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第七天 柳州—巴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2023.2.17</b></p> <p class="ql-block">今日行程:柳州—巴馬長壽村—百魔洞,入住巴馬縣城。</p> <p class="ql-block">早上在酒店用過早餐(自助餐)便一路奔中國長壽鄉巴馬了。</p><p class="ql-block">柳州到巴馬鄉約320公里,驅車需要近4小時。中午飯就讓大家在高速服務區用餐。服務區的名字我沒記住,只有快餐米飯和包子,看著飯菜品相激不起味蕾,大多數人選擇了吃泡面,我就隨大流了??</p><p class="ql-block">先介紹一下巴馬長壽村吧。</p><p class="ql-block">據資料,巴馬瑤族自治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山區縣,是世界五個長壽村之一,位于南寧以西250公里。這里的長壽老人之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該縣有1958位80至99歲老人,69位百歲以上的壽星,其中年齡最大的135歲,每10萬人中有百歲以上長壽者30.8人,居世界第一。難道這里的山水和空氣可以使人長壽嗎?我們去實地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巴馬長壽村</b></p> <p class="ql-block">下午14:00左右到達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平安村的巴盤屯,全屯住戶110戶,人口515人,都是壯族。百歲壽星有7人,占到總人口的1.359%。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七就是長壽之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長壽村的停車場在盤陽河右岸,盤陽河左岸依山而建的密密麻麻的白色樓房便是長壽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巨型摩崖石刻“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摩崖石刻福壽組合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福壽組合字,源于網絡。</span></p> <p class="ql-block">長壽村后山的福壽山上,修鑿了兩處特大摩崖石刻,一處為高70余米的“壽”字,這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字摩崖石刻了。另一處為“福壽”兩字合在一起,高達88米,寬達100多米,壽字寫在福字的中間,寓意福中有壽。由岳方順先生題寫,據說岳先生是岳飛的后人。</p><p class="ql-block">目前這兩處特大型石刻,已成為長壽村乃至巴馬的新地標。</p> <p class="ql-block">從盤陽河右岸走過這座小橋,便進入長壽村。</p> <p class="ql-block">村里唯一的一條不太長的街幾乎就是長壽村的全部了,沿街都是售賣當地特產的商鋪,長壽村已經很商業化了。村里還標出探訪百歲老人家的路線圖,游客可以去拜訪交談,老人也欣然接受游人的小紅包(5一10元即可)。</p> <p class="ql-block">巴馬特產香豬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其個頭很小,烤香豬也成為長壽村的特色美食。村里有多處售賣攤點,現烤現賣,價格也不菲。</p> <p class="ql-block">村前的盤陽河如村子的城墻,巴盤屯人用這道不經意的天然屏障,完好地保留了恬淡安逸的生活環境,使小村鐘靈毓秀,樸素端莊,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長壽村的自然環境確實很好,依山傍水,有國際權威人士稱"巴馬是人間遺落的一塊凈土",這使得巴馬名聲大振,巴盤屯也被人們稱為長壽村。</p><p class="ql-block">于是,商人們看準商機,租用村民宅基地投資建房,一棟棟公寓拔地而起,用于出租。如今長壽村已成為廣西最熱門的景點之一,使巴盤屯從僻靜的山村變成了逐漸商業化的旅游景點,到處都是廣告、推廣等。</p> <p class="ql-block">專家們研究巴馬人長壽的環境:</p><p class="ql-block">空氣:巴馬空氣的負氧離子濃度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萬到5萬個。</p><p class="ql-block">泉水:巴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可以說,水是巴馬最突出的亮點。當地人說,巴馬的山泉水,你從山洞里打出來,放上一年,水也不會變質。</p><p class="ql-block">地磁:有科學考證,人們生活在恰當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身體免疫力強。巴馬地磁比其他地方高,因為巴馬有一條斷裂帶,切過地球地幔層。來巴馬旅居的朋友,會感覺到在巴馬睡眠很好,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盤陽河右岸停車場,岳方順題寫的“仁德者壽”石碑,意為道德崇高者,懷有仁愛之心,胸懷寬廣的人容易長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打卡留個紀念吧</span></p> <p class="ql-block">在長壽村走了一圈,我以為,長壽沒有什么秘訣,生存的環境固然很重要,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諸多因素的影響才是關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百魔洞</b></p> <p class="ql-block">百魔洞距巴磐屯不遠,位于巴馬縣甲篆鄉坡月村西側,為壯觀的石灰巖溶洞,其以恢宏的穿巖、神秘的天坑、奇妙的巖霧與美麗的鐘乳石顯示出大自然的魅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的平均高度為80米,寬70米,主游路程4000多米,盤陽河從百魔洞下流過。