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春自駕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3月15日清晨6:30,我們帶著愛犬黃小毛出發,開啟了山西、河南自駕之旅。經過6個多小時的車程,下午1:10到達了此行第一站:緊鄰晉祠的住地。吃過午飯安頓好黃小毛,開始了晉祠的游覽。</p><p class="ql-block">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州區。始建于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里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古木參天,文物薈萃,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內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晉祠勝境</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的立交橋,魚沼</p> <p class="ql-block"> 在導游詳盡的講解中,我們對晉祠的始建、歷史及擴建,有了些許了解。游完了晉祠已近黃昏??。</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驅車前往洪洞大槐樹。</p><p class="ql-block"> 路上忽然下起了春天的小雪,似乎在向我們述說中國歷史上人類遷徙的悲壯場面。</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樹景區,是國家5A級風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它坐落于山西省洪洞縣,這里洋溢著濃厚的"尋根"和"祭祖"文化。關于洪洞大槐樹的歷史:明朝建立后,剛剛經歷戰爭洗禮的中原地區一派荒涼。土地荒蕪導致糧食緊缺,百姓的流離失所導致了勞動力不足,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不足,剛剛建立的政府根基統治嚴重不穩。</p><p class="ql-block"> 為解決上述問題,政府決定由人口稠密、資源富足的山西向中原補充勞動力。那是中國歷史上遷移規模最大,交流范圍最廣,最有組織的一次遷徙。在這期間前赴后繼的人們的姓氏多達1230個,約140萬戶居民。大槐樹在這近50年的時間里來回輾轉了18個省市,500多個縣市,大規模的遷移至少18次,沿途主要經過的地方有豫、魯、京、蘇等地。由此奠定了大槐樹作為故土象征的群眾基礎。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必然會導致許多居民背井離鄉,百姓離開從小生長的土地需要巨大的勇氣。大家都想尋找一個具有標記性的事物作為他們鄉愁的印記,能夠引起大家對于家鄉的歸屬感的共鳴?;厥字g,恰巧看到了廣濟寺門口的那棵高大挺拔的大槐樹,于是就把它定義于故鄉的"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到達景點時天空中則變成了小雨</p> <p class="ql-block">京劇蘇三起解的素材即源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華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發祥地,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明之門就是由堯舜開啟的,而華門就是為紀念帝堯統一華夏、開啟文明之功、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源遠而建設的。因此,華門代表和體現的是中國最久遠的歷史文化,堪稱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門”。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門建筑。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門是舉世聞名的法國凱旋門,高49.6米,是1806年拿破侖戰勝奧俄聯軍凱旋歸來歷時30年而建造的。而華門3年建成,比凱旋門高0.4米,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規模和高度上堪稱“天下第一門”。</p><p class="ql-block"> 華門是中國第一座門文化旅游景觀。中國是文明古國,門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華門的建成使門建筑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景觀,開辟了中國文化旅游的嶄新領域,填補了門文化旅游的空白。由此可見,就旅游文化而言,華門又是中國旅游的“天下第一門”。</p> <p class="ql-block"> 之后,驅車前往蒲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蒲州古城遺址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境西南約17公里處黃河東岸,傳說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引城始建于周時,以后屢有重建擴修,歷為州治府治,中唐幾為中都建制,為中國北方歷史重鎮。</p><p class="ql-block"> 蒲州古城周長約10公里,金元之交戰爭破壞嚴重,明清修葺頗多。1959年因三門峽水庫建設,城內居民全部遷出,城磚剝揭幾盡,但城坦土胎輪廓幾乎完整保存,城內鼓樓及南、西、北門遺構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唐開元時期,蒲州城升為全國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顯得尤為重要。蒲津渡的竹索連舟橋,已經不能滿足蒲津渡的交通需求。為此,大堂傾起國力改建黃河浮橋。將竹索改為鐵索,鑄造八尊鐵牛置于兩岸做為地錨,并鑄造鐵人、鐵山等配套設施。重修后的蒲津渡浮橋氣勢無二。成為連接秦晉之間的通衢要道。往來人馬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又從古城西門外出土唐代開元時所鑄鐵牛、鐵人各四尊。蒲州古城遺址是國內外研究中國古城垣歷史發展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黃河鐵牛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牛??”他是唯一可以觸摸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繼續前行2公里,來到了兒時背誦古詩詞中的鸛雀樓——唐代詩人王之渙《蹬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block"> 鸛雀樓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p><p class="ql-block"> 鸛雀樓為四檐三層的仿唐式建筑,樓體高73.9米,座南朝北,北依黃河水,南枕中條山,遠可眺舜都遺址,近可瞰黃河之水天上而來。