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傳承美好,興旺家族(三次家族團拜會紀實)

楊靖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祖籍在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城關鎮楊家墕村,爺爺弟兄姊妹共五人,三男兩女。爺爺老弟兄三人中要數我們老二門家香火最旺,人氣指數最高。爺爺奶奶生了父親兄弟姐妹共八人,四男四女。大叔讀書最多,是陜北早期的革命進步人士,可惜身染頑疾,英年早逝;大姑由于家境貧寒,自幼賣給人家當童養媳,解放后她與封建婚姻決裂,從老家來到烏審旗七區(也就是現在的烏蘭淘勒蓋和黃淘勒蓋一帶)的區政府搞婦聯工作,與當時在烏審旗政府任職的大姑父相識相愛,結為伴侶。后因家中人口多,家務負擔重,無法從事經常下鄉搞外調的婦聯工作,才不得已調回旗里的商業系統工作,為烏審旗解放初期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后又同大姑父一同調往東勝,在商業系統工作多年后,又調往政府部門工作直到退休。在烏審旗工作期間,大姑將已經長大的父親和三叔拉扯到烏審旗,后來又分別安排他們去糧站和郵局做臨時工,慢慢轉正。早年,因老家連年鬧饑荒,為了活命,爺爺奶奶不得不帶著尚未長大的二姑、三姑和四姑逃難到宜川,在那里艱苦度日,期間又生了四叔。后來為了減輕生活負擔,就把十幾歲的二姑嫁給了韓城的一戶薛氏人家。可就是這樣還是不能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顧家的大姑又派三叔回去把爺爺一家人帶到了內蒙古,幾年后,老家災情有所好轉,思鄉心切的爺爺奶奶又重新回到米脂老家,不久奶奶就病逝了。三姑、四姑和四叔留在了內蒙古。從此,我的父輩們就在鄂爾多斯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存下來,相繼成家立業,開枝散葉,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今天這樣一個擁有五代人口的百人大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父輩都生長在舊社會,他們對來之不易的新社會非常珍惜,感恩共產黨和毛主席給于的新生活。他們各個誠實善良,勤勞樸實,待人寬厚,勤儉持家,孝敬長輩。爺爺病重期間,父輩們拋下家庭和工作,輪流回老家伺候爺爺,直到他老人家73歲離世為止,為我們做出了極好的榜樣。他們這輩人由于從小吃苦受累太多,積勞成疾,身體普遍欠佳,我三叔楊德茂很早染上頑疾,56歲就離開人世;遠在韓城的二姑楊芝珍59歲那年的大年三十病世;沒有福氣的父親楊德富也在完成子女成家立業的大業開始享福的時候不幸病逝,享年69歲;一年后,勞苦功高的大姑楊芝蘭也病逝了,享年74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影響下,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第三代人,繼承了父輩們優良的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雖然經歷了三年困難、十年動亂、上山下鄉、改革開放、下崗失業、計劃生育等各個特殊時期,但我們都頑強的挺過來了,歷練成為了生活的強者,我們各個尊老愛幼,無私奉獻,扛起了社會和家族的大梁。截止到去年年底,父親兄弟姊妹八人都在親人的照顧和不舍中已相繼離世,只留下四個配偶健在。現在,我們這一輩人大多數已退休,我們的第四代人都已成長起來了,他們各個學業有成,廣泛活躍在教育、醫療、公安、公路、電力、廣播、電視、通訊、交通、紡織、銀行、印刷、IT業等各個領域,成為各單位的業務骨干和技術尖子,為社會貢獻著各自的一份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減輕子女們的工作負擔和生活壓力,我們這輩人都樂此不疲的主動承擔起了贍養老人,幫助子女的后勤保障工作,為他們排憂解難,發揮余熱。我們第五代的孩子們也都各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正在茁壯成長。我們這個大家族之所以有今天,要歸功于我的大姑和大姑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就是我的大姑楊芝蘭和大姑父劉吉太。他們是我們家族的領路人,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有功之臣。我們家族能有今天,大姑、大姑父功不可沒,永存史冊,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的大恩大德,永遠感恩和懷念他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姑過七十大壽時的留影。