</span>1987年,中國和英國的巖溶地質專家對百魔洞進行聯合考察后,一致認為:該洞集天下巖洞之美于一身。</p><p class="ql-block">走,我們進洞看看。</p> <p class="ql-block">百魔洞的水,據說巴馬的長壽老人絕大多數都飲用這里的山泉水。喀斯特地形的山泉水,保持著特有的清澈。據說這里的水有滋潤護膚的功效,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那桃鄉班交村長綠山的泉水,在當地被稱為“神仙水”,能治百病。</p> <p class="ql-block">這個石鐘乳打上燈光如同翡翠般</p> <p class="ql-block">百魔洞還是藏酒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百魔洞內主要景點有:孔雀迎賓、良田萬頃、金山猴王、杜甫吟詩等等。</p> <p class="ql-block">“包治百病”的百魔洞。這個地方是磁療區,據說百魔洞的地磁場強,通過磁療不僅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還能促進骨骼生長、降低高血壓,預防動脈硬化、防癌抗癌......所以,許多人慕名而來,每天進洞做磁療,甚至成為不少癌癥病人的救命稻草。有點神話了這個洞吧。</p> <p class="ql-block">洞口上方的石灰巖風化后形如一只孔雀,因而此景被稱為“孔雀迎賓”。</p> <p class="ql-block">百魔洞最令人叫絕的地方是中部的大型天坑:穿越地心,坐井觀天。天坑寬200多米、高100多米,天際弧線令人頭暈目眩。這里植被茂密且品種繁多,天坑中央的負氧離子濃度高達7萬個/立方厘米,就是一個養生的氣場圣壇。</p> <p class="ql-block">穿過天坑便是后洞。后洞是一大型巖溶洞穴,彩燈迷朦、乳石恢弘,有“巴馬香豬”、“珊瑚世界”、“奧運火炬”、“八戒探親”等數十處象形景點。后洞尤以神奇的巖霧以及高達50多米、疊置有巨型棕櫚片的石筍、石柱為罕見特色。</p> <p class="ql-block">洞內奇幻的色彩空間和迷離的燈光氛圍,各種精致的鐘乳石被渲染得如夢如幻,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感。</p> <p class="ql-block">探秘百魔洞,這里洞內有洞,洞洞相通,洞上有洞,巖洞之美,無與倫比,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洞內各種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栩栩如生,巧奪天工。</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百魔洞就是有魔性啊,洞中有天,有暗河,有富硒的泉水,有許多珍稀植物名貴中草藥(活化石桫欏),有氣勢恢宏的大型石鐘乳,有治療疑難雜癥的強地磁場等……集游覽、治病于一體的天賜寶洞,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出了百魔洞看到村民賣的水果很好奇。心臟果,也許是其形如人的心臟而得名吧。不去考究其口味和功效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在巴馬縣城的賓館,領隊介紹說巴馬烤乳豬最有名氣,可是我們沒找到,縣城夜市大排檔基本都是燒烤,不適合我。在一家小飯店點了一葷一素加米飯,葷菜是鴨掌炒酸筍,太合我胃口了,素菜是蒜蓉油麥菜。不錯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第八天 巴馬—靖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2023.2.18</b></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巴馬—百鳥巖—鵝泉—舊州,晚入住靖西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百鳥巖</b></p> <p class="ql-block">百鳥巖,又名水波天窗、延壽洞,位于巴馬甲篆鄉西北面的漠齋山下,該洞是個獨特的地下河溶洞,是大自然幾億年來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百鳥巖因洞內燕子棲集,蝙蝠掠飛,又名百鳥洞。盤陽河自吉屯白熊洞潛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p> <p class="ql-block">游客乘船欣賞著盤陽河的碧水和兩岸風景,緩緩進入洞中。洞口很像孔雀的眼睛,洞內沒有燈光,遠離洞口后里面漆黑,要靠導游手電筒打光。</p> <p class="ql-block">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各肖物類,水碧石凈,光環影繞,特別是伴隨著游船的前行,每隔兩三百米就有一個天窗而形成日光月色的光感效果,游人在光與影不斷變幻的時光隧道中,猶如經歷了“三天三夜”的神奇感受。</p><p class="ql-block">因進出此洞有“三明三暗”處,仿若“三天三夜”,故英國洞穴探險隊層由衷地感嘆在洞中探秘可體味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洞的盡頭有一塊 巨大巖石,裂痕石縫形成:“人、人、壽”三個字。