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南京是一座極具底蘊和文化的歷史名城,有著“中國四大古都” “六朝古都”等享譽,一直以來都想去南京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西安驢窩“煙花三月下揚州”團2023.3.21在南京集合,我訂了3.18的火車軟臥先行三天到南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來見證一下這座散發著迷人魅力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對于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而言,這座火車站不僅是古城的窗口,更多時候也是精神地標。無論出行還是歸來,只要在火車站看見“西安”那兩個大字,心便安然。</p> <p class="ql-block">重修后的西安火車站我還是第一次乘車,面貌一新,原來的候車樓東西兩端改造成火車博物館,陳列不同的機車模型,中間大廳為進入新修候車樓通道,很寬敞大氣。新的候車室寬敞明亮、整潔舒適……讓乘客有了全新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自從有了動車、高鐵,很少乘綠皮火車了,軟臥車廂還是很舒適的,睡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到南京了。</p> <p class="ql-block">清晨車窗外的朝霞,預示著是晴天。我計劃到南京放下行李,就去鐘山風景區游覽,提前預約了中山陵門票。</p> <p class="ql-block">3.19早上7:12火車準點到達南京,拉著行李出站換乘地鐵到達預定好的酒店(請驢窩提前預定)——維也納3好酒店。地鐵站距酒店還有一段距離,路上看到一家飯店,進去點了南京有名的鴨血粉絲湯和湯包,鴨血粉絲湯料很足,口感也適應,湯包太甜,不是北方人的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鐘山風景區</b></p> <p class="ql-block">酒店辦理入住后乘地鐵到鐘山風景區游客中心,轉乘景交車(單程20元)到達中山陵門口。</p><p class="ql-block">鐘山風景區總體由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靈谷景區三大景區以及美齡宮、紫金山山頂公園(頭陀嶺)和其他景點組成。</p><p class="ql-block">我有近一天時間,準備游覽中山陵、明孝陵、美齡宮三個景點,然后去市區會一個發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中山陵園</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批的游客在中山陵園門口排隊等待進入</span></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于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p> <p class="ql-block">博愛坊,是中山陵墓道南端的入口處,謁陵憑吊者必經于此。在牌坊中門的橫楣上,鑲有石額一方,鐫刻孫中山先生的手書“博愛”二字,因此,這座牌坊被稱為博愛坊。</p> <p class="ql-block">從博愛坊沿中軸線向上走便是陵門。陵門南面正門的上方,鑲有一方石額,上刻“天下為公”四個鎦金大字。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手書,端莊樸實,雄邁俊逸。</p> <p class="ql-block">碑亭。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為公陵門后面第二層平臺上,碑亭內的墓碑高9米,重達幾十噸,是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雕琢而成。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豎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字為顏體,筆畫流暢,結構嚴謹,雄健有力。</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石階。從博愛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征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人。</p><p class="ql-block">而從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階339級,象征當時國民黨參眾二院議員為339人,寓意每人作為一個臺階,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這一段共有290階,分為8段,象征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臺階全部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后為祭堂。</p> <p class="ql-block">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個大平臺上。祭堂長28米,寬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權”字樣,由張靜江書寫六個鎏金篆字,在中門上嵌總理手書“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朗特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孫中山先生身著長袍馬褂,高額廣頤,手持一本長卷,那凝視著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軀,給肅立于此的人們以難忘的啟迪。</p><p class="ql-block">祭堂內禁止拍照,從網上下載了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墓室不開放,內有中山先生臥像(網上下載)。</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p> <p class="ql-block">孝經鼎,位于中山陵正南面,1929年,孫中山先生靈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國立中山大學全體同學為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決定捐資鑄造一尊銅鼎,安放在中山陵前。</p><p class="ql-block">孝經鼎高4.3米,重萬斤。壁上鑄“智仁勇”,內藏六角形銅牌,上刻國民黨元老戴季陶之母黃太夫人手書的《孝經》全文。</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館在中山陵墓中軸線博愛坊東側80米的嘉麟樓。