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對永新的戰略地位有一段精辟的論述,“我們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重要,所以現在集中人力在這一縣內經營,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一個黨與民眾的堅實基礎”“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斗爭”。這一思想,實際上是由上山到下鄉的戰略轉移,把永新建成井岡山根據地新的中心區域,也為井岡山斗爭在出現非常困難的局面下,還能夠轉移到新的地域擴大發展,打下良好而又重要的基礎。“大力經營永新”,是毛澤東經過創建秋溪鄉黨支部的實踐探索,基于邊界各縣的組織基礎、群眾基礎、經濟基礎和武裝力量的實情,反復比較和研究得出的結論。<br><h1> <b>一、秋溪鄉黨支部的始創,為“大力經營永新”拉開了帷幕</b></h1> “三灣改編”后,毛澤東率部到寧岡茅坪安家,馬未缷鞍人未歇,就著手社會調查。他了解到:大革命失敗后,湘贛邊界不少黨員脫黨、反水、被殺頭,剩下一些黨員隱蔽起來,黨的組織遭受嚴重破壞,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空白。認為這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極為不利。因為毛澤東知道,要在羅霄山脈中段創造紅色割據,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作為核心,軍隊也好,根據地也好,都會松散無力,難以鞏固和發展。“三灣改編”已經把“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下一步如何加強黨對邊界各縣的地方領導,如何鞏固和壯大紅軍力量,那是毛澤東接著要解決的問題。毛澤東決定在邊界各縣重建和恢復黨的組織,做強做大井岡山根據地。1927年11月底,毛澤東在寧岡茅坪象山庵召開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號召各縣“打埋伏”的同志盡快出山,回原地重建黨的組織,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款子,鞏固和發展地方自衛軍,建立紅色政權。<br> 1928年2月下旬,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部分指戰員,來到永新秋溪鄉開展社會調查。秋溪鄉位于山高路險的七溪嶺腳下,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地處寧岡進出永新的咽喉。熟讀《孫子兵法》的毛澤東,看重其戰略地位,決定在秋溪鄉建立黨的組織,扼守山門要道,解決山上“糧食籌措萬難,經費給養萬難,傷病醫藥解決萬難”的問題,拱衛和保障井岡山根據地。<br> 在秋溪期間,毛澤東和干部戰士分頭深入龍源口、秋溪、小山灣、橫溪等村,走訪貧苦農民。了解掌握到當地“約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地主的”,百姓遭受豪紳和靖衛團的欺壓,生活的很艱難,苦不堪言。毛澤東看準這個群眾基礎和地理位置,培養發展了李松林、彭六俚、朱福德、陳毛俚、史恩俚等5名黨員,在龍源口明心寺成立了秋溪鄉黨支部,李松林任黨支部書記。隨即,幫助建立了秋溪鄉工農兵政府和秋溪鄉暴動隊,實行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從此,秋溪鄉黨支部像堡壘一樣拱衛在永新進入寧岡的七溪嶺山門之口,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下積極開展革命斗爭,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黨交給的任務。毛澤東稱贊秋溪鄉黨支部是一個特別能戰斗的黨支部,被譽為永新縣東南特區的“模范黨支部”。