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3年2月23號,星期四,農歷二月初四,今天是八九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新冠陽康以后,我的基礎病發作了,我曾經患有痛風病,以前基本上都是一兩年發作一次,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冠陽康以后,連續不斷地發作了四次,長達兩個多月。</span></p> <p class="ql-block">我突然想到了白云觀,據說白云觀的石猴和銅特,都可以消災去病,我就到白云觀去拜望一下石猴和銅特。</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位于北京西便門外。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叢林”之譽。</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白云觀,如今已成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勝,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眾香客游人。每年春節的民俗廟會,更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摸猴”是游人特別是春節趕廟會之人必不可少的一步。</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山門石壁上雕刻著流云、仙鶴、花卉等圖案,其刀法渾厚,造型精美。中間券門東側浮雕中隱藏著一個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p><p class="ql-block">石猴離地面高不到兩米,走過的人伸手就能摸到,所以每個進觀的人都要在此駐足,伸手去摸幾下,期望能得到猴子身上的仙氣、靈氣,給自己帶來好運。</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 摸石猴,第一處石猴。</p><p class="ql-block">老北京有這樣的傳說:“神仙本無蹤,只留石猴在觀中”,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來白云觀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討個吉利。</p> <p class="ql-block">第一只石猴在山門上,在正門斗拱東側的浮雕底部,刻著一只小小的石猴。浮雕整體的圖案是“坎離匡廓圖”,其間有祥云繚繞,又伴有展翅飛翔的6只仙鶴,取其諧音“六合”,整個浮雕喻“乾坤運化”、“六合同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觀內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誠心尋找,難以見到,故有“三猴不見面”之說。</p> <p class="ql-block">來白云觀的人,誰都不忘去摸一摸那三只小石猴。都說那是金猴、靈猴、神猴,能消災祛病,保佑人們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第二處石猴。</p> <p class="ql-block">還有種說法是“猴”與“侯”同音,摸了它,就可馬上“封侯”等。其實從整體布局來看,這只不過9厘米高的猴子在整個浮雕中有些不太協調,之所以這樣安排,有其獨特的用意。</p> <p class="ql-block">窩風橋的由來,由于北方風猛雨少,廟外原有座“甘雨橋”,當時人們便在觀內修建了這座石橋,取名“窩風橋”;兩座橋象征風調雨順、時有和風細雨滋潤蒼生之意。</p> <p class="ql-block">丘祖殿,全真龍門派道教鼻祖丘處機的殿宇。元初,丘處機自西域大雪山覲見成吉思汗,東歸燕京,賜居于太極宮。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極宮為“長春觀”。</p> <p class="ql-block">七月,丘處機仙逝于長春觀。次年,徒弟尹志平在長春觀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丘祖仙蛻,白云觀遂稱為全真龍門派祖庭。</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呂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p> <p class="ql-block">神特 進入西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匹酷似駿馬的銅獸,這匹“駿馬”名字就叫神特,也叫銅特。</p> <p class="ql-block">走近細看,其造型竟為騾身、驢面、馬耳、牛蹄,驢尾,因此,很多人稱它為“四不象”。</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銅特。</p> <p class="ql-block">它的正名叫“特”。傳說它是一種神獸,相傳其是文昌帝君的坐騎,據說康熙皇帝私訪時,康熙爺的“坐騎”就是神特。</p> <p class="ql-block">神特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兒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p> <p class="ql-block">你看看這神特的腦門,锃光瓦亮,都是被游客們用手摸的,是不是患頭疼病的朋友比較多吧?</p> <p class="ql-block">而我今天就是特意來摸一摸神特的,我期盼著神特能夠給我帶來消災去病的好運。</p> <p class="ql-block">我患病的部位是腳,每一次痛風發作,都是腳拇指關節腫疼,疼痛難忍,我今天要好好地摸一摸神特的蹄子。