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車游梵蒂岡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羅馬的第三天,也是這次南意行的最后一天,我們去了梵蒂岡城邦國(Vadincan city-state)。事先在網上訂了免排隊的聯票,包括45分鐘車游梵蒂岡城和梵蒂岡博物館門票。記取上次來,排隊花去半天的教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梵蒂岡,全球領土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卻因天主教信徒遍布全球,在國際事務中,擁有重要的影響力。關于這,有一個名人故事:二戰時,丘吉爾訪問莫斯科,與斯大林會談。在談到波蘭時,丘吉爾表示要顧及“教皇的立場”,因為波蘭是天主教國家。斯大林不耐煩地打斷丘吉爾,說了那句流傳至今的俄式名言:“羅馬教皇,他能有幾個師 ?”</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的特殊地位,使其一直有種神秘感。你也許像我一樣,對它心生很好奇,請跟隨我的照片集,先領略一下梵蒂岡城墻內的風貌。</p> 有沒有覺得,有點天國的樣子?如果除去城墻。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梵蒂岡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猜,沒人會放棄再去梵蒂岡博物館的機會。那里展出的,都是教皇宮廷收藏的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堪與巴黎盧浮宮相和倫敦大英博物館媲美。其中著名的西斯廷教堂是歐洲排名top的藝術殿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年前的參觀,感覺震撼,卻印象模糊,只記得有著美麗雕刻穹頂的地圖長廊,和掛毯大廳。有點像是吃了一頓極品名宴,卻不知吃了什么。這次再赴藝術的盛宴,印象就深得多了。挑些認識的、喜歡的名作在此分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著名的大廳、馬賽克藝術</b></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圓形大廳(Sala Rotonda)里,人不少。 這個建于18世紀晚期的建筑,頂著半球形圓拱頂,像萬神殿的迷你版。大廳圍著一圈巨大的古代雕像,“巨人”們站在各自的紅色淺壁龕里;最驚艷的是地板上公元3世紀的馬賽克,描繪古羅馬神話故事;中央是一個古羅馬人無比看重的帝國紅斑石澡盆。</p> <p class="ql-block">圓廳雕像之一《皇帝克勞迪斯當作朱比特》(Statue of Claudius as Jupiter.)</p> <p class="ql-block">梵蒂岡的皮奧·克萊門汀展廳地上,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來自君士坦丁堡的</span>原始拜占庭馬賽克(Original Byzantine mosaic at the Pio Clementine Museum in the Vatic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戰車大廳,由建筑師朱塞佩·坎波雷塞設計。雕像和石棺描繪了體育比賽和馬戲團比賽的場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理石雕塑</b></p> <p class="ql-block">《拉奧孔和他的兒子》(Laoco?n and His Sons)可謂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座雕塑被認為是公元前 30 年的作品,于1506 年在羅馬的埃斯奎林山上被發掘。讓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藝術家們為之著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奧孔是希臘、羅馬神話和史詩中的悲劇人物。 他是特洛伊的神職人員,因看穿了特洛伊木馬的詭計,招來厄運,他和他的兩個年幼的兒子被眾神派來的巨蛇殺死。他的故事悲劇寓意深刻,一直是后來文學作品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河神(Arno)</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之神》據說是公元一世紀古雕塑。</p> <p class="ql-block">《Belvedere軀干》是一座1.59米的男性裸體碎片大理石雕像,被認為是公元前1世紀舊雕像的復制品。從1430年代起就已知在羅馬,但在古代文獻中沒有被提及。 </p> <p class="ql-block">貝尼尼的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粘土和稻草天使》</span>(Damaged clay and straw Bernini statue), 據說是青銅雕像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雕塑《美惠三女神》(Graces)是古希臘羅馬無名作者雕像。背景字母是莎士比亞的名臺詞:“有你,哦,美惠三女神,一切都是可愛的,對凡人來說一切都是令人愉快的。如果人是智慧的,如果他是美麗的,如果他是光榮的。”(with you, O Graces, everything is lovable, everything is delightful to mortals. If man is wise, if he is beautiful, if he is glorious)</p> <p class="ql-block">羅丹的《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壁畫</b></p> <p class="ql-block">拉斐爾壁畫室(Stanze di Raffaello)是梵蒂岡博物館最熱門部分之一。這里原是梵蒂岡宮內的一組公共房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1508 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拉斐爾,受雇為這四間房間作壁畫。從此,有了這世界著名的拉斐爾壁畫室。這天,這里的擁擠程度,堪比80年代上海的公共汽車。在擁擠的人群中欣賞名畫,呵呵,拉斐爾如果在天有靈,會作何反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喜歡其中《雅典學院》和《圣典辯論》(上、下圖),這也是拉斐爾壁畫室中最著名的。