白白凈凈,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大姑,您的高大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014年以前,我們沒有搞過專門的家族聚會,親戚們都是在各家的紅、白事業上聚首的,下面是我們家族幾次大的聚會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姑過壽時到場的四姊妹(大姑、父親、四姑、四叔)的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個物資匱乏,生活極其貧困的年代,爺爺奶奶克服困難,供大叔、三叔和三姑讀書,我的父親因耳疾和貧窮放棄上學讀書的機會,和爺爺一起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力大無比,什么苦和累都能扛下來,千方百計的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供哥哥和弟妹上學,抽空還去掃盲班讀書認字。他和大姑雖然沒有上過學,但他們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強烈的學習欲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促使他們埋頭自學,勤學好問,進而攻克一個又一個文字堡壘,在生活和工作中揣摩和認識了好多字,不但能讀書、看報,還會寫好多字呢,真是了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所有人中,大姑的負擔最重,一邊上班工作,一邊還要顧及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自己有四個孩子,還要拉扯弟弟妹妹和親戚們,尤其是大姑父被打成走資派隔離審查的那些段時間,她的日子就更難了,年幼的大姐成了她的得力助手,為她分擔一些家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和爸爸、大弟在東勝參加大姑七十大壽時的合影。沒想到三年后,我的父親就病逝了,次年敬愛的大姑也病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諸多原因,導致父親兄弟姊妹八人沒有留下一張完整的全家福,除了上面那一張外,我在自家現有的相冊中又找到了下面這張照片,三姑楊芝英、四姑楊芝清和四叔楊德山的合影。他們仨是父親家年齡最小的三個弟妹,原以為他們可以陪伴我們很久,沒想到意外來的太突然,最小的四叔在2016年8月的一次外出途中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年僅64歲。去年三.八節那天,白天還忙著請客的四姑,卻在當天夜晚,因突發心臟病離開了我們,年僅73歲;移居寧夏的三姑也在去年十二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撒手人寰,享年80歲。三姑是父親兄弟姊妹中最長壽的一位了,知道她身體欠佳,我們還正合計著等疫情過后去看望她老人家的,不料她卻等不上我們突然走了。我們本應前往吊唁,送她最后一程,可當時大家都感染了可惡的新冠病毒這種傳染病,誰也無法前往,就讓她老人家那么簡單而低調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千古遺憾。三姑的辭世,意味著父親兄弟姊妹八人已全部作古,成為歷史,把我們這一輩人一下子推上風口浪尖,到達了家族輩數的最前沿,開啟又一次新的家族輪回。希望我們這代人能比我們的父輩們活的更好、更長久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親大叔楊德昇去世的早,妻兒下落不明,聽說也都早已離世,他的墳頭因沒有立碑,經過幾十年風霜雪雨的侵蝕已經變的無法辨認。得知這個消息之后,我們幾個侄兒侄女主動出資委托老家的楊德明大叔(我大爺爺之子)在清明節為大叔立了碑。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當時沒能回老家給大叔和先祖們上墳。大姑生前有個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回老家看看,看看那里的父老鄉親,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可是她病了,身體不允許她再回故里,就這樣帶著遺憾走了。2014年的春末,我們內蒙一行人在大姑父的率領下回老家為大姑還愿,回老家親眼目睹我們給大叔立的碑,并祭拜了老楊家的祖墳,給所有的楊家先祖們燒香磕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這個照片是我們在老窯洞前與親戚們的合影。中間抱孩子的那兩位老者,是我們的德明大叔和大嬸,現在大嬸也去世了,他們這一輩人就剩下德明大叔一個人在老家在為先人們守靈,在老窯洞里度余生。為了不再留有遺憾,我們計劃著在近期組團再回一次老家祭拜一下楊家的先祖們,順便探望尚還健在的德明大叔和那里的親戚們,希望我們的計劃能早日成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以內蒙親友團為主的一張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回去忙前忙后招呼我們的主要是父親的姑舅弟弟高建強四叔,他是老姑家中最有能力的一個兒子,為家里做了不少好事。我們一行人回去的接待工作都是他一手操辦的。從上墳到食宿,他都安排的妥妥貼貼,周到有序,還熱情的領著我們參觀了米脂的一些名勝古跡,時時刻刻背著沉重的照相機為我們攝影,這次回去的所有照片都是他親自拍攝的,可惜沒有一張照片里有他的身影,請大家就去2023年的團拜會照片去找他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們在高英四叔招待晚宴上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內蒙古的我家親戚現大多數居住在東勝,只有三姑家和我媽家在外地。