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原名“啟蟄”,后因西漢景帝名劉啟,為避諱而改稱“驚蟄”。驚蟄在公歷3月5日和6日交節,今年在3月6日。驚蟄時節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應節而至,萬物復蘇;春雨隨風潛入,百花始放。大地更換春裝,生氣盎然。我國一些地方郵政部門刻制的相關郵戳,借助于春雷、細雨、花卉、蟲鳥等元素,形象地展示了驚蟄的節氣特征。 我國香港特區2020年2月4日發行《二十四節氣—春》郵票,其中第3枚即“驚蟄”。票型為半圓形,兩枚顛倒橫聯印刷,形成一個圓。票面中山巒、樹木、松鼠、蝴蝶、飛鳥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既表現了萬物萌動的生機,也體現了乍暖還寒的料峭春意。造型、圖繪新穎別致,深得郵人喜愛。 古人描繪二十四節氣氣候特征有“三候”之說,驚蟄的“三候”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到,桃花率先開放,《詩經》贊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帶給人春的信息,春的溫暖。我國2013年3月16日發行了《桃花》特種郵票12枚,下面是其中的兩枚: 倉庚就是黃鸝,也即黃鶯。《禽經》說:“倉鶊,黧黃、黃鳥也。”晉張華注:“今謂之黃鸝,黃鶯是也。”黃鸝是鳴禽,以昆蟲為主食。驚蟄之后,昆蟲繁衍,黃鸝食物充裕,格外活躍,鳴聲洪亮悅耳。徐志摩有一首《黃鸝》詩,前幾句說:“一掠顏色飛上了樹。/‘看,一只黃鸝!’有人說。/翹著尾尖,它不作聲,/艷異照亮了濃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我國1982年9月10日發行了一套《益鳥》郵票,第3枚即我國常見的一種黃鸝——黑枕黃鸝。 至于“三候鷹化為鳩”,則有誤有實。古人云:“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說鷹、鳩互相轉化,當然是荒謬的。但這里說的“鳩”,實指布谷鳥,亦即大杜鵑。《益鳥》郵票的小型張描繪的就是大杜鵑。驚蟄時節,漫山遍野布谷鳥“布谷、布谷”的叫聲,讓人們據音聯想,感覺布谷鳥是在敦促自己收拾農具,準備春耕。 二十四節氣跟農耕文化息息相關,驚蟄意味著春耕的開始。農諺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我國2015年2月5日發行的《二十四節氣(一)》郵票第3枚“驚蟄”的主圖,反映的就是驚蟄時節農民馭牛耕作的情景: 1999年3月16日我國發行的《漢畫像石》郵票第1枚《牛耕》則是古人的春耕圖。 驚蟄又有吃梨的風俗。驚蟄時節,溫差變化還比較大,天氣干燥,吃梨可以潤肺生津,預防咳嗽。又一說,“梨”諧音“離”,吃梨寓意遠離害蟲,遠離疾病。上海郵政部門2018年刻制一枚郵資機宣傳戳,圖案即取材這一風俗。 驚蟄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愿人們辛勤耕耘,迎接明媚的春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台湾省|
四会市|
奉节县|
兴国县|
中西区|
那曲县|
夹江县|
三原县|
惠东县|
什邡市|
高青县|
安远县|
历史|
河北省|
安新县|
通河县|
出国|
沧州市|
阿尔山市|
灌南县|
故城县|
长白|
宝鸡市|
怀集县|
东乡|
留坝县|
丹巴县|
宜都市|
威宁|
项城市|
读书|
丰宁|
瓮安县|
田阳县|
砀山县|
文化|
鄢陵县|
抚远县|
广安市|
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