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杜牧《煙雨江南》,一首詩讓多少人愛上了這深邃、迷離的煙雨江南;李白的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又讓更多人三月奔赴了揚州。……詩人筆下的江南水鄉之春,如果你讀了理解了,一定會令你動心,催你啟程,要眼見為實了。這不,我就是其中一員了??。</p><p class="ql-block">2023.3.21-27,跟隨西安驢窩團開啟了我的江南旅程。3.21團隊在南京集合,入住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南京—揚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3.22</b></p> <p class="ql-block">揚州市,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江蘇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揚州市是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游城市,素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p><p class="ql-block">揚州冠有這么多的美譽,怎會不吸引人來呢。我們團隊在揚州只安排了東關街、何園、瘦西湖景點。</p><p class="ql-block">揚州,我2015年4月曾造訪過,團隊安排的3個點恰是我去過的,不過故地重游一定會有另一番收獲。</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揚州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煙雨揚州”,在揚州的一整天都在下雨,時大時小,這次體會的是詩人筆下的揚州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何園</b></p> <p class="ql-block">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芒艦離任后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13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后,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為“寄嘯山莊”,又因為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該園建筑布局由園居、東西花園、片石山房組成環環相扣、內外有別、中西合璧、居游兩便的人居環境,中國私家園林的建筑審美和居游功能在此達到高度和諧與極至完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東園</b></p> <p class="ql-block">東園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是“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東園的北面是船廳,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征著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這幅祖聯是否讓人有種漫步湖濱,坐在船上蕩槳的感覺。不得不贊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p> <p class="ql-block">船廳后側風火墻上有一座秀麗的假山,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這座貼壁假山就如同一幅山水畫,令人無限通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園</b></p> <p class="ql-block">西園:包括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復道回廊漏窗等,是何園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漏窗:西園復道回廊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為分隔,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玉繡樓</b></p> <p class="ql-block">玉繡樓,因院中植有廣玉蘭和繡球而得名。此樓為園主闔家居住的處所。主題建筑是前后兩座中西合璧磚木結構兩層樓,四周以廊道連接成一體環形院落。每間房又采用推拉門隔斷的形式構成套間,戶型結構吸收了西洋建筑手法,歐式百葉窗,至今運動自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園主何芷舠的臥室及書房</span></p> <p class="ql-block">二樓樓道的拐角處有用木條圍成的井欄狀提升孔與一層貫通,便于仆人在夜間給小姐們遞送宵夜之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片石山房</b></p> <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位于何園東端,是一片不大的園子,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跡。