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耳畔想起蘇州軟語《聲聲慢》的音樂時候,你的腦海里浮現怎樣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慵懶的午后,手捧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滿載回憶味兒的躺椅上,旁邊是小橋流水,炊煙人家,水鄉的溫柔,都揉進那綢緞一般絲滑的時光里。一杯淡茶,兩處閑情,俗世的煩惱在這似水的流年里慢慢得變淡,猶如陳逸飛《故鄉的回憶》畫卷一般,似有若無的水墨暈染,在心里慢慢蕩漾開來,無邊無際,承載著身心的溫暖。是的,這便是江南古鎮——周莊給人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周末,跟隨飛翔戶外踏上古鎮之旅。古鎮因水而活,鎮中河道呈“井”字分布,水將古鎮分割,水將古鎮環繞。鎮中人家以岸為基,枕水而居,被稱作“東方威尼斯”。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在古鎮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古鎮在風雨中已經飄搖了近千年。據說,元代末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之便利,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鎮的石板路上,旁邊咿咿呀呀的紡車、靜靜盛開的紫藤花,都在訴說著一段慢時光。河中映出橋的倒影,柳樹的垂絲,站在這里,我仿佛穿越時光,依稀看到千年以前熙熙攘攘的碼頭、各種店鋪林立、貨船啟航、商賈往來一派繁華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時光是有記憶的,那些斑駁的墻壁,長滿青苔的青石板無不在訴說著歷史的回憶。<b>站在歷史的長河里,古鎮在經歷了戰火的紛飛、朝代的更迭,依然屹立不倒,我們除了感嘆和承載,已然無法用語言表達。這便是文化的作用,這便是歷史的莊嚴。</b></p><p class="ql-block"><b> </b>然而,這樣的千年古鎮沒有毀在戰火中,沒有毀在風雨中,卻差一點毀滅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古鎮之所以保留下來,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阮儀三。</p> <p class="ql-block">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阮儀三,但是提起周莊、烏鎮、麗江、平遙這些古鎮,大家卻是耳熟能詳。阮儀三,就是這些古鎮的拯救者,人們稱其為“古鎮衛士”。</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80年代,中國處處都在由窮變富的大拆大建中。很多江南古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拆掉,建起了高樓大廈。阮儀三當時是同濟大學的教授,看到中國寶貴的古建筑文化遺產就在這樣的大拆大建中被毀滅,他心急如焚,自掏腰包,帶著學生,背著行囊,幾經周轉,來到周莊。他們說服當地官員,給當地做規劃、做設計,拯救古鎮、拯救遺產。然而,當時的鎮辦官員根本不為所動,因為保護遺產不但掙不到錢,還要賠一筆修復費用,阮儀三處處碰壁。但他不氣餒,將申請下來的科研經費匯到周莊政府,政府有了錢,這才將這座千年古鎮保留了下來,而阮儀三卻還了三年的債。(見《阮儀三與周莊的生死存亡》)</p> <p class="ql-block"> 同樣,同里、平遙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拯救下來,“阮儀三刀下救平遙”至今仍被人們傳頌。現在,這些古鎮因為保留了歷史,開發了旅游,火起來了。古鎮的老百姓,靠山吃山,腰包鼓起來了,當地政府也因此GDP猛增。人人看到了古鎮的經濟效益,于是很多地方官員開始熱衷于挖掘當地的古文化,建各種各樣的復古建筑。在這樣的熱潮之下,很多奇葩的古文化闖入人們的眼中。什么“豬八戒娶媳婦地”、秦始皇路過地、甚至某皇帝出恭喝水地都被人編撰成了“文化”。人們,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p> <p class="ql-block"> 中國人吃過太多頭腦過熱的苦,不切實際的目標、空喊的口號,人人都被催眠一般,沉醉在虛幻的夢境里。面對現實有那么難嗎?<b>或許,人只有心智成熟了,才會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b>中國是一個有文化淵源的國家,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依然存在。站在歷史的面前,任何人都要收起傲慢心,放下自滿心,拿出虔誠心,修得謙卑心。唯有如此,文化才可流傳,文明才可延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昔阳县|
迁安市|
额敏县|
安国市|
江源县|
高州市|
绥江县|
汽车|
乐陵市|
乌鲁木齐市|
平潭县|
华池县|
湖州市|
彝良县|
营山县|
唐海县|
阿勒泰市|
石家庄市|
阳信县|
南安市|
筠连县|
米脂县|
托克托县|
济源市|
名山县|
白朗县|
青田县|
柞水县|
张家川|
邵武市|
剑阁县|
内江市|
信丰县|
获嘉县|
山西省|
观塘区|
达孜县|
八宿县|
项城市|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