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 霞浦,一個風景如名字般美麗的地方。霞,朝霞、晚霞;浦,水邊或河流入海處。霞浦,亦即霞之浦,望文生義,也就是棲霞之濱,或者霞光隨海潮出沒之地,流光溢彩之所。</p><p> 霞浦,位于福建東北部,依山面海,是中國著名的“海帶之鄉”、“紫菜之鄉”,同時號稱全國十大攝影基地之一。漫長的海岸線、淺海和沙質細膩的灘涂,不僅為海上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為攝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獨特風景。</p><p> 2016年7月20日,我和幾位老師、攝友從南京出發來到向往已久的攝影圣地—霞浦,在灘涂向導雄哥的帶領下進行攝影采風,在此對霞浦灘涂向導雄哥熱情、細致、周到的服務表示感謝!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收錄的照片遠遠不能反映霞浦的美貌,只是從一個側面與大家分享霞浦的風光,謝謝各位臨帖!</p><p><br></p><p> </p><p> 【圖片攝影】卞根福</p><p> </p><p> </p>
北兜外海湖沙灘,是靠近霞浦縣城最近的沙灘。整條沙灘,總長約3公里,沙坡平緩連片,沙質細膩柔軟,常有自駕游客前來散步。此外,沙灘上拍攝海上日出,灘涂風光,漁民討小海等畫面,都是攝影家想獲取的素材。當日由于云層太厚,未能如愿拍到日出。 沙江S灣—沙江海面上,一根根用來掛曬海帶用的竹竿拍成了一個大大的S灣,漁船在S形水道上穿梭,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灘涂風光畫。
半月里—曾名“半路里”,位于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行政村,是畬族聚居的村莊。被譽為“畬族歷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歷史的龍溪宮,村民雷其松自費辦起“畬族民俗博物館”,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涉及畬族人民生產、生活、風土人情的歷史文物。 圍江饅頭山觀日出。 小皓—小皓有一個座北向南面向大海的漁村,東西兩邊各有座山,像伸開的雙臂懷抱著一個金黃色的沙灘,沙灘每次潮汐過后就會變出新的曲折水道,被海水沖刷修飾過的沙灘, 紋理線條變的十分柔美,使沙灘每時每刻都呈現出別樣風情!可惜在東山拍攝當日沒有陽光,未能拍到落日鎏金的場景,是一大遺憾!另外70至200的鏡頭也顯得短了點。
小皓西山順光拍攝。 東安海上漁排,號稱“海上威尼斯” 北岐—北岐村是紫菜養殖場,滿灘滿海散落著紫菜架和船只。漲潮時海上忙碌的船只穿梭在浮標竿影(紫菜架)之間,與大海、遠山、島嶼渾然一體。退潮時海灘的紋理漸顯秀質,勞作的漁民游動在虎皮灘上,使得這片灘涂更具韻律美和動態美。此刻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拍攝,取景框里都無法抗拒那些由光影變幻組合而成的五彩灘涂的誘惑力。 楊家溪—號稱閩東小武夷,亦有“海國桃源”的美譽。這里的溪水纖塵不染,水質清冽,可乘竹排順流而下,其間潭、灘交替分布,有時溪水清澈見底,驚而不險;
楊家溪也是拍攝大片的好地方,春天來這兒可拍攝古榕樹群,雨霧籠罩下,整個楊家溪如同仙境;秋天四野飄金,萬株紅楓,層林盡染。 三沙花竹—花竹隸屬三沙,位于整個霞浦縣東端,都說,花竹這個地方,是靠近東線拍攝日出最佳的地方。來霞浦第三天我們來到花竹,因天氣原因沒能見到日出,于是我們決定在霞浦延長一天時間等候日出。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天讓我們如愿以償。
東壁—距離霞浦城28公里,是三沙鎮一個面朝大海的小漁村,東壁依山臨海,視野開闊,是拍日落的理想景點。沙灘上,一條彎彎曲曲的水道,小溪流從中穿過,沖刷岀一片復雜多變的紋理,柔美的線條在日落的余輝下呈現出金燦燦的色調,給多彩的沙灘增添幾多生機。 滸嶼澳—霞浦縣鹽田畬族鄉的滸嶼澳,交通便利,物產豐富,這里有很多生活在水上的漁民,被譽為中國的“海上吉普寨人”。這里有數百個小木屋組成的海上魚排,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鎮。在滸嶼澳大橋上看魚排,場面十分壯觀。
謝謝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姜堰市|
潜山县|
台东市|
福安市|
九龙坡区|
金平|
兴城市|
原阳县|
防城港市|
达孜县|
德格县|
达尔|
岳普湖县|
杭锦后旗|
泾川县|
栾城县|
木里|
麦盖提县|
华阴市|
广州市|
柳江县|
汶上县|
磐安县|
秦皇岛市|
武乡县|
琼结县|
宜君县|
江川县|
清远市|
永泰县|
右玉县|
兴义市|
顺昌县|
石林|
治多县|
吉隆县|
铅山县|
偏关县|
马关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