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火石山下的英魂

付強

<b>習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b><div><br></div><div> 火石山,位于黑龍江省烏蘇里江畔的慶豐農場境內,它并不高大,也不險峻。但它巍然矗立,英氣沖霄!因為,在它的山下有一座英雄陵園,那里埋葬著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十五團犧牲的十四名知青戰友。他們英魂猶在,浩氣長存!<br> 當清明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深深地懷念著他們。</div> 去年的八月,我來到了慶豐農場,為這個農場策劃建設場史陳列館。我專程來到火石山下的英雄墓地,看望了那里安睡的十四名知青戰友。 這里莊嚴肅穆,青松矗立,山谷空靜,北大荒的風兒輕輕。我低頭敬默,心潮奔涌,多少難忘的歲月浮現在我的眼前。<br> 那是1970年11月7日,一場荒火突然降臨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三十五團,這里緊鄰與烏蘇里江一江之隔的蘇聯。下午2點多,團司令部通過電話通知,為避免荒火危及連隊駐地和越過邊界燃至蘇方、造成國家財產損失基至波及中蘇邊境緊張關系,團領導決定立即組織人員打火,要求穆林河以南、臨近一連的連隊組織人員準備參加撲火。<br>  傍晚,團司令部指令運輸連派出多輛卡車,運送團部承擔撲打荒火任務警通排的成員和團機關各部門還有加工廠的知識青年們,他們爭先恐后、英勇無畏地上了汽車,奔赴火場前線,大家一路高唱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革命歌曲。在那個年代,知青們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他們沒有任何救火和防火的經驗,只有滿腔的熱忱和一顆赤誠的心。<br>  當到達一連地界時,天完全黑了,前面已經沒有路。團機關和加工廠的隊伍在董云龍參謀長(現役軍人)等團首長指揮下,重新組織了隊伍。由明海濤副參謀長、加工廠郭祥俊連長奉命帶領隊伍沖向火場。三連隊伍在高升文連長指揮下,緊張地割草、拔草,將清除的枯草和條子扔到“隔火道”外,很快清出了一片只剩下貼地皮短草根的“隔火道”。在此緊要關頭,風向突然改變,烈火向打火隊伍反撲包圍過來,三連全體人員在高連長統一號令下,用棉襖蒙頭蹲下,八十七人幸未受傷。而團機關和加工廠的知青們卻陷入火海之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們還高喊著“毛主席萬歲!” 北京知青王秀琴、周秀蘭、耿淑媛、王曉勤、潘文宣、馬玉蘭、史麗露、劉文、欒英、鄭秀榮、王麗榮、傅強、上海知青傅小芳、哈爾濱知青薛克平等十四人英勇犧牲,他們中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僅17歲。仝幼華、王笑遲、任艷梅、牛淑風、焦魯藝、王玉彩等重傷員當夜被直升飛機送往佳木斯市解放軍224醫院搶救。<br>  十四個鮮活的生命倒在烏蘇里江畔的荒原上。他們用生命阻擋住荒火,沒有讓它們燒過農場的村莊,沒有讓它們燒過國境線一米!他們英勇獻身給那片神奇的黑土地,如同那些開發北大荒倒下的前輩一樣,英雄無比,光耀千秋!<div><br><div>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吧——<br></div></div><div><br></div><div><h3> <b>王曉勤 </b>女,北京知青,20 歲(1950年7月30日出生),原北京第三十六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 1967年11月23日到和平農場八隊( 后改為三十五團八連), 中共黨員,犧牲前任三十五團七連副指導員,借調在團政治處干部股工作。</h3> 本來那天王曉勤已經要離開農場回北京,中午大家還在為她送行,但聽說發生火災,她毅然把出行的火車票交給戰友,奔赴救火的隊列中,一去不復返!她的父親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來到農場后他沒有任何責備抱怨,他說:“曉勤是一名戰士,這是她應該做的。”老將軍臨走時帶走了一把北大荒的黑土,那上面有女兒血染的青春!<br></div> <p class="ql-block">  這是她們來農場前在天安門前的合影,左二是王曉勤,左四是張中秋,現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授,如果曉勤尚在,她也會成為國家一個優秀的人才。看到她們當時那臉上自然浮現的笑容,你可以想像,當年知青下鄉曾經有著怎樣赤誠的報國之心!</p> 王秀琴 女,北京知青,20 歲(1950年12月30日出生),原北京新街口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7月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當過副連長,共青團員,犧牲前為團機關通訊股參謀。