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譜系、名派】:宗、仕、烈、大、廷、榮、慶、宏、先、緒、華、國、秉、忠、良、傳、家、登、禮、義。</p> <p class="ql-block"> 【譜系、出生年月】:程緒楨,生于1914年(民國三年)陰歷八月初三,卒于1981年9月8日。葉慶華生于1916年(民國五年)陰歷三月初三,卒于1983年2月19日。.......程一鳴生于1939年陰歷六月初五,卒于2000年6月24日。程健民出生于1941年陰歷八月十八日。李漢先出生于1945年陰歷十一月十五日。程亮生出生于1944年陰歷二月十一日。高祖漢出生于1948年9月4日。程鐵生出生于1949年陰歷二月十三日。葉海婷出生于1949年陰歷十二月二十二日。程道福出生于1952年陰歷三月初一。郭紅梅出生于1954年陰歷五月二十五日。程建強出生于1954年陰歷四月初三。石雯出生于1952年陰歷十月初二。</p> <p class="ql-block"> 楊莉出生于1965年10月9日。張石出生于1963年3月28日。楊青生于1971年8月31日,卒于2021年9月8日。程文秀出生于1970年6月27日。王星平出生于1970年4月26日。程意平出生于1971年12月10日。駱李出生于1971年1月9日。程文軍出生于1970年6月14日。張兆俐出生于1973年6月24日。程文俊出生于1974年12月15日。程軻出生于1976年7月23日。程實出生于1978年2月7日、陰歷大年初一。曹麗出生于1978年5月24日。程文暉出生于1978年9月1日、陰歷九月初八。石功火出生于1975年7月19日。程文鳳出生于1980年11月8日、陰歷十月初二。程玉出生于1977年9月2日。吳雄兵出生于1972年11月4日。......程令儀出生于1997年5月8日。程家洛出生于1997年11月16日。程相出生于2001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家譜、程先達傳】:系先達公,字尊三、監生,十九世祖,“先”三奶奶)進門,生子緒法、女緒柳,柳早逝。于1942年去世。 請家模(學問深)任西堂。讀過書。約1905年,有夏姓醫生到關外奉天治傳染力極強的“二拉子病”,時人皆談病色變。先達請夏醫生帶去關外給人治兩年,故得“功名”,就是做官資格。南京江南大學畢業生。曾任安徽省教育廳第一科主任兼安慶總商會監察委員。安徽省政府教育廳廳長楊濂題贈先達公贊文:學通中外,識貫古今,歐風東漸,校務方興,輔助教育,實為股肱,狂瀾既挽,后進同欽,比龍山而益秀,擬皖水其尤深。</p> <p class="ql-block"> 先后任安徽省教育廳錄事、科員、主任科員,曾代理廳長。民國時官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一廳長,下屬人員全換。先達因其可靠,能力強,二任三任廳長皆不換其位。從事教育事業二十余年,故能一直做下來,到抗戰安慶失陷,二十余年期間,曾放任宣城縣縣長,未到任。任安徽省安慶市商會理事,商團付團長,醬業商會主席,月薪最高時300塊銀元。置現安慶市龍門口122號房產, 480余平方米,此屋原是銀樓,購此屋用款銀元三千余元(此屋1956年被政府贖買)。并開“瑞和祥”醬坊,年利四十缸醬,一缸醬約一千斤 (現在馳名全國的安慶“胡玉美”蠶豆辣醬,當年排名還在“端和祥”之后)。置小龍灣田產20余畝, 租108擔谷。此租部分管一家人口糧,一部分建程氏祠堂,辦義學,凡程姓子弟皆可免費入校讀書。</p> <p class="ql-block"> 先達極省儉,一塊銀元,薄紙手絹包幾層,放貼身口袋。一家人吃飯,決無大吃大喝之事,下輩吃飯時,菜有定量。先達為人廉潔正派,有一年鹽市貨緊,鹽船到安慶后聞九江價高,夜送厚禮先達家,求其放行改售九江。先達為安慶市民生活著想,拒收禮物,堅持按約讓鹽船在安慶卸貨。</p> <p class="ql-block"> 先達曾巡視某縣教育, 該縣一學校擴建要拆尼庵,二尼以死相拒。學校不能不擴建, 尼姑也不能死,請示先達。先達乃帶頭捐資另覓佳處再建尼庵。二尼叩首稱謝,四方亦傳為美談。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二十軍軍長楊森退安慶召集地方人事議事,打算駐小龍灣以為易守難攻。先達以難民身份出面,見軍長陳說此地背山面路,路唯 一線,亦有難退走之弊。軍長考慮后稱善,立即移軍,地方免于騷擾。日軍進安慶后逼先達到安慶維持會就職, 先達避到小龍灣,又被城外游擊隊逼任“游擊隊高參”,兩職不就,東躲西避,極為窘苦。</p> <p class="ql-block"> 1942年突然中風去世,壯年57歲。 一小食店主大異:“剛才還見這位老先生,好好的嘛!”先達樂施好善,去世前不久還贈一窮漢一件皮襖。先達先妻吳氏,生子緒祥、緒瑞、緒楨,續弦蔣氏,去世亦早,后妻方氏,方氏家貧,1930年生緒法。</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家譜、程先達傳】:先達幼年從師程家謀先生。約1898年13歲時,由李佩卿市帶到黑龍江做事求取功名。當時流行傳染力極強的“二拉子”病,山海關封關。有人勸宏明公(宏明公為先達父)把先達搞回來,宏明說“是兒不死,是財不散”。后先達靠朋友從海上經滬回慶。先達在安徽省教育廳工作20余年,歷任錄事、科員、主任科員、督察、代理廳長等職。管理八府九州、54個縣的教育工作,經常在各地巡視,為人厚道可靠,廳長換了數任,先達的位置從未撼到,這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舊社會是很少見的。曾放任六安縣長,先達說“縣長任期五年,不如在教育廳長久”,1928 年放任宣城縣長,因新奶奶難產未能到任,月薪達到280塊銀元(佃工月薪2塊銀元)。</p> <p class="ql-block"> 先達亦官亦商,在縣門口開設“瑞和祥”醬坊什貨店,(開始取名“程瑞和”)經多年艱苦創業,生意日漸興隆,名氣越來越大。在工商界,任醬業公會理事長,安慶商會常務理事等職。