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31日上午,在汾陽市府學街小學教導處的精心組織安排下,經過科學技能大賽初賽環(huán)節(jié)的激烈角逐,10位科學老師脫穎而出,迎來了今天期待已久的實驗操作技能大決賽。</p><p class="ql-block"> 本次大賽以賽促教,立足全市教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目標,聚焦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及改革重點,以課標為方向和引領,以實驗與實踐為支撐,著力構建新時代教育理想的課堂,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推動小學科學教學高質量發(fā)展。</p> 評分標準 <p class="ql-block"> 本次大賽由我校程建明校長、侯靜副校長、張文娟副校長、董學明副校長、郭建盈副校長以及學校其他領導和六位科學教研組長擔任評委。我校骨干教師張曉艷主持了本次活動。張老師的主持生動有趣,懸念十足,為本次大賽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p> 比賽現場 <p class="ql-block"> 比賽正式拉開了帷幕……科學老師們個個精神抖擻,態(tài)度嚴謹,講解詳細,操作規(guī)范。在她們手中,一個個科學實驗就像變戲法一般精彩,贏得了現場老師們的陣陣掌聲。我們一起來欣賞老師們的精彩表現吧!</p> <p class="ql-block"> 劉海艷老師的實驗,《氯化鈷變色實驗》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通過在花瓣上涂抹氯化鈷溶液,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晴天與陰天,花瓣上顏色的變化情況。為了快速的驗證實驗結果,劉海艷老師用吹風機的熱風代替了晴天,花瓣變成了藍色,又用加濕器噴出來的噴霧,代替了陰天,主要選用它噴霧的潮濕,這時花瓣變成了粉色,一朵神奇的晴雨花就呈現在了大家的眼前。劉老師的實驗就像變魔法一般,讓一朵小花開出了春天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楊春艷老師的實驗是《在蠟燭黑灰上滾水珠的實驗》。這是是蘇教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型材料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下雨天雨滴打在荷葉上為什么會輕輕滑落不留痕跡?帶著這個問題,楊老師帶領大家做了這個實驗。熏黑過的紙杯底部水珠呈球狀,輕輕晃動水滴會滾來滾去。沒有熏黑過的紙杯底部水珠呈扁平狀,水面四周不規(guī)則,輕輕晃動紙杯底,水會平攤開。然后在熏黑過的紙杯底部撒上少量粉筆灰,小水珠會把粉筆灰卷進去,滾到沒有蠟燭黑灰的紙杯邊緣。由此得出蠟燭燃燒產生的黑色物質具有防水的作用,并且不沾灰塵。說明紙杯是用新型材料:納米材料做成的。這就是荷葉效應,就此解開了下雨天雨滴在菏葉上不留痕跡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 《探究影響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一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最后一課。劉嬌、高玲玲老師通過探究影響鹽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了解到溶解的快慢與攪拌有關;還有溫度越高,溶解越快,溫度越低,溶解越慢;顆粒越大,溶解越慢,顆粒越小,溶解越快;初步感受對比實驗,從而能從更寬廣的角度去探究事物。</p> <p class="ql-block"> 《檢驗不同液體(純凈水.自來水.鹽水)的導電性能》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四數組葉小春老師通過把檢測裝置的兩端分別放入純凈水,自來水和鹽水中,發(fā)現小燈泡亮度不同,進而得出有的液體容易導電有的液體不容易導電。</p> <p class="ql-block"> 《玩轉小水輪》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2課時的內容。一數組靳愛愛、張娜兩位老師在玩的基礎上嘗試探究讓小水輪轉得更快的方法,滲透對比實驗的條件,在探究中發(fā)現:水位越高,小水輪轉得越快;水流量越大,小水輪轉得越快。最后運用所學知識自制了一個無限循環(huán)小水車,讓孩子們感受到借助流水的力量給生活帶來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 劉愛紅老師展示的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能量的轉化》里的四組小實驗。第一組是動能與勢能互相轉化的實驗,利用牛頓擺和飛旋的扣子演示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第二組是體驗動能與熱能的互相轉化。其中“讓硬幣跳舞”這一實驗因效果不夠明顯,改用大小合適的泡沫蓋代替,雙手搓熱產生熱量改用熱開水,使泡沫蓋歡快地跳動起來;第三組實驗是動能與電能的互相轉換,這個實驗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實驗中對有機玻璃管和漆包線圈的使用進行改造創(chuàng)新,同時將發(fā)電機與電動機的工作原理進行對比展示,為學生升入初中學習物理電學知識奠定了基礎;最后一個實驗是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小蘇打遇上白醋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聚集在瓶口將瓶塞頂起。</p><p class="ql-block"> 四組實驗說明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也是能量的一個重要特點。