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申城有溫度,建筑能閱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西路和常德路的交匯口附近有一棟八層公寓樓,那就是張愛玲故居的所在地——常德公寓,這兩條路至今也是上海最為知名的道路。常德公寓現在是居民住宅,不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是始建于1933年,竣工于1936年的意大利式建筑,出資建造者為意大利籍律師兼房地產商人拉烏爾·斐斯。公寓所在的常德路,當時叫赫德路。</p><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當年的名字是叫“愛丁頓公寓(Edingburgh House)”。 公寓原為意大利房產,居住者多為社會中上層人士。著名的女作家張愛玲曾經在這幢樓生活了5年左右(1942~1947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兩張是早年愛丁頓公寓黑白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銘牌上寫著常德公寓原名愛林登公寓,位于常德路(原赫德路)195號,共8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為58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663平方米,竣工于1936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寓設計:公寓結合地形建造,平面呈“凹”形,每層三戶,戶型有二室戶和三室戶。每戶客廳較大,設置壁爐,臥室均有小貯藏室和衛生間,廚房沿西外廊布置,雙陽臺連通客廳和臥室。西面統長挑長廊,即作為安全通道,又兼作服務陽臺。底層和夾層布置4套躍居住宅,每套住宅上下有小樓梯連通。第8層為電梯機房和水箱等用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進門大堂看似很舊了……留下了多少回憶和故事。如今,這里已經成為被無數張迷朝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姑姑第一次住在這里,后去香港讀書。香港讀書之后的1942年,張愛玲返回上海后與姑姑第二次住在公寓的51室;1944年搬到了65室,直到1947年9月。她們搬家,也是在同一個公寓里搬來搬去,可見得她對這個公寓是鐘情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著名女作家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于1920年9月19日生于上海,和上面提到的是不同出生日期。但張愛玲的美國綠卡、美國結婚證、死亡證上寫的出生日期均為9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靜安區政府專門刻制的精美銅箍大理石銘牌,現在已經被摘除了。銘牌上將張愛玲出生年份寫為1921年。現在此說明牌已經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關于張愛玲的生年,以前有1920年和1921年兩種說法;但是,只要稍加考察,就不難斷定,1921年之說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出生于1921年,張愛玲自然不可能和弟弟同年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張愛玲畢業于上海圣瑪利亞女中,右下圖是她就讀女中時發表在校刊的習作。左圖是女中集體照,第二排中間是一位外籍女教師。</p><p class="ql-block">下圖陳列在上海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學籍記錄上的證件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圖舊照片中可以看到張愛玲在此公寓的室內布置,據說張愛玲除寫作外,對裝飾也很有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盡管張愛玲對那個捉摸不定、變化無常的時代有著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把握,她說“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p><p class="ql-block"> 她的人生哲學是:“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 </p><p class="ql-block">張愛玲是深刻的,她悟透了人性中的荒謬和虛矯,但偏偏不像魯迅那樣以激烈的方式將之表現出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年最了解張愛玲性格的胡蘭成作過這樣的比較:魯迅是尖銳地面對著政治的,所以諷刺,譴責。張愛玲不這樣,到了她手上,文學從政治走回民間,因而也就成為更親切的。時代在解體,她尋求的是自由,真實而安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時間,張愛玲在中國變成了一個小資消費品,隨便什么人都知道張愛玲。大眾不一定知道沈從文,甚至都不關心魯迅,但卻知道張愛玲。</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不是顧影自憐、神經質的青年女作家,她悟透了人性中的荒謬和虛偽,但偏偏不像魯迅那樣以激烈的方式將之表現出來。</p><p class="ql-block"> 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里面長滿了虱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網上能搜到的照片里,很多都是張愛玲在愛丁頓公寓里的照片,更有張愛玲和當時的好朋友炎櫻在頂樓天臺的照片,少有的帶著笑容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某種意義上說,愛丁頓公寓是張愛玲的福地,在這里,她寫下了《公寓生活記趣》,里面寫道:我喜歡聽市聲,公寓是最合理想逃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住在愛丁頓公寓的張愛玲,是快樂的。而今,傳奇已逝,但是一年又一年,還是有很多張迷來此憑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多數讀者在面對張愛玲時,只能看到其華美,但卻看不見其思想之深刻。