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東陵位于河北遵化縣,西距北京125千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規整的古代皇家陵園。</p><p class="ql-block">這里長眠著清朝的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等,清朝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幾乎都在清東陵,如:入關第一帝順治,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傳奇西域美女“香妃”,以及興衰二后孝莊和慈禧……</p> <p class="ql-block">那么這些重要的歷史人物為什么會將萬年吉地選建于此呢?</p><p class="ql-block">那是因為這里獨特的山川地貌形成了一個山環水繞、藏風納氣的風水寶地。清東陵后靠昌瑞山,主峰凸起,兩側群峰依次疊落,尤似龍椅;中有影壁山,可伏可依,神似龍書案;南朝金星山,一峰突起,猶如手持笏板向北朝拜的臣子。更讓人叫絕的是三山主峰天然連成一條直線,不經任何人工的修飾。這里所有的建筑都以此為中心,整個場面猶如天子臨朝般的壯觀。(本圖摘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清東陵是由662座單體建筑組成的龐大古建筑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皇陵建筑的集大成者。它綜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建筑學、美學、哲學、風水學等,被聯合國遺產專家評價為“人類創造性的天才杰作”,它以無可辯駁的魅力、藝術和科學價值,于2000年11月,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清東陵的主要看點有:清代最長的神道——長達6km的順治孝陵神道,感受十八組氣勢磅礴的石像生;乾隆裕陵,目前國內唯一被譽為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宮石刻;慈禧定東陵,看老佛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奢華建筑;以及具有傳奇色彩的“香妃墓”。 </p> <p class="ql-block">去年9月河北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清東陵。</p> <p class="ql-block">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清東陵的一磚一瓦,都是歷史的滄桑印記。</p> <p class="ql-block">五間六柱的石牌坊挺拔高聳,石雕圖案非常精美,堪為不可多得的藝術杰作,雖歷經幾百年風雨洗禮,依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之后是全長六千米的孝陵神道,氣勢宏大,為陵寢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神道兩邊是孝陵石象生,是清陵中規模最大的一組。每座石像均用整塊石料雕成,古樸粗獷,與蒼松翠柏相映,使神道肅穆莊嚴,氣勢不凡。</p> <p class="ql-block">車停孝陵停車場,清東陵的導游帶領我們走小道先去乾隆裕陵,環境不錯,鳥語花香。</p> <p class="ql-block">途經果園,正值桃熟梨香之際,讓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哈哈……不必著急,整個陵區到處是果園,其園主就是當年守陵人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裕陵是清乾隆皇帝的陵寢,建筑與雕刻工藝居清陵之冠。裕陵建陵之時,正值清朝國勢鼎盛、庫府豐盈之際,因此建筑規模宏大,用料精良,工程前后用了近10年,耗用白銀178萬兩,極為奢華!</p> <p class="ql-block">陵寢最具特色的是地宮內布滿了精美佛像、經文石雕,國內首屈一指,被譽為“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p> <p class="ql-block">裕陵玉帶橋,單孔拱券,三橋并排。橋面兩側安裝白石欄桿,龍鳳柱頭,這種規制的石橋在清陵中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裕陵隆恩門。</p> <p class="ql-block">走過玉帶橋,穿過隆恩門,便來到了隆恩殿,這里是供奉乾隆的神位,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隆恩殿座落在寬敞的漢白玉基座上,重檐九脊歇山頂建筑,黃色琉璃瓦罩頂,大氣莊嚴。</p> <p class="ql-block">從側面看隆恩殿,雕梁畫棟,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前的丹陛石,采用浮雕工藝雕刻著“龍鳳合歡”、“福山壽海”圖案,其寓意為帝后和美,福祚綿長。