三姑先在東勝罕臺廟居住,后來舉家搬遷至寧夏。我媽家一直在烏審旗,所以每年過年我們兄弟姊妹都要回家跟父母過年,父親去世后,身體尚好的母親一直獨居至今,兩個妹妹隔三差五去照顧,我們逢年過節也經常回去看望。所以對于在東勝的長輩,每年過年我都是從烏審旗回到東勝后再去一一拜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幾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愈演愈烈的快節奏生活,春節前后的家族團拜會也悄然興起,而且蔚然成風。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值得提倡和發揚光大,因為它不僅大大解放了勞動力,還增強了親人之間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也推動了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節約了能源,降低了能耗,減少了浪費。在2014年春節前夕,我也有了搞家族團拜會的想法,與幾個掌事人一商量,大家都拍手叫好,讓我大膽去做,費用由我們這一輩人平攤。于是,我就說服媽媽和姊妹們都來東勝過年,在2014年的大年初一搞了一次別開生面、豐富多彩的家族團拜會,邀請在東勝的所有親戚參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次準備充分,場面宏大,形式多樣、氣氛熱烈的家族聚會,宛如一個小型的家庭春節聯歡會。早在一個月前,我就開始策劃上了,從節目的選編,到用具禮品的準備,再到文字的醞釀和會場的布置,無一不得考慮周全,一個活動方案著實花費了我大量時間和精力,領會到了當一個編劇和導演的不易。大年初一這一天我們終于準備就緒,讓方案付諸實施,而且一舉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些照片和視頻去重溫那些的精彩瞬間,感受美好的往日時光吧!</span></p> 2014年(馬年)春節家族團拜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們第一次家族團拜會的全家福。你看大家各個喜上眉梢,笑臉盈盈,是多么的幸福和開心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我的侄女楊俊,有她主持那次的家族團拜會,真可謂是游刃有余,錦上添花。因為她是我們地方電視臺的一名主持人,是我三叔家的大孫女,當年的大姑娘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規模大小,足足有五大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團拜會一開始,在歡快的樂曲聲中,老人們在子孫的攙扶下一一走上舞臺,主持人一一播出了我為七位老人量身定做的頒獎詞,為老人們獻上鮮花、禮品和祝福的紅包,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慰籍他們那顆歷經坎坷、飽經風霜的心靈。這是當時接受晚輩跪拜禮的七位長輩,在世的父輩中只有遠在寧夏的三姑缺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大姑家的子孫們在行跪拜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近花甲的哥哥、姐姐、嫂子、姐夫們也像孩子一樣跪拜領紅包,動作不到位的還有人監督施壓,引來陣陣歡聲笑語,場面好不熱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我們家和三叔家的子孫們在行跪拜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四姑家的子孫們在跪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爸爸的姑舅哥哥杜鴻田二叔家的子孫們在行跪拜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姑大姑父仁義,不但拉扯自己的親姊妹,當老家來的親戚求在他們名下時,他們也會盡一己之力去幫助,熱心的幫他們找工作、找對象。這樣,一家只要出來一個,就可以再去拉扯自己其他姊妹弟兄。我們的百人大家族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所有人都對大姑大姑父抱有感恩之心,他們在世時,一有時間我們就帶著他們喜歡的禮品去探望他們,和他們聊天、敘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圖中這個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就是我們敬愛的大姑父劉吉太老先生,他是我們鄂爾多斯公安和政法戰線上的一名老前輩、老領導。他性格溫和,心地善良,清正廉潔,公正執法,在廣大民眾中享有極好口碑和良好盛譽。