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01 </p><p class="ql-block">底線就是最基本的人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一個人首先要有底線,扎牢了根基,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人品不好,底線太低,做的再多都沒用。</p><p class="ql-block">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p><p class="ql-block">守住底線,不僅在于做了多少事,更在于明白哪些事做不得。再苦,不欺騙朋友;再累,不埋怨家人;再難,不丟掉骨氣。</p><p class="ql-block">《菜根譚》中說:“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p><p class="ql-block">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p><p class="ql-block">任何條件下,人都不能輕易失掉底線。無底線就無敬畏,無敬畏就無禁忌。</p><p class="ql-block">人一旦沒了底線,什么事都敢干;社會一旦沒有了底線,什么事都會發生。</p><p class="ql-block">沒有了底線,商人就會弄虛作假,學者就會指鹿為馬,裁判就會大吹黑哨。</p><p class="ql-block">沒有底線的人生,就像是脫韁的野馬、斷線的風箏。一失足就會陷進淤泥里,風一吹便會墜落深淵。</p><p class="ql-block">《易經》中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p><p class="ql-block">一個人只要品行正直、胸懷寬廣、堅守底線,無論走到哪、做什么,都沒有不順利的。</p> <p class="ql-block">02 </p><p class="ql-block">底線是不可缺失的,一旦失守就會被人鄙視;而境界卻并非人人可得的,因此也就不必去強求。</p><p class="ql-block">《元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宋元之際,世道紛亂。當時有位大學者名叫許衡,帶領一眾百姓躲避戰亂。時值盛夏,天氣異常炎熱。眾人走了半天,口渴難耐。</p><p class="ql-block">道旁偶遇幾株梨樹,人們便一擁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吃,許衡說:“這又不是你我的果樹,怎能隨意采摘?”</p><p class="ql-block">百姓笑他迂腐,說:“這世道兵荒馬亂,梨樹哪還有主人!吃也無妨。”</p><p class="ql-block">許衡正色道:“梨樹雖然沒有主人,但我的心卻是有主的。”</p><p class="ql-block">許衡守住了自己的心,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可他卻無法勉強饑餓的百姓達到與他相同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易經》的最后一卦叫做“未濟”,意思是世間萬物處在永恒變化中,永遠沒有終點。</p><p class="ql-block">同樣,人品的修行、境界的提升也是永無止境的。</p><p class="ql-block">《論語》云:“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p><p class="ql-block">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p><p class="ql-block">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滾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遠遠的避開。</p><p class="ql-block">保持這樣一種心態,讓心始終行走在路上,不斷突破人生的上限。</p><p class="ql-block">無論時代怎么改變,底線都不能丟。你的底線,決定你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守住底線,就是守住心靈的一片凈土。</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往往不看他的境界有多高,而看他的底線有多低。</p><p class="ql-block">境界并非人人都能有,而底線,任何人都不能缺失。守住人品的底線,才能突破人生的上限。</p> <p class="ql-block">(注:所有圖片是漁港公園散步時即興拍攝,以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愿美友"見圖如面″,或許與本文原意無甚關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辽阳县|
蓬莱市|
平山县|
湘潭县|
禄劝|
鄯善县|
和龙市|
南江县|
灌云县|
南漳县|
眉山市|
咸阳市|
奎屯市|
新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荃湾区|
北安市|
乌恰县|
莱西市|
若尔盖县|
中牟县|
固安县|
玉山县|
易门县|
贵州省|
合水县|
阿城市|
隆安县|
岫岩|
敦煌市|
肇东市|
扎鲁特旗|
南靖县|
长治县|
静海县|
马公市|
佛坪县|
华池县|
巫溪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