</p> <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石濤疊石”,是清代石濤和尚疊石作品,假山綿延至西北角,突兀為主峰。西邊廊壁窗戶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山石上的迎春花,稱“鏡中花”。水潭中藏著一輪明月,隨游人移動由虧變圓,是假山上一圓洞,倒映水中留下月影,成“水中月”。兩處景致構成“鏡花水月”,導游講得很生動可我就是沒看出來。</p><p class="ql-block">書房東邊有一口與內池相接的小方井,水漲時風吹水打在石頭上發出“叮咚”聲音稱為“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清·楠木廳</b></p> <p class="ql-block">園中東面的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祠堂</b></p> <p class="ql-block">何家祠堂,又名光德堂,取園主人何芷舠之父何俊公“登祖宗之堂可對先靈讀傳記之文,可光舊德我”句。祠堂內陳設何芷舠及其上五輩人的容像。祠堂分饗堂和寢堂兩個部分。饗堂是家族舉行祭祀大典的預備場所,也兼作聚會廳、議事廳和法庭,討論處理宗族大事。</p><p class="ql-block">祠堂也是每月朔日教子孫學習家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寢堂中掘井一眼,極為罕見,是對祖上恩德的銘記,意為“飲水思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何氏家族人才濟濟</b></p> <p class="ql-block">何氏家族從何芷舠父親這輩起通過科舉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學重教、詩禮傳家的門風,先后出現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等,可謂人才濟濟。</p> <p class="ql-block">何園東門入口處的這棵黃楊樹已經有145年樹齡,但直徑卻不過30厘米,這是見證何園變遷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東關街</b></p> <p class="ql-block">到揚州,東關街是必打卡之地。游覽完何園,已是中午用餐時分,團隊安排大家到東關街用餐加游覽。</p> <p class="ql-block">東關街,東臨古運河、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是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街區有著深厚的商業文化底蘊和歷史名人資源,不僅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還保留了原有的街巷肌理、視域空間、民俗風情和人文生態。</p> <p class="ql-block">東關街眾多古跡文物,是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展示窗口,見證了揚州城市的發展演變,目前保存完好的鹽商住宅和園林別墅有個園、華氏園、街南書屋、冬榮園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東關街成為眾多商業老字號的發祥地,當前有200多戶商鋪,包含70余家“老字號”核心店鋪,形成“十里長街市井連”勝景。</p> <p class="ql-block">揚州是個休閑的城市,早上皮包水(是指揚州人喜歡喝茶、愛泡茶館的一種情形。是長期的安逸生活,沿襲下來的一種生活習慣)、晚上水包皮(澡堂子泡澡)。</p><p class="ql-block">作為淮揚菜的發源地,一把廚刀使揚州美食天下聞名,成為旅游的名片,老街自然成為一個美食縮影。這條街最火的美食當屬桂花藕粉圓,女孩子去吃的最多。</p> <p class="ql-block">走出東關街東門,便是揚州古運河了,這也是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運河和揚州是相伴相惜的,運河穿城而過,哺育了揚州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瘦西湖</b></p> <p class="ql-block">煙花三月下揚州,下揚州必游瘦西湖,如果遇上一場春雨,那就賺大了,因為有說煙雨中的瘦西湖才是最美的。哈哈,我是幸運者了,微風細雨中游瘦西湖,感受一下文人墨客筆下的瘦西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揚州市城西北郊蜀崗,清乾隆年問錢塘(杭州) 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后將其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有14大景點,包括 五亭橋、二十四橋、小金山、釣魚臺等。</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十里湖光,清澄縹碧,亭臺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即以“瘦”為特征,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筑古樸多姿,自然景觀旖旎多姿,是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熙春臺矗立于瘦西湖西岸,與蓮花橋遙遙相望。主樓南側有湖石假山、復道和重檐亭,北側則建曲廊與十字閣相連。相傳是揚州鹽商為清代皇帝祝壽的地方。