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名勝記(宣統(tǒng))(明)曹學佺 著①<br><br>《蜀中名勝記》,共三十卷。清末四川官印刷局刻本,版框17.9cm×13.4cm,每半頁十行,二十字雙行,下黑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br>《蜀中名勝記》為明代曹學佺著。是一部記載巴蜀地區(qū)輿地名勝的地理書。曹學佺任職蜀中時,在長期搜集整理地方輿地名勝資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實地考察,按四川各道所屬府、州、縣先敘沿革,再述勝跡,將山水與人事、詩文相結(jié)合,并征引前人詩文,詳細記載了全川的山水名勝。由于其對巴蜀山水濃厚的人文氣息的重視,也為后人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獻資料,是研究蜀中掌故的重要參考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研究價值。<br>清代古籍珍本四川官印書局《蜀中名勝記》泛紅極初印開本巨大。福建名人(明)曹學佺 著,清中晚期四川官印刷局刻本,木刻本、初刻極初印,字體泛紅;1函8巨冊完整全套。整體品相佳,有蟲蛀和水浸的情況, 是書為清季四川官印書局刻本,刻印精美,極初印,字體泛紅,應是校刊后首次印本,用紙極佳,可謂紙墨俱佳,開本極為宏闊,官版書不惜工本,四川官印書局的傳世古籍極為稀見,此書更是清季四川官版古籍中的精品,可遇而不可求,中國國家圖書館也僅藏有民國中晚期的排印本,版本目錄學中記載的版本,也僅有民國排印本和簡化的叢書本,此足本清季四川官版從未面世過,極為罕見,堪稱孤本。<br>《蜀中名勝記》是一部專門記載巴蜀地區(qū)輿地名勝的地理書,時文人普遍有好游歷、喜山水的文化氛圍,曹氏任職蜀中時,為緩解平息仕途苦悶而移情山水,在長期搜集整理地方輿地名勝資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實在考察,按四川各道所屬府、州、縣先敘沿革,再述勝跡,將山水與人事、詩文相結(jié)合,并征引前人詩文,詳細記載了全川的山水名勝,淵博詳瞻,由于其對巴蜀山水濃厚的人文氣息的重視,客觀上也為后人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獻資料,是研究蜀中掌故的重要參考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研究價值。<br>曹學儉的《蜀中名勝記》、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和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不僅是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地理文獻,而且還是極具代表性的晚明地理小品。這三部著作都體現(xiàn)了晚明小品文求“真”、求“趣”的藝術(shù)傾向,文辭雋潔,形象生動,無論所描繪的自然意境,還是作者獨特個性的率性表達,都具有濃厚的晚明小品氣息。具體而言,這三部地理小品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帝京景物略》是競陵派代表性小品,文風幽深孤峭;《徐霞客游記》是紀實性游記,講求真實;《蜀中名勝記》平易順暢,博采眾長,體現(xiàn)了曹能始學人的本色。<br>作者曹學佺,字能始,號石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明代著名學者,萬歷進士,明末先后在四川擔任過右參政、按察使。曹學佺為官清正,秉公執(zhí)法,為四川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得罪貪官皇族,終被罷官。他離職受到四川人民攔路挽留。清兵入關(guān)后,曹學佺被南明王朝重新啟用,官至禮部尚書。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下汀州,南明皇帝朱聿鍵當了俘虜,曹學佺不屈自縊,壯烈殉國,時年74歲。曹學佺一生不僅在政績上堅守節(jié)操,在文史方面也成就卓越,著作等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昌图县|
富源县|
盘山县|
巨鹿县|
安龙县|
淄博市|
兴化市|
娱乐|
通化县|
屯留县|
江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岐山县|
湘潭市|
康保县|
云浮市|
彰武县|
永济市|
潍坊市|
甘孜县|
二手房|
汪清县|
绥江县|
宽甸|
竹溪县|
晋宁县|
台南县|
昌吉市|
和林格尔县|
柞水县|
诸城市|
汤原县|
仪征市|
祁门县|
公主岭市|
安徽省|
南江县|
新乡市|
新密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