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7年12月中旬,我們在葡萄牙里斯本只是短暫的旅行,雖然連來帶去要住四個晚上,但作為游覽時間只有三個“整白天”。第一天,我們游覽了里斯本帝國廣場周邊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即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貝倫塔)及航海紀念碑;按照原定計劃的第二天,我們依然要在里斯本市區游覽。第三天,我們去了辛特拉與羅卡角。這期美篇主要回憶了我們在里斯本第二天游覽的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是“自助游”,我們每天安排都會隨時隨地根據具體實情進行適當的調整。首先每天基本保證睡眠到“自然醒”,早餐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出發了 …… 換句話說,就是不會因為趕時間給自己的心理及體能上施加額外地壓力,相比“參團游”,這大概就是“自助游”的最大優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里斯本離我們住的地方最近的是著名的羅西奧廣場。這個廣場屹立的紀念柱上方是佩德羅四世雕像,所以亦稱為佩德羅四世廣場。它曾是里斯本老城區的中心廣場,在歷史上也是人來人往最熱鬧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或許就是因為它離我們住的地方太近,那幾天把它當做了游覽出行必經的“通道”,往返匆匆幾乎都是隨手一拍,反而沒有對它進行特別的關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圖. 位于羅西奧廣場紀念柱上方的佩德羅四世雕像。紀念柱底座上有四位女神的坐姿雕像面朝著四個不同的方向。分別代表著寓意為“正義、智慧、節制與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右圖上下. 為紀念柱底座其中的兩位女神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羅西奧廣場北側的建筑是馬麗亞二世國家劇院,她是佩德羅四世的女兒,也是若昂六世的孫女。</p><p class="ql-block">據說,早年這座劇院的原址為葡萄牙王室的“棧宿”宮,即專門接待當時來訪里斯本達官顯貴們暫居下榻的場所。它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幸免于難,但后來焚毀于1836年的一場大火……經當時一位詩人、劇作家的不懈努力,于1846~1852年間,由意大利建筑師福爾圖納托.洛蒂在舊址處設計新建了一座國家劇院,其建筑風格<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認為是新古典主義建筑的經典代表。劇院門廊的六根圓柱是從里斯本圣方濟修道院“移運”過來的,按現在最通俗話的講,屬于真正地“舊物改造”;其“三角形”門楣是阿波羅與眾繆斯的精美浮雕;在三角門楣的“三個角上”分別樹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其正中為“葡萄牙戲劇之父”吉爾.文森特(1465~1536年),左為代表悲劇的墨爾波墨涅,右為代表喜劇的塔利亞。這座劇院建成后</span>曾<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為禮物向時任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獻禮,并用女王的名字為此正式命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這座劇院是羅西奧廣場上最令人矚目的地標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廣場上用石灰巖石鋪設的浪波紋式的圖案,與航海紀念碑廣場上的浪波紋似乎“異曲同工”;看到它會即刻讓視覺出現一種奇特地動態效果,仿佛人在“踩波踏浪”中穿行……</span></p> <p class="ql-block">羅西奧廣場上有兩個的圓形噴水池(下圖)其中均有青銅雕塑,與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噴水池(上圖)極為相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廣場一側的這座別具一格的雙重拱門是羅西奧火車站的入口。我們在里斯本第三天的一大早正是從這里開始,乘坐火車去往辛特拉小鎮及羅卡角,完成了在葡萄牙自助游的所有行程 。</span></p> <p class="ql-block">臨近羅西奧廣場的光復廣場,位于里斯本自由大道的東南端。</p><p class="ql-block">圖為從光復廣場望自由大道。</p> <p class="ql-block">光復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聳的方尖碑,是為了紀念葡萄牙1640年脫離了西班牙的統治重新獨立而于1886年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在方尖碑的底座有兩尊青銅雕塑,分別代表“獨立”與“勝利”。</p> <p class="ql-block">由于排隊游覽的人太多,我們母子未能前去乘坐里斯本著名的“圣胡斯塔升降梯”,而是果斷選擇了直接乘“有軌電車”上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是,來到一個專為旅行者觀光特設的車站,只見一輛“有軌電車”正順著坡道下行,朝著我們所在的車站方向緩緩駛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里斯本的電車公司創立于1872年,據說至今依然保留著5條有軌線路及約60輛的的老電車。