這個支部一直到1934年紅軍長征后,遭到敵人破壞,才停止活動。<br> 秋溪鄉黨支部的創建,建立了黨與民眾的堅實基礎,既擴大了井岡山根據地黨的組織建設,也利于解決山上的“三難”困境,實現了組織、政權和武裝三結合。可以說,這是“大力經營永新”的關鍵起步。 <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二、秋溪鄉黨支部的成效,為“大力經營永新”探索了路子</b><br> 譚震林曾回憶說:“所謂大力經營永新,就是要在全縣深入土地革命;層層建立黨的組織,建立工農兵政府和地方武裝,打倒土豪劣紳,把田地分下去,各項政策貫徹下去”。秋溪鄉黨支部正是這樣為“大力經營永新”開頭引路。<br> <b>創新入黨形式,增強革命信念</b>。革命高潮時期,黨組織的擴大與發展采取“公開征集黨員”的形式,只要愿意加入黨組織的群眾都可報名,既沒有考察,也沒有培養,更沒有入黨儀式,造成一些投機分子隨意混入黨內,操縱著黨的組織和黨的政權。白色恐怖一到,黨員缺乏革命斗爭性,有不少藏匿的、脫黨的,投機分子也乘機反水,帶領反動派捉拿同志,白區黨的組織大半塌臺。1927年7月永新暴動后,正是由于反動勢力的反撲,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破壞,賀敏學、賀子珍兄妹才跟隨袁文才、王佐上了井岡山。<br>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馬日事變前后,邊界各縣的黨,可以說是被機會主義操縱的。當反革命到來時,很少堅決的斗爭。去年十月,紅軍(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到達邊界各縣時,只剩下若干避難藏匿的黨員,黨的組織全部被敵人破壞了”。為增強黨組織的革命斗爭性和純潔性,在秋溪期間毛澤東特別注重對黨員人選的考察,找出革命最堅決、信念最堅定、意志最頑強的合適人選,履行入黨程序。在秋溪鄉龍源口明心寺,毛澤東親自主持入黨儀式,蔡會文帶領五名黨員進行宣誓。他們面對墻上掛著的一面“CCP”三個字母紅布,一張寫著“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服從組織,嚴守秘密;犧牲個人,永不叛黨”六句入黨誓詞,舉起拳頭,完成莊嚴宣誓。毛澤東還將入黨誓詞一一作了解釋,使每一個黨員懂得入黨的初心和使命。<br> 履行入黨儀式,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這項看似簡單的活動卻非常莊重,讓很多黨員終生難忘,以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它的尊嚴。據《永新蘇區志》記載:“李松林,31歲入黨,任秋溪鄉黨支部書記,并擔任秋溪鄉暴動隊隊長,后來擔任秋溪鄉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2月被反動派抓住審訊,用香火燃身,始終嚴守秘密,不暴露情況,后被秋溪聯保主任高鐵群殺害;朱福德,23歲入黨,做過交通員暴動隊隊員,1931年在與保安隊作戰時光榮犧牲;劉二妹,37歲入黨,擔任黨小組長,主要任務做交通員,被反動派捉到殺死在清田村山下;彭六俚,23歲入黨,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當交通員,1929年2月奉命送信到汗江,被保安隊捉住殺死在秋溪村的一丘田里”,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一個黨員的諍諍誓言。才豐鄉北田村黨員賀頁朵,冒著生命危險將入黨誓詞視如珍寶般地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成為《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之一。<br> <b>開展土地革命,夯實群眾基礎</b>。毛澤東在秋溪鄉帶領干部戰士和黨支部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沒收了大土豪龍德普的鍋廠,將二十多口鐵鍋全部分給貧苦群眾,并打了小山灣李秀齋和秋溪高寶先兩個土豪,籌得款子八九百塊銀圓。