覺得能從中看出人文主義藝術家心目中,基督教與希臘哲學之間的和諧,世俗智慧與宗教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博爾戈的火災》(The Fire in the Borgo )是拉斐爾壁畫室另一房間的壁畫,十分生動耐看。人們認為拉斐爾設計了壁畫的復雜精妙的構圖,但繪制很可能是由他的助手朱利奧·羅馬諾完成的。它描繪了教皇利奧四世于847年,在老街前的陽臺上為撲滅火災祈禱。</p> <p class="ql-block">《向君士坦丁獻奉》是君士坦丁大帝廳里的壁畫。一般認為,這是拉斐爾助手的作品。1520年大師去世后,他們繼續工作,完成了用壁畫裝飾這些房間的委托。</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洗禮》也是在君士坦丁大帝廳里拍到的。</p> <p class="ql-block">拉斐爾壁畫室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接著來到鼎鼎大名的西斯廷小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開朗基羅的天花板壁畫</span>《創世紀》和祭壇畫《最后的審判》(Giudizio Universale),使這里成為世人爭相瞻仰的藝術殿堂。這天,這里比拉斐爾壁畫室更擁擠,居然聽到久違了的廣播,建議大家不要在這里多停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環顧四周,來自世界各地的的游客,人人都仰頭盯著天花板,被人流裹挾著慢慢向前移動。頭頂上壁畫的場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恢宏</span>,從上帝開天辟地到諾亞方舟,從天國的天使,到最底層的地獄...氣勢磅礴,人物眾達數百,精妙絕倫。而下面看的人更多,場面也驚人..., 印象深刻之余,心想,從這里出去而不被新冠感染的人,也算是通過了“最后的考驗”。<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在</span>明天就回家了...。沒多久,就覺得氣悶,脖子酸,拍了張<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無奈不舍地離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彌陀佛,我倆居然都沒事。</span></p> <p class="ql-block">《西克斯圖斯四世任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拉蒂納</span>為梵蒂岡圖書館館長》,梅洛佐·達·福利(Melozzo da Forli)<span style="font-size:18px;">15世紀的壁畫,</span>描繪了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任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文主義者</span>巴托洛梅奧·普拉蒂納(Bartolomeo Platina)擔任新成立的梵蒂岡圖書館的第一任館長的情景。這壁畫,就像一個生動的窗口,可以窺探文藝復興時期,教皇宮廷的精致世界。</p> <p class="ql-block">很喜歡這組《演奏樂器的天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Angelo Musicanto )壁</span>畫片段。據說共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14幅片段,</span>這壁畫是15世紀的作品,1711年被毀。畫中天使們個個神采飛揚。(上圖,及下二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繪畫</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梵蒂岡的美納科特卡展廳,看到</span>卡拉瓦喬最受矚目的祭壇畫之一《基督下葬》的真跡。</p> <p class="ql-block">畫家對手的真實描繪,無與倫比。</p> <p class="ql-block">拉斐爾的三幅油畫。中間那幅《容變》(The Transfiguration)是拉斐爾的最后作品,可以看作是藝術家的精神升華的見證。 在他的傳記中,16世紀著名藝術家和傳記作家喬治·瓦薩里認為,這幅畫“最著名、最美麗、最神圣”。</p> <p class="ql-block">拉斐爾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利尼奧的</span>麥當娜》(Madonna of Foligno),是其受同時代人稱贊的甜蜜之美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麥當娜和圣嬰與圣徒》(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是威尼斯學派最偉大和最有影響力的提香的作品。與上面的拉斐爾的同題畫相比,我更喜歡提香的。</p> <p class="ql-block">提香的《尼科洛· 馬塞洛肖像》。</p> <p class="ql-block">達·芬奇的《荒野中的圣杰羅姆》(S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這是達·芬奇在羅馬的唯一一幅畫作。這幅未完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span>杰羅姆畫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鬼魂似的,</span>是大師最神秘的作品之一。世人對它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費德里科·巴羅奇(Federico Barocci)的油畫, 《在逃往埃及途中歇息》(The Rest On The Flight To Egypt)。有次,看到這幅畫的中文標題成了:“在飛往埃及的航班上休息 ”,發噱,一定是機器翻譯的。</p> <p class="ql-block">也喜歡這幅油畫《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 》。約翰·溫策爾·彼得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加塔諾·普雷維亞蒂(Gaetano Previati)的《豐收的田野》讓人感覺溫暖。</p> <p class="ql-block">波蘭畫家揚·馬泰伊科(Jan Alojzy Matejko )的大型繪畫《約翰三世·索別斯基向教皇發送勝利消息》前,畫里畫外,人一樣多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掛毯</b></p> <p class="ql-block">西斯廷教堂的十幅巨大的掛毯,由教皇利奧十世委托制作,用以裝飾教堂下墻,平衡米開朗基的輝煌的天花板壁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圖,是萊昂納多·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掛毯版。