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甘肅武威市的雷臺漢墓,約建于東漢晚期,因出土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在武威城北部,離市中心很近。</p><p class="ql-block">漢墓旁又建了一個雷臺公園。</p> <p class="ql-block">雷臺公園南門</p> <p class="ql-block"> 進去首先看到的是“銅車馬儀仗俑“的巨大陣列。</p><p class="ql-block"> 陣容氣勢宏大,表現了“車轔轔、馬蕭蕭”的壯觀場面。相信任何看到他的人都不會無動于衷,都會被他的氣勢所震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是按出土文物放大復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帶頭的,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雖然想象中知道會很不錯,但看到眼前的這個陣勢,還是令我大吃一驚!</p><p class="ql-block"> 一共99件!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數量最多、陣容和氣勢最壯闊的漢代銅車馬儀仗隊!</p> <p class="ql-block"> 根據出土后的組合關系,排在最前面的是17件手持矛、戟等兵器的武士俑乘騎。排列在武士俑乘騎后面的是1匹主騎和4匹從騎。</p><p class="ql-block"> 主騎馬,體形最大,昂首作嘶鳴狀,排在隊形最中間的當為墓主人乘騎。</p><p class="ql-block"> 從騎馬,側首昂視,一足提起,作奔騰欲馳狀。另一匹前左足提起,頭向左側。</p><p class="ql-block"> 四騎前后并列,當為主人下屬官吏的從騎。</p><p class="ql-block"> 排在后面的另一組是斧車和軺車。御奴5人,從婢2人。斧車上裝有大斧,開在最前面作前導。</p><p class="ql-block"> 4輛軺車均有華蓋,中間的一輛華蓋最大,當為墓主人所乘的“安車”;其余3輛應為下屬高級官員所乘的“屬車”。</p><p class="ql-block"> 許多銅器上刻有“張氏奴”等文字。</p><p class="ql-block"> 在軺車后面是三組不同職位的軍官及其夫人的乘騎車馬。</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3輛大車和1輛牛車,當為載糧輜車。</p><p class="ql-block"> 以上這些是轉載的。我肯定寫不出來。</p> <p class="ql-block"> 造型之生動,鑄造之精致,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了中國古代無名工匠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才知道了漢代青銅雕鑄藝術竟然如此杰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前出國參觀,總是為歐美雕塑等造型藝術品而贊嘆,覺得比中國廟里的各種菩薩塑造的精美生動多了——直到今天看見了眼前的這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銅車馬儀仗隊的俑、車馬均用范模鑄造:先分鑄不同部位,然后焊接或鉚連。</p><p class="ql-block"> 其設計內容繁多,鑄造結構復雜,雕塑技術水平極高。</p><p class="ql-block"> 幾十匹銅馬,造型優美,形態多樣,有矯健剛毅的騎馬,也有肥壯驃悍的駕車馬,還有飛奔絕塵的千里馬。</p><p class="ql-block"> 有的昂首前進,有的跳躍騰起,有的驅車駕轅,形成了栩栩如生、生動活潑的宏大場面。</p><p class="ql-block"> 各種造型的車輛設計結構精美,制作精良:</p><p class="ql-block"> 根據所需,斧車和軺車雙轅前部成曲形,駕車時便于車輿平衡;</p><p class="ql-block"> 輿前部都有屏蔽,用以掩護乘者的下半身軀。</p><p class="ql-block"> 斧車上還設置車幡帷及坐茵。</p><p class="ql-block"> 軺車輿上設置華蓋,華蓋上又系結帷裳。</p><p class="ql-block"> 大車的雙轅向上翹起,車輿成長方形。</p><p class="ql-block"> 在車輿后設門,可以啟閉,便于乘者上下。</p> <p class="ql-block"> 因為場面太大,照片根本拍不下來。所以我從不同角度拍了視頻。</p><p class="ql-block"> 雖然我的解說比較蹩腳,但比照片能看到全貌。</p><p class="ql-block"> 全套車、馬、俑排列組合的武裝出行隊列,其場面之壯觀,氣勢之宏偉,為考古發掘中所罕見,被今人譽為“地下千年雄師”!</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怎么夸都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這是武威市博物館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確定為國寶級文物。而且是國家不允許出國展覽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以前只知道馬踏飛燕出自甘肅武威,但不知具體出土地點,更不知道同時出土的是如此一大批車馬陣!</p><p class="ql-block"> 去年在甘肅省博物館看到了武威雷臺漢墓介紹,便萌生了來此參觀的念頭。</p><p class="ql-block"> 今天終于實現了!</p> <p class="ql-block"> 雷臺漢墓為大型磚石墓葬,共兩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臺(雷臺)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99件鑄造精致的銅車馬儀仗俑,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數量最多、陣容和氣勢最雄偉的漢代銅車馬儀仗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簡介放大看。</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發現的1號墓</p> <p class="ql-block"> 武威雷臺漢墓發現,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收獲。</p><p class="ql-block"> 雖然那時我還很小,但清楚記得漢墓中出土的銅奔馬引起中國乃至世界的矚目。還記得當時郭沫若發表文章。</p> <p class="ql-block"> 1996年發現的二號墓,內結構與一號墓相似。所以沒有拍內部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因為盜掘嚴重,殘存的珍貴文物很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雷臺觀</p><p class="ql-block"> 門前的字是“天馬行空,自在武威“。這八個字在市區多處可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雷臺也稱雷臺觀,因臺上有明天順年間重修的雷祖觀得名,是古代祭雷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處可見涼州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放大看</p> <p class="ql-block">雷臺,令人難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布拖县|
曲阳县|
宜都市|
岑巩县|
修文县|
黔西|
盐亭县|
城步|
河北区|
湛江市|
金华市|
保靖县|
恩施市|
融水|
明光市|
江门市|
乌审旗|
东兴市|
额济纳旗|
弋阳县|
永州市|
柞水县|
泾阳县|
海淀区|
临西县|
介休市|
土默特右旗|
留坝县|
彭阳县|
定西市|
平江县|
腾冲县|
荔波县|
江孜县|
靖边县|
韩城市|
兰考县|
太和县|
沙湾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