“瑞和祥”年制四十缸醬(1000 斤/缸),用工有賬房店員斯有林、劉知松、樊某某,作醬師傅兩人,挑水工一人,傭人兩人。置小龍灣田產100 石租,合20余畝(4石租/畝)。用款3000余銀元購安慶龍門口122號“大屋”,面積485平方(此房原為衙門府庫,各地收銀熔鑄元寶上交的地方),1956年被政府贖買,1998年已拆掉。抗日前有四方城房產比大屋還大幾倍,被日本人作軍馬場后毀。郭家橋處房子分給宏明公后妻江氏婆居住,等有6-7處房產。</p> <p class="ql-block"> 先達極為省儉,一塊銀元,薄紙手絹包幾層,放貼身口袋。一家人吃飯,決無大吃大喝之事,下輩吃飯時,菜有定量。先達為人廉潔正派,有一年鹽市貨緊,鹽船到安慶后聞九江價高,夜送厚禮先達家,求其放行改售九江。先達為安慶市民生活著想,拒收禮物,堅持按約讓鹽船在安慶卸貨。</p> <p class="ql-block"> 先達曾巡視某縣教育,該縣一學校擴建要拆尼庵,二尼以死相拒。學校不能不擴建,尼姑也不能死,請示先達。先達乃帶頭捐資另覓佳處再建尼庵。二尼叩首稱謝,四方亦傳為美談。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二十軍軍長楊森退安慶召集地方人士議事,打算駐小龍灣以為易守難攻。先達以難民身份出面,見軍長陳說此地背山面路,路為一線,亦有難退走之弊。軍長考慮后稱善,立即移軍,地方免于騷擾。日軍進安慶后逼先達到維持會就職,先達避到小龍灣,又被城外游擊隊逼任“游擊隊高參”,兩職不就,東躲西避,極為窘苦。</p> <p class="ql-block"> 先達于1942年坐在家中椅上溘然去世(現分析為腦溢血),喪事極為隆重,棺木在家中存放53天,佛事做了49天,每天有和尚或道士7人,逢七和尚和道士做對臺佛事。出殯時有親朋好友以及社會名達300余人送行,開流水席40余桌,各處迎送規格很高,從安慶發棺,有24人輪班抬壽棺到小龍灣。大小事宜由大伯媽料理,購山田三塊,中有屋基,下有石榴園,葬于查家山墳地開闊氣派,古樸莊重。單購山田和安費所花費用折米近200擔。先達爹墳寢1995年由華岳籌資重修。</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8日程亮生關于先達公的300大洋月薪》:老五程建強發的家譜里說到先達公月薪300大洋,300大洋民國時究竟是多少錢,聊作比較。</p><p class="ql-block"> 1,民國時知識分子受重視。蔡元培是北大校長,月薪600元大洋,小學教師30元,縣長20元,普通工人15元。魯迅留日歸來在教育部當簽事,相當于副司長,月薪300元。</p><p class="ql-block"> 2,魯迅1919年買北京八道灣四合院,有30個房間,花3500銀元。1924年魯迅又買一個400平方的四合院,花800銀元。</p><p class="ql-block"> 3,當然地區時間不同,物價也大有變化。北京房價一直低于上海,上海最高時400平方要5萬大洋。</p><p class="ql-block"> 4,先達公的300銀元月薪,足見其地位職位很高,所以安徽教育廳長送的挽聯評價也很高。</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家譜、程緒楨傳】:父親程緒楨為先達爹第三子,生于民國三年(1914年)八月初三(陰歷), 1981年9月8日(陽歷)病逝,終年68歲。生母吳氏早逝,由新奶奶繼母蔣氏養大成人。約1937年在上海私立大廈大學讀書,因抗戰爆發,不得已停學從江南陸路輾轉回安慶。如走水路,那班輪船被日機炸沉。后攜侄兒華泰、侄女華恒等到小龍灣躲避日機轟炸。此時大姨父程先啟同大姨媽葉鳳啟、母親葉慶華、小姨葉令華亦在小龍灣,母親漂亮、能干,約此段時間父母訂婚。</p> <p class="ql-block"> 38年初日本人打到蕪湖,父親帶母親、婆婆、小姨、舅媽、華泰乘小火輪到九江,正端午節。后乘大輪到漢口,在武昌租房住下,日機轟炸武漢時,因居所與英國教堂近未吃炸彈。局勢越來越緊,父親與母親在武昌登報簡易操辦婚事。后向湖南方向逃難,一路艱辛到貴州定縣,投奔在警察局做事的叔伯爹程東野。在云貴八年間,在貴州鎮遠縣政府、貴州日報社做過事、在興仁公司任會計、在沙子嶺糧站當站長、曾當過小學教員等。在貴陽頭橋(又名羅漢堂)住過,后移居興仁等地。39年6月大姐出世時正拉警報,父親強留醫生不得逃跑,大姐即取名一鳴。41年44年,健民、亮生在貴州出生。在貴州日報時,報社被炸,父親亦死里逃生。父、母親帶大哥華泰到貴州時,大哥約十二歲,叔侄感情深厚。大哥青年后,投考空軍學校,其時常患中耳炎,阻止不住,后進國民黨空軍當飛行員,49年初帶大姐華恒飛住臺灣,另成海外一支。</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父親帶全家回到安慶。大伯媽患腫脖子病(甲狀腺),當時為難治之癥,父親支持送大伯媽到上海找醫院多家,用西醫的方法治愈而歸。大姐華恒言:“救了一命”。 約46年父親到南京找工作,此時大家庭失和,緒祥、緒禎、緒法三兄弟分家。父親以數缸醬做路費,全家到湖北,在黃梅縣政府任會計主任。住小池口時小姥緒法亦在,記得鼓勵小姥緒法寫字,以打圈圈給予小獎。后游擊隊進攻,一路逃難,住漢陽某地。父親只身到潛江縣政府作事,任會計主任(相當于現在的財政局長)。</p> <p class="ql-block"> 某夜游擊隊攻城,父親從北門槍聲稍稀處翻城墻逃命。時已冬寒,頭頂軟枕頭涉水過護城河,幸水不及一人深。找農戶脫下第一次新做的西服,換成農民的破舊長衫,坐小船回漢陽,到家后子女皆不敢認。48年春節剛過帶全家到大冶縣,始定居大冶。父親為人正派,舊政府縣長以槍逼要蓋章挪用災款,父親堅持不蓋章。保管數千銀元,雇人挑運交省,雖亂時不貪污分文。49年前時局不穩,工作間斷,時有斷炊。打麻將十局八贏,米菜即來,聊以輔助生活。雖大學肆業,一生不貪富貴,不欺上踩下,只求小康,因此多次遇險都逢兇化吉。</p> <p class="ql-block"> 到大冶住大冶飯店數日,后住徐家垴向家,丁德順棉花行,住過余府楊家,東街張家,北門幾處。