</p> <p class="ql-block">織成掛毯的拉斐爾畫作《使徒行傳》(Acts of the Apostles),無比美妙!</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網魚》(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講述圣經故事的壁毯,畫面極生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現代藝術</b></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20世紀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的《天使般的風景》(Angelic Landscape)。<span style="font-size:18px;">超現實主義作品,奪人眼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帕拉迪諾 (</span>Mimmo Paladino)的后現代藝術《來源》(Sorgente)。2011年,藝術家為本篤十六世擔任神職六十周年而作。</p> <p class="ql-block">這現代版的布拉曼特樓梯,由建筑師朱塞佩·莫莫于 1932 年設計。這樓梯通向出口,一旦出去,就不能再進入。每個人都不會錯過這座華麗的雙螺旋樓梯。</p><br>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彼得大教堂和廣場</b></p> 在博物館里吃了晚午餐,出來到此時,天色已晚。 人還是不少。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去了英國和愛爾蘭,加上這次南意行,是我一生中,看教堂最多的一年。但,重見圣彼得大教堂時,仍深感震撼,嘆為觀止!不愧為基督教世界中最宏偉的教堂。天主教教堂普遍講究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這里,做到了極致。建筑大師和藝術大師功不可沒,特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米開朗基羅、貝尼尼</span>。</p> 在教堂右手邊一個祭壇,我們找到了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圣殤》(Pietà)。這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了圣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悲痛萬分的情形,非常有感染力。供奉圣母像,是天主教教堂的一大特點。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青銅華蓋(St. Peter's Baldachin),是該教堂的另一寶物,它是貝尼尼1624-33年間的作品。仔細看圣彼得華蓋,每個細節都是很有講究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方</span>四角,各有位守護天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天主教</span>的十字架,矗立在頂端的圓球之上;四大立柱呈螺旋上升狀,令人聯想中國古代的龍柱;奇思妙想,精雕細琢,無不為了體現教皇的神圣和最高的權利,盡管17世紀,已不再是教皇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教皇亞歷山大七世墓》也是貝尼尼設計和部分執行的雕塑紀念碑,位于圣彼得教堂的南耳堂。</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魯》大理石雕塑,描繪了使徒安德魯殉道時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圣伊格納修斯·洛約拉<span style="font-size:18px;">紀念碑</span>:善戰勝邪惡 》</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的椅子(Cathedra Petri)是圣彼得的遺跡。我們到那兒時,正在做彌撒。游客可以旁聽參加。一種有意思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從教堂里出來,已是夜晚。廣場上的夜景,沒有白天的喧囂,給人安靜和諧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博爾蓋塞美術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爾蓋塞畫廊是頭天去的。因本篇的主題是博物館,就放到這里寫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這漂亮的博爾蓋塞別墅前,才想起,我們17年前也來過。這座位于城東北??丘上的美術館,是喜歡逛博物館的人,必來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雕塑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美術館以擁有大量貝尼尼雕塑聞名。這些雕塑是貝尼尼為裝飾其贊助人,紅衣主教西皮奧內·博爾蓋塞的別墅而作。今天成了博爾蓋塞畫廊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真人大小的大理石雕塑《大衛》(<span style="font-size:18px;">David)是</span>貝尼尼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們到此必看的作品。覺得這尊《大衛》的設計,比米</span>開朗基羅的杰作更有動感,更能體現大衛王的故事情節。</p> <p class="ql-block">貝尼尼的作品《強奸》(<span style="font-size:18px;">Proserpina),應該是他作品的非凡表現力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貝尼尼的《紅衣主教Scipione Borghese的兩個半身像》(</span>Two Busts of Cardinal Scipione Borghese)。(上下圖)</p> <p class="ql-block">貝尼尼的《阿波羅和達芙妮》。