曾任烏審旗檢察院檢察長,伊盟檢察院副檢察長,伊盟公安處副處長等職,84年離休后享受地市級代遇,并榮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是全鄂爾多斯唯一獲全國公安系統金盾紀念獎章的得主;還先后兩次獲抗戰勝利60周年、70周年勛章榮譽,為我盟的公安、政法系統做出了突出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休后的前十幾年他是快樂的,每天規律作息,看書讀報,散步下棋,生活的很充實,還有大姑的精心照顧和陪伴。大姑去世后,他雖然有兒女們的陪伴和照料,但他內心是孤獨的,話語少了,活動也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他參加的唯一一次團拜會,兩年后他因意外摔倒而與世長辭。雖然他很高壽,享年96歲,但我們都不舍讓他走,希望他活到100歲,為他舉辦一次盛大的百歲壽宴,想讓他長命百歲,可遺憾的是,這一天我們終究沒有等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間這位紅衣老人就是我的媽媽艾玉芝女士,她聰慧耿直,剛強獨立,待人真誠,不欠人情,是我家的當家人。現在雖然年事已高,也不給兒女找一點麻煩,自食其力,辛勤勞作,她一會兒飛針走線做女工,一會兒養花種地干農活。木匠、鐵匠、油匠、泥瓦匠,她樣樣敢當,把自己的小院打理的滿目蔥郁,碩果累累。現在九年過去了,媽媽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可她仍不服老,還在不停的折騰著,希望她永遠健康,繼續折騰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畫面中間這個紅衣老者是我的三媽常振蘭女士,她心地善良,勇于擔當,顧全大局。四叔的工作就是當年三媽幫他找的,她把本應屬于自己的工作讓給了待業在家的四叔。三媽還是一個心靈手巧,非常勤勞能干的女強人,做的一手好針線和一手好菜,當年東勝街頭的“老字號拼三鮮”就是三媽一手創建的。三叔不善家務,又因病早逝,家里的大凡小事,所有負擔都落在三媽一個人瘦小的肩膀上,他含辛茹苦把四個子女扶養成人,又為他們成家立業。更為不幸的是,她經歷了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的人生三大不幸后,仍然能堅強面對生活,與命運抗爭,從那滿頭的烏發里,你能看出她當時已經是75歲的老人嗎?現在九年過去了,我媽已經滿頭白發,可同齡的三媽還是黑多白少,老人家那開朗的性格和家族遺傳叫人不得不服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畫面中的三位長輩分別是四媽王彩云、四叔楊德山和四姑父武貴小。中間的這位是我的四叔,他是父親八大姊妹弟兄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他心靈手巧,勤勞節儉,好像沒有他不會干的活,裝修家從來不雇人,都自己干,連他結婚用的家具都是自己打的。他在世的時候,我家的很多修理活大都是他來做,比那些只換不修的專業修理工要強一百倍。就是這樣一個人才,只因生不逢時,家境貧寒而沒能得到良好教育而未成正果。更讓人可惜的是,剛剛64歲的他,急急忙忙的剛把小女兒嫁人,他就突然撒手人寰,駕鶴西去了,讓我們痛心不已,遺憾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弟兄們頻頻舉杯,開懷暢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輩們紛紛來到長輩桌前,敬上祝福的美酒,愿他們永遠健康、平安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老姊妹們聊的多開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畫面中有三媽家的女兒和兩個好兒媳。現在跟我說話的這位就是我三媽家的女兒,我的小姐姐。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兒,她應該很受寵,可她沒有,因為她是家里老大,自幼她要為三媽分擔家務,照顧生病的三叔和年幼的弟弟們,沒少吃苦。現在三媽已老,家里的事主要都落到她和弟弟身上。她顧不得自己患病的身軀,除了照顧患病的丈夫外,還要跑路照顧老媽和上學的孫子,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真是太辛苦了!衷心祝愿她健康平安、幸福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們在敬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姑的大兒媳,我們的桂花大嫂(中間、黑衣)在敬酒。有福的智建大哥自從娶了這個精明能干的大嫂之后,啥事不用管,啥心不用操現在人家兒孫繞膝,幸福美滿,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要感謝他的好二舅我的爸呀,是父親當年為他倆牽的這紅線,成全了這樁婚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大弟因事未能參加,其他四人全部到位。這是我的弟妹們在給親戚們敬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姑父拉扯來的兩個侄兒占全和占元的妻子,看這倆妯娌笑的多么甜蜜,多么開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熱熱鬧鬧,其樂融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已經成長起來的下一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聲聲:大姑過年好!