通過圖片、表格、場景、多媒體等諸多輔助展示手段,來展示孫中山偉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鐘山風景區植被茂密,樹木成林,是休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明孝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明孝陵平面示意圖</span></p> <p class="ql-block">出中山陵乘景交車(單程10元)來到明孝陵。明孝陵門票全價70元,我享受了60-69歲半價35元優惠。</p><p class="ql-block">明孝陵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從下馬坊入口進入。其次,從四方城南面的5號門(也就是大金門入口)進入,可以看得比較全。我是從金水橋東側的7號門(也就是紫霞湖入口)進入明孝陵景區的,只能先看明孝陵的主體建筑區也就是陵宮區了。</p><p class="ql-block">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孝陵之名,取意于謚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謚“孝慈”,故名。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筑雄偉,被譽為“明清皇家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明孝陵陵宮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金水橋</span></p> <p class="ql-block">金水橋。金水橋又稱五龍橋,它與陵宮處于同一南北中軸線上。金水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現存3孔,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金水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寢主體建筑(陵宮區)。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即正門)、碑殿、享殿、內紅門、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筑有圍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武方門</span></p> <p class="ql-block">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F為五門,黃瓦、朱門、紅墻,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正門東側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所立,以六國文字書寫,警示保護孝陵的注意事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碑殿</span></p> <p class="ql-block">碑殿:碑殿建于清康熙年間。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后被毀。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墻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碑殿中石碑上書“治隆唐宋”四個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寬1.42米,厚度0.38米。</p> <p class="ql-block">享殿: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毀,尚存3層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F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間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F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p> <p class="ql-block">內紅門:享殿正北有一道過門,通往陵寢之地,俗稱陰陽門,也稱內紅門。內紅門將陵宮建筑分為前后兩區,即明孝陵首次建立起“前朝后寢”的陵宮布局。內紅門原為三洞對開的雙扉紅門,門頂覆黃色琉璃瓦?,F在的內紅門是按歷史形制后重建,重現其原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石橋</span></p> <p class="ql-block">大石橋:又稱升仙橋,單孔,石造,橋長57.50米,寬26.60米,兩側置石雕欄桿,當年朱元璋靈柩由此過橋入葬,故名升仙橋。橋后7.8米,既是方城。過了大石橋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明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4級臺階而上的拱形隧道</span></p> <p class="ql-block">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墻,用13層條石砌筑。正中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顯然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明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明樓兩側的步道</span></p> <p class="ql-block">明樓:明樓建在方城之上,是明孝陵建筑的最高點,樓頂重檐九脊,覆黃色琉璃瓦,南面開3孔拱門,東、西、北各開一拱門,方磚墁地。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清咸豐年間,樓頂毀于戰火,修復于2008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明孝陵神道</b></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明孝陵陵宮區原路返回,右轉便是神道。我只能反向走神道了。</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之神道盡頭是欞星門,位于神道翁仲路東北,清代被毀,原來僅存6件石柱礎、8件抱鼓石。這是依據殘留構建,已對欞星門進行了重新修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翁仲路</b></p> <p class="ql-block">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長250米,依次排列一對望柱、兩對武將和兩對文臣。