54年大水災無屋,把大冶衛生院籌建的衛生間改建成職工宿舍,住了幾年。60年黃石大冶合并后調任黃石衛生局會計,住黃石中醫院對面。任五醫院會計,住新下陸有色職工醫院旁邊的樓房,后住五醫院平房。在大冶稅務局、民政局、煙草專賣局、衛生局、防疫站、黃石市衛生局、黃石五醫院等處,任會計工作。為人忠厚、 精干、負責、正派、大冶衛生系統財務第一人。 六十年代大冶某衛生所會計貪污,工作組查帳多日無結果,請父親去,父親還未去貪污者即自動坦白,言程會計來了,瞞不住了。</p> <p class="ql-block"> 曾聽過父親當年一個真實美好的往事,此事發生在楊橋水庫,固此楊橋水庫就成為我神往的地方。57年父親曾在這里參加了修建水庫,當時有一老農手膀長瘡, 需要開刀治療。父親曾在醫療隊任會計,但老農強要父親這個 “老醫生”給他開刀,想當年貧下中農講一句是要頂一句的。沒辦法父親只好趕鴨子上架主刀,而真正的醫生卻當了助手。大冶某某會計被審查,污陷父親在楊橋水庫勞動管公費醫療時有經濟問題,工作組查帳,開會批斗,叫父親坦白。最后因查不到證據(此事無中生有)無法,只好找父親,要他自己算。父親進屋一看,床上、床下、桌上、地下到處亂七八糟都是帳本單據。一時算不對頭,后在廢紙內找到一扎發票,帳目清楚,才宣布平反。</p> <p class="ql-block"> 父親一生,管理錢財無數,從不貪污挪用一分錢。49年鐵生在大冶丁德順棉花行出生,家中6口人,工資30余元為生,52年道福出生,困難更甚,母親在一干部家做奶媽,將福來送給張姓理發匠為子。因借款無法還,53年煙酒專賣公司領導借酒100斤作本線,在北門開了一年多小酒店,才還清了借款,年底還做了幾件衣服。54年建強出生(小名八斤),家中一直都相當困難。子女上學申請減免學雜費, 年年都是開學后幾天才勉強借到一點學費上學。</p> <p class="ql-block"> 父親五十年代出差到鄂城,為省下出差費,步行90里為常事。盡管困難,每年還要二至三次寄點錢到安慶,孝順三奶奶以補貼生活。工作忙碌,回家什么家務活都做。同事和睦相處,鄰居友善相待,同情孤寡老人。如大冶醫院工友馬老頭,七十年余歲,常請至家中喝酒。1960年困難時期,父親每天減少自己的飯量,節省出5斤糧票,交給侯事務長(食堂管理員)可買10斤小米,結果上班時餓暈了。一生節省,即使晚年條件好一點,想吃一碗清湯(混飩),在小店門口走過來,走過去,終舍不得花上二角錢。</p> <p class="ql-block"> 父親愛打乒乓球,左撇子,50年代初與同事打球,以球拍柄部擊球。喜愛下象棋,善用當頭炮,小時候勝過安慶名手,棋藝比一般人下得好。40余歲后漸漸發胖,腸胃較好,患有高血壓,常吃降壓藥。愛吃肥肉,喜喝酒,年輕時劃拳能喝半斤以上,年紀大后已控制住。有午睡習慣,喜歡用高且軟枕頭睡眠。50歲后吃點香煙,無煙癮,一盒煙可抽幾天。退休后住新下陸一鳴家,晚年患內外痔。每天做甩手運動,散步是習慣,常到有色俱樂部下象棋。記憶力好,《三國》《水滸》《紅樓夢》看過多遍。74年“批林批孔”運動,批《水滸》許多年輕人不知《水滸》,單位請父親講解,憑記憶從頭講到尾講得有聲有色,聽者入神。</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初帶領全家十余口人,回安慶過春節,上祖墳山祭祖燒紙,足為盛事。79年初咳嗽拍片子發現肺部有一黃豆大陰影,有色醫院提出懷疑,被黃石三醫院專家否定。1980年夏季,健民找到便車送父親到廬山旅游,當時已有喘氣,年底即逐步產生胸水,診斷為肺癌。80年12月住有色職工醫院,病情瞞住患者,這病把父親那硬朗的身體拖垮了,但父親是個性格剛強的人。對病魔有著英勇頑強,不屈不饒的斗爭精神。他老人家一輩子沒生過大病,打個點滴都算破天荒,一輩子沒有住過一次醫院。這次住院是他老人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81年設法從上海購回“雙氧棒狀桿菌菌苗”新藥,注射后胸水減少,后又有胸水,醫生即直接注射肺部癌區,觸發劇變,八月昏迷醒后,逐告知病情實況。</p> <p class="ql-block"> 留遺言:“你們應該早點告訴我, 送我到武漢腫瘤醫院去治。不管治不治得好,應讓我去拼一下,現在告訴我真實病情太遲了! (當時家里是兩種意見,一種是告訴本人,一種是瞞住。過了十八年,現在看來還不知道那種意見正確)我病了,大家照料很好,尤其是各房媳婦都很孝順,我沒留下什么遺產,但你們兄弟結婚,我都給了二、三百元。我死后火葬,埋在當地,你們燒香紙方便一些,送到安慶以后來看我要難一些。我對你們媽媽不放心,她為人剛強, 我很想為你媽媽存個棺材,非常難,總存不起來,到現在存了200元。大家好好過吧。”</p> <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8日零時去世, 送葬車輛八部,送葬人數數百人,單位主持追悼會,非常隆重。 父親一生誠實、正派、性情開朗和善,沒遇到發揮才華的機遇。就本人愿望小康人家亦足,即:“忠厚傳家遠,和平處世長”。</p> <p class="ql-block"> 【1999年5月10日老八感懷我的父親程緒楨】:父親終年69歲,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希望的老人,父親患的是肺癌,還伴有高血壓。這病把父親那硬朗的身體拖垮了,但父親是個性格剛強的人。對病魔有著英勇頑強,不屈不饒的性格,他老人家一輩子沒生過大病,打個點滴都算破天荒,一輩子沒有住過一次醫院。這次住院是他老人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p><p class="ql-block"> 從小到大,在我眼里,父親是個頂頂聰明的人,父親的記憶力也是極好的。在我少年時期,他常常給我和其他小朋友講《三國演義》,講《水滸傳》、《西游記》、講《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父親的知識很廣,他是解放以前的大學生。</p> <p class="ql-block"> 我愛我的父親,也很敬重他老人家,他的音容、笑貌、清晰地印在我腦子里。