看到她與戰友們的合影,那洋溢著真誠的笑容,知青,是那個時代最真誠的人! <b>  傅小芳</b> 女,上海知青,17 歲(1953年2月8日出生),原上海順昌中學六九屆初中畢業生,1969年4月28日到三十五團十連,共青團員,犧牲前任團機關打字員。她犧牲后,她的父母來到農場,看到女兒生前工作的地方,欲哭無淚。他們與女兒用過的打字機合影,就好像心愛的女兒就在他們的身旁。他們走時帶走了女兒犧牲地的一捧黑土,裝在一個小瓶子里,擺放在家里女兒的遺像前,那是他們與女兒唯一的念想啊! 后排中為傅小芳 <b>周秀蘭</b> 女,北京知青,20歲(1950 年 8 月 30 日出生),原北京古城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6月15 日到和平農場5隊(后改為三十五團五連),共青團員,犧牲前任團機關招待所會計。她犧牲后的第二天,戰友們去清理現場,只發現一個燒掉角的邊防證,皮帶燒得只剩下金屬扣,還有衣服的碎片。這時,天上下起了清雪,老天都在為他們致哀! 周秀蘭(中)與戰友們合影 <b>耿淑媛</b> 女,北京知青,21 歲(1949年12月出生),原北京廣寧村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 1968 年 7 月 10日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加工廠),共青團員, 犧牲前任團部電話班話務員。她是個樂于助人的女孩子,在學校時就曾在河里救過小朋友,為事故的傷員獻過血,15歲就加入了共青團。那個陽光女孩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北大荒的黑土地,黑土地永遠懷念她! 耿淑媛(左一)與戰友們合影 <b>馬玉蘭 </b>女,北京知青,20 歲(1950年8月14日出生), 原北京石景山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8 年 7月 10 日到和平農場加工廠( 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 ),1970 年 9 月30 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犧牲前任加工廠文書兼出納。看到她那張秀麗而帶有稚氣的面孔,我的眼淚就止不住流了下來。她是個善良的孩子,孝敬父母,照顧妹妹,操持家務。在農場她到豬號養豬,小豬病了,她跑十幾里路到獸醫站取藥,用自己的飯盒煮玉米面粥喂小豬,直到病好。她被連隊評為五好戰士。這樣善良美麗的女孩子竟然犧牲在救火的戰場上,老天不公啊! 馬玉蘭(左一)與戰友們合影 <p class="ql-block"><b>欒英 </b> 女,北京知青,20 歲(1950年9月7日出生 ),原北京第二十八中學六七屆初中畢業生,1967年11月23日到和平農場三隊( 后改為三十五團三連),共青團員,犧牲前為團機關派駐加工廠的工作組成員。她的家庭生活拮據,哥哥患病,欒英從小就幫母親做家務,照顧哥哥、弟弟和妹妹。她積極上進,15歲就加入了共青團。在農場更是努力工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她犧牲后被追認為中共黨員。那是她下鄉前,與戰友們一起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合影。她那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那高高矗立的歷史豐碑下的一塊基石。</p> <b>劉文</b> 女,北京知青,20 歲(1949年12月4日出生),原北京八寶山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6月15日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加工廠),中共黨員,犧牲前任加工廠司務長。劉文的父親是北京擁有七千多職工的重型電機廠的廠長,但他清正廉潔,家里養著五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連拍個全家福都舍不得,這留下了他們全家的遺憾。她的妹妹劉秀珍還是來農場找到了姐姐的照片,那還是做邊防證時拍的,這才留下了她珍貴的形象:樸實、善良、正直,象她的父輩,更象那個時代我們知青的整整一代人! <b>王麗榮</b> 女,北京知青,20 歲(1950年1月25 日出生),原北京女八中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7年11月23日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共青團員,犧牲前任加工廠糧食檢驗員。她的父母都是革命老干部,但她生活十分簡樸,很少看到她穿上一件新衣服。她為人和善,沒有傲氣和嬌氣。她工作吃苦耐勞,十分認真。1969年珍寶島事件發生后,她寫下血書,要求上前線保衛祖國。