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跳蛛,別名蠅虎。蜘蛛目的一科,通稱跳蛛。體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體多短粗而稍扁平,步足粗短強壯,善蹦跳,因而得名。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科,全球約有3000種。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種類較多。分布在中國南方的種類和數量都多于北方。</p> <p class="ql-block"> 跳蛛的形態特征:8個眼分3列。第1列4眼在頭胸部前端的垂直面上,中間兩眼(前中眼)特別大,兩旁的眼(前側眼)較小,均有磁質光澤。第2列眼(后中眼)位于頭胸部前部背面,相當小,往往被毛擋住一部分而不易看清。第3列眼(后側眼)常與前側眼大小相近。如用線把這8眼連起來,可以看到它們組成 1個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眼區。跳蛛的視力在無脊椎動物中最佳,許多種類能分辨10~30厘米遠的獵物或其他蜘蛛。跳蛛的體色絢麗多彩,在陽光下常呈現金屬光澤。雌、雄蛛的體形和大小差別不大,但色彩和斑紋常有明顯的差異。雄蛛遇雌蛛時,揮舞其艷麗的第 1足,體左右搖晃,向雌蛛求偶。如雌蛛為同種,則用足作出回答的訊號(見圖)。跳蛛常在樹皮下、葉下、落葉叢或墻縫等處結兩端開口的薄囊狀巢,在其中產卵,守候卵的孵化,并在巢內越冬或隱蔽。</p> <p class="ql-block"> 因為喜歡捕食蒼蠅,又叫蠅虎,在浙江的衢州及奉化一帶叫做“蒼蠅老虎”。體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體多短粗而稍扁平,步足粗短強壯,善蹦跳,因而得名。跳蛛科是蜘蛛目中第一大科,全球有5337種(截止2010年12月29日)。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種類較多。中國南方的種類和數量都勝過北方。 跳蛛生活方式大致都是用跳躍方式捕捉昆蟲。它們也會吐絲,能起到“保險繩”的作用,特別是在垂直的地方爬行時,會用絲來固定身體,防止滑落。跳蛛是獨行游獵捕食的,而人類生活的周邊常常伴有蚊子蒼蠅蟑螂或者小黑飛,會為它們帶來大量食物。這就跟人帶來糧食,而糧食帶來老鼠一樣。早期的貓和人類就會存在這樣的依存關系。網絡上大量錯誤信息顯示跳蛛的蜇咬具有很大的危險性,事實上跳蛛很少蜇咬人類,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極個別現象,被跳蛛蜇咬后出現的紅斑會很快消失。</p> <p class="ql-block"> 跳蛛是唯一一種視力能與人相匹敵的蜘蛛。你要是面對面看著一只跳蛛,它也會瞪著一雙大眼朝你看,這雙大眼就是通常所說的主眼,位于頭的前中部,用來感知大小、顏色和形狀。另外六只副眼位于側面,主要用來監測物體的移動。跳蛛的主眼像貓眼一樣精良,但是構造迥異。我們從外面看到的是靜止的,有著長焦距的角膜晶體。在每個凸面晶體之后都有一根長眼管通向復雜的視網膜。光通過視網膜表面錐形凹陷處時發生折射,這就像望遠鏡的鏡片一樣,產生了放大圖像的效果。對于光譜中從紫外線到綠光都很敏感的感光體分布在四層中。人們認為,跳蛛之所以可以辨別顏色就在于這種分層的排列以及光的不同波長聚焦深淺有異。此外,感光體在最底層分級式的排列使得蜘蛛在沒有調節晶體的情況下,可以從遠到近一直都對準物體。在最底層的中間區域有一個小凹坑,感受體非常緊密地排在里面。凹坑很小,只有大約100個感受體,形成大約2度的視角。然而,為了彌補這個窄角視界,跳蛛有六塊肌肉附著在眼管上,這樣就可以自如旋轉、來回移動。一盯上目標獵物,眼部晶體就會在凹坑中投下巨大的圖像,跳蛛就會通過移動凹坑對它進行監視。通常跳蛛誘捕獵物不靠結網,視力高度進化的它們不像其他蜘蛛那樣生活于洞穴的黑暗處,它們會在白天活躍地獵食昆蟲。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八眼跳蛛擁有360度視覺范圍,同時,它還對人類和自然視頻“念念不忘”。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皇家生物學會快報》上,詳細描述了跳蛛的每一對眼睛的工作方式。</p> <p class="ql-block">視頻欣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秦安县|
称多县|
东城区|
曲靖市|
高密市|
镇雄县|
周宁县|
弥勒县|
青铜峡市|
赣州市|
阳山县|
定襄县|
海安县|
九江县|
获嘉县|
留坝县|
新竹市|
体育|
尉犁县|
高雄市|
兴文县|
宜宾县|
龙州县|
沿河|
清水县|
咸丰县|
泰和县|
宜兴市|
永清县|
玛曲县|
富宁县|
沅江市|
福州市|
宜川县|
黄石市|
长岭县|
特克斯县|
资中县|
古田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