丹陛石為整塊石料雕刻,可以想像當年從薊縣和房山運過來的工程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內,均選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料奇缺,從乾隆八年開始采伐,用時九年,幾乎與裕陵整個工程同步了。</p> <p class="ql-block">乾隆時期,經濟富足,國力強盛,加之乾隆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使當時的各種宮廷器物盛極一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之巔。</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里的珍寶展覽,首次將溫僖貴妃墓的殉葬珍寶和裕陵地宮的文物精品系統梳理,使人們有幸一睹“康乾盛世”的富足與奢華。</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筆詩雕漆匾,是乾隆懷念死去的孝賢皇后的一首悼亡詩。</p> <p class="ql-block">金釵、鳳釵、金花,品相完好,工藝精湛,溫僖貴妃地宮出土。溫僖貴妃,其父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先后為康熙生育了皇十子和皇十一女,身份尊貴。</p> <p class="ql-block">裕陵陵寢門。中間是神門,為帝后棺槨進入之門;左邊是供皇帝出入的君門,右邊是供大臣通行的臣門。門前有三座規制相同的玉帶橋,小巧玲瓏,雕工精細,在歷代皇陵中可謂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進入陵寢門,神道上一座兩柱牌樓迎面而立,此為禮儀性的“二柱門”。</p> <p class="ql-block">二柱門后是祭臺,用一整塊青白石料雕琢而成,祭臺上放有石五供,為石刻的香爐、花瓶、燭臺,象征爐內香煙不斷,瓶內鮮花常開,燭臺神火永明。</p> <p class="ql-block">陵寢的最高建筑是明樓,座落在寶頂之前的方城上。明樓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黃色琉璃瓦罩頂,金碧輝煌,顯示了皇家的威嚴與氣派。</p> <p class="ql-block">裕陵最值得稱道、最富文化內涵的是地宮,由九券四門構成,進深54米。從第一道石門起到最后的金券,所有的平水墻、月光石、券頂和門樓上都布滿了佛教題材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從方城下方的拱券式門洞步入裕陵地宮,這個九券四門的地下宮殿里,展現給人們的儼然是一個精美的佛國世界。</p> <p class="ql-block">裕陵地宮中的最后一個券堂是金券,金券東西兩壁的月光石上各雕刻了一尊佛像,其它部位則滿刻藏文佛經和梵文咒語。</p> <p class="ql-block">刀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膩,造像生動傳神,布局嚴謹有序。目前在中國已發掘開放的陵寢中像這樣的地宮,只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在裕陵西側,有一座裕陵妃園寢,這里葬著乾隆皇帝的36位后妃。</p> <p class="ql-block">那些大小不一突出地面的暗紅色的土丘叫做寶頂,每一個寶頂下面都有一位后妃在此安息。</p> <p class="ql-block">裕陵妃園寢大門之南有條馬槽溝,建有一孔神路拱橋。</p> <p class="ql-block">裕陵妃園寢門,正在維修。但仍然可以看到,裕陵妃園寢門、圍墻等建筑均采用綠琉璃瓦罩頂,顯現了清朝鼎盛時期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園寢內的明樓、方城是為純惠皇貴妃增建的,與其它妃嬪相比,顯得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這些妃嬪,生前等級有差別,死后墓葬也有區別。不過,我們主要為香妃墓而來,帶著對傳說中香妃的好奇走進它。</p> <p class="ql-block">位于第二排最東邊的就是容妃的寶頂,容妃就是香妃,傳說中她遍體生香,所以人們便稱她為“香妃”。近百年來,關于“香妃”的傳說,民間大致有兩種,故事精彩絕倫。</p><p class="ql-block">其一,香妃是乾隆皇帝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時被掠進宮中,但香妃矢志守節,隨身攜刀準備殺帝報仇,被皇太后賜死。香妃死后,其尸骨被運回新疆喀什安葬。</p><p class="ql-block">其二,香妃是乾隆41位后妃中唯一的維吾爾族女子,出身維族名門,27歲進宮,不但相貌出眾,而且善騎射,精詩文,深得乾隆寵愛。后因病死于圓明園,終年55歲。</p> <p class="ql-block">香妃入宮,縮短了清王朝與新疆的距離。香妃及其家族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香妃戎裝像(左),香妃采花圖(右)。(本圖摘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香妃今何在,孤獨此棺中。經專家考證此墓就是容妃墓,那么喀什的香妃墓,應該是衣冠冢了。</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還去了慈禧定東陵。這是下馬石,見此碑官員人等全部下馬步行。