</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通過視頻和導游的講解回顧一下百鳥巖吧。</p> <p class="ql-block">百鳥巖的成因主要是在地下河水對漠齋山不斷的溶蝕、浸蝕、崩塌的漫長過程中擴大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百鳥巖,先到靖西市安排住宿,用午餐。在主街道一家美食廣場,我和朋友點了有特色的竹筒飯:米飯用竹筒蒸,菜為排骨燒芋頭和菠蘿鴨塊,都很好吃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鵝泉</b></p> <p class="ql-block">午飯后我們去鵝泉游覽。靖西市到鵝泉景區只有十幾公里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觀景臺俯瞰鵝泉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鵝泉,是一口峰林谷地中的上升泉,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新靖鎮鵝泉村念安屯西,泉口屬巖溶溶洞,為較大的地下暗河出口。</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歸順州志》載:“鵝泉水在城西南十五里,世傳有楊媼于野外拾得二卵,以葦覆之出二鵝子,養之泉地,鵝攪水成潭,深不可測。”故日鵝泉。</p> <p class="ql-block">鵝泉又稱靈泉,“靈泉晚照”是明代皇帝賜封給鵝泉的一個特殊名號,贊譽其景色獨特,風光獨美,它位于中越邊境,為靖西市著名的八景之一,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景區里有十五孔橋、風雨廊橋、鵝泉傳說壁畫、怡心亭、蓮花步道、龍神廟、鵝泉泉眼、躍鯉橋等,都值得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鵝泉其實是地下暗河的出口,不是往上噴的,所以很難看到噴泉口。這里一共有三個噴泉口,水涌出后直接流入地下暗河。沒想到的是這條暗河居然是“亞洲第一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的發源地。</p> <p class="ql-block">鵝泉是桂林式山水的典型代表,但比桂林山水更加靈秀精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龍神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怡心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蓮花步道</span></p> <p class="ql-block">鵝泉四季不涸,清澈如鏡,周圍青山如屏,田園似錦。</p> <p class="ql-block">眼前這些世外桃源般秀美的田園風光,加上清澈見底的活泉水,這里稱得上“天然的小九寨”。</p> <p class="ql-block">15孔橋坐落在“鵝泉”下游,橋面橫跨由“鵝泉”沖刷的山澗兩岸,長橋臥波,氣勢壯觀。 十五孔橋歷史悠久,建于清代年間,長60米,寬1.5米,是鵝泉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15孔橋半圓形狀的橋孔與水中倒影相映成圓,宛如一串漂浮在水面上的珍珠項鏈,與倒影在水中的連綿群山、婆娑竹林景致融合在一起,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夕陽西下,村民牽著老牛在橋面悠哉地歸來,余暉灑落在橋面上,那定會勾勒出一幅田園牧歌畫卷。只是我們匆匆一游,等不到如此的天籟美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無人機航拍的鵝泉</span></p> <p class="ql-block">這個景點大家都很喜歡,可游覽時間有限,只能加快腳步走馬觀花溜一圈,離開時大家都意猶未盡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舊州古城</b></p> <p class="ql-block">舊州景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市區以南8公里,四面被喀斯特地貌群山層層環抱,古城在兩條河流的匯集處依水而建。</p><p class="ql-block">舊州風光旖旎,景區內文物古跡頗多,有文昌閣、瓦氏夫人點將臺、繡球風情街、壯音閣、千畝錦繡花海、望橋、明清時代建筑岑氏土司廟、張天宗墓園等景觀。</p> <p class="ql-block">來到舊州古城已是下午16:30,我們有約2小時游覽時間。進入舊州古城還需買門票,大家不等票買好都已經走進大門了,看來是前一個景點時間有點緊沒盡興,這個點得抓緊時間逛??</p> <p class="ql-block">繡球廣場,位于舊州古城正門前。繡球廣場的核心景觀是直徑為8.08米的繡球雕塑,也是舊州古城作為中國繡球之鄉的重要文化地標,寓意代表公元808年(唐朝元和三年)靖西正式建州定州府所在地為“那簽”(今舊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從古城正門一進來便是繡球風情街,依河而建,是舊州古城里最古老、同時也是當地百姓制作繡球最為集中的一條街。整條街道上方火紅的燈籠組陣排布,寓意“鴻運當頭”。每逢農閑日子,舊州古城滿街都是坐在門口縫制繡球。在這里,老式的磚瓦房,斑駁的厚木門,滄桑的青石板路,以及心靈手巧的壯鄉手工藝人,無不彰顯著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舊州古城自古以來制作傳統工藝品繡球就聞名于世,舊州街有5百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繡球,從七、八歲的娃娃到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都參加制作繡球,年產繡球30多萬個,被譽為“中國繡球之鄉”。