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4日(周六)一行6位隊友來到了位于北京懷柔雁棲鎮蓮花池村前一站好運村站,正準備循跡登山時,來了一位駕駛電動三輪的值守人員,不但明確不讓上山,還給上了一堂防火和兩會的教育課,后還沿公路熱情的送了一程。但面對亓連關東側的崇山峻嶺,滄桑的野長城,矗立峰頂高聳的敵樓,充滿著神秘和誘惑,向往和期待親密接觸的心情猶在,怎么能夠止步呢。</p> <p class="ql-block"> 為了躲避阻攔,在值守人員的結合部亓連關大橋南橋頭,右轉下到橋下過了河。</p> <p class="ql-block"> 亓連關城樓就在河堤高臺之上。原城樓坐落在現在的公路大橋處,建于明永樂年間,目前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城關是移位后的仿制品。聽當地人講當年關下山溝有泉水涌出形若蓮花,所以亓蓮口關也稱蓮花池關,古稱亓邊口關、亓連口關,是明長城薊鎮重要關隘。</p> <p class="ql-block"> 過河后隊友悄悄快速的上山,經過一片種植在陡坡上栗樹園,腳底下土質松軟,每邁一步都感到溜滑,穿過栗樹園來到了一片栗樹園與長城相隔荊棘密布的荒山坡。</p> <p class="ql-block"> 長城在望,荊棘阻隔。</p> <p class="ql-block"> 隊友披荊斬棘后登上長城。</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長城上環顧四周,群山環抱,村莊靜臥,美景疊加,長城向著東方,向著西方,向著高山峻嶺纏綿而來,蜿蜒起伏而去,寂靜的長城之上只有隨行的隊友,是隊友的笑聲,走在長城上的腳步聲打破著這份寂靜。</p> <p class="ql-block"> 登上長城此處是亓連關長城西側的長城起點,陰錯陽差,因禍得福,今天將從這里為起點沿長城走向官地,對此段長城進行一次親密接觸,頓感心情舒暢,滿滿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遠眺西山嶺上的慕田峪長城。</p> <p class="ql-block"> 滄桑,殘破的長城,墻體均采用此地的花崗巖毛石壘砌。</p> <p class="ql-block"> 隊友登上殘損嚴重的敵樓。</p> <p class="ql-block"> 長滿荊棘植被,雜草叢生的長城和敵樓,植被上下呼應,侵蝕,淹沒著長城,大有此消彼長之勢。</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塊花崗巖巨石,與長城銜接在一起,形成了一處斷崖,雖然可以繞行,但還是體驗了一把爬崖的刺激感。</p> <p class="ql-block"> 年久失修的長城,被大自然擁抱著,也被大自然侵蝕著,包裹著,渾為一體的改良著。</p> <p class="ql-block"> 回望來過的長城,谷底的村莊,亓連關西側蜿蜒曲折的長城。</p> <p class="ql-block"> 堅固的長城內側石頭城墻。</p> <p class="ql-block"> 隨著亓連關東側長城不斷爬升,高高在上的第一座保存比較完好的敵樓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一座較為完整的敵樓。</p> <p class="ql-block"> 這座敵樓外墻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由于從亓連關谷底到此樓,坡度大,從峽谷到山巔,長城爬升距離短,提升高,且敵樓體態高窕,遠觀畫面感十足,對于驢友有著極強的誘惑力。</p> <p class="ql-block"> 此敵樓位置在整座山的四分之三處,在向上山體更加陡峭,巨石林立,可見具備了防御功能,且再繼續將長城修到峰頂,工程量巨大,因此長城從此敵樓斜插向下到谷底。</p> <p class="ql-block"> 兩山夾峙的谷底中間凸出一座山丘,一座敵樓就坐落在山丘上,起到了策應兩山封鎖峽谷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兩山頂均設置敵樓,與山谷中的敵樓組建了固若金湯的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 沿長城走向谷底,城墻破損嚴重,有的坡段已經沒有了城墻的痕跡,且坡度大,有小斷崖,路面坎坷崎嶇。</p><p class="ql-block"> 此時隊伍后面趕來了兩位驢友,他們倆是同車到達的,也接受了值守人員的安全教育后前行了,看到我們已經登上了長城,后追趕而來,既然志同道合,興趣相投,就加入了團隊,宋國槃年輕力壯,愛心滿滿,有擔當,還自覺的做了義務收隊,初次見面為他點贊。