</p> <p class="ql-block">小碑樓,碑樓也稱神功圣德碑樓,記錄陵主生平功績。</p><p class="ql-block">不過在我看來,這里應該樹的是恥辱碑。僅以慈禧重修定東陵為例,不顧國家財力,一味追求奢華,足以說明慈禧是個奢侈無度的女人。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為由,對建成才16年的慈禧定東陵下令重修,且將三大殿、方城明樓均拆除重建,并下達口諭:“原材料不得有絲毫遷就。”工程歷時13年,至慈禧臨死前幾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定東陵,其用料之精美、工藝之高超、裝飾之獨特、耗用銀兩之巨,令人膛目結舌。</p> <p class="ql-block">同參觀乾隆裕陵一樣,我們依次經過三孔石橋,</p> <p class="ql-block">穿過隆恩門,</p> <p class="ql-block">才能來到隆恩殿。</p> <p class="ql-block">慈禧陵寢大修之奢華,可以用兩個字概括:“三絕”:即木絕、金絕和石絕。</p><p class="ql-block">木絕,是說隆恩殿、東西配殿的梁枋斗拱及門窗菱花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制成,其價值稱得上是寸木寸金。</p> <p class="ql-block">石絕,是指慈禧陵寢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漢白玉,石雕圖案更是絕中之絕。</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前的丹陛石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左龍右鳳格局,采用鳳上龍下,鳳壓龍的格局,足見慈禧的野心不小。但是其高浮雕加透雕的雕刻手法,立體感極強,不失為石雕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的漢白玉石欄板上,也精心雕刻成鳳引龍追的圖案,鳳豐滿而龍則顯得瘦小。</p> <p class="ql-block">金絕,據《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之多,殿內外彩繪2400多條金龍全部是貼金,64根柱上都纏繞著立體銅鎏金盤龍。故宮的太和殿這種金龍盤玉柱也才6根,且是瀝粉貼金的,慈禧陵寢的僭越和奢華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1835~1908),她是咸豐的妃子,同治的母親,在同治上位后被封為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真正統治者,她一生經歷了長達48年的垂簾聽政,一手主導了清王朝的衰敗與滅亡。</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內,還有慈禧書畫、印璽展覽,顯示出慈禧怡情翰墨的另一面。這是慈禧手書“一筆龍”,實事求是的說,功力不淺。</p> <p class="ql-block">慈禧皇太后之寶,御用寶璽。</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后,便是慈禧陵寢門。</p> <p class="ql-block">方城明樓前的石五供。</p> <p class="ql-block">方城和明樓。</p> <p class="ql-block">慈禧于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葬入地宮。雖然地宮建筑和雕刻比不上乾隆的裕陵,但隨葬的寶藏不計其數,成為清東陵里最奢華的陵寢。李蓮英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等,價值連城。</p> <p class="ql-block">慈禧的地宮由五券二門組成,金券正中漢白玉棺床上安放著慈禧太后的棺槨,棺槨分兩層,均用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p><p class="ql-block">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后仍想過驕奢淫逸的帝王生活,可惜貪得無厭必遭報應,在慈禧死后十九年,1928年她的“萬年吉地”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隨葬的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而且她的遺體被扔出棺外,慘不忍睹。有人說,正是慈禧死后之葬也如此驕奢,才引來了清東陵(除順治孝陵)屢屢被掘的“奇辱大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庆云县|
固原市|
宽甸|
常宁市|
姜堰市|
绥中县|
兴文县|
安泽县|
淳化县|
睢宁县|
江安县|
敦煌市|
依安县|
临泽县|
汾西县|
芮城县|
汝阳县|
宝兴县|
高台县|
晴隆县|
台中县|
唐山市|
扶余县|
泰宁县|
庆云县|
南雄市|
昭通市|
合阳县|
田东县|
黄浦区|
灵石县|
富裕县|
新疆|
东台市|
方山县|
湾仔区|
买车|
新蔡县|
阳信县|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