</p> <p class="ql-block">瓦氏夫人故里。明代抗倭巾幗英雄瓦氏夫人 (1496-1555)的故鄉就在今天的舊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戲臺子</p> <p class="ql-block">文官武印。“文官武印”的傳統源自于古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土司自治制度——古代土司身兼行政治理和軍事駐守雙重職能,在封域內“行使文官職權,并使用武將帥印”的一種特殊現象。</p><p class="ql-block">根據這一傳統,后人便在河邊塑起此印,形成了“前有文昌,后有武印”遙相呼應之勢——“文官武印”寓意:文化昌盛,天下太平。</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下銜鵝泉河,背椅火焰峰,是廣西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之一。</p><p class="ql-block">文昌閣在舊州古城大門以東約1公里處,閣建在鵝泉河中的小島上,是—座四角型三層高的古閣,坐東朝西,閣高約15米,閣底面積約16平方米,其中二層、三層均有圓窗,可供游客眺望四面田園風光。</p><p class="ql-block">文昌閣建于清朝的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兀立水中,成為碧水帶和峰巒之間的點睛之筆,獨有風采,是古時文人墨客對月臨流、琴棋書詠之處。</p><p class="ql-block">文昌閣吸收天地靈氣,閣中供奉著文曲星和魁星,自古就是科舉時考生們必供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瓦氏點將臺正是“巾幗英雄第一人”瓦氏夫人明嘉靖三十三年出征江浙沿海抗倭前,回到家鄉歸順州征調、校閱俍兵,點將誓師的練兵臺遺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情定舊州,霧鎖鵲橋。</span></p> <p class="ql-block">“情定舊州,霧鎖鵲橋”的典故源于“水攔火焰峰”的民間傳說。相傳,舊州古時候有一座老藤橋,是村民外出勞作的必經之路,常有喜鵲聚集在兩旁的樹上嬉鬧。當地有一位善良又美麗的姑娘阿秀,每次經過藤橋遇到老人、幼童和負重的鄉鄰,她都會上前攙扶和幫忙。年輕的河神時常在水中看到樂于助人的阿秀,并被她的善良所感動,漸漸產生愛慕之情,于是每日化身成漁夫,在藤橋附近捕魚垂釣,還常常找各種合理的借口把捕到的魚送給阿秀,后來兩人常常相約老藤橋上,以山歌訴情,漸漸墜入愛河。后來有一天,天火襲來,落在舊州古城的后山之上,連綿的山峰瞬間燃起熊熊烈火,火舌向村莊迅速蔓延,百姓紛紛哭喊逃命,河神不忍無辜的百姓受苦,施法將衣帶畫作一條河流,攔在山腳下阻止火勢向村莊蔓延,隨后又施法吸取河水澆滅山火。后來,河神救黎民于水火的偉大功績感動上蒼,天庭允諾實現他的一個愿望。河神向天庭坦白了與阿秀的愛戀,并請求除去仙籍化身為人,與阿秀三生三世白首不離。最后,河神化身阿弟與阿秀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據坊間相傳,河神施法救火之時,老藤橋周圍水霧彌漫。景區內“霧鎖鵲橋”的位置,正是當年成就這段”仙凡之戀“愛情佳話的那座老藤橋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望橋,在古代是舊州古城的盼望之橋、盼歸之橋。如今,人們因為“望橋”諧音“旺橋”,所以把望橋視為希望之橋、興旺之橋。每逢佳節,人們都會到“旺橋”上踩橋,祈求“福旺、財旺、運道旺”的好彩頭。</p><p class="ql-block">古時候村中的男子跟隨瓦氏夫人出征抗倭,流水寄相思,每逢佳節,留守家中的老人、婦女和孩子時常會到石橋之上“望兒、望夫、望父”,盼望戰場上的親人早日平安歸來,久而久之,望橋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千畝錦繡花海。舊州古城東山腳下,綿延千畝的種植區內花卉、稻田、季節性花樹、觀賞性苗木錯落有致,因其形似一副色彩斑斕的巨幅壯錦而得名。分布有錦繡花海區、三生桃林、山楂樹之戀、丘比特之箭、七彩風車陣、蟾宮桂花林、紅妝楓林、不染蓮池“那”文化展示區(水稻種植區和拾趣采摘園)等花卉景觀。</p> <p class="ql-block">此季節正是油菜花、桃花、梅花盛開的季節,我們一下子就被這花的海洋所吸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看花賞花聞花和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舊州山水集靖西風光之大成,移步是風景,入眼皆是畫,這里被攝影家、美術家們盛贊為“采風創作的天堂”,確實當之無愧。領隊,時間給的還是不夠呀,仍然是意猶未盡啊。</p> <p class="ql-block">回到靖西市的酒店,我們又去了那家美食城,晚飯點了瘦肉粥和菠蘿炒飯,看著有食欲吧??我們吃的很可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麻江县|
乡宁县|
莱州市|
岳西县|
石门县|
江北区|
揭阳市|
和静县|
都江堰市|
塔城市|
井研县|
镇康县|
盐津县|
沐川县|
潜山县|
太保市|
平山县|
岳普湖县|
绥宁县|
当涂县|
永宁县|
商水县|
嘉兴市|
阳江市|
和顺县|
米泉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天津市|
淮南市|
澳门|
桦甸市|
鸡东县|
东光县|
会昌县|
清徐县|
清河县|
唐山市|
元江|
焉耆|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