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王姬鄭筑襄城 九省通衢聯(lián)三京</p><p class="ql-block">煙葉王國主席贊 薯似棗栗五谷豐</p> <p class="ql-block"> 襄城縣位于河南省中部,隸屬于許昌市,現(xiàn)轄10鎮(zhèn)6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襄城縣是平煤集團的主要煤田,被毛澤東主席贊譽為“煙葉王國”,是中國煙草文化之鄉(xiāng)和中國煙草文化研究基地;大豆蛋白質含量全國最高,被評為“全國大豆綠色高產(chǎn)高效創(chuàng)建示范縣”,是生產(chǎn)豆制品的首選基地;甘薯種類多、口感佳,白薯若栗子,紅薯似棗泥,紫薯如豆沙。“襄城烤煙”和“襄城紅薯”通過“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認證。</p> <p class="ql-block"> 襄城縣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稱。南距煤城平頂山20公里,北距古都許昌40公里、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東距內陸特區(qū)漯河45公里。孟平、平禹鐵路貫穿境內,311國道和329、238、103三條省道交匯于縣城,許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p> <p class="ql-block"> 襄城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獵農(nóng)耕,襄城春秋時名“氾”,鄭地。周襄王姬鄭十六年(前636年)居于氾,周景王五年(前540年),襄城屬楚,楚靈王在氾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p> <p class="ql-block"> 襄城縣古城墻是許昌市襄城縣古城游覽區(qū)的重要人文景觀,最早建于春秋,成規(guī)模于漢代,魏、晉、唐、宋年間,屢加修建;明、清歷經(jīng)修葺,最后形成垛口1944個,長5千米、高7米、寬5米,宏偉壯觀的城墻。現(xiàn)存古城墻全長2297米,高6.5米,寬5米。2013年5月,經(jīng)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文廟位于縣城老城區(qū)偏西北(原城關一小),座北朝南,為河南省1963年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為紀念教育家孔子和弘揚儒學而建。廟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金初戰(zhàn)亂遭毀,元至大、至治年間曾兩次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擴建。擴建后規(guī)模宏大,形成南北長192米,東西寬118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2013年5月,經(jīng)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莱州市|
江津市|
建平县|
安宁市|
兴宁市|
石景山区|
西平县|
彭阳县|
英山县|
青河县|
芮城县|
上栗县|
麦盖提县|
化隆|
锡林浩特市|
茶陵县|
遵义市|
军事|
平陆县|
分宜县|
社旗县|
大悟县|
治县。|
台山市|
昭觉县|
富宁县|
海南省|
公安县|
繁昌县|
呼伦贝尔市|
汝南县|
寻甸|
八宿县|
赤壁市|
林甸县|
平顺县|
绥德县|
吴川市|
青龙|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