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芻,也寫作芻,蒭,芻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斷草的樣子。《說文》云:芻,刈艸也。謂可飤牛馬者,象包束艸之形。</p><p class="ql-block">芻作為動詞,表示刈草,割草,用草喂牲囗,也叫芻。作為名詞,則表示可供牛羊馬吃的糧草,比如牛羊等動物回嚼時稱為”反芻”,也可以引申表示吃草牛羊馬,割草的人,也稱之為芻,《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古人常常將自己的言論見解,稱為:芻議,芻言,芻見,芻微,今人理解為古人自謙,將自己的見解比作卑微的草野之人粗淺,淺陋的見識。梵語稱呼僧人曰苾芻,《藏經》有呼喜鵲為芻尼。</p><p class="ql-block">古人常用芻草扎成狗的形狀用以祭祀祖先神明,叫芻狗,《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p><p class="ql-block">《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芻的甲骨文,寫成草又草,又在甲骨文中,不是表示手,而是表示可重現的普遍聯系,物質之間的普遍聯系,稱之為右,意識之間的普遍聯系,稱之為左,物質與意識的普遍聯系,稱之為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這個符號,在植物,表示草,在生物,表示微生物,在物質,則表示量子,量子與量子之間的普遍聯系,稱之為芻,指現代量子物理學中的量子糾纏現象。在量子力學里,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量子不確定性原理的基礎,不確定性在《周易》中稱為元。量子糾纏是一種最基本的物理資源,如同時間、能量、動量等等,能夠萃取與轉換,中國古人定義為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文》定義芻為刈艸,包束艸之形,刈本有整理,治理之意,將分立的量子糾纏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資源,謂之芻,芻不僅僅是喂養牛馬,其實是構成物質世界的資源,這一點,倉頡大神造字時,是很明白的,所以上古之人祭祀神明,以芻狗當祭禮,較之三牲,更原始,芻本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資源,圣人聚合而用之,令其久長,謂之芻狗。聚合用之成萬物,散而成量子,故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萬物聚散無窮,變化多端,處身立世,不能依賴于天地,圣人的所謂仁,只有把握其中的變化規律,才可真正自立久長,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之奧意,在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可知,古人所謂芻見,可不是粗淺的見識,而是根本識,修法的僧人,叫芻必,意思是追尋根本識,芻尼呼作喜鵲就一點不奇怪了。獲得了根本識,自我意識才真正得以建立,以芻為我,是自尊之號,不是自謙之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芻還是一個姓氏,相傳出自熊氏,楚君負芻,又有說源自牛哀。</p><p class="ql-block">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有一個叫牛哀的人,因為吃了牲畜的飼草,后來就改姓芻。又據《姓苑》記載,牛哀變成了老虎,于是他家就改姓芻了。牛哀其實是芻的表現形式,牛是萬有引力的化生,哀是電磁感應的化生,量子通過萬有引力與電磁感應聯結糾纏在一起,叫牛哀,也就是芻,牛哀變成老虎,虎乃山中王,是意識的化生,佛云萬法唯識,研究姓氏的來源和神話,也可了知字的內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兩個姓氏,也與芻大有關系,一個是趙姓,一個是鄒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土默特右旗|
肇源县|
团风县|
西贡区|
留坝县|
大余县|
沙洋县|
雅江县|
莎车县|
汶川县|
和林格尔县|
教育|
延长县|
乌鲁木齐县|
平山县|
德江县|
沁水县|
克什克腾旗|
石阡县|
方山县|
独山县|
高安市|
康保县|
来宾市|
同江市|
商城县|
信丰县|
望奎县|
阿拉尔市|
九寨沟县|
连州市|
海林市|
沂水县|
泸水县|
枝江市|
正宁县|
资阳市|
青浦区|
云南省|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