</p> <p class="ql-block">我手摸著神特的蹄子,特別光滑,冰涼冰涼的,似乎有一點兒“神氣”。</p> <p class="ql-block">而我的腳在痛風發作時,是紅 腫 熱 痛,神特冰涼的蹄子是不是可以把好運傳導到我的腳上呢?!</p> <p class="ql-block">神特可以認為是“神馬”,“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而神特則日行萬里路,如果能夠騎上神特,那真的是福運亨通,幸運滿滿。</p> <p class="ql-block">這匹“駿馬”的身上有馬鞍,鞍佩上有龍紋圖案,只是“駿馬”身下大字書寫“請勿騎坐”。</p> <p class="ql-block">請記住,不要茫然上去就摸“特”,首先心里要默默地祈禱,然后先摸摸自己不舒服的部位,再去摸神特相對應的部位。</p> <p class="ql-block">我當然是默默地祈禱我的痛風病從此不再發作,摸一摸我腫痛的腳,然后摸了摸神特的蹄子。</p> <p class="ql-block">幾乎來白云觀這里的每個人,圖個吉祥健康,都摸過“特”。不然“特”的身上早已經锃光瓦亮。</p> <p class="ql-block">“玉清聖境”,神特就在玉清聖境的東側。</p> <p class="ql-block">呂祖殿前面的東側壁上,“有求必應”。</p> <p class="ql-block">呂祖殿前面的東側壁上,“神靈有感”。</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后院里面的“修真圖”。</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后院里面的“內經圖”。</p> <p class="ql-block">內容太深奧啦!</p> <p class="ql-block">后院“小蓬萊”中央的“愛中和”亭子,是白云觀的“戒臺”。</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先生的墨寶。</p> <p class="ql-block">東跨院的雷祖殿。</p> <p class="ql-block">雷祖殿前面西側,有兩通石碑,在西側石碑的基座上,就是白云觀的第三個石猴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道教講究修煉,追求養生長壽之法。猴善攀援,運動不停,是長壽的象征。道書《云笈七簽》中說:“古之仙者及漢時有道士君倩者,為導引之術,作猿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也。”</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第三處石猴。</p><p class="ql-block">這里取猴子靈活善動的特點,以傳達生命生生不息之意,啟示人們合理地構建自身與宇宙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遠,前面的兩個石猴經常被游客撫摸,石猴的表情已模糊不清,而這第三個石猴的位置比較隱蔽,知道的人不多。相對來說比較清晰。</p> <p class="ql-block">我再一次輕輕地撫摸著可愛的石猴,相信石猴一定會神通廣大,為我去病消災。</p> <p class="ql-block">時光變遷,歲月流轉,多少渴求幸福的手在這里撫摸過,又有多少迷茫猶疑的目光在這里注視過,只是不知摸過石猴的人,是否真的能“知道”、“得道”了。</p> <p class="ql-block">恬淡守一 羅真人墓塔,位于白云觀東路的東北角。</p> <p class="ql-block">此塔建于清雍正年間,據說是為一位給皇帝剃頭的道士所建,這位中國最著名的剃頭匠被稱為“理發師的祖師爺”,這座道教塔下面埋得就是他的遺蛻。</p> <p class="ql-block">羅真人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白云觀內坐化,雍正皇帝敕封他為“恬淡守一真人”,并建塔藏其遺蛻。</p> <p class="ql-block">此塔為八角形仿亭閣式,全部用石雕琢而成。塔高約7米,由八角形須彌式塔座承托著八角形的塔身。最下面的八角形須彌座,座上漢白玉欄桿應為近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第一層正門為塔銘,其余各面均為假窗,假窗下四面均為磚雕道教圖案~八卦圖案。</p><p class="ql-block">正面(南面):“敕封 恬淡守一真人羅公之塔”,塔銘四周有龍形浮雕,代表了其尊貴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塔剎用八角脊承托寶珠,與中國古代建筑樓閣相似,與佛之塔剎明顯不同,此塔應該是道教塔中的珍品,還是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大型石刻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慈航殿,供奉著普度眾生的慈航道人。</p> <p class="ql-block">我以為,慈航道人,在佛教里面就是觀音菩薩,普渡眾生,救苦救難,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這個星期的創作周報,發布文章五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双桥区|
增城市|
永平县|
平南县|
筠连县|
金平|
河西区|
怀安县|
岑溪市|
承德县|
河南省|
柞水县|
怀远县|
云安县|
称多县|
萍乡市|
锡林浩特市|
昔阳县|
海原县|
青田县|
莱阳市|
那曲县|
临清市|
蓬莱市|
顺昌县|
通海县|
洛隆县|
颍上县|
玛曲县|
清镇市|
禹城市|
宁明县|
连云港市|
松桃|
咸阳市|
山西省|
泰宁县|
万源市|
黑水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