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法源寺前街7號,始建于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下達詔令在此立寺紀念,寺還沒有建成,李世民去世了。經(jīng)高宗李治、武則天多次降詔后,于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建成,命名為“憫忠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年)更名為法源寺,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之一。</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采用中軸對稱格局,由南至北共七進六院,布局嚴正,寬闊龐大。</p> <p class="ql-block"> 進入法源寺第一個院兩邊是鐘樓和鼓樓,正中是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天丁香花綻放的時候法源奪滿院飄香,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賞。</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韋陀殿</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明代制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p> <p class="ql-block"> 彌勒佛背后是護法神韋馱坐像,明代銅鑄高1.7米。據(jù)說寺廟中供奉韋陀為的是護寺安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個院是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是寺院中較重要的殿堂建筑,中供奉著“華嚴三圣”,既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像,為明代制作,木胎貼金罩漆。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坐像,木胎貼金,為清朝制品。殿中高懸的“法海真源”匾額是乾隆御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東側是祇園,西側是客堂。</p> <p class="ql-block"> 第三個院子是憫忠閣</p> <p class="ql-block"> 憫忠閣臺基高一米多,周圍設以磚欄,殿堂建于臺上。此殿結構獨特,外墻以十二柱為架,室內(nèi)以十二柱支撐式樣,內(nèi)部保存著法源寺的歷代石刻、經(jīng)幢等。殿中懸掛的“存誠”匾額,為康熙御筆。牌匾為六龍邊飾,匾芯上方為康熙閑章“萬幾余暇”</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中間的香爐很獨特,上下是石頭的,刻有精美的花紋,中間是鐵鑄的,已經(jīng)銹跡斑駁。</p> <p class="ql-block">憫忠殿背面</p> <p class="ql-block"> 憫忠閣兩旁是五觀堂和禪房。</p> <p class="ql-block">第四個院子是毗盧殿</p> <p class="ql-block"> 毗盧殿供奉以毗盧遮那佛為主的“五方佛”明代銅佛像,是從它處移放至此。因殿堂高度不夠,將地面下挖了幾十公分佛像才得以安放。</p><p class="ql-block"> 五方佛共分三層:下層千葉蓮瓣巨座,每一蓮瓣上鏤一佛像;中層為面向東、南、西、北的四方佛;毗盧佛居最高層。</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的這尊毗盧佛,是按萬歷皇帝的母親李太后的形象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五個院子是觀音殿</p> <p class="ql-block"> 從觀音殿到藏經(jīng)樓路過一處,齊白石先生曾在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 穿過這個小圓門便是藏經(jīng)樓</p> <p class="ql-block"> 樓前的銀杏古樹已經(jīng)有三百多年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宝应县|
临颍县|
衡水市|
合山市|
崇阳县|
清水河县|
宁强县|
章丘市|
卢龙县|
定陶县|
武穴市|
昌都县|
洪洞县|
乳山市|
会东县|
静宁县|
苏州市|
珲春市|
东港市|
灵山县|
华阴市|
西藏|
天长市|
金乡县|
开阳县|
临夏市|
额济纳旗|
无棣县|
剑阁县|
碌曲县|
平罗县|
海淀区|
汾阳市|
大兴区|
安多县|
安陆市|
灵山县|
公主岭市|
霍城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