熙春臺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筑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珠洞白玉的一體金頂。</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的這句千古名句是我們小學時就能銘記于心的。這座拱橋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 ,臺階24級,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這也是橋名的來源之一。還有一個說法,當時隋煬帝下揚州,曾有二十四位貌美宮女在橋上吹簫,便以此為名。</p> <p class="ql-block">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五亭橋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因橋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橋。又因它酷似蓮花,所以又名蓮花橋。橋上有五個亭子,橋下有三大橋墩,每個橋墩下有五個橋洞,共十五個橋洞,洞洞相連,洞洞相通。從五亭橋往四周看,白塔側面,荷色青黛,松巒疊翠,硬是把瘦西湖狹長瘦小的湖面點綴成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錦繡風光。</p> <p class="ql-block">釣魚臺,相傳乾隆曾于此釣魚而得名,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釣魚臺三面臨水,僅一道長堤與小金山連接,站在亭子內斜角60度的地方,你可以從北邊的圓形門洞望見五亭橋的橫臥波光,在南面門洞看到巍巍典雅的白塔,東面可觀鳧莊美景,釣魚臺“框”出瘦西湖的精髓,正好對應“三星拱照”的名稱,建造得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長堤春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見,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鳧莊,</span>是瘦西湖公園內白塔腳下的一個小小的島嶼,位于五亭橋東側,建于民國9年(1921年),原是鄉紳陳臣朔的別墅。</p><p class="ql-block">鳧莊之勝在環于水而又浮于水,反映出當時的原主人希望自己生活可以自主沉浮。</p> <p class="ql-block">白塔,塔身白色,也稱觀音寺白塔,通高306米,磚石結構,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白塔比例勻稱。</p><p class="ql-block">有“一夜造白塔”的傳說出自《清朝野史大觀》。據說乾隆一次游覽瘦西湖,船到五亭橋畔,乾隆盡觀四周,然后對隨行的官員說:“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蔭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隨行的,有很多當時富甲天下的大鹽商,聽皇上如此一說,為了討皇上歡心,不惜萬金,詩畫成圖,連夜用鹽堆砌了一座高塔。次日,乾隆打開窗簾一看,以為有白塔從天而降,非常高興,同時也深感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徐園,是一處始建于清代的中國古代園林建筑,構筑于"桃花塢"舊址,位于瘦西湖長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韓園桃花塢故址。</p><p class="ql-block">“徐園”是辛交革命時期大軍閥徐寶山的私家園子。</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為密集的地方,歷史上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風亭、月觀、吹臺、琴室,如今都匯集于此,它也是瘦西湖上文化氣韻最濃的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小金山是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原名長春嶺,建于清代中葉。當時揚州豪紳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開挖了蓮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頂有“風亭”一座,是全園最高點,門前兩護獅子,說是摸摸它的頭一年不用愁,摸摸它的屁股總有饃饃吃,摸摸它的足,可以走四方。</p> <p class="ql-block">漫步瘦西湖,煙雨中的瘦西湖美景令我流連忘返。瘦西湖風光旖旎,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的地方,盡管沒有西湖和太湖的壯闊,但瘦西湖的秀美、精致、典雅,更加襯托出瘦西湖的雍容華貴。</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瘦西湖才注意到鞋子、褲腳均濕透,入住揚州市區的酒店后用吹風機吹了個半干。