這一作品描繪了奧維德的《變形記》中阿波羅和達芙妮故事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貝尼尼的《埃涅阿斯和安奇塞斯》(Aeneas und Anchises )。根據拉丁詩人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羅馬是由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建立的,他和他的父親安基斯和兒子阿斯卡尼烏斯逃離了陷落的特洛伊,流浪到現在的意大利地區。這個雕塑是對那個史詩故事的描繪。<span style="font-size:18px;">仔細觀察,</span>貝尼尼讓我們看到,這三個人物的皮膚的不同:男孩的嬰兒脂肪,<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涅阿斯</span>的健壯肌腱,和安基斯的皺紋。</p> <p class="ql-block">貝尼尼的《時間揭開的真相》大理石雕塑。意在將真相寓言地展示為一個裸體的年輕女子,由她上方的時間人物揭開面紗,但時間的形象從未完成。</p> <p class="ql-block">《山羊Amalthea with the Infant Jupiter and a Faun》是貝尼尼的早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大廳里看到這騎馬形象獨特的雕塑《馬背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庫斯·庫爾提烏斯Marcus </span>Curtius》。據介紹,這是在考古發現的基礎上多次修改<span style="font-size:18px;">+創造的結果。修改者</span>不是貝尼尼,是他的父親<span style="font-size:18px;">彼得羅·貝尼尼(</span>Pietro Bernin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傳,這組雕塑,講述一個羅馬英雄傳奇故事:馬上的騎手是馬庫斯·庫爾提烏斯。公元前362年,古羅馬廣場上神秘地出現一道鴻溝。有人見到布告,說,只有在羅馬犧牲了其最寶貴的財產后,它才會合攏。<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庫斯·庫爾提烏斯想,羅馬最寶貴的財產就是勇敢。于是就騎馬跳了進去。鴻溝真的馬上合攏</span>了,而將<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庫斯·庫爾提烏斯帶到冥界(</span>Hades)。</p> <p class="ql-block">這個作品與貝尼尼無關:《寶琳·波拿巴飾演維納斯》是安東尼奧·卡諾瓦十九世紀初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羅馬時期對古希臘雕塑的仿作</b></p> <p class="ql-block">《維納斯與海豚》羅馬哈德良時期(公元117-138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羅馬哈德良時期的仿古作品。</p> <p class="ql-block">《挑刺的男孩》(Fedele 或 Spinario)是古羅馬時期對仿希臘青銅雕塑的大理石復制品。講述一個男孩專心從腳底拔出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這雕塑,有種親切感,因為離家不遠的杜克農場里,也有一座《挑刺的男孩》的青銅復制品。在我前兩年的美篇《杜克農場(Duke Farm)秋冬篇:人是一片葉子》提到過這個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卡拉瓦喬、拉斐爾、提香及其他文藝復興畫家的油畫</b></p> <p class="ql-block">該美術館還以收藏大量油畫大師卡拉瓦喬的作品而聞名。這是他的《大衛手提歌利亞之首》。</p> <p class="ql-block">《麥當娜和孩子與圣安妮》(Dei Palafrenieri)是卡拉瓦喬的成熟宗教作品之一。以下三幅也都是卡拉瓦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圣杰羅姆寫作》</p> 《施洗約翰》<br> <p class="ql-block">《拿著一籃水果的男孩》</p> <p class="ql-block">《年輕女子與獨角獸》(Portrait of Young Woman with Unicorn)是拉斐爾的一幅肖像畫,作于1505-1506。</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維納斯蒙眼丘比特》是提香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費德里科·巴羅奇(<span style="font-size:18px;">Federico Barocci)的</span>油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涅阿斯和安奇塞斯</span>逃離特洛伊》(Aeneas and Anchises Escaping from Troy),與<span style="font-size:18px;">貝尼尼的雕塑《埃涅阿斯和安奇塞斯》講的是同一個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洛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的肖像畫《Mercurio Bua》。</p> <font color="#ed2308"><b>圣天使城堡</b></font> <p class="ql-block">圣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 是羅馬城里非常美的景點,它的美是非傳統的,古樸滄桑。這是公元2世紀哈德良皇帝用黃土和石塊搭建出來的圓形陵墓。貝尼尼和他的學生為圣天使橋添加了十位天使雕塑,使這里煥發藝術的光彩,在夕陽下特別動人。</p> <p class="ql-block">南意大利行即將結束,想起一句話:“藝術,讓人成為人”,這是一本書的名字。很欣慰,我們有幸能說走就走,來到文藝復興發源地意大利,感受藝術的魅力,讓心靈更滋潤豐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沽源县|
镇赉县|
泗阳县|
文成县|
永泰县|
庆阳市|
彰化县|
五莲县|
永昌县|
鸡东县|
禹州市|
扶沟县|
揭东县|
达尔|
伊吾县|
黔西|
无锡市|
微山县|
姜堰市|
宝坻区|
沁源县|
舒兰市|
温州市|
葵青区|
乌鲁木齐县|
井冈山市|
逊克县|
金昌市|
阳东县|
德昌县|
长武县|
元阳县|
江口县|
尤溪县|
金寨县|
齐齐哈尔市|
白沙|
德令哈市|
平罗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