能量驅動宇宙萬物的運行,雖然能量是無形的,但生活中能量的轉換隨處可見。人類對能量轉換的應用也在不斷探索中。</p> <p class="ql-block"> 《電磁鐵》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的內容,六數組的田權芝老師先制作了電磁鐵,通過制作了解了電磁鐵的特點,知道電磁鐵是利用電流產生磁性的裝置。接著實驗聚焦“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推測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通過提問、假設、設計、驗證和分析等一系列過程,經歷完整的探究活動,最后得出結論電磁鐵磁性大小跟電池節(jié)數和線圈匝數等因素有關。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程序和要求,初步具備實驗設計的能力和控制變量的意識。</p> <p class="ql-block"> 劉嬌老師探究的實驗是《熱對流》。《熱對流》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熱傳遞》中的一課。自然界中熱傳遞現象無處不在,研究熱傳遞現象是認識自然界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了熱傳導以后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的熱傳遞的方式,五數組的劉嬌老師通過兩個實驗:熱在水中的傳遞和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分析熱對流的過程,引出了熱對流的概念,最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有自己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作,并能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生活中的熱對流現象并能做出合理解釋,拉近概念和學生的距離,培養(yǎng)了學生仔細觀察、拓展遷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趙州橋歷經千年屹立不倒,木拱廊橋精巧的結構為世界震驚,都代表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拱形橋歷史悠久,那么橋為什么是拱形呢?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章第六課蛋殼與薄殼結構時,我們發(fā)現蛋殼結構也是彎曲的,所以是不是拱形的形狀承重能力更強呢?五數組羅慧敏通過《比較平面橋與拱形橋承重能力》的實驗驗證了這個猜想,進一步說明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p> <p class="ql-block"> 19世紀英國鋪設的第一條鐵軌,前后相鄰兩根鋼軌是緊緊連一起的。結果到了夏天就變得彎曲了,而在冬天競裂成了幾段,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由于熱脹冷縮引起的。四數組柳穎老師將從固體、氣體和液體三個方面分別去探究,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我們發(fā)現:固體、氣體和液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從而得出結論: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p> 光榮時刻 領導講話 <p class="ql-block"> 比賽結束后,我校程建明校長對本次大賽進行了總結發(fā)言。程校長從我校科學實驗課的現狀、科學實驗課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對科學老師的殷切希望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程校長鼓勵老師們:對于科學課,要使出渾身解數,投入最大精力,發(fā)揮最大力量,讓孩子們樂于學科學,真正愛上科學。</p><p class="ql-block"> 最后,程校長贊賞了大家對新版課程標準的細心研讀,表揚了參賽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鼓勵全體科學教師繼續(xù)加強練習使用常見器材,強調全體小學科學教師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p><p class="ql-block"> 回顧本次教師科學實驗技能大賽,既是教學經驗的交流切磋,又是教學風采和教研水平展示的機會,充分展示了我校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風采。星光不負趕路人,踔厲奮發(fā)齊向前。我校科學教育也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繼續(xù)努力,不斷發(fā)展,實現府小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藁城市|
吴川市|
木里|
东光县|
九寨沟县|
霍邱县|
奎屯市|
伊春市|
长泰县|
天峨县|
临夏县|
灵寿县|
云林县|
巴林左旗|
嘉定区|
卢湾区|
乌海市|
北流市|
铜川市|
河北省|
特克斯县|
麦盖提县|
富平县|
教育|
化德县|
长治县|
武乡县|
共和县|
马龙县|
江津市|
微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阜平县|
巴青县|
泸溪县|
凤阳县|
辽源市|
祁连县|
西藏|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