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攝像 學囿</p> <p class="ql-block">龍舞(喬林煙花火龍),廣東省揭陽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俗稱“燒龍”,它始興于明代,是揭陽市的一種民間藝術活動。 喬林煙花火龍需三十多位青年組成隊伍表演,舞動中有許多花樣套式。表演中,掌珠人在前面引導龍首前行,龍身、龍頭、龍尾均火花四濺,較為壯觀。作為傳統龍舞的表現形式之一,喬林煙花火龍風格粗獷、威猛、豪邁,是中國龍文化的一種獨特體現。</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7日,龍舞(喬林煙花火龍)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龍舞鬧新春</p><p class="ql-block"> 當鑼鼓聲起、火龍騰躍時,新的一年就在這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燒龍表演中宣告開始啦!</p><p class="ql-block">初五到初九就開始武裝,安插煙火。初十晚上開始燒龍。請您過來觀賞!</p> <p class="ql-block">磐東喬林公益協會會長、喬林煙花火龍第23代傳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建南深以為然:“燒龍從父祖輩就是這樣代代傳承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喬林煙花火龍是一曲火與勇、靈與肉的贊歌!作為一名喬林人,不論走得多遠,當回到家鄉再見到那熟悉的火龍吞云吐霧蜿蜒而來,再見到家鄉健兒打著赤膊冒煙突火跳躍騰挪,濃濃鄉情油然而生。”喬林鄉親、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林俊敏說。</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的主要表演道具為火龍</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俗稱“燒龍”,是喬林人傳承了600多年的家鄉記憶,更是喬林人勇敢、剛強、百折不撓品格的生動體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龍珠安裝五色煙花,龍身火箭向天,斜掛兩旁,明墜(一種煙火)排吊于龍體硬節內,在龍喉上安裝一大型吐珠煙花,龍目裝上兩顆硫黃球,龍尾裝上垂柳煙花。</p> <p class="ql-block">火龍整體分頭、身、尾三部分,龍頭高昂,有兩角、十二鬢、兩大觸須,張口露牙,舌頭能擺動,頷下有須,長約5尺,眼鼻俱全,前后配以四足,右前足似捋須,其他三足似踏云;最大的龍身分9節,小的龍身也有7節或5節,每節4.5尺長,中空,直徑1.5尺左右(長度與體形大小成一定比例),可安放3支燈燭,節與節之間配以軟節(用棉絲紙卷成相應圓筒),使其能轉動,然后再繪上鱗甲、寶物及云彩;龍尾高翹,約1丈長,涂以彩繪。由此,便構成一條10丈長的蛟龍。火龍每節各用一支長竿扎緊,并用麻索牽連,以之擎著游行、舞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反映了喬林當地人民剛強勇敢、百折不撓的品格,體現出揚正壓邪、勇敢拼搏、斗志昂揚、勇往直前、團結戰斗的英雄氣概和精神風貌,具有一定的感召力。</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涉及舞蹈、民俗學、圖騰文化、潮汕音樂、武術等多門學科,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隨著時代的發展已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人們通過喬林煙花火龍表達愛憎、抒發斗志,表現國泰民安、各業興旺。喬林煙花火龍又是聯結鄉情親誼,凝聚僑心民心,增進鄉鄰、鄰里、僑胞和睦團結的重要紐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喬林煙花火龍風格獨特、剛強、威猛、粗獷、豪邁,動作語言灑脫、簡練、干凈、利落,群體運動圖形五花八門,構圖豐富圓滿,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攝于2023年1月26日(正月初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資料: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广饶县|
姜堰市|
左贡县|
斗六市|
肃北|
龙岩市|
公主岭市|
茌平县|
大足县|
宁德市|
田阳县|
雅安市|
林芝县|
如皋市|
高密市|
拉萨市|
墨玉县|
南康市|
鲁山县|
兰坪|
辛集市|
清丰县|
东乡|
望谟县|
利川市|
安泽县|
江油市|
吴忠市|
普兰县|
铅山县|
江北区|
江川县|
上高县|
牡丹江市|
厦门市|
阜宁县|
伊宁市|
邵阳市|
宁安市|
洞头县|