鸛雀樓是黃河文化的標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俯瞰黃河、鸛雀樓</p> <p class="ql-block"> 解(hai四聲)州關帝廟,位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始建于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關帝廟被大火焚毀后,歷時十一年,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南部為結義園。北宋徽宗宣和年間,關公納入被官方祭祀的對象。《宋史·志五十八·禮八》載:宣和五年(1123年)關羽被加封為“義勇武安王”后,“從祀于‘武成王廟”。解州關帝廟的獅子昂首挺胸,威武雄??;鐵人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飼養獅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鑄造精品。不僅對研究明代的鑄造技術有較高的價值,而且對于研究古代衣飾等提供了重要物證。</p><p class="ql-block">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解州關帝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解州關帝廟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祭拜了關老爺之后,繼續沿著山西運城前行。導航到運城七彩鹽湖——鹽池。</p><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池又稱中國的死海。</p> <p class="ql-block"> 鹽湖中含有豐富的鹽分,而湖中鉛、汞、鎘等重金屬含量低于死海,鈉、鈣、鎂等元素高于死海,湖水密度達每立方厘米1.25克—1.29克(大于人體密度),所產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三成。</p><p class="ql-block"> 而硫酸鎂含量高的湖水,會呈現出紅色;硫酸鈉含量高的湖水,會呈現出一種黃色;綠藻豐富的湖水,看上去就會是綠色。</p><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湖色彩的變化取決于多方面原因。鹽池中養制的鹵水濃度及成分不同、溫度不同,鹽池中特定生物比如水藻、鹵蟲在不同季節的繁殖速度、數量不同,色彩都會有別。</p> <p class="ql-block">這是顏色非常豐富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離開美麗的鹽湖,我們即將離開山西,駛入河南省三門峽市。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于傍晚??到達了目的地三門峽市。隨手記錄一下三門峽的街景。一天的行程圓滿結束,明天繼續。</p> <p class="ql-block"> 18日,早早起來安排好黃小毛之后,出發陜州的地坑院。地坑院也是我們特別想了解、參觀的景區之一。</p><p class="ql-block"> 陜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11公里,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是世界上僅存不多的民居奇觀:進村不見屋,聞聲不見人</p><p class="ql-block"> 美國作家、建筑師魯道夫斯基所著《沒有建筑師的建筑》一書中,詳細介紹了20世紀三十年代陜塬規模宏大的地坑院圖片,從中能清晰的看到,地坑院的主體結構沒有一轉一瓦。在中國生土建筑中居首要位置,是人類從原始社會邁向文明社會有力佐證之一,是珍貴的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出景區的必經之路,購物街。</p> <p class="ql-block"> 下一行程小浪底。</p><p class="ql-block"> 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位于黃河之濱、愚公故里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這,也是我們計劃之中的景點。</p><p class="ql-block"> 該景區是國家AAAA景區 。豐富的水工建筑文化和悠久的黃河文化為景區積累了濃郁的文化底蘊,俯首浩渺大河碧波,山水交融的北國水鄉勝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景區里偶遇在此施工的天津老鄉</p> <p class="ql-block"> 從小浪底水利樞紐出發,一路向南,直奔洛陽。行程60公里,車程一個小時。下榻于龍門石窟景區前的住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游覽最后的大景區——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F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于此。其石窟則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F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建造時采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外國人開窟造像,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牡丹石</p> <p class="ql-block">盧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隔岸遠觀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 從龍門石窟景區返回住地,已近中午。午飯之后決定即刻啟程返津,接上我家的黃小毛收拾行李——開拔!</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各種睡姿。??</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家的狗狗非常的聽話,無論是在旅途之中、還是所到入住之處,都表現出特別的可愛。適應性超強。</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點正,從洛陽龍門石窟出發。</p><p class="ql-block"> 導航到天津全程788公里,需要8個小時左右。好在我們倆可以互相替換著開。中途服務區還休息了幾次。晚上8:20分順利到家。幾天的自駕出行圓滿完成。??????</p><p class="ql-block"> 全程往返2300多公里,歷時五天。從山西到河南,感覺到自駕出游自由、時間寬松、每個景區的游覽時間可長可短。少了跟團游的緊迫感……一路上回憶著我們每天的點點滴滴,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風景,真有意猶未盡之感。好好休息,期待著下一次更遠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巢湖市|
邵武市|
政和县|
武冈市|
东海县|
商水县|
广南县|
汽车|
阿荣旗|
五指山市|
山阴县|
临颍县|
乐昌市|
若羌县|
清新县|
高尔夫|
余姚市|
泌阳县|
长顺县|
甘孜|
新巴尔虎左旗|
泰来县|
东海县|
开原市|
建宁县|
仙桃市|
大新县|
中江县|
三穗县|
兴义市|
得荣县|
赫章县|
麻栗坡县|
卓尼县|
贺州市|
呼伦贝尔市|
基隆市|
汝南县|
天台县|
合阳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