在祖國最需要我們的時候,知青都會挺身而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 王麗榮(左三)與戰友合影 <b>鄭秀榮 </b> 女,北京知青,21歲(1949年8月出生),原北京西四中學六六屆初中畢業生,1969年到三十五團工程二連(基建隊),共青團員, 犧牲前為團機關派駐加工廠的工作組成員, 犧牲后追認為中共黨員。她來農場時沒帶行李,沒帶戶口關系,借送同學為由來農場的。當時家里和學校都不同意她來。來農場后,她不怕苦不怕累,臟活難活干在前。犧牲前一個月,戰友們在一起合影照了一組照片,沒想到這竟是她們最后的合影!那鮮活的生命變成了永恒! 鄭秀榮(第一張左二、第二張前排左一、第三張前排中)與戰友合影 <b>傅強</b> 男,北京知青,17歲(1953年5月24日出生),原北京第五十三中學六九屆初中畢業生,1969年8月20日到三十五團工業二連( 原加工廠) 犧牲前任加工廠面粉車間員工, 犧牲后追認為共青團員。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也是這次犧牲的十四人中唯一的男同志。他下鄉時,兩個妹妹還在上小學。家里生活十分困難。在家時,他就幫助媽媽編網兜賣錢。下鄉后,每個月開32元,還往家里寄20元錢,奶奶過生日時,他還多寄5元錢讓奶奶買雙鞋子。他犧牲后,奶奶每天都在哭,念叨著:“我的好孫子啊,為什么是他死啊!”,一年后,奶奶就去世了,她是想孫子想死的!傅強犧牲后,許多知青都給他的母親寫信,表示愿意做她的兒子!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魂系黑土地——北大荒20周年回顧展”中,老將軍蕭克握著傅強母親的手久久說不出話來,熱淚奔涌!共和國的新一代人啊! <b>史麗露</b> 女,北京知青,22 歲(1948年7月22日出生),原北京第四十中學六七屆高中畢業生,1968年7月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共青團員,犧牲前任加工廠面粉車間員工。她在學校時能歌善舞,吹拉彈唱,多才多藝,還是國家游泳二級運動員。在農場她也是個愛唱愛跳的文藝骨干。她能吃苦,男同志扛面粉能扛兩袋,她也能扛兩袋。這次救火時,本來身強力壯的她已經跑出來了,為了救戰友,她又沖進火海,不幸被嚴重燒傷。當搶救她時,她說:“不要管我,先救其他傷員!”最后,終因傷勢過重,于11月9日搶救無效,英勇犧牲。 史麗露(后排左)與戰友合影 <b>  潘文宣 </b>女,北京知青,23 歲(1947年6月20日生),原北京女八中六六屆高中畢業生,1967年11月23日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共青團員,犧牲前為加工廠養豬班飼養員。她為人正直,性格開朗。 這幅《長白青松》畫作,是著名國畫家周思聰女士以潘文宣為原型創作的。畫面中老教師對面那個高個子的青年原形,選取的就是潘文宣的形象。潘文宣的父親潘絮茲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敦煌學者、著名工筆重彩繪畫大師和美術理論家。當潘先生得知女兒不幸犧牲的消息后,悲痛萬分,他來到了黑土地,給英勇犧牲的女兒作最后的道別。 <b>  薛克平</b> 女,哈爾濱知青,22 歲(1948年10月4日出生),原哈爾濱女一中六六屆高中畢業生, 1968年10月到和平農場加工廠(后改為三十五團工業二連),共青團員,犧牲前為加工廠教師。她是老高三,多才多藝,她曾被國家游泳隊選中,她也曾被省里指定要她報北京外國語學院,將來成為外交官。但最后她還是響應黨的號召下鄉了。她為人正直,性格倔強,在運動中她反對用極“左”的方式對待農場老同志,即使被錯打成階級敵人也不肯低頭(后來平反)。在火災發生后,她毫不猶豫地沖上前線,奮力撲火,英勇犧牲!她的弟弟也和她一起下了鄉,在鄰近的三十四團,當他聽說姐姐犧牲的消息,悲痛欲絕。是的,這樣一批優秀的青年怎么就這樣悲壯地倒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呢! 1970年1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三十五團追悼“11·7°撲滅荒火光榮犧牲同志大會,在團部禮堂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有兵團、四師、北京市、上海市、虎林縣各有關單位的領導和代表,犧牲知青的親屬,以及三十五團各單位的代表共計555人。師、團領導在追悼大會上對“11·7”犧牲群體的獻身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并向犧牲知青的親屬們承諾為犧牲者申報烈士稱號。<br>追悼大會的當天,犧牲知青下葬在執勤三連駐地后火石山附近的一片樹林里,那里從此成為犧牲戰友永遠安息的英雄陵園。 在“11·7”大火中,深受農場老職工和知青尊敬的原和平農場副場長、時任三十五團副參謀長的明海濤同志,奉命身先士卒率隊沖入火場打火、因救人燒傷于1971年2月20日救治無效去世,成為“11·7”大火犧牲的第十五位戰友。他的遺體也安葬在英雄陵園中。他是北大荒第一代的創業者、1958年的轉業軍官。他42 歲(1928年6月15日出生),1947年5月參軍。1948 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 后任連長。