尤其這種黃色的老電車是里斯本街頭特有的風景,猶如威尼斯黑色的貢多拉及倫敦紅色的雙層巴士一樣,已成為這些城市的專屬標志。</span></p> <p class="ql-block">乘坐這樣古老的“有軌電車”,幾乎是所有來里斯本旅行的人不可或缺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車程的時間很短,很快到達終點,停在了一個山頂的平臺 ……可以說,這些古老的“有軌電車”又像是里斯本這座都城的一張“歷史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想那一刻很開心,與古老的電車合張影,把自己留在了這張能帶走的“名片”里……</span></p> <p class="ql-block">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只在山上略作停留,畢竟這里望遠觀景沒有在航海紀念碑上的視野開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很快又乘“有軌電車”返回了山下。后來才知道這樣的“有軌電車”要在坡道上循環往來,通常被稱為“登山纜車”。據說我們乘坐這趟叫“榮耀登山纜車”,是里斯本有名的纜車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其實,參觀里斯本的瓷磚博物館才是我們當天最主要的行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瓷磚博物館</span>位于里斯本城市東部,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立于1965年;</span>是在一座圣母修道院的舊址上改建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span>是葡萄牙今天最富影響力的博物館之一。</p><p class="ql-block">雖然館址離市區中心有一段距離,但乘坐市內的公共交通便可順利抵達 ……</p><p class="ql-block">圖為里斯本瓷磚博物館的大門,下方的牌子上注明的是開館的時間。</p><p class="ql-block">說實話,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樣的大門,心里多少有點失落,畢竟與我想象中的太不一樣了。</p> <p class="ql-block">走進柵欄門,位于正前方的便是瓷磚博物館的正門。由紅花植物裝飾的“門楣”充滿著自然氣息……</p> <p class="ql-block">瓷磚博物館內的花園庭院。</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設有上下兩層展廳。其中主要展示了葡萄牙自16世紀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瓷磚藝術演繹變化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在瓷磚博物館一層常設展廳,首先看到是一些歷史悠久的瓷磚。它們共有的特點是成幾何式排列,具有傳統的色彩,優美的線條,人為勾勒出源自自然界植物的形態,組拼成各種不同的花色圖案……</p> <p class="ql-block">四幅不同花形圖案的瓷磚。</p> <p class="ql-block">以黃白藍三色為主色調的圖案,是古典瓷磚中最突出的色彩。無論這三種顏色怎樣被不同的圖案“隨形搭配”,都讓人感受了一份藝術的和諧之美!</p> <p class="ql-block">這幅由精美圖案組成的大幅“瓷磚作品”,一眼望去,好像是阿拉伯風情的掛毯……</p> <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將這些瓷磚上的圖案,分別印織在絲綢上制作成服飾,穿戴起來也一定會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到這么多具有藝術魅力的瓷磚,令人不禁有所感概……</span></p><p class="ql-block">倘若在中國當人們聊起有關瓷磚的話題,總免不了會和“喬遷新居的裝修”或“舊房改造”聯系在一起……因為在人們生活的理念中,瓷磚屬于一種建材商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要是作為居室尤其是裝修廚房及衛生間不可或缺的內飾材料 );通常只有</span>在“建材城”才能見到它的身影,即使在古老的宮殿建筑里,也極少尋覓到它的印跡……當然,也不會有人將它擺放在“專門的博物館”里,甚至作為“藝術藏品”進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結合博物館內的所聞所見,只要對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略加關注,便可進一步了解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瓷磚文化”在葡萄牙的歷史進程中占據了一席重要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紀,隨著當時來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在當時的歐洲又稱他們為“摩爾人)占領伊比利亞半島,不僅帶來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們信奉的斯蘭教,還帶來了</span>他們的語言文字及生活習俗 ,這其中就包括有關瓷磚及其制作的工藝 ……“瓷磚”一詞據說就是源自阿拉伯語,意為“光滑的小石頭”。