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干了,算是了解這工作吧;也接觸了不少調查隊員,共同交流也頗多。常常上山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座下看遠山連綿時,總禁不住想些什么。有些話總在腦海里回響,得說說。
國家林業局安排這工作的初衷是什么呢?我妄自揣測過。七八十年代, 國民經濟由高度計劃性指令安排統領。林業生產也不例外。當時, 森林采伐如火如荼。也許要搞清資源狀況,以便制訂生產經營計劃,控制采伐總量。森林連清登場了。而林區是蓄積富集區域,是調查重點,其布點密度之高也佐證了這點。
若上述分析合理,那么問題是,時過境遷,現在是重保護,兼顧利用,森林停采已近二十年。今天從生態保護角度著眼,連清調查體系是不是也該變變?
問題還不僅僅在目的層面。
如果說過去缺乏其他調查手段,只能步行去樣地。現在可借助的工具很多了,比如無人機,航片衛片判讀。如果蓄積量調查,暫時無法實現機器分析測算,非得人員到現地;那么灌木林地、宜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若非得調查下,是不是可以用帶座標定位的無人機輔助調查呢?
而且,已經調查了那么多次,該有的數據已經掌握。考慮林業生態保護日趁嚴格的大背景,是不是可以以十年為調查間隔期呢?
而且,要求所有的實測樣地都得到現地,幾次調查下來,如果一直是未利用地,一直是灌木林地,……,它轉變為其他地類的可能性、現實性有多大?這些樣地非林業家管,調查其地類,作用是什么?這些結果誰又認可?
就對林區而言,尤其是無人區,森林生態系統已趁穩定,似乎應該減少布點密度才適宜。調查方式上,對難以到達的,改為目測樣地,甚至判讀樣地,才覺得合適。而地表覆蓋變動相對頻繁的非林區,布點密度似乎應該增加才合理。
連清,設計的再周密,它的本質也許可以說是以點代面式的推算。過去這樣搞,比起國土全面調查來說自然是省時省力省錢之舉。可現在,像林地變更,已是國土全面區劃,并且每年更新,如果衛片更清楚,那么,是機械布點的連清推算的地類面積準確,還是借助衛片并有目標現地驗證的變更地類準確,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任何工作都可以討論,并沒有什么完美無缺的東西讓人奉為圭臬。連清工作的設計,既要追求準確,也要考慮調查隊員承受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新龙县|
贵南县|
郯城县|
嘉荫县|
灵川县|
秀山|
峡江县|
青河县|
抚州市|
醴陵市|
定边县|
丰台区|
浦东新区|
封开县|
鹤峰县|
中江县|
尼玛县|
拉孜县|
观塘区|
玉屏|
临泽县|
策勒县|
巍山|
永和县|
和顺县|
汾阳市|
韩城市|
宁夏|
土默特左旗|
安化县|
深圳市|
津市市|
德保县|
新安县|
瑞金市|
通化县|
丘北县|
湖北省|
沙洋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