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秧歌是古老的農家娛樂活動,常見的是扭秧歌。但這種秧歌不能用“扭"來描述。原因如下:你看隊中的男主角,清一色畫著武士的臉譜,穿著武士的服裝,舞著武術的動作。</p> <p class="ql-block">傳統的女角稱“拉花的",也都是手持壯威驅邪的響器一手鑼,不停地敲擊。</p> <p class="ql-block">還有手執羽扇的軍師</p> <p class="ql-block">領軍人物更是威武,畫著臉譜,戴著髯口,手持馬鞭或拂塵,身上挎著戰馬所戴的響鈴。</p> <p class="ql-block">就連本應誦經念佛的和尚,手里也操著傢伙一木棒。這陣勢充滿了“戰斗氣氛"。所以這樣的秧歌不能稱“扭”,只好稱“踢”,俗語就是踢打的意思。所以也稱踢秧歌。</p> <p class="ql-block">后來由于審美觀念的發展,女角手里才有了扇子和彩綢。</p> <p class="ql-block">甚至還有男女對舞的出現。</p> <p class="ql-block">至于“踢”和“鼓”二字應該沒有從屬關系,“鼓”或“鼓子"是秧歌的定語。只是說這種踢打的表演是在鼓樂的節奏韻律中表演。我們想,各民族的傳統文娛活動中有很多種鼓,都是用手或所持器械敲擊的,絕無用腳踢的。可以想象,用腳去踢置放在任何地方的鼓,會多么別扭。在所有老藝人的記憶中也沒有一絲“踢鼓"的傳承痕跡。所以只有這么理解才合情理。</p> <p class="ql-block">至于隊中的賴老婆,算卦人和教書先生等角色,都是歷代踢秧歌者加進去點綴一些生活氣息,這些角色倒是十分接地氣,很受關注的。</p> <p class="ql-block">踢鼓子秧歌表演,一般都以所有人員擺成“天下太平"四字結束。</p><p class="ql-block">為此寫詩一首:</p><p class="ql-block">鼓音陣陣震長空</p><p class="ql-block">嗩吶聲聲旺火龍</p><p class="ql-block">佳節靚顯古懷俗</p><p class="ql-block">元宵瀟灑北國風</p><p class="ql-block">童叟有情隨心舞</p><p class="ql-block">男女無拘任縱橫,</p><p class="ql-block">隊結四字上蒼閱</p><p class="ql-block">天下太平大地情</p> <p class="ql-block">踢鼓秧歌有向蒼天乞福的表示。也有向自然災害挑戰的意向,同時也是對平日里產生壓抑心情的一種宣泄。它是我們祖上的文化遺產,值得傳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乌兰县|
长武县|
南投县|
吴旗县|
喀喇|
雅安市|
侯马市|
绿春县|
永昌县|
青海省|
兴宁市|
永城市|
抚顺县|
山丹县|
剑阁县|
吴江市|
恭城|
镇远县|
灌南县|
平阳县|
连城县|
安阳县|
苍梧县|
房山区|
凯里市|
张北县|
南涧|
通渭县|
元朗区|
巴塘县|
德钦县|
侯马市|
高邮市|
屏南县|
望奎县|
家居|
垣曲县|
咸阳市|
乐业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