有人說:''人死了靈魂可以升天!''我在心里默默祈禱,或許那一天在我抑望天空時,會看見他老人家一個高大慈父形象,又浮在我眼前。父親逝去已十八年了,卻似乎昨日才離我而去。他的像沒有變色,他的聲音還在我的耳旁。</p> <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從左至右昆明來客外甥汪雷、外甥女揚青、昆明來客外甥女汪云。第二排從左至右姨媽葉令華、母親葉慶華、父親程緒楨、姐夫楊學遠。第三排從左至右表姐朱漢寧、老八程建強、大姐程一嗚、表妹朱漢萍、楊莉。</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9日父親節】:《程鐵生》:那來的這些資料,好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例如我是丁得順棉花行出生苐一次聽說,大夏大學就是今天的上海華南師范大學。</p> <p class="ql-block"> 《程亮生》:鐵哥說得好:老八費心了,寫得好。感恩父母,傳承家風。父親解放前讀的上海大夏大學是當時上海三大名校之一。父親1949年4月參加工作,即解放軍過長江進大冶算二天就到大冶縣政府報到工作了,是離休干部資格。可惜去世早沒享受到。鐵哥出生是家庭的喜事,因為程家先人可能都患高血壓的原因,壽不高(民國人均也只35歲),一算命先生斷定父親過不了49歲,鐵生出生沖喜,父親安然闖過這一關,媽媽特別高興。</p> <p class="ql-block"> 鐵生出生時我略有的記憶是家里物質生活不差,睡覺的大鐵床四個粗鐵柱上面掛帳子方方正正,四鐵柱下是鐵輪子,這床可以整體地滾動移到通風地方,非常方便。家里有個大方形鐵盒,很多餅干。家里還請了個女工,姓楊。這也證明國民黨的公務員待遇可以。當然父親是縣政府會計主任,至少相當于現在的財政局長,級別不低。國民黨政府實行垂直系統財政,即縣長管不了會計主任,所以違規要錢就拿槍逼父親給錢,父親不畏,堅持要省廳批文。縣長也無奈。</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家譜、葉慶華傳】:葉慶華,第二十世祖程緒楨之妻,1916年三月初三(陰歷)生于安慶。祖籍安徽涇縣(徑縣)“有好多房產”。 因幾個伯伯回去后都死了,在安慶定居后再無人返鄉(安慶故居在安慶市城西區,現高樓林立,住跡難尋)。 只有一個小姑住涇縣,小姑在涇縣有子名春生。慶華父葉子正, 朝奉(店員)。慶華哥喚臣,姐鳳啟,妹令華。煥臣1985年在安徽歙縣屯溪中學去世,煥臣有女蘆月、蘆明,有子立群,令華現居云南祿豐一平浪煤礦干海資四地區一號, 原任會計工作。姨父朱慎俊,有子漢英,女漢林、漢萍。</p> <p class="ql-block"> 二、三十年代慶華大舅女兒是上海輪船公司股東,很有錢勢。介紹父葉子正、哥葉煥臣到上海一家絲廠做工,當時絲廠的工錢較高,全家遷居上海。當時上海興女學、辦掃盲,不知何故,令華識了字, 而慶華母反對,慶華未去識字,以至終身不識字。1932年一、二八,日本人進攻上海,全家逃到上海法租界,后回安慶。哥煥臣經人介紹到漢口染布廠做事。慶華一家在安慶縣政府門旁租了一間房子住。約1927年,慶華大姐嫁給程先啟,據說頗受虐待。57年投塘自盡,有子緒安、緒平。1937年上海失守,傳說日本人要炸安慶,因程先啟家在小龍灣,于是全家遂到小龍灣躲飛機。租程先卯的房子住,“見到程先卯結婚之喜事” 。程緒楨當時在上海大夏大學讀書,因躲避日本人也到小龍灣,華泰、華恒也到了小龍灣。小龍灣山青水秀,小溪、石板橋、石榴、竹林,正是一伙年青人快樂的天地。慶華容貌秀麗,人又能干,家中大小事基本上她操持。緒禎家托人說親,慶華緒楨訂了婚。</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日本人打到蕪湖,葉慶華隨緒楨離開小龍灣,乘小輪到九江,到九江正是端午節。母親、妹令華、嫂(煥臣妻)同行。又乘大輪到漢口,在武昌租幾間房子住下,日本人飛機炸武漢,因住房離一所英國教堂近未吃炸彈。局勢越來越緊,即在武昌登報結婚,簡易操辦。住武昌一月后又向湖南逃難。慶華、緒禎、華泰往長沙方向去;令華等往常德方向,并在常德鄉下暫住。在常德鄉下匯合后投奔貴州省貴定縣程東野。程東野當時在警察局做事。介紹煥臣、華泰到貴州省鎮遠縣公路局做事,收入頗豐。緒楨經一位大學同學介紹到貴州日報社做事。日機轟炸報社(貴陽)緒楨躲在門板下沒受傷,總算死里逃生。全家遷貴陽頭橋又叫羅漢堂居住,此時,1939年女一鳴出生,正拉警報,緒禎強留醫生不得逃走,皆平安。女逐取名一鳴。</p> <p class="ql-block"> 一鳴幼時常生病,鄰居老太太為保一鳴平安長大,送給我們家一個銀鎖。一鳴周歲時戴在頸上照了像, 現在還保存著這張六十多年前的珍貴照片(照片在楊莉家)。這個銀鎖長40毫米,寬35毫米, 還有一根有101節純白銀的鏈子。此鎖系“正泰昌”制造。鎖上刻有兩個大字“夛三”查遍所有的字典,幾十年來找不到“夛“字,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我們這代人看能不能解開,如果再解不開,只有等后世之人來解。父母一生無有什么金銀首飾,只有這把銀鎖,還給我們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夛“字之謎(此鎖現保存在大哥家)。</p><p class="ql-block"> 注:《吳巧星“夛“字之謎解釋》:公公,應該是這種解釋;三夛通三多,應該是多福,多壽,多男子,男子是:圣人的意思,三夛應為祝頌之辭。</p> <p class="ql-block"> 緒楨這時又經同學介紹到“興仁”公司任會計,公司由貴陽遷“興仁”,逐移居興仁。健民。亮生亦在此出生,生于貴陽。在此期間發生一件奇怪的事:父母與婆舅同住,因太窮,家里只有一件長袍, 父親和舅舅共穿, 一次因倆人都要外出,為這件長袍發生了爭吵。晚上聽見婆婆在樓上怪叫,家人即上樓,發現婆婆坐在馬桶上,叫她她聽不見,問她為什么?她又不回答。只好把婆婆扶到樓下,過了一會兒, 婆婆開口講話, 但不是婆婆的聲音,說:“我是一個吊頸鬼, 路過此地肚子餓要錢。”