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涼茶</p><p class="ql-block">圖:源于網絡,致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敬愛的奶奶與正月二十七日一睡不醒,享年97歲。二月初六,我們舉家上下跪拜靈堂,送別奶奶。從此,那個養我長大、護我周全的奶奶再也不會出現;從此,我回到娘家,再也不能聽到奶奶親切的問一句:“吃沒吃飯,穿的衣服暖不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春風十里,大地吐綠,奶奶走向春風里,是那么安詳和靜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瘦弱的身體如何承擔起一個家的重托?上有年邁婆婆要照顧,下撫養6個孩子漸次長大,求學,成家,又兼照顧孫子孫女,她是如何持家有道,如此高壽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的“孝”。奶奶照顧婆婆(我的老奶)一日三餐,做好飯總是讓我們先端給老奶,對老奶百依百順,雖然老奶思想封建,脾氣大,但每次奶奶都默默承受。還告訴我們家每一個人:老爺爺犧牲在戰場,我們是烈屬之家,老奶四十歲守寡含辛茹苦拉扯爺爺兄妹三個不容易,是我們家的大功臣,無論老奶奶如何對待我們,我們都不能和她老人家頂嘴。奶奶無微不至照顧老奶直到88歲去世。奶奶對待老姑也親如姐妹,每年老姑都要來家小住一段時間,和奶奶之間無話不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的“善”。奶奶總是溫和慈善對待每一個人,在那個貧苦交加的歲月里,記得有個要飯的老漢叫“疙瘩”。一到冬天,挨門挨戶要飯,要饃。穿著四處露棉絮的黑棉襖,凍得通紅的臉、手上裂的黑乎乎的口子,每到我們家,奶奶總是拿出白面饃饃,還給他倒碗熱水。“疙瘩”從來不會說話,只會友善的對人笑笑,拿起東西就嘻嘻笑著跑走。那白面饃饃可是奶奶給我們小孩子珍藏起來的寶貝,被高高吊起來掛在一個籃子里,我們全家大人都不舍得吃。</span></p> <p class="ql-block">本圖片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對鄰居老夫婦,操著一口山東話,住在一個三家人合住的四合院里的東房,我們都叫他東房老爺,東房老奶。他們是老奶奶生前的好朋友,每到夏天的傍晚,他們老兩口都會到我家院子里的梧桐樹下乘涼,聊天。他們有一個女兒嫁到云南,從不見回來。奶奶對待他們像家人一樣,有什么好吃的飯,都會給他們送點,他們對我和弟弟像親孫子一樣,有什么稀罕物都給我們送。每當農忙時,奶奶就會讓爺爺幫助他們去干。東房老爺后來生病了,奶奶常常幫老奶一起照顧。直到有天我周末放學回來,聽奶奶說起,東房老爺走了,老奶被女兒接走了,心里頓時涌起莫名失落和傷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的“勤”。我們家每天第一個起床的是奶奶,先給下地干活的爺爺弄口吃的,然后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手里不是拿個笤帚就是拿塊抹布,擦擦這里,又掃掃那里。還要煮全家最多時十幾口人一日三餐。農忙時節,滿院子堆的糧食,奶奶也還負責晾曬豆子,剝玉米皮,剝棉花等等總也干不完的農活,喂豬、養雞、養牛,還總是把家里院外胡同口保持的非常干凈,整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對孩子們的“愛”。我爸在6個孩子中排行老二,爸媽結婚后,奶奶又擔負照顧我和弟弟飲食起居。每到周末,姑姑們都帶著孩子們回家,小時候的記憶里,家里總是熱鬧非常、歡樂多多、好吃的零食不斷。雖然孩子們多,調皮搗蛋,爭吵打鬧,但奶奶從不厭煩,對每個孩子都和善慈祥。每到孫子外孫子回來,都會期待奶奶打開那個墻上的柜子,從里面拿出花花綠綠的各種零食。奶奶心靈手巧,給每個新生的孩子做小棉衣、小被子、端午節繡香囊、虎娃鞋,還給村里誰家找上門央求奶奶給新媳婦和小嬰兒做棉衣,奶奶從不拒絕。不知道從沒學過裁縫的奶奶是怎么把一塊塊布做成棉衣服的。鄰居們都夸奶奶的手真巧,由此,奶奶也有著極好的人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思想“新”。非常支持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聽媽媽說,她原先是村里婦女主任,由于工作出色,鄉里抽調干部選中了她,當時我才三歲,弟弟剛出生,媽媽很猶豫要不要去,奶奶對媽媽說,“放心去,孩子們有我在,你不用操心和牽掛!”媽媽順利到了鄉政府工作,是奶奶做了媽媽堅強后盾,這使得媽媽在以后的日子里始終對奶奶充滿感激。爸爸是村里中學教師,爺爺奶奶全力支持爸爸工作,好多農活都不讓他干。爸爸連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沒讓奶奶失望。當時由爸爸任班主任的班級一年考上六個中專生,十里八鄉傳為佳話,學生家長來報喜,奶奶總是比他們還高興!