貧苦農民分到豪紳的土地和浮財,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對紅軍的土地革命政策大為稱贊,參與革命活動更加積極,黨和群眾的關系更為貼實。<br> <b>建立武裝力量,打擊豪紳勢力</b>。秋溪鄉黨支部成立后,在秋溪小山灣村的“李氏宗祠”,毛澤東幫助建立了秋溪鄉工農兵政府和秋溪鄉暴動隊。暴動隊以梭鏢、大刀、鳥槍為武器,“職務是鎮壓反革命,保衛鄉政權,敵人來了幫助紅軍或赤衛隊作戰”。暴動隊在隊長高云厚、副隊長李炳光的領導下,打垮了南鄉靖衛團, 擊斃了罪惡累累的靖衛團團長尹在中,繳槍50多支;打垮了李文光的保安隊,繳槍14支、子彈2000多發,并多次打敗前來“清鄉”的反動武裝,配合紅軍擊退國民黨軍四次“進剿”、三次“會剿”,其中“龍源口大捷”的勝利,離不開秋溪鄉黨支部和暴動隊發揮的積極作用。<br> <b>組建交通驛站,傳遞情報信息</b>。秋溪鄉黨支部不但擔負打土豪、分田地、籌款子的任務,還負責遞步哨,擔負寧岡、綏源山、汗江三個交通站的情報信息傳遞,將山外的報紙、黨的文件及上級來人及時傳遞和護送上山。同時也負責監視反動勢力的動向,反動武裝一有風吹草動,遞步哨迅速報告紅軍指揮部,成了紅軍指揮員的千里眼順風耳,致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以失敗告終。譬如,龍源口戰斗打響之前,就是遞步哨及時將情報傳送給紅4軍,提前布置口袋陣,做好戰斗部署,打垮了楊如軒、楊池生的兩個師5個團的第四次“進剿”,取得了龍源口大捷。秋溪鄉黨支部為宣傳群眾,鼓舞斗志,還將龍源口大捷編成民謠廣泛傳唱:“五月里來是端陽,七溪嶺下擺戰場,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只羊”。<br> <b>響應擴紅運動,動員群眾參軍</b>。1928年11月,中共紅4軍第六次代表大會方案規定:“為使紅軍擴大應募工農及革命分子來紅軍入伍”。秋溪鄉黨支部按照永新縣蘇維埃政府軍事部的指示,廣泛宣傳《告綠林弟兄書》《告商人及知識分子書》《告全國士兵弟兄書》,響應擴紅競賽運動,相繼發動青年工人、雇農、貧農、學徒、中農以及綠林武裝、商人、知識分子和國民黨軍加入紅軍。1929年8月,在秋溪鄉黨支部負責人蔡球的動員下,橫溪村青年農民劉清、龍尚德、劉叫妹、彭黑皮和秋溪村李三毛等,積極響應“擴紅運動”的號召,一同參加蘇區紅軍,為永新縣2800名的征集任務出人出力。從1927年10月至紅軍長征之前,永新先后有8萬民眾參軍(其中秋溪鄉110人),1萬多人長征。紅六軍、紅二十軍等地方紅軍的組建,就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的永新地方武裝。<br> 針對井岡山上“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實際,秋溪鄉黨支部還組織慰勞隊、洗衣隊、掃地隊、擔架隊、運輸隊、向導隊積極為紅軍服務;動員黨團員中“每個男同志為紅軍做一雙草鞋”“每個女同志為紅軍做雙鞋”,等等。秋溪黨支部的積極工作,緩解了井岡山根據地和湘贛軍區與敵斗爭的壓力。<br> 秋溪鄉黨支部的工作成效,展示了開展農村黨組織建設的美好前景,為“大力經營永新”探索了路子。 <h1> <b>三、秋溪鄉黨支部的引領,為“大力經營永新”夯實了基礎</b></h1> <b>開啟農村組織蓬勃發展</b>。在湘贛邊界特委的直接領導和軍隊黨組織的幫助下,在秋溪黨支部的帶動引領下,永新縣黨組織得到較大發展。1928年3月上旬,毛澤東離開秋溪后,秋溪鄉黨支部又第二批發展了8名黨員,后來發展到50多名,分成厚山、橫溪、綏遠山3個黨小組。6月,全縣135個鄉(相當于現在的村)建立了黨支部,黨員發展到4000名,并建立了小江區等十四個區委(相當于現在的鄉黨委)。9月展開全面“洗黨”,對大革命以前公開征集的黨員進行甄別,黨的戰斗力大大增強。正如毛澤東所說“永新、寧岡兩縣的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黨員數量大為減少,戰斗力反而增加。”