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美篇號:37169850</div>文:秋爽齋<div>圖片整理:秋爽齋</div><div>編輯:秋爽齋<br></div><div>背景音樂:馬思聰《思鄉曲》(俞麗拿演奏)</div> 鄉愁是什么?<br> 在你鄉愁的點滴里,也許是一口親切的鄉音,或者是一灣春水幾縷飛云,也可能是村頭的那棵老槐樹和夏夜里荷塘的蛙鳴。<br> 杜甫曾對鄉愁感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br> 賀知章說鄉愁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br> 魯迅先生的鄉愁是“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br> 余光中的鄉愁里的鄉愁充滿了對祖國統一的渴望:<br>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br>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br>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br>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br>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br>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br>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br>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br> 上世紀十年浩劫里,馬思聰先生為了避難逃到海外,那濃濃的鄉愁化成一曲如訴如泣的《思鄉曲》。 居里夫人年輕時為了求學,離開故國波蘭到法國后,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回到故鄉。每當她想起家鄉的時候,就唱起法蘭西那首著名的思鄉的民歌:<br> “燕子你飛到了什么地方,可曾看到我親愛的家鄉?<br> 太陽下馬群在泉邊飲水,迷人的金盞花漫山開放。<br> 在群峰和海浪擁抱的岸旁,風中的白楊樹沙沙作響。<br> 葡萄結實麥穗金黃,故鄉的田野多么芬芳。<br> 有的人離開家鄉到處流浪,終身向往著童年的村莊。<br> 燕子啊你飛到我家門上去做窩吧,給我母親帶回游子的夢想。”<br> 鄉愁交織著愛情、親情和友情,與那份對故土深深的眷戀之情。<br> 鄉愁是對兒時的懷念,是悠悠的追憶,是幽幽的哀怨,是淡淡的憂傷,是綿長的牽掛,是遠離故土的游子那一顆赤誠的心……<br> 很多人的鄉愁常常是兒時的夢境。<br> 他小時候生活在山里,常常獨自一人來到一個很高很高的地方,遙望著比這兒還要高的遠處山頂,好象是想望穿那些阻擋住自己視線的群山。<br> 山那邊是什么呀?總想去看看。聽大人們說:山那邊有火車、輪船,還有比百多個村寨還要大的城市。那城市里的樓房比村頭的那棵古樹還要高許多。城市里的夜晚各種各樣顏色的燈光和白天一樣地亮。城里的人們都穿著好看的衣服,他們不用放牛,不用砍柴,也不用下地干活兒,他們都在寬敞的工廠里干活兒,他們管“干活兒”叫“上班兒”。<br> 因此,當有大人們要出山時總纏著大人們說:“帶我去,我要去看看嘛。”<br> 大人們說:“你好好地念書,就能去了。”<br> 于是,他便成為村小學里最用功的孩子,那昏黃的桐油燈常常在他房間里一亮就是一整夜。<br> 終于有一天,他背著行囊,走出了山里,來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br> 望著城里高樓林立,車來人往,他已辨別不出原來的方向。這就是他兒時夢里的城市。<br> 許多年過去,他早已生活在這城市里。<br> 城市生活雖然繁華而舒適,可他那心的底層里卻總藏著一份沉沉的牽掛,有時候這種思緒揮之不去,延延綿綿,魂牽夢繞。所以常常夢中回到兒時的山里。鳥兒快活地鳴叫在樹林里,清風習習,流水淙淙,清澈見底的小溪游著自由的小魚。月光下的場壩上,兒時放牛砍柴的小伙伴們無憂無慮的唱著兒歌:“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床做木匠……” 當與孩子說起山起的故事時,孩子常常問父親:“那山里邊到底有些什么呀?”<br> 他能說什么呢?不同的成長環境產生的不同的感情,父輩的經歷對她來說好陌生。他的這份鄉愁她能懂嗎?<br> 他只能告訴孩子:“山里全是爸爸兒時的夢境!”<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布拖县|
六枝特区|
高雄市|
枣阳市|
寿宁县|
磐安县|
太谷县|
冀州市|
长岭县|
阳山县|
华坪县|
巩义市|
会同县|
芜湖市|
安国市|
蚌埠市|
四平市|
黑龙江省|
通榆县|
陵川县|
耒阳市|
田东县|
白玉县|
武功县|
宁阳县|
三河市|
宝坻区|
和龙市|
德令哈市|
宁陵县|
涪陵区|
沙田区|
郎溪县|
清苑县|
陆川县|
凉山|
贵德县|
淮南市|
通海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