</p> <p class="ql-block"> 快到谷底時的陡坡。</p> <p class="ql-block"> 谷底的敵樓,此樓并不高大,內部破損嚴重。</p> <p class="ql-block"> 敵樓內部狀況,頂棚已坍塌。</p> <p class="ql-block"> 從谷底敵樓繼續沿谷底向上,經過一段陡峭的爬升后到了東山脊的埡口,然后沿山脊右轉向南,再次繼續爬升。</p> <p class="ql-block"> 隊友艱難的爬上斷崖。</p> <p class="ql-block"> 隊友在斷崖頂巨石上拍照留念,后面是萬丈深淵。</p> <p class="ql-block"> 從谷底敵樓至此因地勢險要,形成天然屏障,沒有建筑長城。城墻由此設立,并圍繞敵樓回旋向南。</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二座較為完整的敵樓。</p> <p class="ql-block"> 此樓位居南北走向的東側山梁制高點處,東側山梁,橫亙天際,天險峰林,經數百年風霜雨雪侵蝕,樓身仍完好,挺拔矗立,窈窕穎綽,婀娜多姿,高不可攀。我們就叫它高樓吧。</p> <p class="ql-block">此敵樓保存完好,高聳刺蒼穹,好似一尊玉琮瓏。</p> <p class="ql-block"> 敵樓腳下的一塊兒臼坑,開鑿在一塊兒固定的巨石上,推斷是當年戍邊將士用來加工谷物用的工具,全稱應該叫碓臼石,一般碓是堅硬木質的。看到了石臼讓我們聯想到當年,長城上旌旗招展,戍邊將士甲胄執戈佇立,城下碓臼舂谷,鍋鏟交響,炊煙裊裊,將士的艱辛生活映入腦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樓腳下的殘破敵樓。</p> <p class="ql-block"> 隨著朝代的更迭,長城已沉寂了數百年,但這只神龜仍翹首凝望著長城,守護著雖慢慢蒼老,但永保靈魂不朽的長城,守護著寧靜的山巒,直到永遠……。</p> <p class="ql-block"> 回望敵樓的威武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 長城盤旋在南北走向的山梁上,曲折悠長,跌宕起伏,長城也隨著山勢和險要時斷時續。</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三座較為完整的敵樓。</p> <p class="ql-block"> 這座敵樓與走過的高樓一樣身姿高窕,英氣勃發。</p> <p class="ql-block"> 長城上的斷崖,可繞行。</p> <p class="ql-block"> 隊友宋國槃在斷崖上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保存完好的第四座敵樓。</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五座完好的敵樓。北側只有箭窗沒有樓門。</p> <p class="ql-block"> 花崗巖樓基高磊,南側設有拱門和一個箭窗。</p> <p class="ql-block"> 三邊坍塌的敵樓,東側墻壁已歪斜,隨時有倒塌之危。</p> <p class="ql-block"> 只有西側墻壁比較完整。</p> <p class="ql-block"> 長城前方的斷崖,因為險峻,兩側懸崖峭壁,以崖代墻,沒有建筑長城。</p> <p class="ql-block"> 東山梁外側多陡峭懸崖,梁脊狹窄,多陡坡斷崖,起伏蜿蜒,易守難攻,因此多設敵樓,且樓體較高,眺望功能大于防守功能。</p> <p class="ql-block"> 此敵樓東北角塌陷,拉開距離從南、西、北三面觀看仍覺得是完好敵樓一座。</p> <p class="ql-block"> 在斷崖的埡口處建有高大的長城,斷崖疊險難攀,以險代城。</p> <p class="ql-block"> 遙看蜿蜒起伏的山巒和巍峨矗立的敵樓,都將是今天行進的目標,前面不知還有多少險阻,不免讓人心中無底。</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六座完好敵樓,今天走過的數座完好的敵樓都窈窕婀娜,亭亭玉立,向淑女風姿絕代,又似少年將軍,英武瀟灑。</p> <p class="ql-block"> 這是南北走向的山梁上最后一座敵樓,東北角大部分坍塌,從西側谷底遙望仍高聳入云。長城從此左轉向東,沿山脊斜插向下入神堂峪關。</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七座完好敵樓,坐落在從東山梁斜插谷底的山脊上。</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八座完好敵樓,建筑在局部的制高點上。