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文 月如</p> <p class="ql-block"> 4月8日清晨,天朗氣清,陽光充足,和風正好,我們興致勃勃,一心想去看看傳說中的唐汪川杏花,沿途一打聽,又說是已經凋敗了,遂決定改道去探訪千年古剎炳靈寺。</p><p class="ql-block"> 從機場高速出發,自蘭州西經河口穿永靖縣城而過,直奔隱身群山中的洞窟。怎奈上了一山又一山,山山相連望不到邊,咱西北的山地,以黃土居多,植被稀薄,許多陰坡處尚有積雪,山中樹木,仍是一派荒寒,就連草色遙看近無的意思都很淡,加之全程幾乎都是盤山道,許多幾字形M形N形彎道,把人搖了個七葷八素,不由得叫人暗生悔意,這樣翻山越嶺上山扒洼地奔波,怕是不值當呢。</p><p class="ql-block"> 山行中聊以慰藉的,就是那些星星點點散落在山窩窩陽坡上的莊戶人家,他們的院落邊時不時會冒出一兩株粉杏來,那樣高大古老的杏樹,紛紛揚揚開滿了雪一般的花兒,如同一面迎風招展的素錦,雖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然而這山中粉杏,粉白兼備,清香縷縷,既無寒梅的冷艷,亦不減白雪之風韻,簡直嫵媚爛漫至極!讓疲憊的你瞬間眼前一亮,讓這些寒素的莊稼院落頓時有了一種別樣的繁華。只是這些山仡佬里的人家,終年面朝黃土,靠天吃飯,怕是日子枯焦滴很,心底不由唏噓。</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連續上山翻山,再連續下山,總行程大約八十公里,車子落入一片山坳時,眼前出現了一片如夢如幻的神仙福地,這就是炳靈寺所在了。</p><p class="ql-block"> 炳靈寺石窟距我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位于永靖與積石山交界的大寺溝西側崖壁上。相傳最早建于十六國時期,后經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今反復鑿建,形成現在的規模。石窟分上下四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其中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span>最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炳靈寺石窟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族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1961年這里被定為我國5A級文物保護區。<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4年6月22日,炳靈寺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 當你來到炳靈寺,在這人間四月芳菲將盡的時節。眼前的一潭碧綠會讓你霎時沉醉,會讓你驚訝到目瞪口呆,你萬萬不能相信在這大西北的深山深處會藏有這樣一處美到不可方物人的間仙境,它令人迷幻 ,令人震悚,令人如夢如癡。因為這里的春色比江南還要江南,這里的風光比人間天堂蘇杭更加旖旎無限。它是一幅幅的水墨小品,是一張張的富春山居圖。想象中西王母的瑤池大抵如此吧,又或者是七仙女下凡的天池也未可知,總之吧,“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正合此境。當你流連河堤沿岸,瞻仰膜拜石窟的同時,又時常會覺得這一片群峰環繞、石林叢生、眾佛禮拜的海子,定然是黃河母親途徑此地時遺落的一滴淚珠吧,它叫每一個經見過的人都為之心旌搖蕩,魂不守舍,只剩下一身的意亂情迷。</p><p class="ql-block"> 那周遭變幻無窮的黃河石林,那些莊嚴肅穆而又體態各異的石雕佛像,那份空氣中毫無雜質的靜謐,都讓你覺悟到一種絕無僅有的體驗,那就是如畫風光與佛音淼淼水乳交融的氣息,這氣息緊緊環繞著你,既讓你有一種滿眼錦繡的愜意,又時時刻刻滿懷恭敬心,只想虔誠地瞻仰膜拜,并不想留下或帶走什么,哪怕一絲兒微風。只愿每一個路過此地的靈魂,在這千佛之地,十萬彌勒佛洲之上,找到自己的歸宿,在自然大佛慈悲的注視里永獲安寧……</p><p class="ql-block"> 2023.4.9午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济阳县|
宣恩县|
鹤峰县|
晋城|
永兴县|
香港
|
二连浩特市|
阿克陶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乌拉特前旗|
星子县|
新建县|
盐边县|
翁源县|
田林县|
吴桥县|
兴宁市|
义马市|
通道|
平顺县|
扶沟县|
永清县|
田林县|
图片|
皮山县|
新津县|
浮梁县|
邓州市|
吐鲁番市|
醴陵市|
阿拉尔市|
温宿县|
荣成市|
浮山县|
绥江县|
正安县|
闽清县|
加查县|
公主岭市|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