大姑辛苦了!叫的我心里暖洋洋的,喝了孩子們的敬酒,心里感覺像喝蜜一樣甜。此時此刻,所有的付出都覺得特別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姑和大姑父的孫子孫女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叔家的子孫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的弟妹和孩子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總導演的我,那天特別忙,都沒顧上和弟妹們一起給親戚們敬酒,只能自己抽空去敬酒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姑家的孫女和外孫女在跳拉丁舞,看看小姐妹倆的穿扮就知道她們有多重視、多專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姑家的大女兒妹妹在獻歌,我這妹子美麗又能干,媽媽不在了,她擔起了做老大的責任,把弟妹和老爸都照顧的妥妥貼貼,處理事情井井有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小弟楊建軍在獻歌。這次聚會他們一家四口全到位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叔家的小女兒莉莉高歌一首,這可是專業水準,人家在大學里就是學聲樂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大姑家的孫女婿在獻歌,皮膚科大夫唱起歌來毫不含糊,也是杠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來比劃我來猜”,這個游戲太難了,把我的能人兄弟楊二毛搞得一頭霧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手舞足蹈,絞盡腦汁,還是不如人意。年輕人對這個游戲也是煞費苦心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這些不同年齡的人們,玩起口體合一的下蹲游戲來是一樣的童趣十足,開心快樂。蘿卜蹲說成草莓蹲,那就要淘汰了,猜著沒?這個游戲最后的勝者居然是那個小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間站著的那個大個子,是四姑家的寶貝兒子軍軍,從小嬌生慣養的他,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每天玩性十足,不問他事,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雖然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可他有父母和姐姐罩著,還娶了一個賢惠善良的好媳婦操持著家務,他每天不用操什么心,只關心他的幾十只鴿子的事宜。可是自從四姑離世后,這個大男孩好像一夜間長大了,擔起了一個男兒應有的責任,變的成熟了許多。相信他以后一定會同姐姐妹妹一起,照顧好父親,處理好自家一切事物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一組,活潑開朗的四姑也上場了,而且成績不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鑼鼓起,繞凳跑。四個凳子五個人坐,就看誰機靈了。“搶凳子”這個游戲搞得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哄堂大笑,樂的前仰后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鼓點停,人落座,有人擠在倆座間。出局,撤凳,開始下一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概這就是王者風范吧!別看我這侄女人個子高,可搶起凳子來一點也不含糊,屢屢得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鑼鼓敲起來,秧歌扭起來。看看我們的米脂婆姨們,在老將三媽和四姑的帶領下,扭起了歡快熱鬧的陜北大秧歌,那一招一式是多么的正宗、地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我們親愛的四姑扭的多專業,笑的多燦爛!是那天當之無愧的舞星。那時的四姑才六十出頭,她平時就是廣場舞隊伍中的積極分子,經常跟老姐妹們外出演出,大家手中的花扇都是由她提供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三媽和四姑的帶頭下,四媽、四姑父、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們也都坐不住了,紛紛上場,他們一看就會,毫不示弱,步步都踩在鼓點上,好紅火、好熱鬧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吧,不管男女老少,胖瘦高矮,人們猶如一個彩色的舞龍在擺動,此時會場已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把午會推向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大妹也上去了,雖說不是很專業,但走個“十”字步還是可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人們的氣場太強大了,在他們的感染下,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的小輩們也坐不住了,都扭起來了!