</p><p class="ql-block">接下來的數百年間,<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拉伯人</span>用瓷磚裝飾居室的地板與墻壁的習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這一區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15世紀</span>趕走了阿拉伯人,但他們在生活中的這一習俗,卻受到當時信奉基督教(后為天主教)上流社會的“青睞”,不僅將它保留下來,并在隨后的數百年里使其一直成為這個區域尤其是葡萄牙這個國家未曾中斷的流行藝術 ……</p> <p class="ql-block">最早開啟葡萄牙“瓷磚文化”的君主是曼努埃爾一世(1469~1521)。據說,早在1503年,他從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帶回摩爾式的彩繪瓷磚,就將這些幾何圖案的瓷磚裝飾在王宮的墻面上 …… 他獨到的“藝術審美”,成就了葡萄牙曼努埃爾式的建筑風格。在他的執政期間,正是葡萄牙“航海大發現”的“黃金時代”~1498年葡萄牙開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及1500年發現了巴西 …… 特別是1517年開始與中國人通商。可以說,當葡萄牙的貿易商船首次從中國本土帶回的精美瓷器,不僅轟動了當時歐洲上層諸多的達官顯貴,同時也促進升華了葡萄牙本地瓷磚的藝術創作,從而完成了由“瓷磚圖案”到“瓷磚畫”的飛躍……</p><p class="ql-block">這一點從博物館展出的瓷磚上,會使人明顯地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當看到這些藍白色的瓷磚紋飾,一下子就叫人想起了中國傳統的“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這幅由16塊同色系的瓷磚組拼成的浮雕圖案,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把這些“瓷磚圖案”換個角度展示,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這一組應當叫“瓷磚浮雕畫”吧?!</p> <p class="ql-block">依然是大幅的“瓷磚作品”,但上面的圖案已開始了出現新的變化 ……每一塊瓷磚上都是一幅獨立的繪畫作品,內容表達也更貼近現實中的自然生活,是名副其實的“瓷磚畫”!</p> <p class="ql-block">這幅以動植物為主題的“瓷磚畫”,表現出傳統古樸的繪畫風格!</p> <p class="ql-block">這種由幾何圖案與人物造型“混搭”的展品,讓人享受一種獨特的藝術美!</p> <p class="ql-block">在瓷磚上出現了猶如“自然寫真”的禽鳥花卉。</p> <p class="ql-block">瓷磚博物館內的另一個古典庭院。整個瓷磚博物館內有上下兩層回廊,也成為它的部分展廳。</p> <p class="ql-block">圖為瓷器博物館一層的古典回廊。</p> <p class="ql-block">回廊上的瓷磚護墻均為幾何圖案。</p> <p class="ql-block">通往二層的樓梯走廊也裝飾著瓷磚護墻。</p> <p class="ql-block">利用二樓走廊的圓窗拍到一張“風景畫”。</p> <p class="ql-block">從二樓窗戶望到的庭院空間……</p> <p class="ql-block">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開始在瓷磚上展現了以藍白兩色為主流的“瓷磚畫”,向人們描繪了所歷經的歲月時光……</p><p class="ql-block">這間展廳里展示的“瓷磚畫”主要內容都是宗教題材。</p> <p class="ql-block">原有的瓷磚幾何圖案在這里成為了這些人物瓷磚畫的襯托裝飾。</p> <p class="ql-block">這些“瓷磚畫”的風格非常細致柔美。</p> <p class="ql-block">與以上相比,這張線條就粗獷多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有眾多表達宗教題材的瓷磚畫,除去藍白兩色的風格之外,還有多種色彩……</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可以看到瓷磚不僅可以裝飾墻面,也可以用來裝飾家具。</p> <p class="ql-block">雖然自己未能記錄每件展品的詳細年代,但瓷磚上呈現人物動物、花卉植物、山川風景、都城建筑等豐富的瓷磚畫面,可以提示這些大概都是16世紀中、下半葉以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些瓷磚畫的內容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生活場景……</p> <p class="ql-block">當看到“瓷磚畫“中出現“中國元素”的那一刻,的確令人感到驚奇 ……</p> <p class="ql-block">從人物的模樣上仔細端詳,似乎總像“混血”而不那么“東方”……</p> <p class="ql-block">畫面中的小孩子肢體都顯得比較“圓潤豐滿”,亦有人說,是西方人畫慣了“小天使”的緣故 ……</p> <p class="ql-block">用“瓷磚畫”展現了昔日里斯本的“貿易廣場”。