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br>《火紅年華》獻三線<br> ---白龍江崢嶸歲月<br> 國慶期間,CCTV-1黃金時段正在熱播的工業史詩電視劇《火紅年華》,以我國特殊時期三線建設為背景,以位于西南的著名三線企業為故事原型,全景式地展現了三線建設者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燃燒自己,艱苦創業,爭分奪秒建設堅固三線國防工業體系的驚天動地的歷史畫卷 。隨著劇情發展,令我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共嗚,自然聯想到自已親歷的三線建設故事—五十年前那理想閃光、激情燃燒的“白龍江崢嶸歲月”。<br> 神奇的巧合!!前不久,小浪底朋友袁松林司長考察白龍江。在碧口水電廠展覽館,欣喜地發現我撰寫的詩文和當年的老照片,隨即拍照發來。并轉達電廠董事長歡迎我們回訪碧口的盛情邀請…… 啊! 多情的白龍江,謝謝你依然還記得半個世紀前碧口水電站的建設者!我感到由衷地欣慰和榮幸!<br> 1968年9月初,在“三線建設要抓緊,備戰備荒為人民” 的響亮口號聲中,我和淑君隨隊由河北邯鄲岳城水庫轉戰到極其艱苦的甘川邊境白龍江碧口水電站建設工地,投身三線建設。 <br> 碧口水電站是專為核工廠供電的三綫重點保密工程,由蘭州軍區實行軍事管制。當年公開的名號為“風雷激”。<br> 三線是一座熔爐、一所學校、一場戰役;更是一部史詩,一座豐碑!奮戰三線的歲月,正是我生命的黃金季節,我們用青春熱血譜寫載入共和國史冊的壯麗篇章。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激勵我一生,涵養我一生,豐富我一生……<br>“走過高山大川<br>苦累也是浪漫……<br>愛在家國之間<br>英雄無悔 青春無怨<br>愛在家國之間<br>熱血還熱 熱淚還暖……”<br> <br> 孫國緯 2021-10-01<br><br> 火紅年華獻三線 系列美篇<br>之一 《白龍江碧口-- 我的第二故鄉》<br>之二 《可敬可愛的白龍江人》<br>之三 《碧口水電站調壓井贊歌》<br>之四 《從漳河一同轉戰三線的大學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 碧口鎮是白龍江流域的著名古鎮。白龍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即是以其壩址下游三公里處的碧口命名。碧口水電站是專為核工廠供電的三線重點保密工程,由蘭州軍區實行軍管,當年的名號為“風雷激”。我和我的一家則因電站建設而與這個小鎮結緣.從1968年到198 5年,我和我的一家在這個小鎮生活了十八年!這十八年正是我生命的黃金季節!我在這里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認識社會,體驗人生;我在這里交朋結友,見證友誼;奉獻求索,收獲吸取……我在這里經歷了中國社會重大變革的歷史時期---從文化革命到改革開放。我從一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成長為初諳世事,具有比較豐富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在這里,我擁有了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可愛的家、我的愛人和一雙兒女;我的一群志同道合、坦誠相待的朋友;我自強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更還有,我對祖國江河的熱愛和對水利水電事業的忠誠……這個深藏在甘川邊境的美麗小鎮,連同她依戀的可愛的白龍江,早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深情地視她為我的第二故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建成發電的白龍江碧口水電站因碧口而得名。承建單位是水利電力部第五工程局,設計單位是水利電力部西北勘測設計院。核工業部22公司承擔排沙洞施工。甘川兩省選派數千民工(民兵)參加施工,五局職工家屬子弟和碧口當地百姓以‘背簍上壩’的精神積極支援電站建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碧口水電站全體建設者共同的名字是“白龍江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小浪底朋友袁松林司長考察白龍江。在碧口水電廠展覽館,欣喜地發現我撰寫的詩文和當年的老照片。隨即拍照發來。并轉達電廠董事長歡迎我們回訪碧口的盛情邀請…… 啊! 多情的白龍江依然記得半個世紀前三線工程的建設者!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榮幸!</p> <h3><font color="#010101">白龍江碧口,我可愛的第二故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碧口街192號的閣樓,曾經是我們的新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碧口中街 連接白龍江兩岸的索橋是是當地的一道風景,也是我心中的思念。在碧口的那些年月,在它的橋板上,每天都留下我的腳印。