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金 忠</p><p class="ql-block">安徽師范大學老校區坐落在蕪湖市赭山腳下,三位先后擔任過中文系系主任的著名教育家宛敏灝先生、張滌華先生和祖保泉先生生前創作的詩詞合集,取名《赭山三松集》,“三松去后赭山空”,表達的是安師大學子對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的無限追憶和懷念。宛老是1994年仙逝的,享年88歲;張老是1992年仙逝的,享年83歲;祖老2013年仙逝,享年92歲。祖老辭世時,學友多用“先生一去赭山空”表達緬懷之情。</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安師大中文系(1979-1983)讀書時,祖保泉老師先是系主任,后來給我們做了一學期《文心雕龍》專題講座。當時祖老的《文心雕龍解說》尚未正式出版,我們看到的是黃色封面的鉛印本,類似于正式出版物的“清樣”,有一種“先睹為快”的感覺。給我們講課時,祖老已經60多歲,講課的風格和對學生的要求,許多同學都有追憶,不再贅述。祖老的《司空圖詩品注釋及譯文》、《文心雕龍解說》等著作是黃鐘大呂,是祖老作為教育家、學問家的奠基、扛鼎之作,一時不知從何說起,這里我只想談談對祖老的幾個片段記憶。</p> <p class="ql-block">第一個片段是在我們新生入學歡迎會上他對“師范”的詮釋。他說“師范師范,就是為人師表,做人模范。”強調:師范畢業生不僅成績要好,更要培養高尚的人品。記得他還說:師大四年是你們的集中訓練期,從長遠看,為人師表還要養成長期學習的習慣;做合格的人民教師,更要注重鍛煉自己的人品,他說道德品質修養也是伴隨教師終生的。祖老講話近似于講課,圍繞一個主題,發散性講解,這算是我進師大的第一堂課,也是第一次聽祖老講話,當時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不知什么原因,幾十年過去了,祖老的這些話,言猶在耳,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片段是祖老關心學生的故事。大學畢業多年后有一位校友告訴我:他考研究生得益于祖老的引薦。因他大學畢業后在一個縣城中學當老師,幾次參加公考未被錄取,情緒低落。遂帶著自己撰寫的論文習作求教祖老,向祖老說明了考研的想法。祖老可能是認為“汝子可教”再加上與乃父曾經是同窗的原因,親自給他指點迷津,建議他報考某“冷門學科”,完成心愿。他說,“祖老還給我的究生導師寫了引薦信”。據熟悉祖老的同門學友介紹,在執教生涯中,祖老的習慣做法是對學生普遍要求比較嚴格,精心點評指導學生的課業。遇到學生寫的有質量的文章,他還積極幫助推薦發表,以盡“先生”提攜“后生”之責。</p> <p class="ql-block">第三個片段是捧讀祖老《丹楓詞稿》的感受。詩詞往往是個人的真情流露。《丹楓詞稿》中收集了祖老72首詞,感覺每一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感懷。祖老補寫于1946年的《虞美人·永綏抒情,示粹然》這首詞,模擬岳飛的《滿江紅》風格,表達了祖老青年時在抗日戰爭烽火歲月“怒發沖冠”的豪氣,全詞如下:</p><p class="ql-block">英年一似春花綻,卻遇倭奴亂。</p><p class="ql-block">湘山酉水寄萍蹤,同是少年時候《火苗》紅。</p><p class="ql-block">登樓北望心沖血,水剩山殘缺!</p><p class="ql-block">欄邊把臂發沖冠,誓握龍泉雙劍復河山!</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年輕的祖老得到一本中原新華版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讀后大獲裨益,立即寫了一首詞:“鷓鴣天·恭讀《講話》題封底”</p><p class="ql-block">曉諭文章忌脫空,雕龍翻自成雕蟲!</p><p class="ql-block">多情莫道真難寫,刻意求工偏不工。</p><p class="ql-block">明事理,畫形容,詩情畫意并蔥蘢。</p><p class="ql-block">而今著力緣何處,端在人間實踐中。</p><p class="ql-block">1979年祖老讀了《完整地準確地理解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一文后,頓生感慨,遂填詞《虞美人·讀文有感》:</p><p class="ql-block">重提“四化”為長策,動我心頭熱。</p><p class="ql-block">白頭朝暮筆耕忙,自有案邊同伴。</p><p class="ql-block">夜來香。</p><p class="ql-block">多情粉筆時飛沫,哪怕全身雪!</p><p class="ql-block">吐絲情愿比春蠶,得似燭光明滅。</p><p class="ql-block">也心甘。</p><p class="ql-block">1979年年近60歲的祖老到安師大六安分校授課,訪老友,遂填詞,調寄“鷓鴣天”:</p><p class="ql-block">偶出山樓動轍塵,幽篁村里訪親人。</p><p class="ql-block">入門驚嘆容顏改,握手歡欣老骨存。</p><p class="ql-block">登講席,課諸生,豪情也似友情深。</p><p class="ql-block">兩家桃李迎風笑,江北江南總是春。</p> <p class="ql-block">1982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畢業生離校,祖老情不自禁,作兩首“浪淘沙”紀念。</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常記赭山青,花樹森森,</p><p class="ql-block">幾人吟誦坐花陰。</p><p class="ql-block">還踏月光花外路,百步詩成。</p><p class="ql-block">何必動離情,報國堅貞。</p><p class="ql-block">栽桃植李作園丁。</p><p class="ql-block">滿苑青苗憑灌溉,花發枝榮。</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握手送君行,還指園林:</p><p class="ql-block">水杉標路獨亭亭。</p><p class="ql-block">時或斜風或斜霧,總是青青。</p><p class="ql-block">此日正芳春,意氣縱橫。</p><p class="ql-block">好將彩筆賦深情。</p><p class="ql-block">大業千秋先四化,珍重前程。</p><p class="ql-block">閱讀祖老的《丹楓詞稿》,最深切感受就是詞風高朗、詞品脫俗、意境開闊,深含師品師德,猶如春風化雨,給人以心靈啟迪和精神教化。</p><p class="ql-block">兩袖清風作師范,百篇詩意寄情懷!</p><p class="ql-block">“赭山三松”作為職業教育家,在自己專攻的學業之外,都熱心古典詩詞創作。他們生前每有佳詠均見于校報或《清明》等文藝雜志,有人說“赭山三松”的詩詞共同的特點是愛國愛黨愛教育。常言道“言為心聲詩言志”,他們從舊中國走來,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領袖,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他們善于用詩詞記錄國家大事和社會變革;他們還喜歡用詩詞表達親情友情和濃濃的師生之情。</p><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紀念祖保泉先生仙逝十周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阳城县|
景谷|
凌云县|
商城县|
金寨县|
济阳县|
宣化县|
乐山市|
双峰县|
宁城县|
桐梓县|
波密县|
包头市|
潍坊市|
开化县|
周口市|
读书|
巫溪县|
高邮市|
博客|
鄂托克旗|
都匀市|
鄂伦春自治旗|
凌海市|
开江县|
辽宁省|
红安县|
山阳县|
齐河县|
祁连县|
鞍山市|
沁阳市|
达日县|
营口市|
虹口区|
文登市|
葵青区|
漠河县|
江源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