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涌泉穴</p><p class="ql-block">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處,按摩主治:高血壓、神經(jīng)性頭痛、小便不利、尿潴留、便秘、胃脘痛等。</p> <p class="ql-block">2、風(fēng)池穴</p><p class="ql-block">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發(fā)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常按摩風(fēng)池穴,可以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p> <p class="ql-block">3、鳳市穴</p><p class="ql-block">風(fēng)市穴在大腿部,大腿外側(cè)髕底上7寸的位置,也就是我們站立時中指指尖所到達(dá)的位置。按摩主治:目赤腫痛、頭暈、頭痛、呃逆等。</p> <p class="ql-block">4、攢竹穴</p><p class="ql-block">攢竹穴位于面部,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腧穴。按摩攢竹穴具有清熱明目、疏風(fēng)通絡(luò)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眼目、頭部病癥。</p> <p class="ql-block">5、中沖穴</p><p class="ql-block">中沖穴是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最后一穴,在手中指末節(jié)尖端中央,點刺中沖穴可用于治療中風(fēng)、中暑、昏厥等疾病。</p><p class="ql-block">按摩中沖穴具有通絡(luò)止痛、清心泄熱、開竅蘇厥等功效,可用于治療中風(fēng)、昏迷、中暑、昏厥、小兒的急驚風(fēng)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6、百會穴</p><p class="ql-block">百會穴主要是位于頭頂?shù)牟课唬碱^凹陷中,額切跡處。適當(dāng)按百會穴,能夠提升陽氣,調(diào)節(jié)大腦功能,對于治療頭暈和頭痛的癥狀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界處。</p> <p class="ql-block">7、太陽穴</p><p class="ql-block">太陽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保健穴位,位于頭側(cè)面,在眉梢和外眼角中間的凹陷處向后一橫指的位置,是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摩該穴位具有緩解疲勞,醒神醒腦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偏頭痛、降血壓、耳鳴、耳聾、失眠、眩暈、頸椎病等。</p> <p class="ql-block">8、角孫穴</p><p class="ql-block">角孫穴的位置在耳朵上,位于人體頭部,折耳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就是角孫穴,它具有的作用非常多,可以清利頭目、疏風(fēng)活絡(luò),還可以降濁祛濕、清熱消腫、散風(fēng)止痛等等。</p> <p class="ql-block">9、勞宮穴</p><p class="ql-block">勞宮穴位于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位置大約在握拳時,中指點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腦、清心安神。</p><p class="ql-block">按摩風(fēng)市穴可以治療下肢痿痹、濕疹、皮膚瘙癢、股外側(cè)皮神經(jīng)炎等病。</p> <p class="ql-block">10、太沖穴</p><p class="ql-block">太沖穴在足部背側(cè),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連接的部位,堅持對太沖穴進(jìn)行按摩,可以治療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治療感冒、耳鳴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疾病,還能起到養(yǎng)肝護(hù)肝的作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聊城市|
和田市|
淄博市|
苍溪县|
万载县|
开化县|
武邑县|
辽宁省|
岱山县|
连城县|
德清县|
屏东县|
牡丹江市|
石林|
雅安市|
彭泽县|
石阡县|
武清区|
阳曲县|
敦化市|
舟曲县|
常德市|
丰镇市|
卢湾区|
方正县|
密山市|
商城县|
玉屏|
宾川县|
辉南县|
平山县|
中阳县|
图木舒克市|
南平市|
怀化市|
鄂托克旗|
陆川县|
惠安县|
杭锦后旗|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