慶華問:“怎樣給錢呢?”給我多燒一點紙就行,要不然我就要害你們一家人。”大家正急得不知怎么辦好,忽腦聞到一股檀香味。因公公生前特別喜歡檀香,大家想是不是公公回來了。</p> <p class="ql-block"> 這時婆婆又變成了公公的聲音:“大家不要怕, 我是公公,我每天都在陰間看著家里,保估你們平安。今天見家里火焰很低,再一看, 知道家里不和,有一過路鬼來欺負你們,我帶了十幾人趕來回來,因怕嚇著你們,叫他們在外面等。餓鬼看見我回來了,已逃跑”。慶華問:“ 父親你在陰間過得怎么樣?”答:“我在陰間已當了城隍, 過得很好,你們放心。以后家里過日于大家要和氣,要團結,火焰才不會低。”慶華又問:“日機轟炸,何處可躲?”告:“不要動。 ”再問:“我和緒楨將來的前程怎么樣?”告:“榮華富貴, 夫婦齊眉。”舅問:“我將來的前程怎么樣?”告:“苦苦日子慢慢過。 ”鄰居問:“中日戰爭誰勝誰負?” 告:“天機不可泄漏。”天亮前婆婆恢復常態。不久日機轟炸在家躲避果然無憂,而前后左右的房子都被炸壞。</p> <p class="ql-block"> 慶華十分能干,其母去世時,煥臣在外,慶華充孝子,舉辦處理,迎送親友,井然有序。性格剛強,在家里威信很高,五個兒子五個媳婦,能處理成上慈下孝的和睦關系。雖無文化不能看報讀書,卻凡事有主見,大事有大見。1949年前國民黨政府崩潰,無吏不貪。50年共產黨政府里稅務局一局長挪用或貪污幾萬元(舊幣,即現在幾元)即坐牢。慶華提醒緒楨,家庭再難為炊,決不可挪用一分公款。儲禎自1949年4月參加會計工作一生被清帳無數次,清清白白,難能可貴,賢內助內助也。1966年 “文革”,大小干部被批斗,慶華勸緒禎,“共產黨的干部,又沒犯法,以后還要起來的。”果然文革后期,這些被打倒在地的干部個個官復原職。</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從貴陽回安慶, 坐美國的難民船,由重慶回安徽。經緒祥介紹喚臣到歙縣學校工作。 緒禎先后到黃梅、潛江、大冶縣政府工作,48年舉家到大冶后定居。49年生鐵生,52年生道福,54年生八斤,為健壯嬰兒。慶華因無文化,一直理家,養育于女。56年起在大冶縣六醫院做洗衣臨時工。60年緒楨由大冶六醫院調黃石衛生局,遷居黃石衛生局宿舍,現中醫院對門。慶華又做中醫院清潔工人,每月可得工資20元,困難時期助家糊口。62年黃石大冶又分開,緒禎逐被原領導要回大冶衛生局,主管公費醫療。女一鳴住新下陸,有色公司職工醫院X光放射科醫生,生楊莉、楊青,65年慶華到一鳴家照料二外孫女,直到83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 母親跟父親1938年在武昌結婚后,輾轉各地幾十年,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度過了無數的難關和風瞼,從來都是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縫縫補補,開荒種菜,既剛強又善良,思想品德高尚。52年道福出世, 家窮實在無法養活,就在月子里送給張姓的剃頭師傅作養子,以致哭壞雙眼,到老年更是看物昏花,身體瘦,胃弱。49年生鐵生,人送20個雞蛋舍不得吃,托人拿到街上賣,所謂能吃的時候沒吃的,有吃時候吃不下。常頭昏,暈車,靜脈注射葡萄糖可止。</p> <p class="ql-block"> 一次從下陸坐車到黃石健民家,大吐不能下車。后送三醫院,要求注射葡萄糖,醫生不信此藥能止暈車嘔吐。偷偷用生理鹽水半瓶后,慶華躺在病床上,大叫醫生騙人,醫生忙改用葡萄糖打吊針,嘔吐停止,醫生十分驚奇。雖體弱,能長足步行。因無文化,乃以丈夫兒女為世界,與緒禎感情篤厚,結婚幾十年未紅一次臉,更無爭吵之事,夫敬婦隨,堪稱鄰里楷模。81年緒楨肺癌病逝,慶華悲痛欲絕,誓欲追隨。</p> <p class="ql-block"> 慶華與妹令華感情深厚, 昆明黃石寄信寄物從來斷絕。令華來黃石探姐兩次, 兩家兒女又常來往,每次令華來,慶華則精神煥發,食量頗增。慶華83年2月19日(正月初七)突逝,遵其囑,歸葬小龍灣與緒禎合墓同碑。83年子孫一行22人到安徽送葬,安慶親戚十多人也都同行到小龍灣送葬, 小龍灣又出動三十余人修墳,其聲勢浩大,村民皆稱“這對老人有福”。</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家譜、程一鳴傳】 :程一鳴,程緒楨、葉慶華之長女。1939年出生于貴州,抗戰勝利后隨父母回祖籍安慶,輾轉于黃梅、潛江、大冶。1949年解放軍過長江后隨始定居于湖北省大冶縣。就讀于大冶城關小學、大冶一中初中,1959年大冶一中高中肄業,參加大冶縣衛生院、大冶縣衛生科舉辦的X光技術人員培訓班,先后在黃石一醫院、黃石三醫院培訓并工作,成為X技士。后到黃石袁倉煤礦職工醫院工作,1964年與楊學遠結婚,1965年調到大冶有色金屬公司職工醫院,1994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 程一鳴與楊學遠結婚后生有楊莉和楊青兩個女兒。楊莉有乒乓球愛好,可拿到市乒賽冠軍,一直在有色金屬公司工作。 楊青先天發育不全,無語言能力,生活完全靠人料理,給程一鳴的一生造成巨大的負擔。但一鳴對楊青寵愛更甚, 喂飯喂水,換衣洗漱,訂牛奶,加補品,小病大治,不聽朋友勸阻,求人用最好的針藥,慈母之心,天地可感。</p> <p class="ql-block"> 一鳴童年時, 家里人口多,父親收入有限,國家又處外患內戰狀態,所以物質匱乏,造成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經常發瘧疾,臉色蠟黃。青年時又遇國家“困難時期”,每個人都吃不飽,一鳴還要省吃少吃,以扶助家庭。中年后,條件好轉,收入增加,然節儉積攢,省吃省用省穿已成終身習慣。終其一生,平凡人,平凡事,然披蹤尋跡,孝順的女兒、 媳婦,呵護兄弟的大姐,賢惠體貼的妻子,慈愛善良的母親,埋頭實干的職工,時時處處,無一不顯示中國人的傳統道德和真、善、美、勤勞的人性。