雨繼續下個不停,就在酒店樓下一家飯店吃了一碗青椒肉絲拌面+煎蛋(太好吃了??),結束揚州之行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揚州—興化—無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3.23</b></p> <p class="ql-block">江蘇興化是我這次江南行的主要目標,這里有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和千垛油菜花田,心心念念已經好幾年了,疫情過后終于得以實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中水上森林</b></p> <p class="ql-block">李中水上森林公園位于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內興沙公路舜生橋附近,從蘇州市區到這里約100公里,車程2小時。天氣預報是陰轉多云,雖不晴但沒下雨就已經很給力了。</p> <p class="ql-block">李中水上森林是里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干部群眾為合理開發利用荒灘資源,將這里的荒灘開發成一條條垛格,栽種適應水中生長的池杉、水杉等品種,如今栽種的10萬余株水杉、池杉等品種樹木已長成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吸引來八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先欣賞一段視頻(領隊航拍編輯),從不同角度瀏覽水上森林,有沒有被震撼到呢。</p> <p class="ql-block">整個景區占地面積2000畝,采用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森林主要以水杉為主,美麗的白鷺在林中穿梭飛翔,使整個景區動靜結合,給人以一派心境舒暢的感覺。</p><p class="ql-block">這里已成野生動物的天堂,林中鳥最多時有6萬多只。據說黃昏時分,百鳥歸巢,遮天蔽日,景象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園區內有林中水巷、板橋棧道、難得糊涂林、步云橋、垂釣區、娛樂區等一批具有現代水鄉風光特色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區的木筏,漂游于縱橫交錯的水巷,呼吸著高濃度的氧氣,仰望筆直入云的水杉和池杉;<span style="font-size: 18px;">領略林中有水,魚兒跳躍;林中有鳥,樹稍歡聚、百鳥歌唱的水鄉美景,感受和諧的生態雅趣。</span></p> <p class="ql-block">森林公園內每日定時會噴放霧氣,營造森林幻境,讓人仿佛瞬間進入了原始的迷霧森林中,太仙了,宛如現實版“愛麗絲仙境”,充滿無限驚喜。</p> <p class="ql-block">李中水上森林公園獨竹漂也是令人叫絕的一項表演。表演者赤腳踩在長約8米的單根楠竹之上,手執一根細竹竿為槳,隨著表演者在楠竹上移動腳步,人和楠竹在水上表演出多種組合,景色優美水上森林公園,配上獨竹漂的表演,顯得更加自然和諧。</p> <p class="ql-block">景區內還有鸕鶿(魚鷹)捕魚表演,鸕鶿捕魚是一種很古老的捕魚方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漁翁和訓練有素的鸕鶿,在煙雨朦朧的水中,相互配合著捕魚,勾勒出水墨畫般的水鄉漁火,讓我們開了眼界。〝小橋流水人家,扁舟漁夫魚鷹〞,希望這幅和諧的畫面成為永恒!</p> <p class="ql-block">李中水上森林公園里有一個桃花島。桃花島是一個不算大的小島,種植各種桃樹,正值花開時,白色、粉色、玫紅色桃花掛滿枝頭,給這里增添了浪漫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興化千垛油菜田</b></p> <p class="ql-block">興化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邑,古稱昭陽,又名楚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興化底蘊豐厚,旅游景點眾多。比如 李中水上森林公園、 鄭板橋故居紀念館、 興化老街、回金東門老街、 施耐庵陵園、趙海仙洋樓、上池齋藥店 等等,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有“全國最美油菜花海”之稱的千島垛田油菜花,全國獨一無二的,每年三月花開時游客紛紛踏至。</p> <p class="ql-block">從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到千島垛田油菜花景區很近,為了節省時間,中午飯自帶了干糧解決。下午天氣轉晴,這是欣賞油菜花的最好時機了。進入景區后先排隊等游船,人真多啊。</p> <p class="ql-block">“垛”是里下河地區獨有的一種農業景觀。據史料記載,形成于750年前。在泥土缺乏的澤國,勤勞智慧的興化人民在湖蕩沼澤地帶開挖網狀深溝或小河的泥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積如垛,成為了可以耕作的垛田,形成了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價值的興化垛田奇觀。</p> <p class="ql-block">千垛景區四面環水的“垛田”上長滿了金黃色的油菜花,就是一幅“油菜花開金滿地”的壯闊美景啊。“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正是興化垛田菜花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游船蕩漾在淺淺的河灣里,船在水上行,人在花中過,一叢叢油菜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黃蝴蝶,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登上最高觀景臺,眼前是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壯觀。