</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九座完好敵樓,建筑在官地段長城西側的山脊上。</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保存完好的第十座敵樓,形制幾乎相同,只是大小高矮有異。</p> <p class="ql-block"> 這是神堂峪關南側長城墻,由西側敵樓沿山脊而下到谷底與城關相連。然后再向東而上沿山脊向北與城廓的北城墻相連。</p> <p class="ql-block"> 這道長城直插谷底經過關城再向東上山與南側而來的長城墻相連,形成神堂峪關城廓。</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天見到的保存比較完整的第十一座敵樓,但也遭到了認為的破壞,直觀的門梁,門框,窗楣均被拆除。為樓體加速勞損埋下了隱患。</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天氣雖不夠晴朗,有輕微的霧霾,但此時下午陽光明媚,大家在此拍集體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回眸走過的山梁,原汁原味的野長城,長城和敵樓掩映在灰蒙蒙的植被中,頓覺蒼涼惆悵,長城那深厚的底蘊是戶外人追逐的夢想。</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敵樓南側看到的第二個臼石。這塊臼石與第一塊臼石相比口型小,且可移動。</p> <p class="ql-block"> 接近關城的第一座敵樓,也是今天走過的最后一座敵樓。</p> <p class="ql-block"> 神堂峪分為游覽觀光區、長城攬勝區、休閑娛樂區、民俗度假區、遺址教育區。北京市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官地村就坐落在景區內。</p> <p class="ql-block"> 修建于明萬歷年間,歷經滄桑的古長城,雄風猶存,為人們尋幽訪古提供了絕佳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官地村坐落在神堂峪關,村落周邊有殘長城,據說官地村就是從明永樂年間長城關口的屯兵發展而來的。因屯兵的地屬于官家,所以村名就叫“官地”。</p><p class="ql-block"> 從高處俯瞰神堂峪關是一座較大的城廓,西側從第二座敵樓分出兩道城墻,下到谷底經過內城關向東沿山脊而上,與北側長城相接形成一座較大,形狀與山型相依的城廓,可想當年神堂峪關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 公路旁官地長城段標志碑。</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屯兵城堡,是戍邊將士駐扎之地,為一方型小城,長寬各28米、高8米,占地6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神堂峪路口的標石。歷史上神堂峪為京畿要塞,修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屯兵城堡遺址完好,歷經滄桑的古長城,雄風猶存,山峰險峻,怪石天成。天然形成的瀑布、龍潭等自然景觀,還有各色民宿等游樂設施,組成了神堂峪風景區,是游客休閑、攬勝、度假的圣地,長城給這里帶來了勃勃生機。 </p> <p class="ql-block"> 今天走過了亓連關到神堂峪關段野長城,說它野是因為自明朝以后沒有修繕過,走過這段長城,見到了主體完好的十一座敵樓,這在自然生存的條件下是不多見的。讓我驚嘆,讓我震撼。盤踞在兩道峽谷和山頂上的長城氣勢磅礴,它沿著跌宕起伏的山巒,百轉千回,似蒼龍一飛沖天,又似蟠龍盤踞其間,在冬日無植被遮掩和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巍峨壯觀。數百年風雨、數百年滄桑。歲月在長城上留下了印痕,留下了殘垣斷壁,讓它變得蒼老,但唯一不變的是長城的風骨、長城的靈魂,還有長城永恒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乌拉特后旗|
曲阳县|
集安市|
灵武市|
合作市|
西城区|
巴林左旗|
保康县|
阿瓦提县|
邻水|
平顺县|
平利县|
车险|
新密市|
定兴县|
修武县|
台中市|
宁国市|
彰化市|
济源市|
镇坪县|
兰溪市|
崇阳县|
大竹县|
弥渡县|
恭城|
邢台市|
响水县|
蒙山县|
江孜县|
耿马|
卓资县|
呼和浩特市|
长沙市|
徐闻县|
沾益县|
青川县|
丹凤县|
彭州市|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