</p> <p class="ql-block"> 一鳴從小吃苦耐勞, 克己為家。十四五歲時,利用暑假和放學后的時間,捶石子,挑磚,賺點小錢以減輕父母負擔。工作后,對幾個弟弟更是呵護有加,從工作調動到錢物補貼,盡己所能。五弟建強下放后招工進有色公司,五弟媳石雯從二機調到有色,三弟鐵生和三弟媳葉海婷從大冶農機廠同時調進有色,無不是一鳴托人說情辦成。母親葉慶華從楊莉出生就長期和一鳴住在一起,幫助料理家務,1975年父親程緒楨退休后也住在一鳴家里。程一鳴的五個弟弟因父母親住在大姐家,所以到一鳴家去的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 程一鳴作為女兒、大姐、兒媳婦,都是成功的,優秀的。“60”年困難時期,國家對放射工作人員略有營養照顧,每月可買一斤糖、五斤黃豆、一斤肉。一鳴從未獨享,總是買回來熬一大鍋湯, 父母兄弟一人吃一碗。 1961年那三年里,帶著弟弟開荒種黃豆、綠豆、高梁、南瓜等等,到野外水塘、水田揀螺絲,挖蚌殼,協助父母,以渡災年。因婆婆住四川,未能當面侍奉,但是按月寄錢,經常寄衣寄物,從未間斷,直到婆母去世。一鳴雖不是科班出身, 但拿得下業務,能勝任工作,在科室里出滿勤,挑重擔,高負荷,獨當一面。對病人,和藹友善,與人方便,頗有口碑。</p> <p class="ql-block"> 一鳴21歲時同宿舍 一同事因運動上吊,一鳴受到驚嚇, 以致寢食不安。中醫囑白木耳熬湯可安神,然時好時發,時發時好,種下病根。退休后,又出現心神不寧癥狀,醫生診斷為精神憂郁癥。雖經有色職工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治療,終無回天之力,于2000年6月24日不幸病逝。</p> <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18日中午12點,老八看浙江衛視節目】:《關于專家談郁抑癥坐談會》有感于我親愛的大姐,我心中始終如一懷念著的大姐,大姐!大姐!我再大喊一聲我的大姐呀!無錢想有錢,有錢想存錢,存錢還想多存錢。存錢,存錢為什么?60多歲還存錢。活動老,存到老,存錢,存錢再存錢。一生總是想存錢,存錢說是為防老,防老,防不倒!有錢,有錢,真有錢,有錢等于是無錢。無錢,無錢,真無錢,無錢等于是有錢,錢!錢!錢能害人,還能殺人!可是錢為什么不能去救人呢?唉!人人都離不開錢!</p> <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有錢的幸福,無錢的痛苦。今天反過來是有錢的痛苦,無錢還會有幸福。郁抑,郁抑,郁抑癥,別人能治又能好。盡心,盡心都盡心,誰言他人不盡心。我盡心來盡不夠,自慰生平盡了心。世人盡心不作主,唉!盡心盡了什么心!什么原因?別人能好姐不好,別人無事姐有事,別人全愈姐先亡。一句話管總錢!你省錢來,她省錢,但愿永遠不為錢!</p><p class="ql-block"> 大姐挽聯:三十二年總是扶救他人,六十一載何曾關心自己。老八寫于:2000年11月11日、星期六、17點30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0日農歷二月初三程亮生80歲生日抒懷》:老年曾經非常遙遠,仿佛那都是別人的事情,今天天亮時睜開眼,發覺我的老年已成了昨天。因為按聯合國的標準,80歲以上算老老人。幸福老老人的第一大標準是生活能夠自理。非常運氣,我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真好,頓覺春風拂面(正好今天是春分)。80年,多少個春花秋月,多少次山河變遷,多少個朝暉滿天,多少次落霞與孤鶩纏綿。一切都是瞬間,成了過往,成了經典。前些日寫了幾首記事詩。</p> <p class="ql-block"> 《天亮》:長夜難明一聲啼,皖滇黔鄂苦流離,開門滿地黃軍衣,日新月異洪波起。我1944年出生時天亮,父親憂慮國事長夜難明,為我起名亮生,寓盼深也。4歲時住湖北大冶丁德順,晨起見解放軍睡滿大街,解放了。</p><p class="ql-block"> 《文革》:聞說電波是紅色,百萬雄師盡染墨,小民倒懸真水火,蒼天一呼也痛徹。1967-7-20,我這個與政治不相干的人也被卷進紅黑風暴中,生死了一回。</p><p class="ql-block"> 《成家》:同是天涯淪落人,巫山滄海兩相成,連理比翼成一體,相敬如賓總繽紛。1969-6-20結婚,陳忠鐸校長贊“相敬如賓”,趙治學校長贊“生話最幸福”,婚齡55年,美譽滔滔。</p> <p class="ql-block"> 《教學》:如坐春風魚水暢,升堂入室無冕王,連中三元天酬我,岱宗絕頂小四方。我教書45年,后期課堂教學,師生愉悅舒暢享受,升堂入室從心欲也。1980年學生陳春中考語文黃石第二名,1988年學生許妮妮高考語文138分,黃石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天酬我也。</p><p class="ql-block"> 《打工》:爬坡攀頂已張揚,大潮卷到新市場,風景迥異換胎骨,又賺南國十年香。在黃石,小學一初中一高中,慢班一快班一重點班,普通教師一骨干教師一品牌教師一學科帶頭人一市中心小組成員一理事。退休到廣州,民校一學大,番禺優秀教師,中國教育家第四次代全國表大會,論文入選優秀獎。</p><p class="ql-block"> 《養老》:瞎馬變臉成黑馬,“舞蹈王子”也瀟灑,古今中外網上游,調琴讀經會儒雅。自2009年起第三次退休,真正開始了相棋跳舞寫詩閱讀的退休娛樂生活。</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0日老八贊二哥80書抒》:八十韶華腰板直,人老夕陽樂紅塵。旅居羊城幾十年,都市生活甚方便。書畫琴棋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享清福,生日套餐只兩元。</p><p class="ql-block"> 《2019年程亮生年飯賀詩》:滿漢全席團城山,美味佳肴盆缽滿。觥籌交錯意興濃,魚躍鳥飛天地寬。