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攝:海洋之心</p><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三星A71 (5G)</p><p class="ql-block">行駛里程:2000千米</p><p class="ql-block">摩托車:鈴木GSX250R(小小R)</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03.01_03.06(6天)</p><p class="ql-block">費用:人民幣2000元</p> <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確實就是一個石窟,里面沒有佛像,至今還是一個謎。</p> <p class="ql-block">離開江郎山臨時改變原來去往賣花漁村的計劃,改道行駛95公里來到龍游石窟,今天是星期天需要買票進入,票價人民幣85元,哈哈難得中獎,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免票的。</p> <p class="ql-block">小南海石室,俗稱龍游石窟,為一地下石室群,分布于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小南海鎮(zhèn)和湖鎮(zhèn)境內(nèi)衢江北岸。東至湖鎮(zhèn)曹垅村,西至小南海鎮(zhèn)翁船頭,長16千米,北至塔石鎮(zhèn)交界,南至衢江,長5千米。</p> <p class="ql-block">小南海石室石室總數(shù)為60座左右。其中小南海鎮(zhèn)周紅畈村石巖背自然村分布最為密集,達25座。小南海石室數(shù)量眾多,構(gòu)造奇特,引發(fā)人們謎一般的猜想,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專家學者、文人墨客前來參觀考察。</p> <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xiàn)。龍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是被發(fā)現(xiàn)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人造地底建筑。</p> <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集人文、藝術(shù)、文化、工程技術(shù)于一體,因此,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shù)氐霓r(nóng)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說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shù)厝朔Q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跡"。</p> <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是一處氣勢恢宏、瑰麗壯觀、世界罕見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漢朝古都洛陽龍門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龍游石窟,遙相呼應(yīng),而名聲鶴起。</p> <p class="ql-block">石窟謎團</p><p class="ql-block">1. 如何采光:洞口狹小,石窟內(nèi)光線暗淡,石窟四壁及洞頂均未留下任何油煙痕跡,開鑿者何以照明?</p><p class="ql-block">2. 半米壁距:石窟群彼此相鄰緊貼但絕不相通,連現(xiàn)代科學儀器也很難做到這點,古人開鑿測量何以如此精確?、</p><p class="ql-block">3. 不見史料:如此宏大的地下工程,在當?shù)氐牡胤街炯捌渌妨仙蠀s未有直接記載,何故?</p><p class="ql-block">4. 石料去處:據(jù)估算,石窟群的開采石料量至少在80萬平方米以上,而開采出來的紅砂巖很難用作建材,究竟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5. 洞壁石刻:1號洞石壁上有鳥、馬、魚的石雕圖案,2號洞有閃電狀石刻線條,究竟代表什么?</p><p class="ql-block">6. 矩形水池:每個洞窟中心部位均有約20平方米的矩形水池,其兩廁開鑿而成,另兩廁砌石而成,有何用途?</p><p class="ql-block">7. 魚去何方:舊時石窟群作為寺院放生池,養(yǎng)有大魚,村民常在此釣魚,水抽干后不見魚影,何故?</p><p class="ql-block">8. 北斗七星:已發(fā)現(xiàn)的七個石窟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狀,是故意設(shè)計還是純屬巧合?