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化“怕”為樂 化“難”為易——讀《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劉小青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 “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生命的一部分。”這句話在《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二集》這本書的封面上,像枯黃的草地上的一束白色小花,綻放著異樣的光彩,深深地吸引了我。翻開書本,書中的五十多個話題,涉及了作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如何讓孩子敢寫、敢想,如何讓孩子自覺修改、積累修改的經驗等,無不激蕩我的內心,使我腦洞大開。</p><p class="ql-block">1、 轉變觀念,撥開云霧</p><p class="ql-block"> 書中提到:學生“怕寫”的心理來自課堂。因為教師不由自主地對學生的作文提過高的要求,導致學生厭學。而過高的要求似銀河,似鴻溝,潛移默化地在我們和學生間圍起了一條柵欄。柵欄外的他們充滿了迷茫和倦怠。我們失望、沮喪,我們恨鐵不成鋼。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學生能不怕嗎?作文能寫好嗎?的確是這樣的,過高的作文要求只會抹殺寫作激情,功利的習作教學會敗壞學生寫作趣味。他們只是小學生,他們不過是在“學”。因此,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鼓勵學生寫,讓學生不要有什么顧忌,使他們知道不管寫得怎樣,先寫出來,只要寫出來了,就是成功的一半。特別是對于一些后進生,鼓勵他們自由地想,自由地寫,敢于寫,這尤為重要。我們要相信只有適當地降低要求,才可能達到要求,使學生最終形成內驅力,不斷改進,不斷收獲。</p><p class="ql-block">2、 善于發現,方見藍天</p><p class="ql-block"> 書中還提到:學生不是作家,也不是有經驗的寫手,如果他們能寫出“好的句子”,我們就應該心滿意足。教師作為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甚至唯一讀者,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學會正確評價,做好引導者,關注他們作文中的“發現”,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多點肯定,為學生建立寫作自信。</p><p class="ql-block"> 作文批改時,我們要試著讀懂學生的心,有鼓勵的意識,堅持“漸進”原則,有發現的能力,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努力尋找“好的句子”,然后標上波浪線,在句末添畫一顆星星,寫上一句表揚性評語。當學生看到星星時,我想,孩子心中也會因此溫暖而明亮,照亮了前進的方向。</p><p class="ql-block">3、 突破瓶頸,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 那如何讓整篇作文寫得好呢?其中王棟生老師提到:一篇作文多次修改,但“精批細改”未必有效。我很贊同他的觀點和做法。我批改完作文后,會在作文評改課上進行面批,針對學生的句子、段落、結構上細致地進行一對一指導。因為很多時候,老師在作文本上寫下的寥寥幾句評語,是很難喚醒學生的創作意愿,有的評語甚至是學生讀不懂的。還有的老師會直接替學生“改順”,這都是難以促進提高的。只有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老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水平。通過一句好的句子,引導學生喚起好的場景、故事,推進學生思維不斷向前,最終演變一個“好段”。通過“手把手”的教育,讓學生更樂于、更善于專研他的“大作”,使文章不斷“好轉”。</p><p class="ql-block"> 就像王老師所說的:“作文,就像河水在淌。”只要堅持每天讀,每天想,每天寫,保持學習的愿望,保持讀寫和思考的習慣,寫作終會信手拈來,出手成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我被王老師的教學深深打動了。他用具體、生動、細膩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他和他的學生們之間的小故事,給了我很好的指引。孩子們是一只只羽翼未豐的雛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向王老師學習,用愛心和智慧護航,讓孩子們在寫作天空快樂地翱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駱雪瑩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最好的班主任》全書共六輯,從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養、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誤區、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以學生為主體、“優生”的培養、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學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等十個方面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李鎮西老師用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的語言將理性的思考傾注于一個一個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中,這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他的教育故事和我們身邊所發生的故事一樣樸實,但他的故事留給我們的教育意義卻是如此的深刻。在閱讀中我根據李鎮西老師的說法以及做法,比照一下自己的行為以及日常所思所得,覺得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他沒有很多高深的理論而是將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筆錄的方式記載下來,透過一個個案例分析和一個個反思,我可以感受到李鎮西老師真正做了一個教育者應該做到的愛教育、愛學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本書中的序中,有一段話對我的感觸很深。