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寨縣位于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大別山腹地。1932年建制,始名“立煌縣”,1947年改稱“金寨縣”。金寨具有彪炳千秋的革命斗爭史。</p> <p class="ql-block">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蔣光慈、陳紹禹(王明)、李云鶴、袁漢銘、詹谷堂等相繼入黨,于1924年秋起在境內建立黨的地方組織,組織發動農民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p><p class="ql-block">1929年5月至11月先后爆發了可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成立紅11軍第32師、33師、創建了豫東南、皖西兩塊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中共中央成立鄂豫皖特區,三地武裝合編為紅1軍。6月,成立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建立了鄂豫皖蘇區</p><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紅1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4軍。4月、先后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軍委會和鄂豫皖省委、省蘇維埃政府。1930年冬至1932年夏,在連續取得</p><p class="ql-block">三次反“圍剿”斗爭勝利中,于1931年10月在麻埠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11月,與紅4軍組成紅四方面軍。這里先后建立豫東南、皖西北兩個道區和六安、霍邱、五星、赤城、赤南5個縣的各級蘇維埃政權,開展了土地革命,根據地大發展,革命走向高潮。鼎盛時期,蘇區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以上。</p><p class="ql-block">1952年秋,第四次反“圍”斗爭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在艱難的環境里,紅27軍、紅28軍和三路游擊師分別組建,紅25軍、28軍兩次在此地臺編,進行了艱苦的蘇區保衛戰和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1月,合編后的紅25軍由中央派來的程子華率領北上抗B,高敬亭率領紅28軍和地方武裝堅持了艱苦</p><p class="ql-block">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使革命的紅旗高高飄揚在大別山上。1935年,金寨兒女響應黨的號昭,躍參加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中共安徽省衛委、鄂區黨委、新四軍兵等機關,與遷駐這里的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以及第五戰區第21集團軍國民黨右派勢力展開了錯綜復雜的斗爭,領導了以金家寨為中心的邊區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道大別山,重建根據地。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原局領導多次轉戰于此,領導軍民共同戰斗,迎來了全國解放。數十年的革命疾風暴雨中,金寨1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征戰,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已追認的革命烈士萬余人;建國初期健在縣籍老紅軍70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少將以上軍銜59人,被譽為“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富裕县|
静海县|
二连浩特市|
行唐县|
安化县|
宿松县|
威宁|
山东|
溧水县|
剑川县|
南部县|
玛多县|
壶关县|
泰安市|
股票|
龙井市|
龙陵县|
博乐市|
五原县|
疏附县|
元氏县|
马尔康县|
北辰区|
湄潭县|
万源市|
祁东县|
丰城市|
柳河县|
长治市|
旬阳县|
永善县|
武汉市|
海盐县|
伊通|
绥宁县|
克什克腾旗|
环江|
团风县|
霍林郭勒市|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