前幾年是過橋乘小火車趕往上游電站工地,后耒,我們在左岸下游的早陽壩子弟中學校園建起了新宿舍(油氈工棚),這座索橋便成了我往返家和機關的必經之道。每次下班走到橋頭,我都會情不自禁地駐足觀望。希望背著書包的一雙正上小學的兒女突然飛到身邊,父子( 女)手牽手有說有笑地搖晃著飄過索橋,那是何等的愜意!今天想耒,仍然十分溫馨……<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與我的湘西老家一樣,碧口一帶也興趕場(墟)。這是所有人都盼望的好日子。每逢集日,方圓幾十里的鄉親背著背簍(又是和老家的背簍一樣,真的很親切!),裝滿土特產,一大早就來到碧口,沿街擺開地攤。蔬萊是一早從地里采的,菜葉上還滴著露珠;水果是前夜從樹上摘的,果枝帶著綠葉;公雞是清早打嗚以后才從籠里抓出來綁上雙腿;山麂、野豬肉還殘留著火藥味……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那么富有生氣,甚至還夾雜幾分原始的野性!中午趕場時,我喜歡買湖南人離不開的辣椒,外皮布滿皺紋的苦瓜,最對味口的莫過于壇子里腌制出來的青菜酸、蘿卜酸、米粉包果的小魚,以及鹽腌火熏黑里透亮的臘肉(那年月,酸菜、臘肉減輕了我心頭太重的鄉愁。當然,每一場都少不了要提回一支大公雞。這是要招待一邦尚未成家和家不在碧口的朋友的……<br></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原址上新建的郵政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當年,對于離鄉背井來到碧口參加三線建設的人來說,書信是唯一和親人聯系的渠道。每到雨季,碧口至昭化公路經常受阻,往往十天半月見不到郵件,每個人都真正飽嘗“家書抵萬金”的滋味。月中領到薪水后,第一件事就是趕到這里排隊匯款~盡一種責任,寄一分孝心……</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林業局宿舍樓,如今已顯得老舊,而當年堪稱‘豪宅’!,只有極少數機關干部有幸住在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干部工人和家屬都住在,“室外飄雪、屋內結霜”,“一家炒菜、百戶聞香”的油氈為頂、葦蓆當墻的工棚內 <h3><font color="#010101">吊橋附近汶川地震后新建的風景宜人的濱江公園<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碧山公園所在山頭 有碧口小學、文縣二中和抗日樓等,當視為碧口的文化圣地。1968年冬,我所在的筑壩工區一連一開進碧口就在這里安營扎寨。<br><br>上山的石階旁,老樹新葉是一個標志,更有一種啟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們的家就在抗日樓附近筑壩工區一連的工棚內。我們的一雙兒女在這里度過他們來到人世間的最初幾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今日的二中廣場!</font>當年是水電五局大型活動的中心</h3> <h3><font color="#010101">茶文化廣場,位于碧峰溝匯入白龍江的地方<br>李子壩、碧峰溝等地出產的碧口龍井是甘肅自產茶葉的著名品牌<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陽壩河灘—</font>水電五局子弟中學舊址<font color="#010101"><br></font>曾經的校園內有我們的家<font color="#010101"><br><br></font></h3> 丁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在早陽壩灘地,和子弟中學為鄰的是澆筑工區混凝土預制廠。其車間、宿舍和辦公室以及學校教室、教師宿舍都是這樣的工棚 早陽壩,白龍江畔<br>滔滔白龍江,奔向嘉陵江,將匯入偉大的母親河~長江。我和妻兒佇立江畔凝望,遙想詩和遠方…… <h3><font color="#010101"> 碧峰溝是碧口近郊一處山清水秀的原生態樂園。 清溪山澗連著珍珠碧潭,修竹茂林掩映瀑布水簾;水汨和著鳥語,桃紅爭艷柳綠…山民傳承原始習俗,待人和善有加……沿碧峰溝往西南數十里,可達四川青川的自然保護區。那里生活著國寶級珍稀動物大熊貓。 秀美神奇的碧峰溝,有如我湘西老家酉水流域那些知名不知名的美麗溪溝,令我倍感親切……<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碧峰溝內的幾處碧潭,水深適宜,水勢平緩,潭水清澈,游魚可數,是學習游泳的好去處。我們的一雙兒女就是在這里第一次享受戲水的樂趣 。自然,作為父母,我們也在當時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格外感受到人間的歡樂。 <br> 上世紀七十年代,沸騰的水電工地不時籠罩政治風暴的電閃雷嗚, 偶爾置身于碧峰溝青山綠水,赤腳踏地,一絲清流沁入肺腑,頓感心曠神怡,悠然自樂,難得的寧靜中還有幾分田園牧歌式的浪漫……:<br></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碧口水電站攔河大壩是中國第一座高于100公尺的土石壩,在國內首次采用振動碾碾壓壩體。