“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我覺得做好一個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對學生的愛是根底,而智慧是于實踐中的不斷反思,不斷的總結教訓中提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任教的是小學,相比初中,我們的語言更小學化,我們的教育更稚嫩,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李鎮西老師提出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與班主任專業化的精神是一致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專業化,是班主任自我開展的目標,也是班主任自我持續努力過程。其實做好一個班主任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健康、快樂、積極的成長,就是一個老師,一個班主任應該做的事情。是的,一切的行動都在于教師自己,只要有奮斗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相信教育是美好的,班主任的人生也會絢麗多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讀《中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設計》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卓銘欣老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樣一本書里,收集了眾多優秀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讓我學習了大獲收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個課例是《美麗的春姐姐》,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這樣的:學生通過讀童謠、聽歌曲、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色等活動,感受自然界的變化,盡情享受春天帶來的喜悅;學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理解,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春地意境;學生嘗試運用舞蹈、戲劇、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春天的美麗,提高其藝術表現能力。我猜想這節課應當是一節唱歌教學課吧,抱著學習的態度繼續看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組織教學的形式很新穎,采用配圖律動的'方式讓學生進入課堂。然后,學生開始聽賞歌曲,教師設置了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與討論。學生的思路一直跟隨老師的設計路線,老師又設置情景,用故事導入本課內容。像這樣的導入方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也曾經使用過,能讓學生仔細的聆聽與思考。當然,這堂小學一年級的音樂課,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而且,孩子們表演性很強。接下來的看一看,演一演環節,學生分角色裝扮成自己喜歡的各種樣子。學唱歌曲時,學生能模仿教師靜靜地、有感情地欣賞歌曲,然后,逐句熟悉、朗讀歌詞。老師結合柯爾文手勢進行逐句范唱,學生進行歌唱與手勢的模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老師很會引導學生去模仿學習,本來,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能力強,發揮了小學低段學生的優勢。在欣賞與制作環節,學生欣賞了動畫作品以后,利用手邊的材料制作小花、小草,裝扮美麗的春姐姐。這樣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接下來的童謠創編與表演環節你,教師巧妙地將節奏創編融入兒歌誦讀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藝術創造能力。歌表演《小雨沙沙》,教師結合文學、歌表演等藝術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發其對春天的關愛。戲劇角色表演:保護美麗的春姐姐,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環節,結合戲劇表演的藝術形式,通過師生分角色的表演,深化人文主題。在藝術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激發其保護春天、保護生活環境的愿望。在歌表演《春姑娘》音樂聲中結束,大屏幕上出現干凈、美麗的春姐姐圖,孩子們拍手歡呼。再次響起《春姑娘》的音樂,師生共同演唱、表演,在優美的旋律、溫馨的氣氛中互道再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認為本課活動設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主要以故事、游戲、律動、剪紙等學生喜歡的形式來設計教學。將多種藝術形式自然地進行融合,而這些藝術形式又都巧妙地為主題“春姐姐”的服務,從而使主題更加突出、更加鮮明。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藝術活動中領略到多種藝術形式的美,同時又結予了學生在藝術領域中通感知識的綜合與學習,做到了藝術形式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撰稿:劉小青 駱雪瑩 卓銘欣</p><p class="ql-block">匯總:李淑珍</p><p class="ql-block">審核:李莉萌 劉美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雷波县|
收藏|
金塔县|
永定县|
星座|
牙克石市|
桃源县|
富平县|
甘泉县|
南岸区|
翁源县|
怀柔区|
英山县|
常宁市|
新沂市|
开化县|
贵南县|
曲阳县|
张家港市|
泰安市|
南康市|
渑池县|
司法|
尉犁县|
麻江县|
五峰|
长治市|
贺兰县|
法库县|
宾阳县|
新竹市|
武夷山市|
富民县|
呼玛县|
宽甸|
东乡县|
纳雍县|
茂名市|
廉江市|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