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社火鬧新春是武山的一大民俗民風。每逢新春佳節(jié),不論縣城鄉(xiāng)鎮(zhèn),還是鄉(xiāng)村,男女老少都湊到一起,以村為單位,用旋鼓、馬排子、踩高蹺、扭秧歌等形式慶賀新春、祈求福祥,營造出一種紅紅火火、幸福滿滿的新年氛圍。</p> <p class="ql-block">“馬排子”也就是馬社火的“信使”,多少無定規(guī),一般四匹馬,也有十幾匹馬的。馬排紅掛綠,項系大銅鈴;人扮古英雄,威風凜凜,氣勢雄偉,頗有“騎士”風采。</p> <p class="ql-block">灘歌地區(qū)高蹺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高蹺演員的扮相和扮演內(nèi)容與馬社火一樣,不同的是高蹺以舞蹈為主,腳踏著高蹺進行表演,所踩高蹺長1.5米以上,多為青壯年表演,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于表演者踩蹺比一般人高,便于遠近觀賞,而深受群眾喜愛。</p> <p class="ql-block">流傳于灘歌一帶的扇鼓史稱鼙鼓,俗稱羊皮鼓,其形狀似夏天乘涼扇風用的草扇,故名“扇鼓”。</p> <p class="ql-block">灘歌旋鼓作為武山民俗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因其舞步質(zhì)樸無飾,優(yōu)美簡練而具有大眾娛樂性質(zhì)。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曾產(chǎn)生過多種動人的說法,目前多以民間“擊鼓驅(qū)狼”之說最為尤盛。另外三說其一是楚國大夫屈原遭貶,于農(nóng)歷五月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悲憤之極,敲起扇鼓為屈原招魂。其二是和古代的祁神、敬奉有關(guān),古時某年天大旱,群眾敲鼓祁神,果然天降大雨,人們得到豐收,于是每年敲鼓祁神,祈求神佑。其三說是和伏羲有關(guān),傳說伏羲為驅(qū)狼蟲虎豹而擊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道真|
邢台市|
松滋市|
镇远县|
汉中市|
金秀|
阿图什市|
玛曲县|
大厂|
陆川县|
晋中市|
东乡县|
临夏市|
延安市|
班戈县|
嘉义县|
西和县|
航空|
定边县|
红原县|
彰武县|
甘洛县|
商洛市|
桦川县|
阿拉善左旗|
普安县|
四会市|
白玉县|
新龙县|
云安县|
耒阳市|
宜都市|
闵行区|
济源市|
库车县|
南漳县|
博乐市|
大庆市|
古交市|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