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 李萍 </p><p class="ql-block">圖 | 來自網絡,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要發現奶奶在忙著曬辣椒、曬茴香、刮姜剝蒜,準備著腌制來年所需的酸菜、蘿卜、洋姜……那么年就不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著天氣好,奶奶坐在門前“滾黃豆”,用一把篩子放在雙腿上,一邊稍稍墊高一點,輕輕抖動篩子,篩子里面的黃豆飽滿圓潤的就會順勢滾到篩子下部去,雜質留在上部,來回幾次就可以挑揀出不飽滿的黃豆和雜質來,黃豆滾好后一遍遍淘洗好,飽滿的大豆用一個木質的“斗”來計量,兩斗一板或三斗一板來計算需要放入的石膏,大豆用井水泡發一夜,天亮起來看,大豆吸飽了水分,變成一顆顆胖胖的小球,奶奶就坐在院子里的小拐磨前,用小勺子一勺勺的舀進磨眼里,用手扶著磨拐子,一圈圈地推動,磨下來的豆瓣包進紗布中擠出奶白的汁水來,擠好后放進灶上的大鐵鍋中去熬煮,熬豆漿的火一定要用柴火,柴火升溫快,做出來的豆腐都要板正滑嫩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汁熬開后,一瓢瓢地舀進大陶缸中,把事先放在火垅邊烤熟并研磨好的石膏再均勻地攪入豆汁中,蓋上蓋子,讓它靜置一段時間,時間差不多了,揭開蓋子,垂直放入一根木筷,如果筷子不倒,穩穩地立在缸中,那么豆腐已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腐主要是做腐乳,香辣的腐乳配上玉米飯,我們一口氣能吃上滿滿的一大碗,農忙的時候忙不得做菜,一碗白開水泡飯,再就一塊腐乳也能湊合一頓。漓出來的豆腐渣用來發酵做豆豉,豆豉聞起來有點臭,但或烤或炒后卻是香香的。奶奶還會用豆腐渣煮白菜給我們吃,經過霜凍后的白菜水一開就熟,放進豆渣去一起煮更清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腐渣還能做豆渣粑粑,麥面里放進一些豆渣,團成牛舌狀,鍋里放上一些水,在水上方貼上一圈豆渣粑粑,蓋上鍋蓋烙,水干粑粑就熟了,貼鍋的一面焦黃酥脆,另一面軟糯香甜,特別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候,一年只有做豆腐的時候才能喝上一碗香甜的豆漿,小孩子是格外盼望的,早早地就守在灶邊裝模作樣地主動幫奶奶抱柴加火,但是奶奶卻對做豆腐的成敗有著莫名的虔誠,最忌諱小孩說:“豆漿、水、出水”等這些詞語,尤其是沒有換牙的小孩更不能說。據說小孩說破口了豆腐就不會成型,所以家里要做豆腐,奶奶便會想方設法的把我們打發出去,等豆腐做成后才會讓我們回家去喝她早早舀出來留給我們的豆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豆腐做成了,趁熱舀到豆腐模具中,模具也叫“豆腐板”由一個長方形的框架和兩塊木板組成,豆腐用紗布包緊,下面的木板底下墊上谷草,上面的木板上放上大石頭,慢慢的壓干水分便于成型,成型后用刀切成方形,放入篩子中,曬到半干,收到稻草中,捂出毛茸茸的霉菌,這時就可以拌入鹽巴、辣子面、茴香、草果面,裝入甕中,讓其充分入味,個把月就可以吃腐乳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腐已經做好腌上,奶奶又在篩選淘洗著稻米,準備著舂粑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舂粑粑的米也是頭天晚上就泡好,第二天早早的裝入木甑子中,放在柴火灶上蒸熟,這只是“生片”,生片放入冷水中拌散,過水放涼,這是“分湯”,分好湯的生片,再次裝入甑子中蒸熟,這才是“熟片”,熟片才能吃舂粑粑。要是只用不分湯生片沖出來的粑粑會一團一團的發硬,不光滑也不好吃。熟片蒸好后,不能抬離灶火,要一直保著溫,不然冷了后春出來的粑粑會硬,也不好舂,吃起來還傷嘴,這就需要半大的小孩子,從甑子里舀一碗蒸好的熟飯蓋上蓋子,一趟趟地加速跑到“對窩”里面去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個村子只有大媽家有對,并且有做粑粑的模具,所以,冬至一到,大媽家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舂粑粑是很費勞動力的事,一家人幾乎不能單獨完成,常常是幾家人約著一起舂,笨重的對,要兩個年輕按勞動力同時用力不停地踩對腳,石做的對嘴才能有節奏的舂放在對窩里的的飯,同時還要一個有經驗的人坐在對嘴邊上,雙手抹上香油以防粘手,在對嘴起來的時候,眼疾手快地團攏對窩里的飯,在對嘴放下去的時,迅速把手抽出,不然會被對嘴砸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粑粑舂到又滑又粘的時候就可以出窩了,把它交給大媽放在案板上,趁著熱氣快速揉捏成型,為了方便儲存,通常做成圓筒,大媽手巧,一筒粑粑里隔出來一小,團了團放在模具里面,定型后取出來,用剪刀一剪就成了兔子耳朵,梳子按幾下褶皺就成頭發,小孩子們想要什么,大媽能隨手捏出來,引得孩子們排隊守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好的粑粑用紗布蓋起來,放在房間里,讓它放涼陰著,不能吹風,吹風就開裂了。放一段時間以后,可以把它放到井水里面去浸泡,兩三天換一次水,這樣的粑粑能夠最大程度的地保鮮,吃到開春以后二三月份都都不會變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媽幫我們做好的小動物,我們舍不得吃,也舍不得放到水里面去泡水保存,放在枕頭邊上,日夜守著,春風吹上幾天,小動物不是斷了腳就是裂了口,這個時候,再不吃就吃不成了,我們才會依依不舍的放在火上烤著吃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初三的時候,每家都要請春客,這幾天所有出稼的女兒都會被請回家去,娘家的兄弟侄子,背上雙數的粑粑和糖歡歡喜喜地去接姐妹姑媽回娘家,女兒們回家的時候也要背上粑粑和糖,粑粑的數量越多就表示對方越看重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子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做豆腐、舂粑粑,一掃而光在外打拼的疲憊,這大概就是你不遠千里也要回家過年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萍,1977年9月16日生于瀘西縣金馬鎮,2003年2月在瀘西縣白水鎮文化站工作至今,刷過馬桶,做過教師﹔熱愛生活,酷愛閱讀,喜歡用最質樸的語言,刻畫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形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源:瀘西文聯</p><p class="ql-block">聲明: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p><p class="ql-block">美麗瀘西歡迎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四子王旗|
安徽省|
汕头市|
海安县|
墨竹工卡县|
天台县|
台江县|
镇江市|
洛南县|
卢氏县|
洪洞县|
云梦县|
棋牌|
庆云县|
阿拉尔市|
长乐市|
慈利县|
宕昌县|
交口县|
连云港市|
焉耆|
武冈市|
平和县|
和平区|
班玛县|
东丰县|
忻城县|
西昌市|
澜沧|
奎屯市|
屯留县|
锡林郭勒盟|
城口县|
林口县|
和龙市|
涟水县|
积石山|
利辛县|
修水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