</p> <p class="ql-block">在展廳里,看到了一幅的藍白兩色大型的“瓷磚壁畫”,據說是由1300塊瓷磚組拼而成……</p> <p class="ql-block">這幅長長的“瓷磚壁畫”,展現了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前的都市容貌。</p><p class="ql-block">用瓷磚作品濃縮記錄一段國家重要的真實歷史,葡萄牙的確做到了,故此葡萄牙還有一個貼切而又別致地稱謂~ “瓷磚國家”。</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二層的回廊展廳,主要都是風格各異的現代藝術瓷磚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是現代藝術家創作的一幅傳奇歷史的瓷磚畫,線條細膩而精美……</p> <p class="ql-block">這樣用瓷磚畫表達的速寫,還是第一次見 到 ……</p> <p class="ql-block">有感這幅幾何圖案的瓷磚畫,似乎總呈現出立體的貝殼光澤……</p> <p class="ql-block">這幅“瓷磚畫”內容豐富飽滿,畫得是蟲草花卉圖案。</p> <p class="ql-block">現代瓷磚畫,似乎更突顯了浮雕紋路與色彩的搭配。</p> <p class="ql-block">仔細看了才發現,“交叉的黑色線條”畫得原來是“昆蟲”。</p> <p class="ql-block">瓷磚上的圖案是真正的“蝴蝶”、“花”!</p> <p class="ql-block">這幅瓷磚畫集聚了多少圖案各異的幾何元素,會給多少相關的藝術設計者帶來創意的靈感……</p> <p class="ql-block">這應當是現代瓷磚的“重彩畫”吧?!</p> <p class="ql-block">人物頭像的瓷磚浮雕。</p> <p class="ql-block">二層展廳的拐角處,一幅獨特的“人物剪影瓷磚畫“。</p> <p class="ql-block">此為二層現代瓷磚的一間展廳。這么空曠,如果擺放些活動的桌椅在這里,可以變成某些文化交流活動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這些五彩小魚的“瓷條裝飾”,充滿純真可愛的童趣……</p> <p class="ql-block">如果借此創意,在幼兒園里做一個“小魚簽到簿”式的“磁板”;讓每個孩子各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小魚作為“簽到貼”…… 我想小朋友肯定會喜歡!</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洗手間的標識,用這么大的“人物瓷磚畫”來表達,的確是“前所未見”!</p> <p class="ql-block">另一條樓梯走廊,裝飾藍白兩色的瓷磚畫……</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走廊直接通往博物館里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圖為通向博物館教堂大廳的臺階。</p> <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走進二樓教堂的主教廳,仿佛來到了一個藝術品珍藏的“寶庫”;從拱頂到墻壁幾乎全是由金色畫框裝飾的彩色油畫,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教堂是整座瓷磚博物館內的精華所在,那主教廳便是這“精華中的經典”。</p> <p class="ql-block">通過主教廳的前窗,可以俯瞰主祭壇和整個教堂大廳。</p> <p class="ql-block">圖為主教廳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有座童話般的小門敞開著,其中燈光映照的湛藍色格外奪目,使人忍不住走上前去查看……</p> <p class="ql-block">小門內原來是一大組彩瓷人物,用立體場景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一個經典地宗教主題, 充滿了豐富的“藝術想象力”,令人過目難忘 。</p> <p class="ql-block">從主教廳前窗俯瞰教堂大廳。</p> <p class="ql-block">拍攝這樣的場景,總覺得鏡頭的視角不足……</p> <p class="ql-block">據說,教堂里金光燦燦的拱頂、墻壁以及每一幅的畫框都是用真金裝飾的。</p> <p class="ql-block">由一層進入教堂大廳,所看到的一切似乎更加令人震撼!( 若稱它為“金教堂”,一點兒都不為過 )。</p> <p class="ql-block">整座教堂的建筑規模并不大,但恰恰凸顯出它的華美別致,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藝術宮殿。</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大廳,由藍白兩色拼接成的巨幅“瓷磚畫”裝飾著墻面,成為這座教堂另一個顯著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這里展示的這類瓷磚畫,當年可是地位、身份以及財富的象征;由于制作成本的價格不菲,除了教堂這樣的宗教場所,也只有王室貴族的上流社會才能享用……</p> <p class="ql-block">可以說,整座教堂沒有“留白”的空間,將室內的裝飾藝術發揮到極致!