望柱頂置園柱形冠,桂身滿雕云龍紋,改變了唐宋以來神道望柱頂部作蓮花式的風格,具有藝術上的創新意義。臣、武將威嚴端莊,是陵墓的儀衛者和忠實守護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石象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石望柱</span></p> <p class="ql-block">石象路的盡頭是一對高達6.25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龍紋,又稱華表。</p> <p class="ql-block">石象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長615米,沿途依次排列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六種石獸。這些石獸用整塊巨石采用圓雕技法刻成,線條流暢園潤,氣魄宏大,風格粗獷,既標識著帝陵的崇高、圣潔、華美,也起著保衛、辟邪、禮儀的象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四方城</b></p> <p class="ql-block">四方城俗稱“神功圣德碑樓”,建于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筑平面作正方形,因其四四方方,故俗稱“四方城”。太平天國戰爭期間,重檐的亭頂和木構部分毀于戰火。四方城內置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朱棣撰寫,記述朱元璋一生事跡,共2746個字,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一塊古碑。因此碑歷述其父朱元璋一生的“功”和“德”,故稱“神功圣德碑”。“神功圣德碑”通高達8.87米,其中碑額及碑身高6.7米,龜跌高2.08米。碑文用正楷書就,字大如拳。</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的遺跡眾多,文化內涵非常豐厚,感興趣的話估計一天時間也不夠。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已成為歷史的匆匆過客,千秋功罪,任人評說。他傳奇的一生已被世人千古傳頌,明孝陵見證了歷史上曾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櫻花園</b></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靠近四方城處有一片櫻花園,正值櫻花盛開,粉粉的非常養眼,游客也很多,我也順道拍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美齡宮</b></p> <p class="ql-block">從四方城出明孝陵便是美齡宮,盡管已經很疲憊了,但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便買了門票(半價15元)進入參觀。</p> <p class="ql-block">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位于鐘山風景區內四方城以東的小紅山上,又稱“美齡宮”、“小紅山官邸”,有“遠東第一別墅”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美齡宮主體建筑是一座三層重檐山式宮殿式建筑,外形為明清官式做法,頂覆綠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樓前的美式別克轎車,是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專車,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贈送給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禮物,外觀呈黑色,藍色車牌的車號為“軍00385”,同時代的別克車在中國僅剩此一輛。</p> <p class="ql-block">美齡宮地下一層有侍衛室、衣帽間、機要室、職員用房、廚房;一層有接待室、衣帽間、秘書辦公室及臥室、廚房、配膳房、洗衣室、衛生間等;二層主要作會客室與休息室之用,設有大廳、客廳、大飯廳、配膳房、書房、秘書室等;三層為居住部分,內有女客廳、四間大臥室及小餐廳、廚房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俯瞰美齡宮全景(網上下載)</span></p> <p class="ql-block">美齡宮依山勢修造,形似一串鑲有綠寶石掛墜的珍珠項鏈,兩邊通往國民政府主席官邸主樓、長滿了法國梧桐的環形路是“項鏈”,大門口是“項鏈”的連接處,深綠色的琉璃瓦猶如項鏈的寶石掛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老同學短聚</b></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美齡宮已是精疲力盡,坐在路邊休息片刻,補充了一點能量,步行到地鐵站,乘地鐵到達總統府車站與同學會面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發小同學葛長華(華華),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都在一個學校,如今芳華雖去,但我們依然“颯爽英姿”。</p><p class="ql-block">華華請我吃了南京風味的美餐(遺憾太興奮,快吃完了才想起拍照),飯后又陪我去了玄武湖公園看夜景,非常感謝老同學的盛情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京城墻解放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玄武湖公園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用腳步丈量南京城墻</b></p> <p class="ql-block">今天(3.20)計劃游覽南京城墻、玄武湖和夫子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雞鳴寺櫻花大道</b></p> <p class="ql-block">前一天晚上走過這里,被眾多年輕人看花拍片的熱情感染,決定第二天一定再來,你看真是來對了吧。原來這就是南京每年春天的網紅路——雞鳴寺路,正值櫻花盛開,這是“春季限定版”櫻花裝。</p> <p class="ql-block">雞鳴寺路短短400米讓無數游人為之傾倒陶醉,仰頭拍照是這條路上最常見的姿態,“長槍短炮”也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雞鳴寺路的主要櫻花品種染井吉野粉白如雪,綻放枝頭,雞鳴寺掩映在花叢中,偶爾有微風吹過,幾片花瓣緩緩落下,非常唯美。</p> <p class="ql-block">走完雞鳴寺路便是解放門了。