人們置身于一望無際的千垛菜花間,感受隨風而來的醉人花香,頓感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興化的油菜花最讓人心醉,在于它把油菜花和水景結合得如此美妙。碧波上那一塊塊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如被切開的蛋糕一樣,又如人類建造的迷宮,令人叫絕。</p> <p class="ql-block">登上景區入口處的最高觀景臺,千垛油菜田一望無邊,由遠至近油菜花次第開放,這也是景區為了讓更多人賞花而有意為之。</p> <p class="ql-block">游覽千垛景區后,晚入住無錫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無錫—蘇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3.24</b></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重頭戲是去無錫黿頭渚看櫻花,之后到蘇州拙政園參觀。2008年我曾去過拙政園,因此最期待的是去世界四大賞櫻地之一的黿頭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黿頭渚景區</b></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位于無錫,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景區始建于1916年,現面積達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我們只安排去黿頭渚櫻花谷和長春橋賞櫻花。</p> <p class="ql-block">去櫻花谷和長春橋賞櫻花必須乘景區的船才能到達。游船行駛在太湖上,大批的紅嘴鷗追逐著游船,捕捉人們拋向空中的美食,煞是壯觀,用鏡頭記錄一下了這和諧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的櫻花,跟日本的弘前櫻花園、美國華盛頓櫻花園,一致被公認為全球賞櫻勝地。</p><p class="ql-block">黿頭渚櫻花主要分布在櫻花谷和長春橋。</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位于黿頭渚景區鹿頂山北麓,與中日櫻花友誼林相鄰。櫻花谷占地20萬平方米,植有68個品種的櫻花3萬余株,是國內最大的櫻花專類園。櫻花谷建有賞櫻樓、躡云閣、繁英軒、簇春橋等建筑,與盛開的櫻花絕妙搭配更顯詩意韻味。</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景區內種植規模最大的染井吉野櫻,它以花朵碩大、花簇緊密著稱,其花的顏色會隨著開花時間的推移,由粉紅色轉向白色。整個黿頭渚公園被粉白相間的櫻花包裹住,燦若云霞。</p> <p class="ql-block">賞櫻閣,是櫻花谷里最高建筑,登上“賞櫻閣”,朝東可以眺望整個中日友誼林,朝西可以俯視櫻花谷,可謂賞櫻的絕佳制高點。形容黿頭渚的櫻花“花如雪”的景象,你只有登上賞櫻閣,才有深刻的體會。</p> <p class="ql-block">櫻花大道兩旁高大的樹上粉霧彌漫,爛漫如錦。朵朵櫻花,輕盈柔美宛若仙子。微風拂過,滿樹繁花隨風舞動,在枝頭輕柔地招搖,演繹著極致的浪漫和夢幻。</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游覽太湖景色后吟道:“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一代大師的瑰麗詩句,更使黿頭渚的風韻名揚海內外。</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櫻花谷是以多取勝,那長春花漪的櫻花就是以精為貴。</p><p class="ql-block">長春橋是黿頭渚賞櫻的絕佳地點,建于1936年,橋的前后有湖堤與太湖分隔。橋呈拱形,像頤和園的玉帶橋,整個長堤上種植著日本著名的櫻花樹“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櫻花盛開,繽紛絢麗,華麗幽雅,此景也稱為:長春櫻堤。</p> <p class="ql-block">長春橋這里將櫻花與中國古典山水園林相融合。圓形的石拱橋、彎曲的湖堤、玲瓏剔透的太湖假山,加上周邊獨具水鄉韻味的古建筑,組成最古典,又最浪漫的櫻花花事。</p> <p class="ql-block">到此忘機。眼前的美麗風景,怎能不令人凡念頓消,超然世外啊。</p> <p class="ql-block">在長春橋櫻花堤和藕花深處圍堤之間的水灣里,錨泊著一艘古代大型漁舟——太湖七桅船,因船上豎有七根粗大的桅桿而得名。桅桿聳立,直指天空,它是太湖中歷史最悠久的漁船之一。1607年,22歲的徐霞客就是乘坐這種七桅帆船,從黿頭渚出發,開始壯游中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蘇州拙政園</b></p> <p class="ql-block">到江南就是看園林,江南園林的代表作有: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南京的瞻園、無錫的寄暢園、上海豫園,揚州瘦西湖、蘇州滄浪亭、蘇州獅子林,南通水繪園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國著名古建筑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先生在《蘇州園林》一書中寫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那我們就來欣賞一下</span>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拙政園。