</p><p class="ql-block"> 女作家淳子對張愛玲的研究深入詳盡,不但出書,而且演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圖常德公寓樓下的千彩書坊早已替代當年西式點心店“凱司令”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書坊推出的五款愛玲主題咖啡,可見書坊還是蠻用心的,盡量滿足來客探秘的愿望,因為進公寓樓內參觀是不可能的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個當年的愛丁頓公寓,在張愛玲的創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她的重要文學作品,如《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凋》等,都在這座公寓里完成。</p><p class="ql-block"> 愛丁頓公寓里成就了文學張愛玲,年紀輕輕的張愛玲紅遍了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享受到了早成名的喧鬧與燦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租住的65房,頻頻響起慕名而來者的敲門聲。可是孤傲的張愛玲一概不理,她希望別人記住的是她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胡蘭成也來敲門了。他最初得到的也是閉門羹。胡蘭成不甘心,給張愛玲留下一張紙條。</p><p class="ql-block"> 這張紙條改變了張愛玲的命運。他們相約相見,又相識相戀。愛情是如此的奇妙,愛情是如此的不可思議。看似看透世態炎涼的張愛玲,變成一個天真的小女子;看似高傲的張愛玲,在這個比她大十五歲且有過三段婚姻的男人面前低下高貴的頭。“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明明知道胡蘭成這個男人是為日本人做事的汪精衛政府要員,可是被愛情烈焰熊熊燃燒的張愛玲,飛蛾撲火般投入胡蘭成的懷抱,跟這個漢奸文人在愛丁頓公寓秘密成婚。張愛玲抱著胡蘭成“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誓,以為從此可以相攜相愛一生,以為從此有永久溫暖的港灣。可是張愛玲錯了。這個身上還留著她的體溫的男人,轉身就投進別的女人的懷抱。張愛玲的情感世界崩塌了。</p><p class="ql-block"> 她不再愛別的男人,她將自己萎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處有更新過的介紹張愛玲在上海的簡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在上海出生、居住過的七個住宅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傳說中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結婚、離婚在愛丁頓公寓(常德公寓),而圖片介紹卻是在美麗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在上海居住的最后一站是黃河路65號的長江公寓(卡爾頓公寓),時間:1950年4月~1952年7月。此文后面有介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德公寓每層三戶,戶型有二室戶和三室戶,大樓中間應該是二室戶,南北兩側應該是三室戶,雙陽臺連通客廳和臥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寓朝北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寓<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面統長挑長廊,即作為安全通道,又兼作服務陽臺。全玻璃窗封閉,采光防風兩全其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寓朝南頭,可以看見靜安寺路(現在的南京西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高樓林立的南京西路常德路口,可見常德公寓是那樣的矮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寓樓下的千彩書坊室外咖啡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彩書坊售書以張愛玲的著作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千彩書店印制的紀念張愛玲誕辰98周年紀念封被珍藏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是可看街景的大咖啡室廳。無論大咖啡廳,還是轉角的小桌椅旁,鐘擺、老式電話、留聲機、舊皮箱、貼花的墻紙、做舊的家具擺設,墻上的水墨畫等,無不折射出老上海的迷離與優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彩書店時常請名家到店助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圖板介紹張愛玲曾經在上海租住過的七個居住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爾登公寓(長江公寓)在大光明電影院后面,國際飯店北斜對面,地段是沒的說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愛玲在1952年離開上海的最后的居住地,是在今天黃河路上的卡爾頓公寓,現在已經改名為長江公寓。</p><p class="ql-block"> 在《尋蹤·張愛玲》一書中說,張愛玲是1948年底,從重華新村搬到這里來的,一直住到1952年出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手機微信掃一掃二維碼“閱讀建筑”,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此公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長江公寓一直默默無聞。其實它在斯皮爾伯格在上海拍攝電影《太陽帝國》中曾經在黃河路鳳陽路口取景,長江公寓(卡爾頓公寓)作為背景出現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您的閱覽和點贊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鄂托克前旗|
彭阳县|
麻阳|
仁化县|
阿拉善左旗|
磴口县|
吉首市|
南华县|
沁水县|
茶陵县|
温泉县|
含山县|
平邑县|
会泽县|
大港区|
湖州市|
镇康县|
兰西县|
兖州市|
灵武市|
关岭|
常州市|
鄱阳县|
广德县|
万州区|
安龙县|
周至县|
应用必备|
福鼎市|
老河口市|
绥阳县|
西和县|
屯门区|
灵寿县|
西安市|
平舆县|
桃源县|
怀远县|
汤原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