</p><p class="ql-block">解放門是南京明城墻于1954年新開的城門,為單券城門,有20多米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玄武湖公園一角</b></p> <p class="ql-block">進入解放門穿過右邊明代“后湖小門”便是玄武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明城墻下、玄武湖邊也都是粉白如雪的染井吉野櫻花,如同置身花的海洋,讓你躲避不掉??</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南京真是太美了,一個人漫步在城墻根下,浪蕩在湖邊,目之所及都是醉人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南京城墻解放門—玄武門</b></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墻是遺存至今的中國明代都城城墻,始筑于公元1366年,歷時28年建成。城墻整體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組成,其中外郭城長達60公里,京城城墻達33.67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磚石都城墻。南京城墻設有城門13座,大型水關2座,垛口約13616個,窩鋪約200座,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墻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而建,形成非方非圖的不規則形狀。這座曠世城垣雖經歷了六百多年,仍以25.091公里的遺存,雄冠世界城垣。2012年,南京城墻作為“中國明清城墻”項目的牽頭城市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4年,南京城墻實現全面開放,遺存的段落絕大部分均可登城游覽。</p> <p class="ql-block">從解放門登城墻,半價票15元。大概從西安來的人都不會錯過游覽南京明城墻吧,總會與西安明城墻做個比較。一登上城墻我就發現了不一樣,寬窄不一(有窄有寬),不是四方形(不規則形),腳下不是水平(有坡度),??因為這不是西安城墻啊。</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墻,雞鳴寺就在眼前,有觸手可及的感覺,城墻上就有通往雞鳴寺的門,通過廊橋連接。還可鳥觀雞鳴寺路上的櫻花,俯瞰玄武湖。</p><p class="ql-block">雞鳴寺位于南京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南朝時期與棲霞寺、定山寺齊名,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城墻地面磚斑駁不堪,也許是有意而為,走在上面讓人有種厚重的歷史感。</p> <p class="ql-block">城墻內玄武湖公園盡收眼底,城墻外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南京最高的建筑——紫峰大廈(總高度450米,世界排名第七高樓)赫然醒目。</p> <p class="ql-block">從解放門到玄武門這段城墻都是2米多寬,走在城墻上,讓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觸摸到了中國歷史的脈搏和前進的步伐。</span></p> <p class="ql-block">我從玄武門下城墻。</p><p class="ql-block">玄武門是南京明城墻的后開城門,開辟于1908年,原名豐潤門,位于神策門和解放門、太平門之間,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作為玄武湖公園的西門。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在玄武門上加造了城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南京城墻之中華門</b></p> <p class="ql-block">中華門是到秦淮河乘游船時游覽的。</p><p class="ql-block">中華門是南京明城墻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原名聚寶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華路南端,坐北朝南,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規模最大的堡壘甕城,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p> <p class="ql-block">聚寶盆,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寶物。傳說明初沈萬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擁有聚寶盆。</p><p class="ql-block">明代洪武年間建造聚寶門時,地基下陷反復建造依然建筑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曉此事后令謀士算卦,說城墻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墻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朱元璋下旨征收沈萬三的寶物聚寶盆并埋于城門之下,果然建成,該門因此得名“聚寶門”。</p> <p class="ql-block">中華門規模僅次于通濟門(已不存),建有內甕城三座,門垣共四道,每兩道城墻間設甕城,甕城呈“目”字形結構,每個城門都有雙扇包鐵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內設有栓槽,用來供木栓緊閉大門所用。主城門分為三層,共有二十七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中華門布局嚴整、構造獨特,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中華門前后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連長干橋,北連鎮淮橋,是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墻修筑于明朝,歷時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趾胄蹓?,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3公里,這不得不使人驚嘆。