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風景名勝區,隸屬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景區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云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廬山,傳說殷周時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結廬隱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廬幻化為山,故而得名。古人云“匡廬奇秀甲天下”,自司馬遷將廬山載入《史記》后,歷代詩人墨客相繼慕名而來,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篇佳作。第一批文化名人,在廬山進行了大量的文學藝術創作活動,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1500多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相繼登臨廬山生活、游覽,寫下1萬余首贊頌廬山的詩詞歌賦。蘇軾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繪了廬山的景色,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第一怪,房屋鐵皮蓋”。每年入冬后,屋頂大量積雪,為保護水泥層,便于清理和維修而加蓋上鐵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會議舊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1959年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現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里面保存著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紀錄片制作的錄相片,供游人觀看。 右側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筑,原為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學舍”四個大字。位于會址和大廈中間的一座宮殿式建筑即為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抗戰紀念館位于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河西路506號,前身是廬山牯嶺圖書館,始建于1935年,是民國時期廬山的三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曾在這里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全民抗戰由此拉開帷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抗戰紀念館2009年10月份向游客開放,陳列展覽面積1200余平方米,重點展示國共第二次合作與廬山抗戰兩大主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抗戰紀念館,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公布第一批國家級 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廬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河東路180號,“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 綠蔭籠罩下的“美廬”別墅,為石木結構,主樓為兩層,附樓為一層,占地面積為45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96平方米。而整個“美廬”庭園占地面積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僅占其中不足10%,因而顯得庭園特別敞凈,而建筑主體卻又顯得適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纖弱,產生出一種和諧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當天,時值周三,美廬閉館謝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蘆林湖海拔48米,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上行約20分鐘,便到蘆林大橋。二、三百萬年前,廬山處于第四紀冰期,這里是一個典型的冰窖,是當年廬山最大的屯積冰雪的谷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4年在此筑壩蓄水,于是高峽出平湖。毛澤東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博物館位于廬山蘆林湖畔,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筑。別墅系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院,總面積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館館址。解放前廬山各棟中外別墅中的精品、陳列品和歷史文物是館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的展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畫家許從龍歷時6年所繪制的《五百羅漢圖》。原畫共有200幅,幾經戰亂,只剩110幅,后經多方搜集又找回兩幅,現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館內。博物館內展出歷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漢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別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潤細膩,非常精美。 博物館內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蔣”字瓷盤,宋美齡的象牙柄扇,以及蔣介石五十歲辰時,官僚們贈送的佩劍和銅硯。此外,館中還藏有青銅器、陶器、工藝品、金石篆刻、歷代錢幣等藏品,其中也有許多是難得的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澤東在廬山期間曾住過的地方,人稱蘆林別墅。因房號是1號,故亦稱“蘆林一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瞻仰偉人皇室龍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植物有慧根,花兒有靈性,朵朵綻放,清香撲鼻,仿佛熱情迎客的當兒,也深情地緬懷著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珍惜身邊的美好!感恩偉大的時代賦予我們美好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春暖花開,花兒趕上適時季節。民富國強,我們過著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琴湖。湖畔上座座別墅隱諾其間,當時上山交通不方便,墻體只能就地取材用山石砌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別墅園林,始于19世紀下半葉。采用歐洲、美洲等民間建筑風格建成。依山就勢,在幽谷之側,溪澗之畔,峭巖之旁,營造一幢幢別墅,給人以情的凝注,美的噴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徑公園位于牯嶺街西南2公里處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達,沿大林路步行,順路可見冰川遺跡──冰桌巨石,又叫飛來石。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洲(九江)司馬時,于公元816年登廬山游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居易草堂位于江西廬山風景區花徑公園內。 白居易草堂: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居易草堂又稱樂天草堂、遺愛草堂、廬山草堂、香山草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居易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居易既是名播中外的大墨客,也是一位情味高遠的園林藝術巨匠。他的詩文以園林意象為題材的數不勝數,反應出白居易對天然景物的深入了解和對天然美的共同觀賞力,早已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文人園林的實際根底。白居易貶官江州時期曾在廬山北麓香爐峰下建草堂隱居,并親身到場了解草堂的選址、計劃和營建。廬山草堂是白居易掌管修建的私園中投入最多的一處,也是白居易林園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現。他還特地撰寫了《廬山草堂記》一文,這篇聞名的文章至今依然是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模范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見花徑亭,憶白居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徑亭碑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斷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斷崖千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途經錦繡谷的天梯曲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錦繡谷來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錦繡谷迎客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好運石。善人摸石好運至,惡人摸石不懷好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沿途風景獨秀,置身其中,心情舒暢,快樂無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感受一下偉人毛澤東主席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體驗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約而同報團出游,難得一起到毛爺爺來過的地方合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錦繡谷,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海拔1102米的山谷,是廬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風景點。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游覽即興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團隊于3月15日游廬山,次日16日導游小姐收到視頻,錦繡谷著火,消防人員救援,當天上廬山交通受阻,錦繡谷路段封閉,估計景觀受到一定程度破壞,大概明年此時錦繡谷會依然錦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愿這次失火不會殃及這群可愛的猴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仙人洞位于廬山天池山西麓,也位于錦繡谷的南端,海拔1031米,洞高、深各約10米,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是廬山著名景點之一。由于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后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仙人洞在佛手巖的覆蓋下,一洞中開為仙人洞。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至清朝,佛手巖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毛澤東同志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牯嶺鎮位于廬山之巔,是擁有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金字招牌的廬山經濟、文化、旅游中心,海拔1164米,三面環山,一面臨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譽。境內南北山公路貫穿全境,景點均通旅游觀光車,距九江機場35公里、昌北機場112公里、九江火車站31.6公里車程。鎮域面積111.7平方公里,轄2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常住人口2萬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牯嶺景區黃昏時分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入住山水廬驛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詩人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道廬山略影,只因忽忙路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溫馨提示:景點簡介文字來自網絡。音樂應選用《廬山戀》的主題曲“鄉戀”,但小編手機未曾收藏此曲,遺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廬山略影》作為大美江西行的第二個美篇,分享到此,感謝關注與瀏覽!</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乐昌市|
盐亭县|
宣威市|
凤山市|
桃源县|
兴和县|
仁寿县|
长乐市|
衡水市|
云安县|
民丰县|
普陀区|
仁布县|
达拉特旗|
长白|
扬中市|
永善县|
新闻|
郎溪县|
盐津县|
赫章县|
康保县|
常山县|
赣榆县|
竹山县|
上饶县|
万州区|
米林县|
墨江|
天镇县|
永安市|
乌海市|
巴彦淖尔市|
龙南县|
新乡县|
新昌县|
永安市|
定襄县|
朔州市|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