</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江南真正的煙雨,上午看櫻花還沒下雨,下午到拙政園便是細雨蒙蒙,雨中即景另一番景象。緊隨導游沿著參觀路線入園參觀。</p> <p class="ql-block">拙政園大門(網上下載,因為下雨且人很多,沒能拍上一張理想照片),高高的磚砌墻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批政園〞三個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p><p class="ql-block">拙政園占地面積約 78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后兩個屬皇家園林,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拙政園則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p> <p class="ql-block">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為大弘寺。明嘉靖年問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將其買下,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 《閑居賦》中“筑室種樹 ,道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的 “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了徐氏。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p> <p class="ql-block">拙政園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并重,以水池為中心 ,水面占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 ,倒映水中,相互映襯。</p> <p class="ql-block">批政園東園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繳云峰、芙蓉榭、天泉亭、酒青亭、秫香館等。中園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占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園,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臺館分時,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體建筑為靠近佳宅一側的卅六鴛駕館,另有:倒影樓、留聽閣、塔影亭、浮翠閣、與誰同坐軒、水廳等。</p> <p class="ql-block">拙政園作為四大古典園林之一,大氣與秀美兼具。亭臺樓閣、小榭回廊穿插于山水之中,又加以松菊竹梅之雕琢點綴,風雅至極。除了園內風光,借景也是蘇州園林的特色。梧竹幽居和倚虹亭間長長的回廊上向西遠眺報恩寺塔(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1918號,始建南朝梁時)。悠然可見,頓生清逸朦朧之感。</p> <p class="ql-block">這么大面積的園林,這么悠久的人文歷史,這么高超的造園成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游覽這座以疏朗自然的風格、典雅秀麗見稱的蘇式園林,跟著導游的講解、東拐西拐走馬看花成為一種無奈,除了記住幾個古典建筑,以及覺得漂亮之外,很難理清建造的結構和更多的人文內涵。</p><p class="ql-block">參觀拙政園后入住蘇州市,夜景是沒精力去欣賞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蘇州—湖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3.25</b></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覽蘇州市東山鎮陸巷古村和雕花樓,下午到達浙江省轄的南潯古鎮,晚宿南潯古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陸巷古村</b></p> <p class="ql-block">東山陸巷古村落是唐伯虎的老師、明代率相王鏊故里,位于蘇州市東山鎮太湖邊,依山傍水,景色佳麗,是一處集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于一體的游覽勝地。</p> <p class="ql-block">寒谷渡,因位于寒谷山下而得名,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8年),建筑面積為160平方米,是南宋以來古村內文人墨客外出經商,考取功名,出仕力官的主要渡口。</p> <p class="ql-block">陸巷古村是沿太湖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古村落。村中牌樓接踵,道路修整,建筑恢弘。</p> <p class="ql-block">古紫石街上高聳著探花、會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樓。