</p><p class="ql-block">9. 石窟數(shù)量:已探明石窟36個,有否更多石窟?仍是未解之謎。</p><p class="ql-block">10.石窟日食與月食傳說:.龍游石窟是由根據(jù)星宿排列的布局巧妙的大大小小幾十個洞窟組成,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中國先進的天文學,從前從事這項工作的成員都是皇家的祭司,那就容易跟神廟聯(lián)系在一起了。我們再看一看各個洞窟的建構(gòu):每個石窟就是一座宏偉的大廳,呈倒斗矩形狀,上小下大,項部及洞壁都有鑿刻的斑紋痕跡,甚至還有清晰可見的壁畫,內(nèi)容是馬、鳥、魚等動物。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畫面更加令人浮想起與宗教的聯(lián)系,必定是在里面舉行某種重大的儀式。每個石窟都有一個天窗(以前被認為是出口)和一個半鑿半砌的矩形方池,蓄水池底部與外界江河相通。對于蓄水池的用途一直困擾著人們,百思不得其解。這些蓄水池過去叫“洗禮池”,是君王在祭祀儀式上進行洗禮用的。天窗則是入口和出口,以及為了祭司們在祭祀儀式上為了可以準確及時地觀測日食(月食)的動向。因此,龍游石窟實際上是當時越國的祭祀神廟![1]</p><p class="ql-block">11.龍游石窟功能猜想:</p><p class="ql-block">A.采石說。論者認為開鑿龍游石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采石。但異議來了:“若要采石,為何不露天開采,而要進行地下開采?”再說從頂部開小口,然后豎式向下開采,增加了無端的麻煩和難度。為什么不把口開大一些?為什么要采用工藝技術(shù)要比平洞開挖法和底挖法復(fù)雜得多而難度極大的頂挖法呢?</p><p class="ql-block">鳳凰山24個石窟,左右相鄰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連,在地下達到如此相對獨立又十分近似,絕非偶然。于是,采石說又派生出采石非惟一目的說。論者認為,開鑿龍游石窟主要目的是為了采石,但獲得的空間另有他用。</p><p class="ql-block">B.穴居說。論者認為,龍游石窟是古人為穴居所需而開鑿。論者以史料為依據(jù)。因為韓愈的《徐偃王廟碑記》及有關(guān)徐偃王的記載中,凡提到徐人便都涉及“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的事。誠然,龍游為徐偃王后裔居住之地,金、衢等市縣徐為大姓,但他們的先人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代價鑿石室群居呢?南方遠不如北方干燥,地下生活方便嗎?何況他們的財力夠嗎?</p><p class="ql-block">C.宮殿說。論者認為它應(yīng)該是絕對權(quán)威者出于某種特殊需要而不惜工本所為,可以說非王者莫屬,因而推斷它很可能是姑蔑國的宮殿。然而作為宮殿,是王室成員久居之地,為什么宮中沒有半點王家遺物?既是王宮,理應(yīng)對如此寬敞的殿堂作適當?shù)姆指簦矐?yīng)有內(nèi)在的建筑,而石窟中空空如也,全無遮擋和內(nèi)部建筑的痕跡,只有一個水池能說明什么?還有石窟上下臺階距離很大,運輸、進出都有一定的難度,難道王者不考慮水火、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災(zāi)害嗎?</p><p class="ql-block">D.陵寢說。論者認為龍游石窟或許是古代吳越帝王或其他諸侯生前建造的陵墓。因為根據(jù)石窟頂部呈穹形來推測,很符合漢代以前一些地下王陵的特征。但不可解釋的是,既是王陵,理應(yīng)有陵寢、棺槨及陪葬物,諸如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瓷器、玉器及珠寶、紡織品或者它們的碎片,但石窟內(nèi)卻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E.倉庫說。這是浙江大學的褚良才博士提出來的。</p><p class="ql-block">論者認為,從地理角度看,龍游石窟地處衢江、靈山江、塔石溪三水交匯處,在過去以水運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這兒是交通要津,因而商賈云集、運輸繁忙,在江邊開鑿眾多地下石窟用于貯存物資,也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然而倉庫說不能解釋的是,古代龍游經(jīng)濟再發(fā)達,也不需要這么多地下倉庫來貯存貨物。洞廳這么高大,貯存的利用率極低,與常理實情相悖。</p><p class="ql-block">F.巨石文化說。從廣義上說是對的,如埃及的金字塔、蒂瓦納科神廟的太陽門、英國倫敦的巨石陣、非洲的石雕王宮等,龍游石窟自然也屬巨石文化。不過龍游石窟的巨石文化不是在地面上用巨石堆砌而成的,而是藏于地下、從巨石中開鑿出來的,與金字塔、太陽門、巨石陣、石雕王宮不同。