</p> <p class="ql-block">精美絕倫的“黃金講壇”。</p> <p class="ql-block">瓷磚博物館內開設有餐廳,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餐飲服務。可以看到這里的柜臺及墻面都裝飾著風格古樸的“瓷磚畫”。</p> <p class="ql-block">我們選坐在一張靠墻的餐臺……</p> <p class="ql-block">點了兩份一樣的濃湯、兩份不一樣的飲品及主菜。</p> <p class="ql-block">顯然是到了“進餐“時間,很快剛剛還空曠的餐廳,一下子坐滿了前來就餐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在瓷磚博物館的商品服務部里,很遺憾沒有看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介紹瓷器博物館的中文書籍。想到“瓷磚文化”在葡萄牙占據一席不可或缺的歷史位置。</span>我們特意選購了兩件綠色的瓷盤作為葡萄牙此行的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們到達的最后一處景點是里斯本的商業廣場,即貿易廣場;它也是里斯本重要的廣場之一。整座廣場上的建筑設計排列成“U”字形,其“開口處”朝向特茹河方向,那里曾經是歷史上里斯本商貿船舶停靠的古老碼頭……</p><p class="ql-block">早年這里是曼努埃爾一世(1469~1521)所建里韋拉宮的舊址,曾被稱為“宮殿廣場”(也有人稱之為“王宮庭院”);其緊鄰的特茹河畔,曾為海上商船停泊的碼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當年里斯本海上商貿的集散中心,為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帶來巨大財富。最終</span>宮殿毀損于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p><p class="ql-block">這場大地震發生于1755年11月1日的上午9時余,震級強度為9級,據說當時強震持續了3~6分鐘,其半徑達200多公里;不僅引發了巨大的海嘯,還持續燃燒了5天大火;造成里斯本85%以上的城市建筑被毀,死亡者約為6~1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1/4~1/5)。</p><p class="ql-block">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其廣場全貌,是大地震后由龐巴爾侯爵主持重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座廣場也是今天來里斯本游覽觀光的游客必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商業廣場中心建筑這</span>座高達30米的奧古斯塔凱旋門,是為紀念1755年大地震于災后重建的。拱門之上為一組精美的雕塑,中間直立的女神,左右手各持冠冕于兩位坐姿天神的頭頂……整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塑像寓意著:“榮耀、勇氣與天賦”。</span></p><p class="ql-block">拱門門楣上雕刻著葡萄牙王室的徽章,其兩側站立著四尊葡萄牙歷史人物塑像,分別為抵抗羅馬擴張的領袖維利亞托、航海家達.伽馬,負責重建里斯本的龐巴爾侯爵及獨立英雄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p><p class="ql-block">在左右兩邊最外側的兩座斜臥式的人物雕塑,分別代表著流經葡萄牙的兩大河流:“特茹河與杜羅河”。</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心屹立著約瑟一世<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騎馬銅像(</span>他是歷經大地震及災后重建時的葡萄牙國王)據說,早年的這匹馬是黑色的,故此被人們稱為“黑馬廣場”;后由于氧化作用,銅呈現出青綠色……</p> <p class="ql-block">貿易廣場古老的碼頭</p> <p class="ql-block">特茹河上來往穿行的小船,“三角帆”是它們特有的“亮點”。</p> <p class="ql-block">翻卷的浪花,猶如青春的激情;一對情侶正在用手機自拍合影……愿他們白頭偕老,相愛永恒!</p> <p class="ql-block">黃昏時節,舉目遠眺,可以望到對岸山頂上屹立著“耶穌十字架”的剪影 , 那是今天里斯本城市的又一個“地標性代表”。</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天際線,夕陽像一把鋒銳的亮劍,光芒耀眼,卻讓余暉染紅了水、云、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穴市|
柳河县|
迭部县|
长丰县|
海门市|
开平市|
西城区|
密山市|
辉县市|
鄂尔多斯市|
西吉县|
平阴县|
会理县|
五峰|
永州市|
呼图壁县|
舒城县|
射洪县|
杂多县|
佛学|
芜湖县|
界首市|
清丰县|
资阳市|
楚雄市|
葵青区|
湾仔区|
望都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江安县|
化州市|
济源市|
汉川市|
九台市|
和林格尔县|
和平县|
杭锦后旗|
通城县|
五台县|
玉门市|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