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唐太宗的推動下,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集字而成的《圣教序》,一直被視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必備寶典。但是,《圣教序》畢竟只是集字作品,且是刻石拓本傳世。在沒有王羲之真跡的情況下,我們迫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h3></br><h3>尋遍古今法帖,我們終于發現了另一件作品,它同樣具有嚴謹的法度和純正的魏晉風韻,甚至比《圣教序》更勝一籌。這就是宋高宗趙構的行書《千字文》。</h3></br><h3> <h3>作為備受推崇的風雅帝王,宋高宗集備了天賦、資源和努力這三重優勢,使得其書法水平日漸精湛。初學時,宋高宗以米芾和黃庭堅的作品為師,雖然這兩位書法大師不乏精髓,但隨著宋高宗眼界和功力的提升,他轉而專注于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h3></br><h3> <h3>據《翰墨志》中宋高宗的自述,他學習書法“只要無‘大利害相妨,未嘗一日舍筆墨’”,將其視為真正的事業。在此種專精極慮的狀態下,到紹興23年(1153年)他完成了這份行書《千字文》,而他專注于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已經有至少30年之久。</h3></br><h3> <h3>可以明顯看出是,他的行書《千字文》是以《圣教序》為基礎,像“歲”、“首”、“國”這些字,明顯就是從《圣教序》當中取法。</h3></br><h3>唐太宗評價《圣教序》為“點曳之功,裁成之妙,煙霞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覺為倦……”這些評價同樣適用于宋高宗這件行書《千字文》。</h3></br><h3> <h3>整個《千字文》由一千余字組成,每個字形流暢自如,沒有任何滯澀的感覺。宋高宗一氣呵成,章法布局及文本方向的互相配合,以及屬于帝王書法家“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信從容,都不是集字般的《圣教序》所能比擬。</h3></br><h3>趙孟頫是一位書法大師,而他學習書法的入門就是宋高宗。嚴格算起來,宋高宗算是趙孟頫的老師。論入古,論學“二王”的功力,趙孟頫始終沒有超過他。<br></br></h3></br><h3> <p class="ql-block">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學習《圣教序》或許會有些困難,需要“透過刀鋒見筆痕”。而宋高宗的《千字文》被保存得相當完好,成為了學習王羲之必不可少的范本。趙孟頫也曾學習宋高宗的書法,而他的書法功力始終未能超過其老師。學習完《千字文》,我們日常書寫的行書都能得心應手。</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阿拉善左旗|
长治县|
洱源县|
焦作市|
岗巴县|
永顺县|
齐齐哈尔市|
满洲里市|
大姚县|
富锦市|
出国|
新田县|
抚顺县|
蒙山县|
石狮市|
唐山市|
枣庄市|
红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叙永县|
行唐县|
土默特左旗|
邛崃市|
莫力|
连州市|
白朗县|
南城县|
蒲城县|
察哈|
苗栗县|
呼伦贝尔市|
汝南县|
汉中市|
马公市|
出国|
洛南县|
紫阳县|
兴海县|
连山|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