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i style="font-size:20px;">— 一枚從圖紋瑪瑙中橫空出世的八大山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切都是造化,一切都是天意,仿佛一塊圖紋瑪瑙無意間被打磨成一枚心的形狀都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它似乎在暗示觀者,走進畫面,體會“八大”內在的精神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杰出的書畫家,與石濤、髡殘、弘仁合稱為“清初四僧”。作為明皇室后裔,他身遭國破家亡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朱耷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常借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郁之情。他一生所用名號多達五十多個,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這個名號始自康熙二十三年直到去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緩寫成“哭之、笑之”字樣,寓有哭笑不得之意,表達他憤世嫉俗,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八大”以寫意花鳥畫著稱,也擅書法、篆刻和詩文。他的畫作,多是雄健儉樸、枯索冷寂,反映了他內心的孤憤和凄涼,高傲和堅忍。</p> <p class="ql-block"> 這幅天作,可以說是一幅難得的自然寫意之作,畫面夸張巧拙,粗獷、豪放,尤其是神態的刻畫,惟妙惟肖,把“八大”那種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哭笑兩難分的復雜心態表現的淋淋盡致,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細觀這幅天作,無論是殘荷,還是人物形象和服飾特征,都顯得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仿佛它們一直就隱藏在我們的記憶中,流淌在我們文化的血脈里。整幅畫面寥寥數筆,簡約凝練,但又不失細節的刻畫。半邊留白營造出的空靈意境,更接近中國畫的審美意趣。畫面左側那棵殘荷,橫斜于空,遺世獨立,恰好暗合了“八大”清絕于世的孤高品格,而殘荷下那破敗的身軀和憤世的表情,則正好對應了“八大”那種揮之不去的故國情結和孤寂郁結的個性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清·黃安平所畫的《個山小像》,還是范增的潑墨簡筆《八大山人》,或是靳尚誼所創作的《八大山人》油畫,都可以置換成許多歷史人物,但這幅天作,它的對應是唯一的,它的個性是鮮明的,它的效果是獨特的,它的呈現是質樸的,它比所有的“八大”畫像都更像“八大”。相對于《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這幅哭笑皆非的造化之作,更讓人覺得神奇和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崇义县|
乐山市|
白城市|
建始县|
彩票|
泰安市|
皋兰县|
繁昌县|
博爱县|
新化县|
清新县|
彭山县|
大荔县|
宣武区|
太保市|
凌海市|
阜平县|
武乡县|
元江|
山阳县|
永平县|
大竹县|
陆河县|
招远市|
浦江县|
林西县|
峨边|
双柏县|
碌曲县|
赤壁市|
黄山市|
黔东|
博兴县|
绥化市|
桃园市|
双牌县|
依安县|
红河县|
济宁市|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