奶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娃兒爭氣,大人臉上有光!”,奶奶總是那么樂觀,把別人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體現出“強”。姑姑們在和婆婆相處中遇到矛盾,回到娘家,奶奶總是先勸后哄,當日必須返回去道歉認錯,不生氣時再歡迎回到娘家住。遇到蠻橫不講理的鄰居,奶奶又總是女兒的保護神,像老鷹呵護小雞般。多少年來,娘家就是女兒們的安樂窩,姑姑們不管遇到多大風浪,在這里,總是能重新揚帆遠航。如今,幾個姑姑家也都幸福和睦,孩子們大都成家立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1927年出生,經歷了“戰亂”、“災害”、“貧窮”和“疫情”。2022年冬,疫情放開后,奶奶也“陽”了。兩個姑姑和爸爸輪流精心照料下,不到一星期,奶奶的病就治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能如此高壽,也許因為她有一顆“博愛”之心。無論對老人,對孩子,對鄰居,總是心懷有愛。她愿意分享他人的快樂也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他人;她的“孝”,像春風細雨潛移默化滋養良好家風,以最平常的舉動,影響和帶動著孩子們;她總是把老人當成“恩人”般照顧,總是念叨:“現在生活多幸福,多虧共產黨的好政策,可不能忘了黨的恩情!”她的“善”換來的是回報,是尊敬,是血脈世世代代的繼承和傳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眼看著大地回春,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也愈加舒展。正月里,奶奶見親戚們一個個來拜年,很是高興。正月初二回娘家,我給奶奶擦了擦眼角點了眼藥水,喂奶奶吃飯,奶奶用顫抖的手拿起放在枕頭邊的錢對我說“拿去吧,給孩子買點啥”!一會糊涂一會清醒的奶奶心里惦記的還是孩子們,雖然她那時早已不認識孩子們。奶奶的飯量越來越少,到后來一天只喝一袋牛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奶奶身體不好的一年多里,姑姑姑父們和我爸媽一起輪流承擔起照顧奶奶的重任。他們陪奶奶聊天、給奶奶喂飯、用輪椅推著奶奶到景區逛、陪奶奶看戲、弟弟三五天到姑姑家看望奶奶送好吃的和藥、弟媳婦每個月都給奶奶買大量紙尿褲,外孫、外孫女們也常常打聽奶奶近況,逢年過節都會來看望奶奶。去世當天,小姑早上起來還給奶奶洗了腳,奶奶起來坐了一會,還說了一些含糊不清的話,睡去后就再也叫不醒了。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爸爸和老公給奶奶寫得《祭母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長長的一生,飽經滄桑吃苦受累忙忙碌碌,但她始終以一顆善良有愛的心笑對生活,用心去“愛”;付出終會有回報,奶奶看大的孩子們都在惦念和牽掛她的身體;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在外不能歸來的孩子們都泣不成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您累了!是該好好休息啦!您走后,咱家門口您小時候給做衣服的小孩都成了爺爺、奶奶,他們總還在念叨您的好。鄰居們都來為您送行!又跟隨您返回您曾經魂牽夢繞的故土。奶奶,您在天之靈應該會很高興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奶奶,安息吧!您長眠,我們常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寫于2023年2月28日</span></p> 后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什么用奶奶走在春風里這樣一個題目?一是奶奶高壽、走的安詳、正是初春時節;二是奶奶生在舊社會、卻趕上了新時代、享受到國家系列優惠政策;三奶奶就是萬千農村婦女中普普通通的一員,擁有農村婦女身上善良、平凡、勤勞、孝順美德,她一生為了兒女都在付出但也獲得了晚年幸福生活的回報,所以用奶奶走在“春風”里為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表達我感激之情,感謝美篇平臺情感領域美友之家編輯老師們的鼓勵和支持!感謝廣大閱讀者的悉心評論和厚愛!不足之處,敬請廣大美友見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临安市|
灵石县|
高尔夫|
朝阳市|
佳木斯市|
益阳市|
吕梁市|
公安县|
汝城县|
石屏县|
前郭尔|
定襄县|
津南区|
吉林市|
海林市|
沂南县|
嵊泗县|
伊春市|
西宁市|
河西区|
沁源县|
平顺县|
黎平县|
涟源市|
阳山县|
金溪县|
济宁市|
开平市|
太湖县|
卢龙县|
平舆县|
集安市|
定安县|
安溪县|
惠安县|
武邑县|
炉霍县|
木兰县|
堆龙德庆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