懷古堂、懷德堂、粹和堂、惠和堂、會老堂和寶儉堂等古建筑交相輝映,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六條小巷里還保存有三十多處明清建筑,古物件也是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古村、深巷、老宅、石板路、舊店鋪,無不讓游客領略明清時代的建筑風貌,閱讀一幅明清時期的文化長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東山雕花樓</b></p> <p class="ql-block">雕花樓,學名“春在樓”,取自清代俞樾的詩句“花落春仍在”,雕花樓是民間慣稱。他坐落于蘇州洞庭東山鎮,是一座莊園式的仿明建筑。1922年民國11年,由上海棉紗富商金錫之建造。是金錫之在老家為母親養老所建的私宅。</p><p class="ql-block">雕花樓全樓的梁、桁、柱、檐通飾磚、石、木雕和鑄鐵裝飾。磚、木浮雕,十分豐富,在江南的現代建筑中,僅為一例。</p> <p class="ql-block">雕花樓美輪美奐的磚雕門樓,正面門樓的磚雕分三層,中坊“天錫純嘏”4個大字,喻意天賜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國演義》古城相會和古城釋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義;上坊雕靈芝、牡丹、菊花、蘭花、佛手、祥云等圖案;下坊是梅蘭竹菊四君子,均是吉祥之意。進了大門,回頭繼續看門樓上的磚雕,比正面更繁復更精彩。與“天錫純嘏”相對應,這邊中坊寫的是“聿修厥德”4字,為清代書法家尹立勛所題,意為修行積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堯舜禪讓和文王訪賢的故事,喻意德與賢;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會,八仙慶壽的場面,取“壽”的意思;接下來一欄雕了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祿”的意思;下坊是唐朝大將郭子儀做壽、他的7個兒子8個女婿前來賀壽的場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頂脊正中的聚寶盆、門楣上方的雙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祿、壽、喜、財”5個字。</p> <p class="ql-block">整座雕花樓由南向北分布著照壁、門樓、第一進天井和前樓、第二進天井和后樓、以及后花園。樓內也保留了很多當時的家具陳陳列。游客可以參觀1、2層的空間。2層有家人們各自的臥室、會客廳、書房,用圍繞著天井的連廊連接。3樓是一個秘密空間,只有站在2樓的一個小廳處才能向上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雕花樓最重要的看點就是石雕和木雕,和許多民居建筑一樣,題材都是24孝、三國演義故事之類的,或者是吉祥話的諧音梗動植物圖案,從門樓到立柱、橫梁都裝飾得琳瑯滿目,二層環繞著一圈鏤空花紋鐵藝欄桿,加上地面鋪設的卵石拼貼花紋,著實讓人目不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這座建筑最有民國味的地方除了鑄鐵欄桿就是西洋彩色玻璃窗了。仔細看了一下一共有五六種不同的彩色玻璃形態,可以說二樓每個房間的玻璃都有特殊的設計。隔斷門上的玻璃有許多是雙層的,中間夾著裝飾的花鳥畫,很有人文氣息。</p> <p class="ql-block">后花園比較狹小卻也很有意趣。就算是如此富商到最后也無力購地了。園中地面用卵石鋪成鴛鴦、八仙過海各種造型題材。還有一株300多年前從云南移植來的孩兒蓮。</p> <p class="ql-block">這座雕花大樓,精美絕倫的雕刻、匠心獨具的工藝、富麗堂皇的雅致,可謂洋洋大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正把雕刻藝術發揮到了極致,</span>在典雅的江南意蘊和園林文化中,穿越百年,持續吸引著懂它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湖州南潯古鎮</b></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隸屬于浙江省的湖州市,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我們到達南潯古鎮已是下午5點多,當天只能欣賞古鎮夜景,第二天安排重點景點參觀和游覽。</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與周莊烏鎮等幾個古鎮一起被稱為“江南六大古鎮”,是唯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古鎮。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p> <p class="ql-block">南潯在南宋初年叫做潯溪,因為它建在一條名叫潯溪的小河邊上,可以說是因河而得名。后來,潯溪南面的人開始經營蠶絲生意,個個都發家致富了,于是開始建造很多房子,一時間潯溪南岸商鋪作坊林立,于是更名為南林。到了南宋淳佑年間正式建制時,就從潯溪、南林這兩個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把鎮名定為南潯,并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古鎮中有四條河流構成的十字河為骨架,其間又有許多河流縱橫交錯,街和民居沿河分布,隨河而走,以南東街、南西街為串聯,構成了十字形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河道水系基本保存。十字河兩岸形成商業街道,既有傍水筑宇、沿河成街的江南水鄉小鎮風貌,又有眾多高品質的私家大宅第和江南園林,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與大宅園林交相輝映的街區特色。