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清寺位于臺州市天臺縣,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即國清”,改名國清寺。國清寺是中國寺院四絕之一,也被日本天臺宗奉為祖庭。寺依山而建,環境優美,古樸自然。入寺燒香拜佛、游覽參觀不收門票,這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今日,實屬少見,故被稱為最有良心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通往古寺之路,古柏參天,依山鄰溪</p> <p class="ql-block">田園、山色、隋塔</p> <p class="ql-block">七佛塔,在寒拾亭前,為紀念“過去七佛”而建。七佛塔上刻有佛名,分別是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建于隋唐時的佛塔已不存在,今日所見據說是1973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隋塔位于七佛塔后面,傍有小徑可拾級而上。隋塔是國清寺的標志,距今已有1400多年,塔身黃褐色,高59.3米,六面九級。據記載,當年的隋塔是空心的,從塔內仰望可見藍天,隋塔每層都有架角,也有斗拱挑檐。如今塔已面目全非,斗拱挑檐亦蕩然無存,入塔之門無處尋覓。</p> <p class="ql-block">在國清寺正對面墻上,題有“教觀總持”。不知啥意思,網上查閱洋洋灑灑解釋一大篇,最后歸納:在佛教中,“教”指教理,“觀”指現行,意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門口有條小溪,溪上有座小橋名為“豐干橋”,走過豐干橋就到了國清寺,寺門口壁照上有四個大字“陏代古剎”,陏代古剎為何沒有“辶”字。原來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在前朝稱為隨王,他當上皇帝后把封地改成國號“隨”,又因隨字有個“辶”字底,擔心江山不穩,為避隨的國號名諱,故舍去“辶”。</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大門位于陏代古剎壁照右側,叫大門實則門很小,門上方橫匾上書“國清講寺”。</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建筑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筑。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等,也是燒香拜佛、游覽觀光的主要路徑。</p> <p class="ql-block">雨花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妙法堂大門緊閉</p> <p class="ql-block">隋梅,傳為陏代寺院初建時天臺宗五祖章安大師手植,迄今1400多年,是國內最古老的梅樹之一。20世紀60一70年代,隋梅瀕臨枯死,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滿枝頭,果實累累,實為一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寺內杜鵑盛開</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游覽留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海盐县|
临高县|
新田县|
铜川市|
剑阁县|
城步|
永城市|
阿勒泰市|
定安县|
高州市|
龙里县|
蒙自县|
镇巴县|
梁河县|
乌鲁木齐市|
桓台县|
弋阳县|
宜黄县|
建湖县|
伊春市|
奈曼旗|
准格尔旗|
杭锦后旗|
河西区|
卢龙县|
平罗县|
九寨沟县|
马尔康县|
灵璧县|
忻州市|
榆中县|
东方市|
呼伦贝尔市|
大余县|
巴彦淖尔市|
宁强县|
望江县|
读书|
大新县|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