場面太熱鬧,氣氛太熱烈,這才是年的味道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幾個視頻片段,供大家欣賞。</span></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俊俊祝開場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家族領導人,新建哥在做熱情洋溢的新春祝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給老前輩們獻花、祝頒獎詞,并頒發紅包和禮物。由于這個內容分布在兩個視頻中,受時間所限,沒能把最大功臣獎的獲得者大姑父的頒獎詞播放出來,有點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族功臣獎獲得者,94歲高齡的大姑父在發表暖心的祝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能歌善舞的女中豪杰,我的三媽在獻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聰明美麗,精明能干的大妹進玲在獻歌。她雖然生在內蒙,長在烏審,但唱起陜北民歌來還是蠻有韻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搶凳子游戲特別好玩。你看,一把年紀的智建大哥和鐵英兄弟也玩的不亦樂乎,孩童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蹲游戲正在進行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馬年里,請所有屬馬人上臺表演與馬有關的動作,拿禮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陜北大秧歌扭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2014年家族春節團拜會足足持續了四、五個小時,大家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分享了快樂,也收獲了親情和祝福,晚會在歡快的樂曲聲中拉下帷幕,大家戀戀不舍的告別親人,緩緩離開會場。這次家庭聯歡會在沒有彩排的前提下,能取得如此成功,除了我這個總導演的努力之外,還離不開幾位年輕人的大力協助和所有與會親戚的積極參及配合。最后,我要感謝為這次聚會做出貢獻的主持人俊俊,攝影師琪琪,游戲設計師佳佳,電腦打印師博博,會場布置員莉莉、園園、蓉蓉等晚輩們,還有我們的七位長輩和所有參會的親戚朋友們,沒有你們的傾心協助和大力配合,就沒有這次團拜會的圓滿成功。謝謝你們,永遠愛你們吆!</span></p> 2022年(虎年)春節團拜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的正月初十,我們把83歲的老母親從烏審旗接到我家,大家聞訊后紛紛表示要前來拜訪,為了讓老母親休息好,也不想給大家找麻煩,耽誤大家的時間,我臨時起意,乘勢邀請在東勝的所有親戚組織了一次簡單而熱烈的團拜午宴,除了少數上班的和有特殊情況的之外,我們這一輩人能來的都來了。距上次團拜時隔八年,親人相見格外親,大家各個滿面春風,笑容可掬,相擁而泣,親熱的打著招呼。血濃于水,這種留在骨子里的血脈關系是所有人際關系中最直接、最牢固的,無論世事如何變幻都無法改變,是人世間任何關系都無法比擬和超越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與會人員基本到齊之后,我組織大家先拍下這張寶貴的全家福,留給未來的回憶。遺憾的是,上次的老人團已經由七人減至五人,照相的只有四人,四姑父也因事缺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照片上看,到場的四位長輩身體健康,慈祥富態,和藹可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我的稱呼大家就知她們是什么關系了,左起:四姑、媽媽、三媽、四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愛美的姐妹們紛紛起身,與四位長輩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生姐和京京姐,只比我四姑小一歲,由于年齡相近,有共同語言,平時他們來往很密切。你看生生姐照相時還緊緊依偎在四姑身旁,笑容滿面,多么親啊!誰能料想,這些照片盡是四姑跟我們的永別照,聚會二十多天后,她就因突發心臟病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又過兩個月后,厄運又一次降臨在可憐的生生姐身上,她在七年喪偶的孤獨中又痛失了相依為命的獨生子,成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讓她無法走進正常人的生活。