</p><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墻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筑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墻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中國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夫子廟秦淮風光帶</b></p> <p class="ql-block">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部,以夫子廟古建筑群為中心、十里內秦淮河為軸線、明城墻為紐帶,串聯起眾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古跡,面積4.69平方千米。東起東水關公園,西至西水關公園(今水西門)。分為夫子廟-白鷺洲景區、門東-門西景區、大報恩寺-金陵兵工廠景區、朝天宮-評事街景區。</p> <p class="ql-block">對于外地人來說,到南京不去夫子廟等于白來,那我肯定不能例外了。我計劃先到老門東,再去夫子廟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出玄武湖西門乘地鐵直達夫子廟附近出站,已是中午時分,本想堅持到老門東吃美食,但肚子不答應了。步行中發現一家快餐店門庭若市,有60多道菜可選,按重量收費,50克3元,米飯每位3元,有肉有菜葷素搭配,很合我口味,選了一盤菜總共花費25元,真心不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老城區</b></p> <p class="ql-block">吃過飯,繼續步行到老門東,一路走背街小巷,發現南京的小街道也很整潔古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門東-門西景區</b></p> <p class="ql-block">門東-門西景區:以“三道甕城、城河一體、名人故居”為特色,以“中華甕城、明清建筑、暢游古今”為游賞主題,包括中華門、老門東、老門西、明城墻、秦淮河等5個游覽區,共計19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膺福街</b></p> <p class="ql-block">膺福街,原名“英府街”。膺福街地處秦淮區夫子廟街道轄區,位于中華門東北側、內秦淮河東岸,北起朱雀橋東堍,南至鎮淮橋,因明代英國公張輔府邸在此而得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然,這里顯得非常清靜,店鋪大多閉門,少見游客??磥砟壳斑€沒有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門東</b></p> <p class="ql-block">終于到老門東了。老門東就在中華門以東,因地處南京京城南門(即中華門)以東,故稱“門東”,與老門西相對,是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老門東牌坊兩旁有一副楹聯,道是:市井坊間盡染六朝煙水氣,布衣將相合書千古大文章。此聯短短22個字,就將歷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創造的輝煌與城市的縱深感都呈現出來了,有引人入勝之功。</p> <p class="ql-block">穿過“老門東”牌坊,即走進了老城南傳統民居生活,一條條老街巷讓人重新感受老城南風貌。</p> <p class="ql-block">小吃街匯聚了蔣有記、雞鳴湯包等老字號,還有藍老大糖藕粥、徐家鴨子、司記豆腐腦等讓吃貨流口水的南京美食,此外還有臺灣名小吃蚵仔煎等等,還有夫子廟名小吃等。我留待下次來品嘗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夫子廟-白鷺洲景區</b></p> <p class="ql-block">夫子廟-白鷺洲景區:以科舉文化、民俗文化、夜游秦淮為游賞主題,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秦淮河、明城墻等5個游覽區,共計33個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我到夫子廟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體力有點跟不上了,要走完這么多景點已不可能,留點遺憾,為下次再來南京創造一個理由吧。</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廟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風光帶中心位置的集觀光、購物、休閑、餐飲于一體的仿古建筑的商業區。南京夫子廟是一座仿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整體布局集“廟、市、景”合一,將儒家文化、科舉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廟宇。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現夫子廟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廟后學的布局。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淮河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快四點,我來到秦淮河邊的游船碼頭,買了110元套票,除了乘船游覽秦淮河兩岸風光,還包含下船游覽中華門(前面已述)。</p><p class="ql-block">船的外觀為畫舫的樣子。乘坐游船可以觀賞秦淮河兩岸的景色,每到對應的景點,船上會有講解。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這次不能欣賞了。</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后改稱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p> <p class="ql-block">十里秦淮,流傳著許多的名家名篇,匯集著說不完的逸聞掌故,點綴著許多的名勝佳景。幾十分鐘的乘船游覽,這條人文的河,迷人的河,浪漫的河,繁華的河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這次夫子廟游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但十里秦淮河卻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我一定再來感受“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總統府</b></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位于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史開始,同時也是結束的地方,因為他曾先后作為明朝的漢王府、清朝的兩江總督府、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辦公處所和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以及總統府的辦公場所。