</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南潯古鎮的夜景燈光秀登場,整個古鎮盛裝亮相,五彩斑斕,商業街上人聲鼎沸,網紅飯店居然約不上座位,呈現出一派繁華盛世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燈光水影秀</p> <p class="ql-block">晚飯與團友5人在小鎮一家當地風味餐廳拼飯,品嘗了太湖白魚、河蝦、油爆筍等菜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南潯古鎮—西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2023.3.26</b></p> <p class="ql-block">風和日麗,陽光燦爛,這是我們江南行以來唯一的一個好天氣。今天繼續游覽南潯古鎮,主要參觀兩處明清大宅:小蓮莊和張氏舊宅建筑群,自行游覽古鎮,中午乘車到杭州,結束本次之旅。</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古鎮和昨天傍晚看到的古鎮不是一個色系了,所有景物都那么通透清晰,藍天、碧水、蔥綠的植被把古鎮映襯的如此有魅力、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小蓮莊</b></p> <p class="ql-block">進入古鎮后,我們跟隨導游先參觀小蓮莊。</p> <p class="ql-block">小蓮莊位于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花費四十年所筑的私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占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p> <p class="ql-block">小蓮莊的園林設計獨具匠心,以荷花池為中心,周邊點綴著建筑,亭臺樓閣掩映在荷葉綠植之中,獨具韻味。今荷花池西側是小蓮莊的主要建筑群劉氏家廟,劉氏家廟南側通道內有御賜牌坊,再往西是嘉業藏書樓,這幾處是小蓮莊的主要景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嘉業堂藏書樓,劉家后人1920年建成,和小蓮莊各系隔溪對望。其建筑為</span>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廳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樓外是大片花園、池塘、假山。1949年以后,嘉業堂藏書樓已經成為浙江圖書館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張氏舊宅</b></p> <p class="ql-block">張氏舊宅建筑群位于南潯鎮南西街,又名“懿德堂”、張石銘舊宅,是南潯巨富張頌賢長孫張鈞衡的私家宅院。總占地面積5135平方米,建筑面積6137平方米,主體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1906)。</p> <p class="ql-block">張氏舊宅號稱“江南第一宅”,建筑群的體量大、規格高、構造恢弘、風格奇特,且木、石、磚雕等裝飾工藝精美,既有晚清豪商巨宅的代表性,又有近代歐式建筑的開放性,充滿了中西交融的濃厚時代氣息。</p> <p class="ql-block">整座宅院大致呈東西向分布,由中式傳統建筑、西洋式建筑及后花園組成。</p> <p class="ql-block">西式建筑位于中部,由3座巴洛克風格的紅磚洋樓組成。這三幢巴洛克式西歐建筑在造型和裝飾上都十分有特點。其整體外型為巴洛克式,但局部結構卻融入了多種形式和風格:如扶欄、陽臺是路易時期的形式,柱子為多立克式,門券為羅馬式。但在多立克柱頭、柱束腰、垂帶石及墻體上雕刻的,又是中國傳統的花卉圖案。這使整座建筑顯得藝術化、個性化,同時也反映了屋主堅守自我又追求時尚的取向,與傳統的晚清江南廳堂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西洋樓內廳樓上的菱形窗格裝配了當時法國生產的手繪刻花蘭晶玻璃。這種玻璃晶瑩剔透,雖歷經百年卻一塵不染、潔凈如初,目前在法國已無生產,只在博物館內尚有保存,很是珍貴。宅第中的十九世紀西歐壁爐及地上鋪設著的壓花彩色地磚同樣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古鎮迎親表演,“水上婚禮”隊伍的送親船、迎親船、樂隊船、嫁妝船等應有盡有,演繹著民國的大喜事。</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一方古鎮,小橋流水依然固守著千百年前的樣貌,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神韻和靈氣,<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游覽中讓你發現歷史的蹤跡,感受千百年來古鎮的變遷,這是一個來了絕不后悔的古鎮,</span>江南好,最憶是南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恩施市|
上蔡县|
南昌县|
洛隆县|
中卫市|
子长县|
芒康县|
韩城市|
永善县|
海晏县|
化隆|
萨迦县|
临高县|
新郑市|
来安县|
芦溪县|
松原市|
凯里市|
光泽县|
广灵县|
古交市|
九龙县|
邵东县|
台南市|
兰西县|
琼结县|
山阳县|
蒲江县|
香河县|
富锦市|
英德市|
河西区|
板桥市|
南郑县|
涞水县|
高碑店市|
韶山市|
西乡县|
肇东市|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