<br> <b>探索土地革命深入發展</b>。根據秋溪鄉打土豪分田地的初步探索,1928年5月上旬紅軍一占永新城后,毛澤東率領紅四軍31團1營和永新縣委一道來到永新西鄉塘邊村,進行湘贛邊界土地革命的試點工作,他在塘邊親自草擬了17條臨時分田綱領,確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號召人民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根據這些調查實踐,毛澤東整理出《永新調查》。據賀子珍回憶:“里面主要談了經濟方面的情況和問題,有關于土地革命方面的情況,也有對工商業政策的意見。當時,有的人實行過左的政策,對工商業者的財產,采取沒收的政策。毛澤東實地作了調查后,糾正了這個錯誤。《永新調查》是毛澤東在寧岡寫的,寫好以后曾經油印出來,發到井岡山各個團。”永新分田的實踐為湘贛邊界深入開展土地革命作了探索,為《井岡山土地法》作了先期準備。<br> <b>帶動地方武裝擴大發展</b>。永新是井岡山根據地的人口大縣,有30多萬人,群眾基礎好,斗爭精神強。主張“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毛澤東,看到秋溪鄉暴動隊發揮的積極作用,特別注重發展壯大永新的地方武裝。毛澤東指出:“暴動隊始于永新,原是秘密的,奪取全縣以后,公開了”。自1928年2-3月間,永新縣委除之前成立的暴動隊外,參照秋溪暴動隊的模式,尹鐸、尹見田建立辛田、枧渡、上泮田暴動隊;劉洋在萬年山黃竹嶺建立工農暴動隊。同期還建立了黃崗、塘邊、九龍山、小江山、天龍山等暴動隊。“鄉村普遍組織了工農暴動隊,區縣兩級則有赤衛隊”。張侄秀將軍回憶說:“那年,比我大10歲的大哥張成秀,發動虹橋村農民暴動,叫我當暴動隊小號手。大哥帶著暴動隊員把村里的土豪劣紳甘世才和兩個作惡多端的地痞惡棍押到甘家祠審判,當眾處決了土豪和兩個惡棍。大哥留在家鄉當黨支部書記,后任左坊鄉蘇維埃政府主席,而我跟隨10余名暴動隊員到湘贛邊界的第一個農民暴動隊——秋溪暴動隊匯合,接受黨的領導。”永新工農暴動隊的擴大與發展,使永新的武裝斗爭很快高漲起來,工農暴動隊打土豪,除惡霸,開糧倉,分浮財,使土豪劣紳聞風喪膽,強有力地打擊了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br> <b>推進紅色政權健康發展</b>。經過“秋溪鄉工農兵政府”的創建實踐,1928年2月以后,毛澤東多次來到永新,在九隴山、萬年山、小江山宣傳發動群眾,先后幫助建立了三灣、練家、九隴、黃竹嶺、綏原山等鄉工農兵政府。此后,在紅軍的幫助下,永新不少地方建立了區、鄉工農兵政府,主要區域有西南的九隴山區、小江山區;南鄉的萬年山區、綏原山區、北鄉的天龍山區、桃花山區和橫貫西北鄉的鐵鏡山區。5月8日,紅四軍一占永新縣城后,成立了永新縣工農兵政府,配合紅四軍在永新境內近距離分兵,積極開展工作,形成羅霄山脈中段工農武裝割據。縣、區、鄉工農兵政府的廣泛成立,對發展革命形勢,擴大革命勢力,起了重大作用。“永新困敵”時,中共永新縣委、工農兵政府動員3萬工農群眾組成23個團,配合紅四軍第31團將國民黨軍11個團圍困在永新及其附近15公里內達25天之久。<br> 秋溪鄉黨支部的成功創建,也是“大力經營永新”的前期彩排,不但實現了組織、政權、群眾和武裝力量的有效結合,鞏固和壯大了井岡山根據地,同時也推動了農村黨組織建設的迅速發展,震懾了反動勢力和反動武裝,為紅軍實現戰略轉移開辟新的根據地探索了方法和經驗,這充分表明了毛澤東的戰略遠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勃利县|
仁布县|
余姚市|
西和县|
丰城市|
彭水|
桂东县|
肥乡县|
常州市|
雷州市|
天峨县|
新龙县|
越西县|
松原市|
本溪市|
白山市|
贡嘎县|
邛崃市|
奇台县|
区。|
会同县|
佳木斯市|
冀州市|
甘孜|
柏乡县|
泰和县|
古田县|
柯坪县|
雷山县|
张北县|
闸北区|
洛宁县|
庆城县|
榆林市|
饶平县|
洪江市|
峨眉山市|
哈密市|
临泽县|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