快一年了,她還沒有從失去愛子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受不了熱烈氣氛的刺激,無法面對親人團聚的場面,所以在今年的團拜人群里沒有看到她的影子。我們衷心的希望,時間能療愈大姐的傷痛,讓她堅強的走出困境,重新走進我們這個溫暖的大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拍過全家福大家依次落座,由我宣布團拜午宴正式開始。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大家推杯換盞,頻頻舉杯,互相送上美好的祝福,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歌聲不斷,美酒助興,場面宏大,氣氛熱烈,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家人圍坐在一張大桌上,團團圓圓,其樂融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個角度的圓桌家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位長輩在接受晚輩們的敬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位站立的男士就是我們家族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領導人,我大姑的次子新建哥哥,他剛正不阿,做事果斷,公私分明,頗有大姑父的風范,多年的領導生涯讓他練就了一副好口才,講話那是感情飽滿,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啊!親戚們無論誰家辦事都要請他去當代東,這個場合他必須講兩句。此時他正在發表新春祝辭,為大家敬上代表所有祝福的美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聚會都少不了幼兒教師小妹莉莉的歌聲,與八年前相比她豐滿富態了許多,因為她已完成從少女到少婦的身份轉變,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你看我們家族的第五代小弟弟也能登臺亮相了!這是三媽家的小重孫子在表演節目,希望他們這一代人快快長大,傳承美好。</span></p> 2023年(兔年)春節團拜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的春節,是極其特殊的,大疫三年,今年第一次放開了疫情管控,90%的人在春節前夕都感染過新冠病毒了,人們積壓了三年的情感終于在今年一下子釋放了出來,好多家庭在春節期間上演了團圓大片,過了一個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的春節。你看吧,大街小巷,禮花綻放,鞭炮齊鳴,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好不熱鬧。可我們這個家族有點特殊,因為我們健在的四位老人中,有三位一直沒有被病毒感染過,為了他們的健康,我們取消了每年例行的拜年活動,以小家為單位各自過年,直到正月二十八疫情基本退去,我從老媽家回來之后,才和幾個家族骨干成員商量組織了這場簡單的團拜會,了卻大家的相互思念之情。為了讓大家都有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我們這次采取每人100元的AA制消費,多出的費用由我們四個發起人平均承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在開席之前,與會人員基本到齊后,我組織大家拍下的一個全家福。這次聚會少了我們的四姑,但卻多了一個遠方貴客,讓我們感到欣喜若狂,遠在米脂老家的高建強四叔(父親的姑舅弟弟),在家族群里聽到我們要搞團拜的消息后,主動驅車專程趕來參加我們的團拜會,為我們帶來了米脂的干爐、果餡、碗托和小米等特產,使我們的餐桌更加豐盛。值得一提的是,在團拜會后的第二天,四叔不辭辛勞跑了兩個墓地,專門去祭拜了他的五位已故哥哥姐姐的亡靈,為他們點燃紙錢,獻上祭品,寄托哀思。這份深情厚意令我們所有人為之感動,難以忘懷。在這里我要衷心的感謝有情有義的四叔,道一聲:四叔謝謝您!四叔您辛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爺們場(喝酒席),這位站立的是我的親叔伯弟弟,三叔家的次子二毛兄弟,他也是我們家族的又一個大能人,在商場打拼大半生,戰功赫赫,出手不凡。他誠實穩健,見多識廣,樂于助人,熟知紅白事禮儀,家族中無論誰家辦事業,都少不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總管一職非他莫屬。這次聚餐的酒就是他提供的,不知是酒好還是人的精神爽,十幾斤酒下肚,居然沒有一個喝醉的,真是奇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老人和女人場,無論杯中是酒還是水,喝下的卻都是濃濃的情和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四叔在為到場的三位老人(三媽、四媽、四姑夫)敬酒。大家紛紛詢問我媽為什么沒來,我跟他們解釋:一是媽媽沒陽過,我們還想繼續保護她;二是爸爸去世已有23年了,媽媽過慣了一個人的清靜生活,不喜歡人多熱鬧的場合。