碧口水電站的壩體大型綜合機械化施工、復雜巖體地下工程施工、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快速安裝以及基礎處理、錨噴支護、滑動模扳等技術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碧口水電站設計先進,施工質量優良,在我國土石壩水利樞紐的技術發展中發揮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 何家灣工區緊鄰施工第一線。 筑壩工區、澆筑工區等主要施工單位都集中于此 。當時正值‘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要接受‘再教育’,從河北岳城水庫轉戰到碧口頭兩年,我被分配到筑壩工區一連推土機一班。人雖在機械班組,也學會了開推土機,但絕大部分時間仍然是“以技代壯”,干壯工的活。修路時掄大錘打過炮眼;蓋食堂、工棚時當過木工;酷暑天光著膀子扛過水泥;寒冬里套上特制的橡皮衣,喝兩口當地產的度數夠高的金徽大曲,大半個身子浸入冰涼的白龍江水撈過圓木 ……總之,水電工地一切需要人干的粗話、累活、險活,我和我的同類項們都心甘情愿地親身體驗過。<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0年7月,一份連夜匆匆為班組趕寫在大紅紙上的‘四好初評’決心書,鬼使神差般將我的勞作地點由露天工地拉回到辦公室。我成了宣傳部廣播站的編輯(記者) 。 廣播站是全工地最重要的宣傳手段。整個工地從石土地到豆家壩七、八公里范圍內,掛著三十多個大喇叭。廣播一響,全工地每一個角落都聽得一清二楚。上至軍管會主任,下至普通工人家屬子弟當地百姓,幾萬人都在自愿不自愿的聽著。那年月可真是容不得有半分閃失。每班三個人值班(編輯(記者)、播音員和電工各一)。雖然沒有人打招呼,但我深知自己的責任。 每當我值班,無論是轉播中央臺節目,還是廣播自辦的《工地新聞》,或播出歌曲、樣板戲,我自始至終都要將室內的監聽喇叭打開,為的是千萬不能出錯!久而久之,無意中練成了我在嘈雜環境下堅持思考和寫作的功夫,得益終身。在采訪、編輯的實踐中,我還鍛煉了與人交往、認識各色人物和分析復雜世事的能力,這可能是我在而立之年才補充學習的最重要的基礎課。 <br></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3年6月,我終于回歸施工技術處,分管調壓井。碧口水電站調壓井地質條件差,結構復雜,施工工序多、工期緊,是控制發電工期的重點項目。經各有關單位參建人員反復研究論證,優化了施工程序,科學分析圍巖穩定狀況,采用錨噴支護新技術、-活動整體升降平臺和大模扳新工藝等,成功地實現改 “三挖三襯” 為“兩挖兩襯” 施工,提前工期半年,為電站按期蓄水發電贏得了時間,受到嘉獎。碧口水電站調壓井是國際巖石力學界公認的石氏(石根華)‘關鍵塊體理論’發源地。</span></p> 《愛在家國之間》—電視劇《火紅年華》主題曲 2016年7月,我們祖孫三代懷著崇敬和感恩深情,回訪碧口,回訪白龍江 相逢是緣 重聚是福<br>衷心祝福<br>曾經同甘共苦的白龍江朋友<br>健康 快樂 幸福!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7月6日下午,在早陽壩白龍江畔,巧遇年過八旬,上世紀七十年代曾任碧口副書記的田福壽同志,激動中共同回憶四十年前搶建電站的崢嶸歲月</font></h3> ……<br>三十年過去,<br>碧口 發生了巨大變化……<br>我為碧口今日的繁華喝彩<br>更對昨天的碧口一往情深<br>…………<br><br>她是我眷戀的第二故鄉<br>她永遠在我心中 <h3><font color="#010101">龍江緣 碧峰情<br>光榮的白龍江人<br>在這里 貢獻青春 書寫傳奇<br> 升華文化 凝聚精神<br>奔騰不息的白龍江<br>傳頌著當年的故事<br>墩厚剛強的碧口大壩<br>忠實地為歷史見證……<br><br>懷念碧口 懷念白龍江<br>感謝碧口 感謝白龍江<br> <br></font></h3> 2022年新春,欣喜地看到隴南文化廣電旅游局精心制作的《山水碧口》,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即興留下感言。<div><br><div>給《山水碧口》</div><div><br> 半個世紀前—<br>青春年少時,<br>只是因為 <br>事業的神圣,<br>我 感受到<br>你的鐵骨柔情……</div><div><br>而今,<br>我皓首白發,<br>思念中暮然回眸—<br>原來 你 <br>如此美麗動人……<i></i><br><div><br></div></div></div> 懷念碧口,感恩白龍江!<div><br> 《山水碧口》<br> 清新自然<br> 詩情畫意 <br> 音韻文苑<br> 大壩小溪<br> 青春之戀<br> 家國情懷<br> 鄉思綿綿</div><div><br> 孫國緯 2022年元月21日<i></i></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新化县|
温宿县|
漳浦县|
通辽市|
鹤峰县|
玛多县|
呼图壁县|
武鸣县|
宁强县|
宣化县|
和龙市|
洪江市|
长寿区|
黔江区|
德保县|
射洪县|
杭锦后旗|
富阳市|
灯塔市|
浙江省|
前郭尔|
鄯善县|
玉门市|
阜康市|
镇远县|
阳春市|
驻马店市|
九江县|
扬州市|
武安市|
洛浦县|
莱西市|
明水县|
海淀区|
中西区|
四川省|
昌乐县|
同德县|
延边|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