歷經明、清、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四段歷史。</p><p class="ql-block">總統府需購買門票,半價票17.5元,我提前已在網上買好。3.21早8:30總統府一開門,便隨著大批游客進入總統府參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總統府游覽路線圖</span></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p> <p class="ql-block">參觀南京總統府除中軸線外,東西兩側還各有三四條自成一體的小軸線。</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府門樓。下圖為1949年4月2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攻占總統府的照片。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道總統府是從這張照片開始的,印象太深刻了。</span></p> <p class="ql-block">總統府建筑群的主軸線,由門樓、大堂、二堂、八字廳、會客廳、麒麟門、政務局樓、子超樓組成。建筑風格前半部分以中式為主,后半部分則以西式居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遇難同胞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通稱江東門紀念館,選址于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也是國際公認的二戰期間三大慘案紀念館之一。</p><p class="ql-block">參觀者在門口掃碼預約后可進入紀念館。進大門后可募捐(不限額)領菊花祭奠遇難同胞。</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占中國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是中國人民承段全民族災難的實證性、遺址型專史紀念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及國家公祭日主辦地。這是中國人一生必去的地方,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砥礪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莫愁湖</b></p> <p class="ql-block">知道莫愁湖源于1984年春晚朱明瑛演唱的一首歌《莫愁啊莫愁》,歌曲唱出了人間的喜怒哀樂,勸君莫憂愁。因此來南京我一定要到莫愁湖。從東江門紀念館出來我便乘公交到達莫愁湖北門。</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公園面積為58.36公頃,其中水面為32.36公頃;園內樓、軒、亭、榭錯列點綴其間,堤岸垂柳,海棠相間,湖水蕩漾,碧波照人,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勝”的美譽。</p><p class="ql-block">現在的莫愁湖園內主要有勝棋樓、郁金堂、賞荷亭、水謝、露天舞臺等勝跡,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還有粵軍殉難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的歷史很悠久,建湖有1500多年了,莫愁湖的人文資源豐富,六朝以來在這里發生過很多故事。</p><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隋唐以前,長江沿南京的城西,也即現在的清涼山西側經過,后來長江北移,留下大片淤泥、沼澤和諸多湖泊、池塘,莫愁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莫愁湖在南唐時稱“橫塘”,后又稱“石城湖”。宋元時期極富盛名,明代更是盛極一時。</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間,園內建郁金堂,筑湖心亭。上世紀末辟為公園后,逐漸增建景點。</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的名稱源于一個莫愁女的動人傳說:莫愁女是河南洛陽人,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她貌美、聰明、好學,她善良、助人為樂,善采桑養蠶、紡織刺繡,當地有“見了莫愁沒憂愁”的說法,后莫愁女經喪父的痛苦和丈夫被迫害之死的冤屈投湖自盡。四周鄉鄰得知后十分悲傷,紛紛來到湖畔拜祭?!髞砣藗優榱思o念她,便將湖名改為“莫愁湖”。</p> <p class="ql-block">勝棋樓,位于莫愁湖邊。勝棋樓的得名很有趣,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在此下棋,二人殺得難解難分,朱連吃徐二子,以為勝券穩操。不料,細觀徐已將棋子擺成“萬歲”二字。朱嘆服,遂將樓和湖賜給徐作“湯沐邑”,樓因此得名“勝棋樓”,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樓上正中懸有中山王徐達畫像。</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園很大,公園內景觀豐富,建筑類型多樣,走馬觀花一天也只能看個大概。</p><p class="ql-block">公園的建筑都是中國的明清風格,各種亭、臺、樓、閣、軒錯落有致,且一律粉墻黛瓦、漏窗有序。園中花木多樣,植竹栽梅,能滿足四季觀花、游賞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公園中的庭園、水池中都有湖石相擁,院落、小徑都以卵石或片石鋪地。湖面上碧波蕩漾,游船穿梭,碣石佇立,白鵝撥水,臨湖聽風,樓宇接踵。建筑的空間與空間有廊道、門洞相通。</p> <p class="ql-block">這個時間正是莫愁湖海棠花盛開的季節,來莫愁湖賞海棠花,一直是南京人打卡春天的儀式感之一,我一個外地人正趕上也就參與其中了。園中那云蒸霞蔚的紅粉海棠掛滿枝頭,向你傾斜著爛漫春光,本次南京行就結束在這典雅清凈、海棠盛裝的莫愁湖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蒲江县|
沂水县|
昭觉县|
余江县|
丹东市|
宁都县|
开平市|
疏附县|
平度市|
双江|
枞阳县|
瑞丽市|
江源县|
洮南市|
海林市|
徐闻县|
通城县|
丰都县|
拉萨市|
大方县|
托里县|
榆社县|
静海县|
延庆县|
赤城县|
襄汾县|
滦南县|
天津市|
江孜县|
鹤庆县|
桂东县|
桂林市|
仙桃市|
虹口区|
遂昌县|
金乡县|
都兰县|
平江县|
博兴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