她不愿意來我們也不強求,她覺怎么好就怎么來,讓她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過她喜歡的的日子為好。我這么一說,通情達理的親戚們都理解了,大家說有機會一定去烏審旗拜見她老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的家族團拜四姑父因事未能參加,今年的聚會他來了,可是我的四姑卻永遠的走了,再也回不來了!我媽和我三媽的喪偶之痛已經被時間這劑良藥慢慢撫平,而四姑父和四媽還在喪偶之痛中掙扎,每當看到親人,他們都要流下難過和和后悔的眼淚。一向不勝酒力的四媽,這次也破天荒的喝起了白酒,實在喝不下去的時候,大哥般的四姑父便主動起身救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四媽在慰問我們的三位老哥、老姐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頻頻舉杯,聲聲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道門隔不住兩大桌,一家人道不盡骨肉情,舉杯暢飲,祝福不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我媽和兩位妹妹沒有來,大弟專程從薛家灣趕來相聚。這是我和兩個弟弟為親人們敬上飽含濃情的美酒,祝長者長壽,吾輩安康,晚輩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 父親的姑舅哥哥杜鴻田二叔家的子女們在敬酒。當年大姑把貌美如花的京京姐,介紹給了坦誠帥氣的建新姐夫,沒想到他們成家后,又把自己的三個弟弟妹妹從老家陸續拉扯上來,現在發展成為有著三、四十號人口的大家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副處級干部的姐姐和姐夫在給長輩們敬酒。親戚們都說,明花姐特像我大姑,待人熱情,通情達理,精明強干,深明大義,勇于擔當。從她身上我們能找到許多我大姑的影子,特別溫暖。加上正直善良、體貼入微且熱情好客的的廣良姐夫相助,更是好上加好,錦上添花。親戚們都愿意跟他們來往,他們家是親戚們到訪最多的溫馨家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老家四叔在給同他年齡相近的晚輩們敬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受眾親戚委托,我們姑舅三姐妹代表晚輩們給長輩們敬上美酒,送上祝福紅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給高建強四叔敬上美酒,傾聽四叔講述老家的那些人和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宴結束后,我們幾個有時間和精力的人又陪四叔吃了晚餐,安排他和大弟入住酒店,第二天吃過早點后,一部分人又陪四叔去上墳,中午又請親戚們到我的新家做客,晚上幾個熱心人又移居明花姐家繼續喝酒聊天,四叔和大弟就下榻在明花姐家,第二天一早我和二哥又去姐姐家為他們送行。隨著遠方貴客的離去,這次聚會宣告正式結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就是我們家族三次大的聚會紀實,趁著我剛退休,頭腦還清楚,有必要把它記錄下來,留給后人,留給未來的回憶。也不枉前輩們疼我們一場,培養我們一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短短九年過去,我們的家族在人員組成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四位老人、一個姐夫、一個弟弟和一個外甥已經告別溫暖的大家庭離我們而去,他們在天堂與那里的親人們團聚去了,又有許多新人源源不斷地加入了我們的大家庭行列。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近幾年人們對年的期盼和向往越來越弱,熱度也越來越小,年味也變的越來越淡了,尤其是年輕人對親情看的越來越淡,姑表兄妹之間也不怎么來往走動了,有的互相都不認識,家族聚會上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少。我真擔心,當我們這一代人(50、60、70后)老去之后,我們的后代會不會還像我們這一代人這么親?這么團結?我們的接力棒有沒有后人來接替?我不得而知!真希望他們能不忘過去,牢記使命,傳承我們的家風、家訓,讓家族的香火代代相傳下去,把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發揚光大,世代相傳,生生不息!</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闻喜县| 辛集市| 马边| 睢宁县| 韶关市| 襄城县| 姚安县| 桑植县| 荔波县| 保山市| 濮阳市| 广饶县| 陈巴尔虎旗| 肥乡县| 乌审旗| 治多县| 枞阳县| 泸溪县| 家居| 长乐市| 双柏县| 黎城县| 张家川| 湘西| 新晃| 新密市| 巧家县| 丹凤县| 萨迦县| 融水| 成安县| 泾源县| 湾仔区| 新绛县| 依安县| 甘谷县| 类乌齐县| 安顺市| 修文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