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張大千,原名正權,后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畫家。他師傳統繪畫如醉如癡,曾經在莫高窟臨習壁畫幾個春秋,后又多年旅居國外,其畫飄逸出塵、意蘊無窮。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他把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為日后的特有標志。1983年4月2日逝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張大千潑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潘天壽,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1915年底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受教于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后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1971年9月5日逝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黃賓虹,初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生于浙江省金華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黃賓虹6歲能臨摹家藏沈廷瑞山水冊。13歲應童子試,名列前茅。解放后任全國第二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55年九十壽辰時,獲華東行政委員會頒發獎狀,被稱為“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同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黃賓虹早年習畫傳統與寫生相結合,即師法古人也師法自然。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晚年患有眼疾,其畫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外號“黑賓虹”。他的技法洗練凝重,遒勁有力,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畫風,正是他顯著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陸儼少,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并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于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并任浙江畫院院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陸儼少擅畫山水,尤善于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云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煙波浩淼,云蒸霧靄,變化無窮,并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1946年回歸故鄉。在此之前,陸儼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歷,引發了他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其繪畫個性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白雪石,齋號何須齋,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6月。自幼習畫,中學時代受教于花鳥畫家趙夢朱,后拜梁樹年為師學習山水畫。解放后執教于北京師范學院、北京藝術學院,后到中央工藝美院任教。曾多次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繪制巨幅國畫。 他的山水畫師宗北派,旁及南派,廣采博取,兼收各類畫種之精華,具有宋畫之嚴謹,元畫之輕快,水彩畫之秀潤,版畫之純凈、明快而具裝飾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白雪石擅畫山水,無論是黃山、泰山及桂林風景,都在他筆下洋溢著靈性及活力。他巧妙地運用石線,表花及濃而不濁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綠水的明潔意境。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樸秀多姿,題材廣泛,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尤以桂林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白雪石的繪畫風格。他的一種獨具風貌的桂林山水畫法被稱為“白派山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可染,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齊白石的弟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代表畫作有《漓江勝景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劉海栗,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后潛心于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歷任南京藝術學院一級教授、院長、名譽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獎”。意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曾任第三、四、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黎雄才,廣東省肇慶人,祖籍廣東省高要。當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于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黎雄才三十年代初的作品《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被美術評論界譽為“抗洪史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傅抱石,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口市|
靖远县|
哈密市|
濮阳市|
军事|
雷州市|
深圳市|
泗阳县|
策勒县|
天津市|
江永县|
盐源县|
三穗县|
静海县|
馆陶县|
勃利县|
桦南县|
越西县|
堆龙德庆县|
襄城县|
桦南县|
闵行区|
田林县|
佛坪县|
沙田区|
灵丘县|
武隆县|
邻水|
潮州市|
沾化县|
胶南市|
茶陵县|
孝昌县|
崇阳县|
吴旗县|
泰安市|
交口县|
阜城县|
泸溪县|
扎赉特旗|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