國,精神矍鑠。</p> <p class="ql-block">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赴朝后的首戰(zhàn)——兩水洞戰(zhàn)斗。</p> <p class="ql-block">服從命令聽指揮。</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25日:“和平萬歲”紀念章 </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1955年入黨,黨齡68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國時,從朝鮮到廣州乘坐罐罐車(列車)一周到國內,戰(zhàn)士們一路高喊:“一定要解放臺灣”……</p> <p class="ql-block">李元玉激動地說:我們部隊炮兵連不沖鋒,不格斗,負責壓火力,保勝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國路上。</p> <p class="ql-block">國防部1957年1月2日頒發(fā)了《復原軍人證明書》。</p> <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zhàn)協定》簽訂。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宣告結束。</p> <p class="ql-block">記得很清楚:47軍139師416團3營機炮連。</p> <p class="ql-block">停戰(zhàn)后,張李元玉和戰(zhàn)友們一起為朝鮮戰(zhàn)后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工作,直至1957年回國。</p> <p class="ql-block">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p> <p class="ql-block">保家衛(wèi)國,振興中華。</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已成為勇敢、堅毅、頑強、無畏的代名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期間,當時的黑龍江地區(qū)(松江、黑龍江兩省)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百姓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捐物,用實際行動彰顯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為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英雄遠去,精神永存。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最可愛的人”。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相冊,回望其中那些令人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國鄉(xiāng)村雜志》鄉(xiāng)村作家</p><p class="ql-block">張海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吐鲁番市|
鄂托克旗|
壶关县|
周至县|
黑水县|
祁阳县|
通州区|
成都市|
华亭县|
琼海市|
栾城县|
正镶白旗|
绍兴县|
大余县|
天全县|
内黄县|
宁晋县|
开平市|
普定县|
晋州市|
忻州市|
嘉祥县|
栾城县|
磐石市|
宜阳县|
建始县|
河池市|
会泽县|
平利县|
神木县|
本溪|
吉木萨尔县|
潢川县|
灵山县|
正定县|
格尔木市|
历史|
青阳县|
如皋市|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