</p><p class="ql-block">G.外星人造說。龍游石窟是外星人所為,并寫了一本書,名為《中國發(fā)現(xiàn)外星人疑跡──龍游謎窟》,多方論證龍游石窟為名副其實的巨石文化。但這僅僅是大膽的想象而已,是不現(xiàn)實的。龍游石窟理應(yīng)是地球上人類創(chuàng)造的奇跡。</p><p class="ql-block">H.道家福地說。這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道教產(chǎn)生于東漢,而龍游石窟鑿成于東漢前,與歷史不符。再說道家福地應(yīng)選在名山大川、高遠幽深之處,如道教圣地湖北的武當山。何況自漢迄今,龍游一直為縣治所在地,人煙稠密。</p><p class="ql-block">I.伏龍治水說。論者認為,古時衢江常泛濫成災(zāi),致使兩岸民不聊生,開鑿這些石窟是為了“給龍王爺安個窩,讓他不再興風作浪”,為害生靈。但要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石窟與治水無關(guān)。</p><p class="ql-block">J.藏兵說──也就是戰(zhàn)備基地說比上述各說更有說服力,并有一定的史料和文獻佐證。藏兵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中國建筑學會史學分會會長楊鴻勛先生提出來的,這是受到費孝通先生“是權(quán)力組織下有計劃勞動的結(jié)晶”啟發(fā),是對他本人《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一文中越國藏軍說的具體發(fā)揮。然而藏兵說不能解釋的是,復(fù)國名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實際上準備了22年,到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才滅掉吳國。22年中又要秘密備戰(zhàn)藏兵、又要開石窟,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也就是說,開鑿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為,要把這么長的大好時光用于挖洞,又用這么長的時間進行練兵,豈不荒廢、消耗本來已經(jīng)弱小的國力嗎?所以楊先生自己也說,這僅僅是根據(jù)建筑形制和開鑿痕跡等遺構(gòu)情況及手頭的部分文獻材料所作的初步推測,在沒有找到更為可靠的證據(jù)之前,是不能作為定論的。</p><p class="ql-block">探索,未有窮期。</p><p class="ql-block">是的,人類在探索自身生存的世界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難以解釋的謎團:從恐龍滅絕到尼斯湖“水怪”的出沒,從埃及金字塔到英國麥田的神秘怪圈……一個個自然之謎和歷史之謎等待著人類去破譯。對于人類來說,“謎”總是具有無窮的誘惑力,人類總是在不斷探索的進程中,一步步感受這無奇不有的世界。</p><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龍游石窟出口右轉(zhuǎn)可以領(lǐng)略一下衢江風光和竹林禪寺。</p> <p class="ql-block">衢江,古稱瀫水,又稱信安溪、信安江、衢港等,是錢塘江主要支流、源頭之一。衢江發(fā)源于安徽休寧縣的馬金溪,海拔1144米,以上游馬金溪起算,止于海鹽澉浦-余姚西山閘連線,河長522.22公里。</p> <p class="ql-block">竹林禪寺始建于唐貞觀七年(公元632年)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現(xiàn)占地80畝,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總行程2000公里:無錫,西塘古鎮(zhèn),南潯古鎮(zhèn),荻港古鎮(zhèn),經(jīng)過莫干山,龍門古鎮(zhèn),括蒼山千年曙光碑,靈江,臺州古城墻,臨海紫陽街,臨海西門街,臨海東湖公園,白沙灣海濱公園,七彩小島景區(qū)(溫嶺石塘),安仁廊橋(永和橋),廿八都古鎮(zhèn),仙霞古道,江郎山,龍游石窟,大慈巖,指南村,近水樓臺摩托車接待站,太湖源,龍須山,江南天池,回到無錫。未完待續(xù),下一集:大慈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尼勒克县|
焦作市|
扬州市|
昭苏县|
望江县|
卢龙县|
婺源县|
安陆市|
峨眉山市|
栾川县|
慈利县|
腾冲县|
会宁县|
孙吴县|
全南县|
突泉县|
调兵山市|
九江市|
晋江市|
固始县|
许昌市|
沙洋县|
锡林浩特市|
濉溪县|
抚顺市|
石景山区|
卢龙县|
安岳县|
桂林市|
灌阳县|
安达市|
庄浪县|
文昌市|
沾化县|
松原市|
扎赉特旗|
汾西县|
陕西省|
木兰县|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