老輩青山都不老,中年平臺鴻圖展。孫輩呼嘯奔愿景,哪個不是金光閃。舉杯同慶干干干,喜事好事夸不完。江河匯流行萬里,竟與日月共旋轉。</p> <p class="ql-block"> 《老八贊二哥真棒》:親情濃濃幸福滿滿!大贊~詩情勃勃詩意滔滔!......團團圓圓又一年,浮塵往事入眼簾!開懷暢飲杯中酒,喜笑顏開迎新年!......不見當年白鷺飛,塞上桃花又千回。一聲長吟漁歌子,江中多少英雄淚。 </p><p class="ql-block"> 《二哥賀老八七十大壽》:五弟退休不肯休,竟日登山自在游,喜聽清泉品雅韻,又傍古木臥大丘,興起山友共喧嗶,成嶺成峰一目收,與山為友千般好,坡坡嶺嶺總風流。</p> <p class="ql-block"> 【安慶楊橋小龍灣程家沖之行、老八統計有誤、供大家參考、修改、補充】:</p><p class="ql-block"> 1、《1977年安慶之行》,父親帶隊程家大家庭返鄉,參加人數:程緒楨、楊莉、程健民、李漢先、程文秀、程意平、程亮生、高祖漢、程文軍、程文俊、程鐵生、葉海婷,程柯,程建強、石雯。</p><p class="ql-block"> 2、《 1983年安慶之行》,歸葬,參加人數:程一鳴、楊莉、程健民、程文秀、程意平、程亮生、高祖漢、程文軍、程文俊、程鐵生、葉海婷、程柯、程實、程道福、郭紅梅、程文輝、程文鳳、程建強、石雯、程玉。</p><p class="ql-block"> 3、《 1984年安慶之行》,掃墓后到安徽屯溪看舅舅、舅媽,然后上黃山游玩,參加人數:楊學遠、程健民、李漢先、程亮生、高祖漢、程建強、石雯、程玉。注:程亮生、高祖漢安慶掃墓后返回黃石,未上黃山。</p><p class="ql-block"> 4、《1985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鐵生、程道福。</p><p class="ql-block"> 5、《1986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程亮生、程建強。</p> <p class="ql-block"> 6、《1987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一鳴、程文秀、石雯。</p><p class="ql-block"> 7、《1988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亮生、程建強。</p><p class="ql-block"> 8、《1989年安慶之行》,掃墓、在安慶遇到華恒大姐,參加人數:程健民、程鐵生、葉海婷、程實。</p><p class="ql-block"> 9、《1989年安慶之行》,89年底三奶奶去世,參加人數:程健民、程建強。</p><p class="ql-block"> 10、《1990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道福、郭紅梅、程文輝、程文鳳。</p> <p class="ql-block"> 11、《1991年安慶之行》,掃墓,國曉結婚,參加人數:程亮生、高祖漢。</p><p class="ql-block"> 12、《1992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李漢先、程文秀、程意平、程鐵生、程軻、程建強。</p><p class="ql-block"> 13、《1993年安慶之行》,掃墓,送程華恒,參加人數:程一鳴、楊莉、張楊、程鐵生。</p><p class="ql-block"> 14、《1994年安慶之行》,掃墓后上黃山游玩,參加人數:程健民、程文秀、程鐵生,葉海婷、程軻、程道福、郭紅梅。</p><p class="ql-block"> 15、《1995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程建強、石雯、程玉。</p> <p class="ql-block"> 16、《1996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道福、程意平。</p><p class="ql-block"> 17、《1997年安慶之行》,掃墓,接小姥,參加人數:程亮生、高祖漢、程文軍、程文俊、張兆莉。</p><p class="ql-block"> 18、《1998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李漢先、程文秀、王峻雯、程鐵生、葉海婷、程建強、石雯。</p><p class="ql-block"> 19、《1999年安慶之行》,掃墓,上天柱山游玩,參加人數:程一鳴、楊學遠、程建強、石雯、程玉。</p><p class="ql-block"> 20、《1999年安慶之行》,送碑,參加人數:程健民、程亮生。</p> <p class="ql-block"> 21、《1999年安慶之行》,立碑,參加人數:程健民、程亮生、高祖漢、程鐵生、葉海婷、程建強、石雯。</p><p class="ql-block"> 22、《2000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道福、郭紅梅、程文輝、程文鳳。</p><p class="ql-block"> 23、《2001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李漢先。</p><p class="ql-block"> 24、《2002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程鐵生。</p><p class="ql-block"> 25、《2003年安慶之行》,掃墓,合肥之行,參加人數:程健民、程意平、程道福、郭紅梅、程文輝、石功火。</p> <p class="ql-block"> 26、《2004年安慶之行》,掃墓,合肥之行,參加人數:程健民、程建強、石雯。