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富饒的徐霞客鎮(馬鎮),還有一座古橋-安樂塘橋。 古時馬鎮水多,且在江陰無錫兩縣之間, 境內低田蘆蕩散處,河浜水塘錯雜,是典型的澤國水鄉,周圍河網交織,水域寬廣,所以又是個古橋眾多的鄉間集鎮。 安樂塘橋在馬鎮與文林交界的唐家村的東側80米處,跨南北走向的湖塘河。安樂塘橋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1628---1644),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全長25米,孔徑為5.5米,橋寬為2.4米。橋拱圈為花崗巖構造,其余均為青石條石砌筑,具有明清橋梁特征。 在崇禎年代以前,湖塘河上只有在明宣德年間(1426-1435)建成的一座石橋,且建在湖塘河的北端。湖塘河兩岸居民通行很不方便,那時僅通過唐家村的擺渡船到河對岸。唐家村段為湖塘河最狹窄的一段,南北段的河面都很開闊,經過唐家村段的河水水流非常湍急。明朝崇禎年間,唐家村建有舜哲庵,庵主法名常廣。常廣僧尼看到擺渡船也經常出現險情,于是尼憎常廣有了造橋的想法并積極募建,橋造好了,橋名就取了“安樂塘橋”之名。據清道光《江陰縣志》記載:“安樂塘橋,跨湖塘河口。崇禎間尼常廣募建,乾隆八年(1743)唐舜哲修,同治九年(1870)署縣汪坤厚捐廉及撥公款重修。”1954年由當地鄉民唐寶銘(全國勞動模范)牽頭募捐資金再次修理。 安樂塘橋跨湖塘河,此段的湖塘河彎曲險阻,安樂渡橋正好位于湖塘河直角“弓”形的弓背上,過橋就九十度轉彎, 船只來往險象環生 ,故當地村民和船民有民謠:“船過安樂塘橋,不撞船撞船梢,撞了船頭還要撞船梢。” 安樂塘橋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橋下的湖塘河依舊是南北水道,橋經過風雨吹蝕已經瀕臨危險,雖然近期安樂塘橋又一次修繕一新,但早已不再正式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安樂塘古橋的南側20米處,水利部門在2010年已經建造了一處安樂塘橋排澇站水閘,居民的出行改為閘上通行,也使湖塘河安樂塘橋以北沿岸農田村落免受洪澇災害。 遠處便是安樂塘橋排澇站水閘。 安樂塘橋排澇站水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游戏|
涿鹿县|
黎平县|
吉水县|
肥城市|
吉木萨尔县|
衡阳县|
枣庄市|
湘潭县|
宣化县|
鲁甸县|
根河市|
准格尔旗|
衡水市|
丁青县|
景德镇市|
武乡县|
任丘市|
大冶市|
环江|
隆昌县|
吴桥县|
措勤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绍兴县|
韶山市|
皋兰县|
德惠市|
乌拉特前旗|
阿拉善右旗|
大化|
陕西省|
武冈市|
汝州市|
贵阳市|
金阳县|
通山县|
红桥区|
虹口区|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