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的龍巖羅坊鄉的男人們心里,在春節的日子,要為家族來年的好兆頭而奮力一搏,這項光榮、艱巨的任務,在當地叫做走古事。早上來到這里時已經鞭炮齊鳴,即將要正在上演的是他們這里一年一度的風俗儀式,而它也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看似簡陋的手工轎棚就是古事棚,里面要乘坐兩個人。這個東西四周裝飾有精美的花屏,重量達400多斤,需要22個漢子才能抬起。是什么樣的人物,乘坐這個古事棚呢?無論是神機妙算的孔明,深受人民愛戴的劉備,還是曉勇善戰的薛仁貴,禮賢下士的李世民,每一個棚里都有兩個角色,武將和護將。在羅坊鄉的客家人眼里,沉甸甸的古事,棚上承載著的,其實是這些忠孝賢良的,古代人物身上所賦予的精神。這些歷史人物到底是由誰來扮演?后來發現原來是一些九歲左右的小孩。這些小孩按照戲曲規則著裝,并畫上臉譜。對于只有八九歲的小孩子來說,更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因為這并非端坐棚中,而是直立在鐵桿上,為了不在劇烈的奔跑中被摔下來,腰身需要用鐵圈固定,再纏上長布。這么冷的天氣里,孩子們在搖搖晃晃的古事棚上,一站就是一整天,即使害怕,也不能退縮。在一片吶喊聲和助威聲中,以羅家的房族為單位,一組抬著一個古事棚,一族派出22個壯士抬著400多斤的古事棚。比賽還沒有開始,祠堂門前就已經人山人海,參賽的隊伍排列成一條長龍,在鄉間小巷里穿梭,向著賽場前進。聽說后面的如果能趕上第一個的話,來年的運氣就會非常好。上萬的觀眾在這里圍成一個400米的環形跑道,古事隊伍在跑道上競相奔走,每每有后面的隊伍,趕超前面的時候,觀眾就會更加激烈的吶喊。這邊還未分出勝負,人群便向兩公里外的云龍橋匯合,接下來要上演的是走古事的高潮。清雅的云龍橋邊,上萬人的等候,隨著一聲炮響,萬眾期待的古事隊伍開始下水了,天寒地凍,走古事的壯漢們依然面不改色,將橋下的河水踏的浪花四濺。周圍觀眾歡聲迭起,情緒異常高昂,直走到上游,水深不可再走時剛,走古事的漢子們才會上岸來,這一年一度的大型民俗活動才算結束。</p><p class="ql-block"> 照片多為20多年前膠片所攝,畫質不好,請多包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许昌县|
湄潭县|
南丹县|
汕尾市|
崇文区|
广河县|
新丰县|
淅川县|
云安县|
县级市|
吉水县|
东宁县|
内江市|
二连浩特市|
武川县|
天等县|
五家渠市|
永城市|
黔南|
大庆市|
潮州市|
泸水县|
山东省|
淮南市|
潢川县|
定远县|
德阳市|
兴海县|
邯郸市|
黑龙江省|
登封市|
平利县|
平谷区|
银川市|
左云县|
阿尔山市|
临邑县|
鹿邑县|
邳州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