</p><p class="ql-block"> 27、《2005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程文秀、王峻雯、程道福、肖緒杰、程文鳳。</p><p class="ql-block"> 28、《2006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李漢先、程意平、駱李、程文秀、王星平、王峻雯、程家洛、程建強、石雯、程鐵生、程相(添添)。</p><p class="ql-block"> 29、《2007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亮生、高祖漢。</p><p class="ql-block"> 30、《2008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程道福。</p> <p class="ql-block"> 31、《2009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健民、李漢先、程鐵生、葉海婷,程相(添添)、程建強、石雯、吳尚儒(吳迪)。</p><p class="ql-block"> 32、《2010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葉海婷妹妹的兒子雷雷開的小面包車,程健民、程鐵生、葉海婷、程實、程建強、石雯。</p><p class="ql-block"> 33、《2011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張石,楊莉、程文秀、程玉、吳雄兵。</p><p class="ql-block"> 34、《2012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張石、楊莉、石雯、張揚、吳尚儒(吳迪)。</p><p class="ql-block"> 35、《2013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鐵生、程道福、程實、曹麗、程建強。</p> <p class="ql-block"> 36、《2014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估計是;四哥家開車去安慶?去幾人?不知對也不對?</p><p class="ql-block"> 37、《2015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亮生、高祖漢、程文俊、程又余、余又程、程鐵生、程道福、程建強、楊莉、張石、程文秀、程文鳳。</p><p class="ql-block"> 38、《2016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大哥家開車去安慶?程健民、楊莉、程文秀去幾人?不知對也不對?</p><p class="ql-block"> 39、《2017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張石、楊莉、程建強、程鐵生、吳尚儒(吳迪)。</p><p class="ql-block"> 40、《2018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道福、程雯、石功火、程文秀、程雯的兒子。……十一假期:程亮生、高祖漢、程文軍、張兆俐前往小龍灣祭掃。</p> <p class="ql-block"> 41、《2019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大哥家去一次程健民、程意平、還有?……三哥家又去一次,程鐵生、葉海婷、程軻、熊方曉、孫相武、程實、曹麗。</p><p class="ql-block"> 42、《2020年安慶之行》,新寇肺炎不做清明。</p><p class="ql-block"> 43、《2021年安慶之行》,掃墓,參加人數:程建強、石雯、楊莉、程玉、吳雄兵。</p><p class="ql-block"> 44、《2022年安慶之行》,新寇肺炎不做清明。</p><p class="ql-block"> 45、《2023年安慶之行》,程鐵生、程道福、程建強、程實、曹麗。</p><p class="ql-block"> 46、《2024年安慶之行》,程健民、程文秀、王新民、程儀平。……四哥家又去一次,程道福、程文鳳、肖紅月、肖紅玉。</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6日大哥家到小龍灣祭父母老八感懷》:風雨同舟好夫妻,為國為民做會計。漿洗衣裳補破衫,一年四季五更寒。慈父教兒人之初,為人于善孺子牛。風雨人生平安過,絕不貪戀占便宜。</p> <p class="ql-block"> 《老八書抒》:家庭檔案,我認為是有必要的;還原一段歷史,尊重一份情懷!我之所以記載哪些年份去祭祖的哪些人,主要是想讓程家人勾起大家庭聚在一起的快樂和回憶,并無它意,更不是以此評價家庭貢獻值的大小。回憶著過去的生活,我覺得我是程家人的一份子是幸福的。感謝大哥、二哥、二嫂、三哥、四哥、石雯、楊莉、張石、軍軍、文俊、浩浩、鳳鳳的大力支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枣强县|
板桥市|
通海县|
石棉县|
龙海市|
肥东县|
麦盖提县|
阜新市|
钟山县|
云和县|
新昌县|
遂溪县|
阿勒泰市|
东阳市|
太康县|
吉木萨尔县|
赤水市|
攀枝花市|
长岭县|
长泰县|
华安县|
徐闻县|
静安区|
湘西|
大埔县|
汝城县|
新乡县|
沽源县|
申扎县|
弋阳县|
张家界市|
东平县|
阳泉市|
江陵县|
绥德县|
安新县|
墨竹工卡县|
本溪|
济南市|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