1958年3月轉業到北大荒,歷任生產隊長、分場副場長,農場副場長、三十五團副參謀長等職。 兵團三十五團共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寧波、哈爾濱等城市的知識青年3920人,在先后十余年中,知識青年們把城市的文明和文化帶到偏遠的邊疆農場,改變了農場落后的文化狀況;他們為農場的發展建設,做出了了積極的貢獻,成為當時農場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在老轉復軍人的帶領下,他們向過去日本侵略者都無法立足的大坎子荒原英勇進軍,先后建成了12連、19連、13連、20連、21連等新的連隊。他們頭頂藍天,腳踏荒原,不畏酷暑嚴寒和蚊蠓叮咬,開溝挖渠、修筑道路,先后開墾出近十四萬畝良田,使農場耕地面積翻了一番。他們為農場的發展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53年過去了,知青們奉獻出的青春和生命有了豐碩的成果,慶豐農場如今已經成為擁有七十萬畝耕地的大型現代化國有農場,北大荒變成了中華大糧倉。 農場的大馬力拖拉機群 如今的慶豐農場場部鳥瞰 那一天,我來到了英雄的陵園,來到了我的戰友身邊。我輕輕撫摸著他們的墓碑,看著那上面清晰的照片,那是一張張帶著稚氣年青的面孔,那都是花一樣的年齡啊!仿佛他們就在我的面前。特別是當我來到那個與我同名同姓的傅強身旁時,我的熱淚不由得奔涌而出!他比我小一歲,是我的弟弟,我的知青好兄弟啊!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當年兵團領導承諾犧牲者的家人為犧牲者申報的烈士稱號,至今仍然沒有兌現。五十多年了,申請烈士稱號的道路是那樣的艱巨漫長。犧牲英雄的親屬們,無數知青戰友,無數次奔走于國家和省里各級機關,反復申請上訴,但一次次無功而返。 1970年4月18日,緊臨三十五團的兵團四師三十九團十連因燒荒跑火,在防止大火燒向連隊駐地而撲火的過程中,當場犧牲26人,傷49人。其中24名犧牲人員(知青13人)均被授予烈士。 同年——1970年<br> 同地——黑龍江省虎林縣<br> 同性質的事件——因燒荒失火的事故<br> 同樣的群體——以知青為主體的救火大軍<br> 同樣的英勇獻身。<br> 然而,僅半年后的1970年11月7日,同樣為撲滅荒火犧牲的15位兵團戰友的親屬,卻歷經52年的訴求仍未申請到烈士稱號。在事實清楚、性質明確、有規可依、法理可證的積案面前,為何如此區別對待?!<br>  人們不僅要問:為搶救國家財產犧牲的英雄怎么會不是烈士!為維護國家尊嚴捐軀的英雄怎么不是烈士?<br>  天理良心啊! 北大荒沒有忘記這些知青,每年的清明時節,慶豐農場都會組織青年和學生來祭掃英雄陵墓。還有許多知青戰友也會千里迢迢來看望他們。 令人欣慰的是,慶豐農場新一屆的黨委領導班子,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他們積極籌措資金,重新修繕英雄陵園;農場還在籌劃在新建的場史館中為知青英雄們寫下重重的一筆。他們非常重視知青申烈事宜,最近又重新開啟正式申報程序。黨的二十大后,我們的黨和國家在各方面都會有較大的發展進步,這讓我們對知青申烈工作充滿了新的希望。 上海知青袁志剛,1980年8月15日上午,在去呼中區有關部門辦妥返滬手續和頂替其母親工作的調令后返回碧水大修廠的途中,為搶救落入呼瑪河水中的落水群眾,不顧自身安全跳入水中,不幸英勇犧牲!事隔42年后,2022年9月30日,經過黑龍江省和上海市的共同努力下,袁志剛的大女兒袁雁卿收到了上海市政府頒授的《烈士光榮證》。這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公正對待歷史的新的形象,也對我們重新為“一一七烈士”申烈工作充滿新的希望!<br> 我真心地希望各界的知青戰友們,伸出你真誠的雙手,共同呼吁,把申烈工作進行到底!<br>  相信我們的黨,相信我們的國家,相信我們的人民!一定會讓我們的英雄們得到他們應有的尊嚴!<br>  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最終可以告慰烈士于九泉! 長眠于黑土地的北大荒知青戰友們,在清明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我深深地懷念著你們……<br><br>  本文許多素材源于三十五團知青制作的紀念冊,向戰友們表示感謝!<div><br></div><div> 付強灑淚寫于二0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和林格尔县| 津市市| 吕梁市| 巴林右旗| 平和县| 昌邑市| 唐海县| 巴楚县| 达州市| 宜宾市| 建湖县| 中牟县| 江西省| 绥阳县| 鄯善县| 普兰店市| 治县。| 淳安县| 盐亭县| 紫云| 稷山县| 佛教| 同江市| 梁山县| 南阳市| 齐河县| 高平市| 桃园县| 河间市| 密云县| 宁远县| 阳谷县| 镇原县| 汉源县| 偏关县| 新宁县| 阜宁县| 桑日县| 阳江市|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